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洪晧籍貫之爭

2012-08-15 00:47陳愛紅
關鍵詞:鄱陽宗譜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愛紅

洪晧籍貫之爭

陳愛紅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300387)

洪晧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志士、文學家,歷史文獻對其生平事跡記載頗為詳細,但關于其籍貫卻自清代以來有不同的說法。文章立足史料,力求對這一問題做出一個合理的解答。

洪晧;籍貫;爭論

洪晧(1088-1155),字光弼,謚號忠宣,是南宋前期著名的愛國志士。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及第,政和六年(1116)到徽宗宣和二年(1120)任臺州寧??h(今浙江寧海)主簿?;兆谛腿?1121)被朝廷任命為秀州(今浙江嘉興)司錄,直至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一直在秀州為官。高宗建炎二年(1128)累官朝散郎,丁父憂,奔喪歸饒州(今江西波陽)。建炎三年(1129)因上書諫“遷狩建康”事引起高宗注意,并“遷晧五官”,[1]攫升為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以大金通問使的身份奉命出使金國,被金人扣留十五年(1129-1143)始終堅貞不屈,終于全節(jié)而歸,時被譽為“忠貫日月,志不忘君,雖蘇武不能過”[2]。洪晧歷盡艱辛回到南宋后,卻因性情剛正、仗義執(zhí)言而遭權臣陷害,歸國不足一月便被貶謫到饒州。后來又一再遭到秦檜及其黨羽的迫害,直貶至濠州團練副使,安置英州(今廣東英德),在英州一住就是九年。后來因為秦檜病重才漸有轉機,奉準遷往袁州(今江西宜春)為官。但終因抑郁成疾,于紹興二十五年(1155)在前往袁州的路上去世,終年六十八歲。雖然洪晧失意而終,但其使金十五年全節(jié)而歸的風骨贏得了當時及后世的贊頌。然而對于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在其籍貫問題上至今仍存有爭議。

關于洪晧的籍貫從清朝開始出現(xiàn)了爭議,爭議主要有樂平(今江西樂平)、鄱陽(今江西波陽)兩種說法。近年來關于洪晧籍貫的爭議仍然沒有間斷。

一、洪晧籍貫樂平說

清代朱彝尊在他編著的《詞綜》中認為,洪晧是“樂平人”[3];清代毛奇齡在《文學洪君偕張孺人合葬墓表》中云,“君家世籍錢塘,宋徽閣直學士由樂平來杭……文安公留錢塘家焉”[4],“宋徽猷閣直學士”是指洪晧,“文安公”是指洪遵,這說明清朝時以杭州為籍貫的洪升家族是宋代由樂平遷居杭州的,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洪晧條下載為“宋樂平人”[5];當代楊長錫撰文《洪晧籍貫考辨》[6]駁斥洪晧籍貫鄱陽說,認為其籍貫在樂平。

二、洪晧籍貫鄱陽說

元《宋史·洪晧傳》中說“洪晧字光弼,番易人”[7],“番易”即今天的江西省波陽縣;清代洪汝奎編寫的《洪忠宣公年譜》說,“公諱晧,字光弼,饒州鄱陽人”[8];當代出版的《辭?!氛J為是“鄱陽縣人”[9];唐圭璋《宋詞紀事》中說“晧字光弼,鄱陽人”[10]。

之所以在洪晧的籍貫問題上出現(xiàn)爭議且爭議的內容十分明確,即洪晧不是樂平人就是鄱陽人,除此以外再無第三種說法,這是有一定歷史原因的,是和洪氏一族的家庭變遷密切相關的。探討這個問題并不缺乏可供佐證的文獻資料,洪晧長子洪適的著述以及《洪氏宗譜》中多次提到洪氏一族的家庭變遷——

《洪氏宗譜·宋丞相文惠公序》[11]:

洪氏之先,共公氏之后也??计鋫饔涬m不詳其得姓之始,竊意古者賜姓,或以功或以官族謚字,洪之從水從共,而共氏嘗以水德霸九州,其因此得姓焉。觀《道德經》有太上老君寄胎洪氏之語,則三代時既有洪氏,然考于史冊,余無聞焉。在三國時,書于史者曰明曰進曰矩,官為太守。至唐時,書于史者曰子輿曰經綸,官為御史黜陟史,而附于別傳,是以譜系不可得而詳焉。唐之際蓋居于盱眙也。自盱眙遷于徽之黃荊墩又遷于饒之洪源圍之遠祖矣。

