劉淑英,高艷華
(1.中共長春市委黨校 哲學教研部,吉林 長春 130022;2.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 培訓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2)
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劉淑英1,高艷華2
(1.中共長春市委黨校 哲學教研部,吉林 長春 130022;2.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 培訓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2)
任何一個政黨的行動,都要受一定的思想或理論的指導。指導一個政黨一切行動的思想、觀點或理論體系,就是這個政黨的指導思想,亦稱行動指南。黨的指導思想是黨的全部理論觀點、價值體系的集中體現,是黨具有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靈魂和根本,也是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一直致力于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與時俱進和理論創(chuàng)新,從思想淵源、理論體系、價值追求和思維品質上,表現出了明顯的繼承性、時代性、人民性和多樣性,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一直致力于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與時俱進和理論創(chuàng)新。無論是從思想淵源、理論體系、價值追求和思維品質上,都表現出了明顯的繼承性、時代性、人民性和多樣性,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恩格斯說:“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yōu)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觀點作為理論的基礎。”[1](P39-40)這個新的科學的觀點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征,更是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思想淵源。
一是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唯物論認為客觀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物質世界,要使認識成為真理,就要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與時俱進,就是要求人們的思想認識要隨著客觀物質世界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深化,就是要求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因此黨在不同歷史階段,指導思想具有不同的內容,理論上不拘泥于現成的公式,實踐上不停滯于已有的成果,思想上不束縛于現有的經驗,站在時代前列,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二是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以其唯物辯證的特質,主張從事物的運動、發(fā)展和變化中把握事物的本質,主張在和實踐的結合過程中發(fā)現、克服和拋棄過時的結論,找出不太完善的思想加以補充。生活在戰(zhàn)爭與革命時代的毛澤東,適應社會主義由理論變?yōu)楝F實的要求,形成了以矛盾辯證法為主要特色的毛澤東思想;在和平與發(fā)展時代,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的要求,形成了以系統辯證法為主要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三是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反映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實踐基礎上的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也是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力量源泉。正是因為實踐性,在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在中國無產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中,催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毛澤東思想階段;而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又促成了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中國化,創(chuàng)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新境界。
四是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就把人民群眾作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主體,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首要內容。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始終關注社會主義社會價值主體,一如既往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2](P1031)鄧小平說過,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關鍵在人。江澤民曾強調,人民群眾的支持是黨的事業(yè)能夠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胡錦濤也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離開了人民群眾,社會的發(fā)展、國家的強盛、黨的建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民群眾是勝利之本、力量之源,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
理論創(chuàng)新,最關鍵的是黨的指導思想的創(chuàng)新。建黨90年來,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推進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進程,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包含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第一個偉大成果,由此形成了以革命為主要特征的思想理論,開始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偉大征程。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總的趨勢,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則,而不可能提供現成的答案和固定的模式。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復雜性、艱巨性和特殊性。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能靠背誦馬克思主義的詞句,也不能照搬別國的模式,只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革命實踐的探索,提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被黨的七大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第一個偉大成果。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它系統地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解決了“中國的社會性質是什么,中國革命的性質是什么,中國怎樣進行革命”的問題,獨立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道路。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對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偉大創(chuàng)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歷史使命是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和一切阻礙中國社會前進的反動力量,建立起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新中國,改變中國人民被壓迫的政治命運,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正是因為這種實踐特色使毛澤東思想成為以革命為主要特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第二個偉大成果,由此形成了以改革為主要特征的思想理論,是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重要里程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這一主要矛盾,準確地把握和平與發(fā)展這一時代主題的重大變化,從理論和實踐上回答了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和開放條件下,如何建設、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方向,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五大明確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又一偉大成果。
