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還是理念熏陶?
——談知識產權本科專業(yè)的法學培養(yǎng)

2012-08-15 00:53艷,蘇
關鍵詞:法條實務知識產權

唐 艷,蘇 平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重慶 400054)

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還是理念熏陶?
——談知識產權本科專業(yè)的法學培養(yǎng)

唐 艷,蘇 平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重慶 400054)

一、問題的提出

自1993年北京大學成立中國第一個知識產權學院以來,如今全國已有十余所知識產權學院,有代表性的有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暨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其中,華東政法大學是我國最早設立知識產權本科專業(yè)的學院。目前,招收知識產權本科專業(yè)的知識產權學院還有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和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等。

相比于中國法律本科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知識產權本科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可以說是才剛剛起步,既無可援引參考之現成模式,亦乏可資借鑒之經驗積累;某種意義上而言,如何培養(yǎng)一名合格的知識產權專業(yè)人才,甚至什么樣的人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知識產權專業(yè)人才,仍舊是充滿爭議的問題[1-2]。

本文并不打算去探詢宏觀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yǎng)目標,而將以下一種論斷作為理論前提:目前本科階段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yǎng),主要是培養(yǎng)知識產權基礎性應用型實務人才。該論斷反映于我國多所設置知識產權本科專業(yè)的院校設定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比如,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知識產權學院為本科知識產權專業(yè)設定的培養(yǎng)目標為:旨在培養(yǎng)具有相當的理工科知識,掌握知識產權基本理論與知識產權實務技能,熟悉國際規(guī)則,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在知識產權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企業(yè)、知識產權中介組織等獨立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為本科知識產權專業(yè)學生設定的培養(yǎng)目標為:培養(yǎng)具有理工科基礎、掌握管理和法律知識的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

知識產權基礎性應用型實務人才這一論斷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基礎性人才,這是由本科層次自身決定的,意味著我們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基礎運用能力,而非解決高端實務的能力。處理高端知識產權問題所必須具有的素質,如運用英語進行知識產權相關問題高端談判的能力、對國外乃至國際知識產權知識的精通,我們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培養(yǎng)。第二,應用型實務人才,意味著主要方向不是理論人才,我們重點培養(yǎng)的是學生對現行知識產權制度的掌握與體認,以便于他們在實踐中的運用,而非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對目前制度的合理性提出挑戰(zhàn)與質疑,當然這一點亦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可能更適于在研究生階段培養(yǎng)。

對于知識產權基礎性應用型實務人才的培養(yǎng),內容可能涵蓋知識產權法學培養(yǎng)以及知識產權管理學培養(yǎng)等。比如,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對知識產權專業(yè)本科生采用“法學+管理”教學模式[3];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對知識產權專業(yè)本科生采用的是“依托理工、法管融合”為特色。無論哪種人才培養(yǎng),知識產權法學培養(yǎng)都是其最基礎的內容,也是知識產權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所在。正如有論者提出:“知識產權專業(yè)本科階段應當堅持以法學為主導方向”[4]。故而,本文將僅討論知識產權本科專業(yè)的法學培養(yǎng)。

因此,我們的出發(fā)點是一個優(yōu)秀的知識產權基礎性應用型實務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法學素質。也即,如何通過我們的知識產權法學教學活動,能夠使他們解決基礎的、通常的知識產權案件?

二、培養(yǎng)知識產權基礎性應用型實務人才的對策

我們認為,一個知識產權應用型實務人才,需要具備許多素質,其中一些素質并不是學校培養(yǎng)能夠勝任的,但以下幾種素質將是學校培養(yǎng)的職責所在:一定的知識傳授、技能的掌握乃至一定的理念熏陶。

(一)知識傳授

知識培養(yǎng)目前無疑是學校培養(yǎng)的重點,我們的大學課堂,在一定程度上,主要的功能依舊是知識傳授。對目前教科書所傳達的知識進一步分類,可以大致包括:法條知識、教義學對法條的歸納、闡釋、知識產權規(guī)則體系的知識、知識產權國際制度知識、知識產權制度沿革知識、國外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等等,有的教科書還會加入一些對于目前知識產權制度批評、置疑乃至改進的觀點。

某種意義上而言,教義學所提供的諸多知識往往都會被學生視為要記憶的要點,也往往會被教師傳授。然而,這些知識真得是一名知識產權應用型實務人才都需要具備的么?筆者認為,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知識產權實務人才,無論他是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法官,還是代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律師,掌握一定的規(guī)則知識是必需的。然而,知識產權法條林林總總、浩若煙海,涉及到不同位階的大量規(guī)則,甚至還涉及到大量的對我國生效的國際條約。因此,記憶這些所有的規(guī)則知識是不可能的。一個應用型實務人才,某種意義上更需要掌握的是以下一些知識:

第一,基礎的概念及最基礎的規(guī)則知識。比如就專利法的學習而言,掌握專利權的概念、專利權的特性、專利權的客體種類、優(yōu)先權的概念、職務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非職務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專利權歸屬、授予專利權的條件等都是非常必要的。當然,掌握這些知識絕不是要求死記硬背,而是理解其最本質最核心的要點即可。

第二,最基礎的規(guī)則分類體系知識,這為檢索法條提供了方便。有了這些知識,再結合下一階段的技能培養(yǎng),則基本可以勝任知識產權一些基礎的實務操作。例如,一個學生需要知道有關優(yōu)先權的規(guī)定,在遇到案件時知道優(yōu)先權大概在什么情況下適用,即可去檢索有關優(yōu)先權的法條;而具體優(yōu)先權的法條是如何規(guī)定的,記憶下來固然好,但是類似知識都去記憶未免難度太大,再加上規(guī)則本身時不時會發(fā)生變化,查找最現時的法律才是最準確的。

第三,除以上兩種知識外,還要掌握司法考試所可能涉及到的其他知識。在目前的中國,通過司法考試對于任何一個從事實務工作的人員是必需的,司法考試涉及的重要知識點仍舊是老師需要傳授給學生的重點知識。

因此,真正的實務,要求的是基礎知識的精通,一則為即時處理某些問題的方便,二則為進一步查找法條確定方向。而有了最基礎的規(guī)則知識、最基礎的概念,以及最基礎的規(guī)則分類體系知識,則學生已具備了基礎的實務知識儲備。

知識傳授可以以課堂講授為主導,以課后復習為補充,以專業(yè)實習、案例討論為完善,以平時作業(yè)、期中期末考試為檢驗,通過多途徑多手段來完成。老師在傳授知識時,尤其需要注意知識的及時更新,避免將陳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另外還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枯燥的說教。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采用了一種嵌入式教學法,效果較好,即在一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由本校教師擔任該門課程主講教師的同時,引進1~2名實務界人士加盟該課程穿插講授課程實務部分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

(二)技能培養(yǎng)

對于知識產權基礎性應用型實務人員而言,光掌握知識可能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運用知識的實務技能,有些實務技能甚至是學校教育所難以培養(yǎng)的。本文僅談論學校教育所可能培養(yǎng)的實務技能。筆者認為,這些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幾項:檢索法條的技能,理解法條的技能,法律文書書寫技能,綜合運用法條的技能,法律解釋技能。當然,實務中還有一些技能非常重要,如調查取證的技能,但這些技能未必是法學教育所能勝任的。

第一,法條檢索技能。通常而言,在處理簡單的實務問題時,知識產權實務人員僅憑自己掌握的基礎的知識產權規(guī)則知識就應該能勝任,但是,對于復雜一些的實務問題,就需要進一步的檢索、運用法條的技能了?;A是如何檢索相關的法律規(guī)則。這種檢索能力首先依賴于對于法律分類體系的掌握程度,如當涉及到表演者對于表演作品的權利時,應該到鄰接權相應的規(guī)定中去查找;另一方面涉及到對于有哪些主要知識產權的規(guī)則的熟悉程度,如涉及到計算機軟件作品的保護,就應該明白需要到“軟件保護條例”中查找而非到專利法查找;同時還需要掌握規(guī)則、信息的檢索路徑、方法,如遇到商標專利申請問題需要知道去檢索、分析、查重。

第二,法律理解技能。除檢索以外,還需要具備理解法律的技能。我國的法律條文表述通常比較通俗易懂,不太容意造成閱讀者的閱讀障礙,但目前的趨勢是立法越來越走向專業(yè)化,如合同法采納了“不安抗辯權”等概念,專利法運用了“現有技術”等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定的法學話語體系,以方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各種法學概念、話語的基本涵義。

第三,法條的綜合運用技能。在實務中,實務人員對法條的綜合運用能力至關重要。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配合問題,也即學生不僅需掌握實體法的規(guī)則,還需明白在程序上如何使實體法規(guī)則落到實處。二是妥善處理法條之間的配合、沖突。單一的法條往往不能表述一個規(guī)則或者“規(guī)整”,甚至很多法條邏輯結果是缺省的。實務人員需要有一種能力通過檢索、理解將這些法條組合成一個有效的規(guī)則。而且法條中有可能存在沖突,這就需要實務人員從中理出位階頭緒,找出真正適用于本案的規(guī)則。關于上述能力,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多用案例對學生進行有意識培養(yǎng)。