《洪氏宗譜·增文安公序》:[12]

唐之歙有監(jiān)公者始由歙遷饒州樂平縣。

《洪氏宗譜·增大學士文敏公序》:[13]

吾鄱陽之族,先家于泗州之盱眙縣,后徒歙之懋源黃荊墩。監(jiān)公名玉,雄于財,結錢為龍,始遷樂平洪源。

洪適《盤洲集·盤洲老人小傳》:[14]

盤州老人洪景伯名某,初名造,字溫伯亦字景溫,饒州人?!樽灞揪踊罩?,唐末避亂徙樂平之東七十里曰巖前曰洪源,凡百余家,世世業(yè)耕桑。

洪適《盤洲集·徽州先達題名記》:[15]

在予十一世祖由歙之黃村徒番之樂平。

洪適《盤洲集·叔父常平墓志銘》:[16]

昔包羲氏既衰,共工氏以水紀伯九域。共氏其后也,后世避怨為洪氏。……五季亂始自歙徒名數(shù)于饒之樂平又七世始家鄱陽。

洪適《盤洲集·先君述》:[17]

先君諱某字光弼,饒州人?!槭鲜季訕菲街鹕?,自曾祖府君種德種義,以氣節(jié)聞。子中大夫早世,二孫幼,府君慨然思所以成立計,即絜諸城中訪先生之賢,力教之,因占籍都陽。

從前面的例證,我們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洪氏一族的家庭變遷史。在洪適的記述中,交代了洪氏的始祖以及洪姓的由來,但都帶有一定的傳說性質,不足為信。唐朝以前,洪氏一族居于何處,沒有文獻可供參考,即使是洪適本人也不能確定。但洪適以及其他的洪姓后輩可以確定的是:在唐朝時洪氏居住在泗州的盱眙縣(今江蘇盱眙);后來又遷居到歙州,歙州即徽州,《宋史·徽宗紀》中記載“宣和三年五月,改歙州為徽州”,即今安徽省歙縣黃墩;唐末時又因避亂遷居饒州樂平,定居在樂平東邊七十里的巖前、洪源。洪氏一族在樂平歷經七世后,至其曾祖洪士良時,在以土地耕種為主的謀生之道的基礎上兼營貿易。洪士良雖是個農民,但頗有頭腦,頗有光耀門第的進取之心,他敏銳地感覺到巖前這個地方雖然偏僻,卻并不封閉,官莊水從這里向南流入樂安江,從這里走水路經樂平縣城可到達饒州,這是發(fā)展航運貿易的天然條件。于是,他將山村的糧食、土產運往樂平、鄱陽,再把湖區(qū)的魚蝦、食鹽運往山區(qū),進行商業(yè)活動。經商過程中,急需一個中轉站,這個中轉站洪士良選中了鄱陽縣境內的滃港。于是他用盡心力去增進和當?shù)厝说年P系,目的是可以在此處落腳。最初洪士良提出買地的理由是以之為倉。后洪士良死,囑咐后輩將其安葬于滃港倉下,聲言此舉將給家族帶來鴻運。而關于洪晧籍貫問題爭議雙方各執(zhí)一詞的焦點也正在于此。認為洪晧籍貫是樂平的一方只承認洪士良當年在滃港買地是作為倉庫使用,并沒有遷居鄱陽,籍貫仍是樂平;認為洪晧籍貫是鄱陽的一方認為洪士良在滃港買地時說作為倉庫使用只是權宜之計,實際目的是為遷居地,因此認為洪晧籍貫應是鄱陽。