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重大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歷史性課題,在落后的中國找到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成功道路,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創(chuàng)新??梢哉f,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歷史使命是變革傳統社會主義僵化的經濟政治體制,在思想理論上革除阻礙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本本主義和“左”傾教條主義,在改革開放中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由此形成了以改革為主要特征的思想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使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又一新的偉大成果,由此形成了以創(chuàng)新為主要特征的思想理論,書寫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新篇章。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沿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前進,不斷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高度評價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著眼于黨的建設,尤其是執(zhí)政黨建設的根本問題,對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了重大戰(zhàn)略性思考,進一步回答了應該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黨應該怎樣執(zhí)政、執(zhí)政到底干什么的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的偉大創(chuàng)新?!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目標是向小康社會邁進。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歷史使命,是繼續(xù)開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局面,在理論和實踐上,在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實現全面創(chuàng)新,由此形成了以創(chuàng)新為主要特征的思想理論。
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新成果,由此形成了以科學發(fā)展觀為主要特征的思想理論,繼續(xù)推進著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發(fā)展進程。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著眼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認真研究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的問題,形成了科學發(fā)展觀。黨的十七大深刻闡述了科學發(fā)展觀的歷史地位、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指出科學發(fā)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
科學發(fā)展觀,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科學發(fā)展的理念下,科學發(fā)展觀深刻地回答了當代中國為什么要發(fā)展、為誰發(fā)展、靠誰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的重大問題。豐富了發(fā)展內涵,創(chuàng)新了發(fā)展觀念,開拓了發(fā)展思路,使我們對發(fā)展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是對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理論的偉大創(chuàng)新,形成了以科學發(fā)展為主要特征的思想理論,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人本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也是馬克思主義最具時代意義的基本精神之一,更是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共同堅持的價值取向。共產黨人作為人格化整體,始終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為價值主體,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高價值追求,以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為價值評價的最高標準,其價值活動的選擇、價值行為的取向、價值目標的確立都一如既往地堅持了人民主體價值觀,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基本導向。
毛澤東思想著眼于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新局面,堅持“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公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盀槿嗣穹铡笔敲珴蓶|人本思想的代表性語言。在他看來,人民不僅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其歸宿,人民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黨再無特殊利益,“國家主權在民”。自從黨誕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忠實的價值追求。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于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產階級的矛盾,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就在于推翻舊制度,從帝國主義和反動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下解放人民。人本思想的側重點就在于實現人民的政治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因此,毛澤東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使中國共產黨真正成為代表人民利益、為人民服務的黨,毛澤東又指出,我們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人民的利益是客觀的價值標準,而人民反應、人民的態(tài)度則是主觀評價標準,既要符合人民利益,又要得到人民的擁護,這是主客觀統一的價值標準和評價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僅體現在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中,而且要體現在共產黨員的行動中,體現在共產黨員的工作方法中。
鄧小平理論著眼于社會主義本質,將社會主義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統一起來,讓中國人民富起來。鄧小平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民的兒子”,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所作的一切,其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員的含意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他的目的是要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盵3](P257)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他反復強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民利益的重要體現,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要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具體化為新時期的中心任務,具體化為各項工作的實際目標和價值標準。在他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中,強調“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目標。在他制定的“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中,每一步都有相應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標準,在他強調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施政方略中,提出了兩個文明共同發(fā)展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他要求共產黨人一切方針、行動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fā),要始終熱愛人民,關心人民,服務人民,取信人民,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著眼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強調黨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中國人民實現全面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理論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把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放在突出地位,強調發(fā)展問題的實質就是人的發(fā)展。江澤民基于對人民大眾的深厚感情,從黨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價值標準出發(fā),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強調“始終成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共產黨人提出的最高要求,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人不能在人民的利益之外謀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他指出,維護和發(fā)展人民群眾的利益,始終是我們最大的政治。要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問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黨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最高衡量標準。這是我們觀察和處理問題的一個根本原則。全黨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維護好、發(fā)展好、實現好人民的利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靈魂。江澤民強調,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yè),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既包括了這一價值取向,又為如何實現這一價值取向指明了方向。
