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路朝
(河北省隆堯第一中學,河北 隆堯 055350)
有一種現(xiàn)象早就風靡全國,那就是人們越來越習慣于互稱“孩子”。城市、鄉(xiāng)村,中年、青年,人人與“孩子”結(jié)緣。稱者津津樂道,被稱者洋洋得意,真是怪哉。
其實,如果“孩子”僅僅是個稱謂,討論它就顯得大驚小怪,可惜的是它卻代表了當代人的一種生存意識,這種討論就絕對不是杞人憂天。
我想,要了解“孩子”這一風尚,首先需從它產(chǎn)生的背景說起。時代發(fā)展迅速、國勢日上,“被人瞧不起”仿佛已是陳年歷史,吃穿不愁使得貧窮好像再也不會卷土重來。社會已出現(xiàn)追求生活質(zhì)量的所謂中產(chǎn)階級群體,還有一個龐大的學生群體,不管錢財來源如何,他們都是富有的,忽略了社會的巨大憂患,專注于自己的身心享受。年輕、美貌、名牌、時尚,以及極端的個性與懶散,這種獨特的心理狀態(tài)用什么詞語表達呢?有人發(fā)現(xiàn)了“孩子”。孩子皮膚嬌嫩、活潑可愛、任情任性、童言無忌,沒有道德法律的約束,喜歡打破一切規(guī)矩而不負責任??傊?,他們是赤裸裸追求身心享受的人。而“孩子”一詞完全道出了以上兩大人群的心思,于是便迅速流行起來。
沒有想到的是“孩子”這個詞是多方面的,的確,孩子是最漂亮的,他們細膩的皮膚,烏黑的眼睛,稚嫩的話音和動作,都時刻引起人們由衷的贊嘆;胖也好,瘦也好,黑也好,白也好,正所謂“肥環(huán)瘦燕誰敢憎”,各有其妙處。然而,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能負起哪怕一丁點責任,還常常打亂大人的正常工作,胡攪蠻纏,讓人哭笑不得,所有這些都是讓人反感的。另外,和他們在一起,沒有了鉤心斗角,可讓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時光,這就是我們喜愛孩子的原因。就真正的孩子而言,這種愛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格外美好的??墒?,如果是所謂的“孩子”呢?他們有著成年人的體魄與思維,卻干著孩子一般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的事情,把家庭、事業(yè)、國家拋在一邊,躲進溫柔富貴鄉(xiāng)里享受,這恐怕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事實上,他們的做法會產(chǎn)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當一大批社會建設者變成這樣的“孩子”,社會就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因此,這絕對不是簡單的詞語變化,而是一個已經(jīng)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
近些年來,衣食無憂的年輕一代把老一輩的傳統(tǒng)遠遠拋開,“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格言在他們的眼里不值一文,他們的口號是“活出個性”。這里的“個性”與傳統(tǒng)的道德品質(zhì)無關,不是竹林七賢追求的個人品質(zhì)的自我完善,而是只涉及個人的外在形象,比如奇異的發(fā)色與發(fā)型,特異的服飾與搭配,不文明的口頭禪,以及一切都不放在眼中的毫不在乎的傲氣。這些與小孩子的玩鬧是何等相似??梢娺@些人是甘于做“孩子”了。
稱人“孩子”是贊揚他年輕漂亮、天真活潑、可愛可親,也是在腐蝕著一顆顆奮進的心,讓他們沉浸在表面光鮮的物質(zhì)生活中,而遠離一種忘我的精神、一種不斷前進的境界。如果人們只是孩子般追求別人的理解,希望得到別人的寬恕,他們就失去了自己的力量與尊嚴,失去了與別人平等的地位,就是自甘墮落。如果人們只是縮進自己精心編織的“孩子”的殼中,不再放眼看世界,看不到外國人普遍的不服老的態(tài)度與自己甘于幼稚的鮮明對比,整個國家的落后就不是恐嚇。
從本質(zhì)上說,“孩子”這個詞語是整個社會追求幼稚、擺脫責任的表現(xiàn),它違背了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人們不再以功業(yè)為重,而是走向膚淺,注重面容和身段。只顧眼前,失去長遠的眼光??墒?,歷史的腳步不遠,一個把幼稚看做才能的民族、掩住眼睛而自高自大的朝代,比如晚清,被人歧視遭人凌辱是注定的命運。