本文認為若要從根本上解決洪晧的籍貫問題,還是應從滃港入手,確定滃港是洪家的倉庫還是洪家的遷居地。要解決這個關鍵性的問題須從史實出發(fā),才有說服力。

洪士良的祖先“世世業(yè)耕桑”,到了他這兒卻開始農商兼做。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洪士良才有了在隸屬于鄱陽縣的滃港買地的想法。因為鄱陽是饒州的治所所在地,是當時商業(yè)貿易的中心。但是以自己當時的實力并不能立即舉家遷居鄱陽縣城,因此洪士良注意到滃港這個地方。滃港村又叫滃潭村,是當時昌江的重要港口,距鄱陽城20公里,坐落在山環(huán)水抱之中,是既便于做生意,又利于居家的好地方。但是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滃港村是雷姓居住的地方,他們絕對不愿意外姓人進入。于是洪士良為了遷居滃港,費了不少心機,花了不少錢財,也使用了一些手段。有關這些,洪適在《盤洲集》卷三十三《盤洲老人小傳》中有詳細描寫:洪士良做生意路過滃港村,有事無事都要到村里停留,常以魚鹽稻谷為禮物贈送給雷姓中的頭面人物。這樣來往多了,與滃港村的關系發(fā)展得十分親密。于是洪士良趁機提出“欲謀求數(shù)丈地自立倉以貯”[18]。這是洪士良的策略,如果明說要買地建房遷居滃港,滃港村人是不會同意的。即使這樣仍然有一個頗有權威的老者反對。當?shù)弥@位老人害怕老婆的情況后,洪士良便以重禮送給那位老人的妻子。最后老人不但不反對,還“即呼人出券相授”,就這樣洪士良順利地進入滃港。至于是以滃港為倉庫,還是后來遷居,都沒有十分確切的證據(jù)可以證明。但可以弄清的是洪士良死后并未安葬于巖前,而是葬在滃譚倉下。目的很明確,是為了“后世當青紫不絕”。既然洪氏家族中人認定只有在滃港,才能使后世“青紫不絕”,那么自然希望把家安在這里,永遠擁有這塊風水寶地。有了主觀的愿望,便有了實施的可能。如果說剛剛買下滃港的土地時,是為了避雷姓人的耳目,權且把這里當作倉庫;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將這里作為住宅便是水到渠成的了。當然僅僅依靠邏輯推理并不足以作為證據(jù),但洪適的記錄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

洪適《盤洲集·叔父常平墓志銘》:[19]

五季亂始自歙徒名數(shù)于饒之樂平又七世始家鄱陽。

洪適《盤洲集·先君述》:[20]

洪氏始居樂平之金山,自曾祖府君種德種義,以氣節(jié)聞。子中大夫早世,二孫幼,府君慨然思所以成立計,即絜諸城中訪先生之賢,力教之,因占籍鄱陽。

這里洪適清晰地表述了洪氏家族由樂平遷往鄱陽并以之為家而非以之為倉的事實;并進一步說明不僅以之為家,還將戶口落在了鄱陽縣。以上所記出自洪適筆下,應該視為鐵證;然而在信史鑿鑿的情況下,卻仍有不同的聲音出現(xiàn)。后者的理由是,在洪士良之后,洪氏兒孫并未定居在此,而是宦游在外,以此否認鄱陽是洪氏的家庭所在地。這更是牽強,宦游在外也必有葉落歸根之時。據(jù)《洪氏宗譜》記載,洪士良之墓在滃港山的大龍舌咀,洪晧父母之墓在滃港山的小龍舌咀,洪晧墓地在《洪氏宗譜·滃港隧記》中記載為“敕葬鄱陽”,而且其妻沈氏夫人也“重葬鄱陽”,洪晧之子洪適“葬鄱陽義仁鄉(xiāng)徐村艮向”。這就不難證明在洪士良之后,洪氏的后輩子孫是以此為家的,但是他們也同樣承認樂平是他們的祖籍。因此說,關于洪晧籍貫的兩種說法并不矛盾,客觀的說法應該是:洪皓的祖籍是泗州盱眙縣,后遷居徽州懋源黃荊墩,再后遷居饒州樂平,歷經七世后又遷居饒州鄱陽。對于洪氏家族來說,遷居不只一次。洪士良之前,有據(jù)可查的就有三次;而在洪適之后,遷居的也大有人在。為什么其他的洪氏子孫遷居它處無人問津,而洪士良的遷居之舉卻眾說紛紜?這是因為在洪士良的后輩中出現(xiàn)了名人“四洪”。近年來,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各地都非常注重名人效應對當?shù)亟洕l(fā)展的重要作用,歷史名人的聲望猶如一塊金字招牌,今天樂平、鄱陽出現(xiàn)關于洪晧籍貫的爭議,并非完全是學術范圍內的,而是有利益因素攙雜其中。對此,筆者是不贊賞的。當然,自己的家鄉(xiāng)出現(xiàn)了值得后人自豪的前輩,是一種榮耀。但是這種榮耀也并非是某人或某地的私屬。洪晧一生坎坷,走過的地方北到黑龍江、南到廣州,凡留下他的足跡的地方都可以享受這種榮耀。所以筆者認為不必拘泥于樂平、鄱陽之爭才是明智之舉。