第四,法律解釋技能。對于實務工作人員還有一種重要能力,那就是在復雜、疑難案件中解釋法條的能力。一般情況下,法條作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其含義是無疑義的。但是,在有的情況下,法律條文的含義會出現多種可能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會導致案件不同的法律后果,這就涉及到法律解釋的問題。如何解釋法律,某種意義上是法教義學的一個重點。通常而言,教義學為我們歸納了文義、體系、法意、目的四種最基本的解釋方法。這些方法需要教師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掌握,以便學生在撰寫各種法律文書、為自己觀點辯護時自如運用。

第五,法律專業(yè)表達技能。如果學生掌握了上述技能,那么就能夠勝任諸多知識產權問題的分析、解決。但在現實中,還需要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程式撰寫相關文書,如起訴狀、判決書等,將自己的意見以符合法律的方式表達出來。

技能培養(yǎng)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完成:第一,案例教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案例來貫穿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產權法律運用能力。第二,實踐鍛煉。組織安排學生前往各級法院、律師事務所、商標專利代理機構等實習,讓學生從真實的場景、真實的案例中學習各種法律技能。第三,模擬法庭。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由高校與當地法院進行合作,將法院的案件搬到高校的模擬法庭來開庭,組織學生旁聽,討論分析,培養(yǎng)學生解決案件的技能。第四,提高教師的實務工作能力,可以派遣老師去法院或其他實務部門掛職或兼職,再由老師將實務工作中學到的實務技能通過課堂傳授給學生。

(三)理念熏陶

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就能夠解決知識產權實務問題么?對于大多數問題可能的確如此,但對于復雜些的問題,這還是不夠的。事實上,按照相關學者的論述,在實務中人們論證法律問題,采取的是做“幾何題”的方法,即往往是現有一個前見,再運用各種方法來對之進行論證,或證成,或證否。而法律人共同體之所以能夠在很多問題上達成共識,就是依托著一種相似的前見,這也就是所謂的“法律感”。這種法律感作為一種理念,需要教師有意識對學生進行熏陶[5]。當然,如果不結合實踐,這種理念熏陶容易走向意識形態(tài)化,使學生產生并未經過正當化的前見。這種前見由于違背了國人質樸的正義感,也違背了現實的法律共識,因而可能不一定是有益的。

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適當的法律感的方法是多讓學生接觸、閱讀現實的案例,既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能力,更要使學生明白一個中國法律工作者從事法律工作,并不是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寫小說,而是要符合公眾最基礎的正義感。這事實上是法治與民主最基本的要求。對于教師而言,首先是要求案例教學盡可能引用真實的、既經得起法律人共同體檢驗、又能夠經得起公眾輿論檢驗的案例。其次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相關法律原則的講授,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這些法定原則的內涵。因為對法律原則尤其是其中公理性原則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法律人理解案件的方向,也即影響著法律人判斷案件的前見。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要求學生多關注生活實際,學會分析其中是非對錯,將所學到的法律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相結合。目前,大學本科的學生多為剛剛成年或者還未成年,中學期間他們大多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生活,社會生活經驗單薄,就某種程度而言,甚至可以說他們還未真正準入社區(qū)生活。這時候,他們對外界的判斷容易受教師、傳媒等的影響,容易形成一些并不適合社會生活的偏見,這種情況下,教師通過有意識適當引導學生多以參與者而非旁觀者的視角介入社會生活,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貼近公眾、經得起檢驗的法律感。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對于學生日后處理案件非常重要。

[1]嚴永和.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yǎng)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J].電子知識產權,2008(12).

[2]陳美章.中國高校知識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J].知識產權,2006(1).

[3]聶鑫,杜偉.論我國高校本科知識產權人才培養(yǎng)機制[J].經濟與法,2010(8).

[4]王璟.論本科層次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5]陳金釗.哲學解釋學與法律解釋學——《真理與方法》對法學的啟示[J].現代法學,2001(2).

2011-10-15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培育模式創(chuàng)新實踐與研究”資助(0826072)。

唐艷(1979—),女,江西南昌人,北京大學博士,重慶理工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產權;蘇平(1967—),男,重慶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責任編輯 王烈琦)

猜你喜歡
法條實務知識產權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ICC TA858rev實務應用探討
從法條的公司法到實踐的公司法
從法條的公司法到實踐的公司法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論民法對人身權的保護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從法條的公司法到實踐的公司法
ODI實務
FDI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