科學發(fā)展觀著眼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中國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致力于人民幸福是共產黨人的本質使然,也是共產黨人的最高追求??茖W發(fā)展觀強調“以人為本”,著眼于人的應當性,肯定人的價值;著眼于人的為我性,把人當做目的;著眼于人的主體性,把人當做尺度;著眼于人的批判性,否定一切社會非人性的存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民心所向,在厚民生,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謀發(fā)展、促發(fā)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fā)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胡錦濤提出,人民群眾是否得到實惠,人民群眾的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人民群眾的各項權益是否得到保障,是檢驗發(fā)展是否科學的最高標準。因此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在政治上代表群眾,在工作上尊重群眾,在思想上信任群眾,在感情上善待群眾,情系人民、心憂群眾,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原則,身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職責,善謀富民之策。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盵4](P467)理論思維必須有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內化于人腦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性認識方式、思維樣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指導思想的基本精神,指導思想所表達出來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辦法、新思路,都是思維創(chuàng)新的結果。如果說,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那么,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就是多種思維方式辯證運動的結果。
一是系統性思維。系統思維就是指人們在思維時把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緊緊抓住事物聯系這一關鍵,使思維從復雜聯系中把握問題的本質。在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中,系統方法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橫向說,指導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外交等各方面,這些思想相互銜接、相互貫通,構成了一個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邏輯嚴謹的科學理論體系。從縱向說,指導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具有一脈相承的世界觀,一脈相承的方法論,一脈相承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它規(guī)定著人們觀察、評價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規(guī)定著人們的思維視野和思維創(chuàng)造,也規(guī)定著人的思維方向,進而決定了指導思想的基本精神。
二是自主性思維。自主性思維,就是指人們在思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主體意識、理性精神以及自我主宰、自我擔當和獨立思考。在解決中國革命道路問題上,毛澤東就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反對脫離實際的本本主義。在解決中國發(fā)展道路問題上,鄧小平也曾經指出,“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樣的事,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來,列寧的本本上也找不出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情況,各自的經歷也不同,所以要獨立思考。”[5](P260-261)要緊緊抓住合乎自己實際情況這一條,所有別人的東西都可以參考,但也只是參考。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中國應該有中國自己的模式,要走自己的路。
三是過程性思維。過程性思維就是對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反映。承認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還是一成不變的事物集合體,是辯證思維方式與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根本區(qū)別之一。從發(fā)展過程來看,黨的指導思想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變成了現實,系統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并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以創(chuàng)造性的內容為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第二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它們既相互貫通又層層遞進,體現了指導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科學性體系、階段性成果和發(fā)展性要求的內在統一。
四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就是指要突破舊的過時的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的束縛和影響,面對新的社會條件,以新的思想意識、新的觀念、新的視角、新的追求、新的思維方式發(fā)現問題、做出謀劃。創(chuàng)新性是人類思維的本性,是人類思維得以發(fā)展和進化的內在活力和根據。要堅持創(chuàng)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來保證。創(chuàng)新思維是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法寶,是指導思想的顯著特色。馬克思主義是發(fā)展的理論,是一個開放的、隨著科學和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在于總結過去,說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繼往開來,改造世界,因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所具有的共同理論品質。中國共產黨在90年的奮斗歷程中,沒有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始終注意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歷史任務的變化而發(fā)展創(chuàng)新著自己的指導思想,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前提下,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五是開放性思維。開放性思維,就是指人們在思維創(chuàng)新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視野廣大、內涵豐富的多視角全方位看問題的思維。開放性思維是馬克思主義思維品質,是馬克思主義生命源泉之所在。這個特點決定了它能用寬廣的眼光審視世界歷史的客觀進程,用豁達的胸懷吸納人類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成果,即使是資產階級的學術成果,馬克思主義也“不是閉起眼睛不看”,“而是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對待它”,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豐富自身。正是這種開放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始終能站在歷史潮頭,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不僅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而且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既堅持了這個理論體系,又推動了這個理論體系與時代發(fā)展同進步、與實踐脈搏同節(jié)律,不斷以更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來豐富和完善指導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A81
A
1008-8466(2012)06-0004-06
2012-10-09
劉淑英(1964— ),女,吉林長嶺人,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主要從事哲學研究;
高艷華(1963—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理論研究。
張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