那么,怎么辦呢?我們需要精神的回歸。在傳統(tǒng)中,我們常用的是“人”這個詞語。應該看到,一個不斷成長不斷強大的時代是喜歡“人”這個詞的。它成熟、大氣,有一種超越小節(jié)的美?!澳腥恕?,頂天立地,有足夠的勇氣和責任感,讓你看到什么是無畏,什么是思想,什么是深度;“女人”,彰顯著生活的溫暖、家庭的幸福,體現(xiàn)著無私的關懷與包容一切的博大胸襟??吹竭@些詞語,我們感到的是力量、安全、秩序和前進,讓我們負起責任,進入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
在傳統(tǒng)的時代,人們感到更多的是生命苦短,沒有時間盡享自己的孩子時光,他們明白必須及早肩負起家庭乃至社會的責任和感受到成年的到來。于是,在家庭里,笄禮和冠禮產(chǎn)生了,女子十五歲,男子最晚二十歲就成人了,就可以成家立業(yè)了。在這個背景下,中國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年輕的少年英雄。甘羅就是其中之一。他十三歲做宰相,縱橫諸侯國之間,成就大業(yè),成為家喻戶曉的美談。十七歲的霍去病隨衛(wèi)青擊匈奴于漠南,以八百勇士殲滅敵兵兩千余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殺死單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三軍。女英雄花木蘭負起家庭與社會責任,抵抗外族入侵的時候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可是馳騁疆場、立功異域了。夏完淳十四歲從父參加抗清活動,事敗被捕下獄,慷慨賦絕命詩,臨刑神色不變。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大寫的“人”,他們不僅沒有沉迷在所謂的“孩子”時光中,反而做出了讓世人感慨萬千的事業(yè)。正是他們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個強大無畏的時代,于是歷史闊步向前。
抗日戰(zhàn)爭中的放牛娃王二小、小英雄雨來,還有國內(nèi)戰(zhàn)爭中的女英雄劉胡蘭,哪一個不是孩子?可是他們的舉動是多么成熟,充滿民族意識、愛國情懷,就是他們,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繼,趕走了侵略者,打跑了分裂者,建立了新中國。正是他們,挺起了中國的脊梁,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今天,背父親上大學,懷抱弟弟讀小學,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家人的年輕人層出不窮,他們是今天的楷模。而那些明白自己的責任,在學??炭喙プx,在社會努力鉆研,積極鍛煉體魄,挖掘自身潛能的人是國家明天的棟梁,才是國家的主人。有了他們,科技才會發(fā)展,經(jīng)濟才會振興,未來才有希望,我們才能在世界立足。他們都是真正的孩子,可是他們的身上已經(jīng)散發(fā)出勇氣之光。
不過,回到現(xiàn)實當中,我們遺憾地發(fā)現(xiàn),社會上有更多混混。他們或躲進學校,滿腦子戀愛、玩樂、享受,上課打瞌睡,考試作弊,成績二三十分,面對家長的詢問,他們振振有詞,發(fā)誓賭咒盡了力。或者年齡太大了,不能再待在學校,就回到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除了玩樂就是怨天尤人,罵社會無眼、罵家長無能,就是看不到自己的任何缺點。就在這樣的自欺欺人之中一天一天地過日子。這樣的人是如此之多,社會的任何進步都會因之而銷于無形。要知道,像賈寶玉一樣,只會混跡胭脂堆中的一代,是沒有任何能力改變自己和社會的,要么永遠在祖母膝下做一個乖孫子,要么只有出家一條路。積極進取的社會與他們格格不入??膳碌氖?,“孩子”思想已經(jīng)滲入成人的世界。在一代成年人身上責任感正在消失,享受的觀念正在不斷膨脹,人浮于事、沒有成果。這不能不讓有識之士警覺。歷史被淡忘,傳統(tǒng)遭到挑戰(zhàn),學術腐敗,浮夸泛濫,能夠在各個領域鉆研的人少之又少,社會的進步正面臨著極大的阻力。社會正在呼喚著“人”的出現(xiàn)。
因此,中國到了重新認識“孩子”的時候了,要認識到孩子是一個不成熟的,需要教育、培養(yǎng),而成人才是人生真正的開始,他們才創(chuàng)造閃光的人生。一個孩子一旦具備成人的素質(zhì)和能力,就是天才,而一個成年人則不能回到孩子的思維狀態(tài)中,否則,就是退化。社會不是為了孩子而培養(yǎng)孩子,社會是為了前進而培養(yǎng)接班人。
中國的家長,要明白一個道理,正因為孩子小才更需要肩負責任。中國的老師,請堅持一句古訓:嚴師出高徒。奮進的中國需要出眾的人才。中國,請不要讓“孩子”滿天飛,請全社會一起努力,造就頂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