注釋:

[1]元代脫脫等撰《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晧傳》,中華書局,1990年出版,11557頁。

[2]元代脫脫等撰《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晧傳》,中華書局,1990年出版,11560-11561頁。

[3]清代朱彝尊撰《詞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4]清代毛奇齡撰《西河文集》,商務印書館,1937年出版。[5]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編《辭源》,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出版,1237頁。

[6]楊長錫撰《洪皓籍貫考辨》,劉乃和主編《洪晧馬端臨與傳統(tǒng)文化》,1997年出版,54頁。

[7]元代脫脫等撰《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晧傳》,中華書局,1990年出版,11557頁。

[8]清代洪汝奎撰《洪忠宣公年譜》,《宋人年譜從刊》第七冊,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4188頁。

[9]辭海編纂委員會編《辭?!?,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出版,2471頁。

[10]唐圭璋編著《宋詞紀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13頁。

[11]當代陳周棠校補《洪氏宗譜》,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5頁。

[12]當代陳周棠校補《洪氏宗譜》,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8頁。

[13]當代陳周棠校補《洪氏宗譜)),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9頁。

[14]宋代洪適撰《盤洲集》卷三十三《盤洲老人小傳》,《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9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15]宋代洪適撰《盤洲集》卷三十二《徽州先達題名記》,《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9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16]宋代洪適撰《盤洲集》卷七十五《叔父常平墓志銘》,《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9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17]宋代洪適撰《盤洲集》卷七十四《先君述》,《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9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18]宋代洪適撰《盤洲集》卷三十三《盤州老人小傳》,《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9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19]宋代洪適撰《盤洲集》卷七十五《叔父常平墓志銘》,《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9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20]宋代洪適撰《盤洲集》卷七十四《先君述》,《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9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1]元代脫脫等.(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晧傳[A].中華書局,1990.

[2]詞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清)毛奇齡.西河文集[M].商務印書館,1937.

[4]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辭源[M].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

[5]楊長錫.洪晧籍貫考辨[A].劉乃和.洪晧馬端臨與傳統(tǒng)文化[C].1997.

[6](清)洪汝奎.洪忠宣公年譜[A].宋人年譜叢刊(第七冊)[Z].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7]辭海編纂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8]唐圭璋.宋詞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9]陳周棠(校補).洪氏宗譜[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10](宋)洪適.盤洲集.四部叢刊初編·集部192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A Review of Controversy on Hong Hao’s Native Place

CHEN Ai-h(huán)ong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

Hong Hao was a famous patriot and litterateur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and a detailed exposition of his life stories has been recorded in historical document.However,there is controversy about his native place since Qing Dynasty.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pose a reasonable answer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Hong Hao;native place;controversy

book=46,ebook=1

I206.2

A

1008-8156(2012)01-0046-03

2012-03-01

修回日期:2012-03-10

陳愛紅(1968-),女,天津人,天津師范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猜你喜歡
鄱陽宗譜上海古籍出版社
試論《高隆諸葛氏宗譜》的價值
省音協(xié)赴鄱陽、南豐參加文藝志愿服務活動
我等你在鄱陽
錢謙益詩作中的自我指稱與身份建構
鄰父伐樹
民國《姜山陳氏新祠宗譜》述介
登樓
江西鄱陽明代淮王府遺址
上海古籍出版社
熒屏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