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義
中國古代詩歌內(nèi)蘊豐富,含蓄雋永,最令人稱道的是詩中獨具個性的景物,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雄渾壯麗;“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歡快明凈;“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的沉郁愁悵;“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的開闊蒼涼。詩人通過對這些景物的描寫,塑造著詩歌不同的意境,更是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幻化無方,綺麗多姿的詩歌世界。
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中,鑒賞分析景物描寫更是成為命題人設題時的一個關注點并成為命題熱點。2011年高考,多省試題對此進行了考查。下面,結合2011年高考試題,對古詩鑒賞景物的方法進行簡單梳理分類,以幫助莘莘學子尋幽探芳。
解讀考點:講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是古代詩歌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分析情景的關系,可從修飾景物的形容詞和感情傾向明顯的動詞入手,結合景與情的相互關系來分析研究。一般說來,景與情的關系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二者之間又往往構成襯托關系:樂景襯哀情、哀景寫哀情、哀景襯樂情等。
示例:(2011全國新課標卷)
春日秦國懷古
周 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shù)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答案與賞析: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寫哀景抒哀情。
這是一首懷古詩,詩歌用了觸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涇水、春草、古碑、蒼山、殘陽、綠樹、黃沙等凄涼敗落的景物,表達了自己的懷古傷今之情。在情景關系的處理上,用極富特征的荒涼景物抒發(fā)了對唐王朝國勢日衰的悲嘆。
解讀考點: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覺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xiàn)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景物的色彩、形狀、遠近、高低,各種觸動人心靈的聲音,難以捕捉的氣味,多種感官的調(diào)動,使詩歌中的景物描寫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示例:(2011山東卷)
詠 山 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钡拿钐?。
答案與賞析: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tài)。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飛流而下時,水石相擊,如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這兩句與前兩句先抑后揚。前兩句寫山泉的平淡無名,為抑;這兩句彰顯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為詩歌最后兩句贊美山泉做了鋪墊。
此聯(lián)最大的亮點即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寫出山泉自然靈動富于變化,具有化平凡為神奇的效果。
解讀考點:為了把景物描寫得生動形象,詩歌常采用比喻、擬人、夸張、借代、對比、雙關等修辭手法。比喻,在寫景狀物時能突出意象的特點,渲染特定意境;擬人,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為,從而使描寫生動形象;借代在詩詞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簡潔,或含蓄,或形象,或獨特;夸張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更強烈、更鮮明,更能感染讀者;對比可以表明自己對事物的喜惡態(tài)度;雙關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達意更含蓄??傊?,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詩歌畫面鮮明靈動,使表情達意別致、雋永。
示例:(2011福建卷)
曉至湖上
[清]歷 鶚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景。
(選自《清詩選》)
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
答案與賞析:①對比:以“有聲”與“無影”對比,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的景致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jié)奏優(yōu)美(或形象豐富,或?qū)哟畏置鳎?,意境深闊、淡雅(或幽靜、清新)。
解讀考點: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不但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更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了非常豐富的藝術手法。其中最常見的有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動靜結合(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虛實結合,對比烘托,聯(lián)想想象,用典和象征等。這些表現(xiàn)手法的使用使詩歌語言精煉,情感豐富,增加了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示例:(2011安徽卷)
瑯 琊 溪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答案與賞析:實寫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fā)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nèi)涵。
“虛實結合”關鍵是要區(qū)分哪是虛,哪是實;隨流水流出的花是“實”,由此而產(chǎn)生的猜想都是“虛”。所謂“實”,是詩詞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覺捉摸到的部分;所謂“虛”則是指詩詞中表現(xiàn)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情感之中的部分。景為實,情為虛;眼見為實,想象為虛。虛實結合,可以給人以無窮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更深沉而充分。
解讀考點:詩歌中的景物意象與詩人情感結合必然構成一定的意境,讀詩首先要品讀意境。常見詩歌意境有:雄渾壯麗、幽清明凈、沉郁孤愁、和諧靜謐、開闊蒼涼、高遠遼闊、樸素自然、清新飄逸、華美艷麗、雄健高昂、悲壯蒼涼。在此基礎上,文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標舉境界,以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以至于在詩歌景物描寫中達到物我相融,物我兩忘的境界。
示例:(2011遼寧卷)
題鄭防畫夾五首(其一)
黃庭堅
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請從畫境、真景以及兩者的關系對本詩進行賞析。(6分)
答案與賞析: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畫,畫面上煙雨籠罩湖面,天上掠過歸雁;進而作者仿佛已由畫境置身于現(xiàn)實的湖上,望著歸雁,就想喚一條小船歸去;突然,耳旁響起朋友的聲音:這是一幅畫。于是作者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將畫境當作真景了。作者從畫面引出真景,再從真景返回畫境。
解讀考點:詩眼指的是詩歌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時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有時是展示詩詞的主旨的最精彩的句子。有了詩眼,詩歌更會形象鮮活,神情飛動,意味深長,引人深思。詩眼的鑒賞,需要關注提煉字句,務必要能從提煉的字詞和詞句,感受到最能表現(xiàn)特定的意境,體味到詩人對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
示例:(2011天津卷)
驟 雨
[宋]華 岳
牛尾烏云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1)第三、四句中“卷”“吼”兩個詞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合詩句簡析。(2分)
——《四庫全書》
(2)請結合全詩,賞析“雨勢驟晴山又綠”一句。(3分)
答案與賞析:(1)“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來時的迅猛態(tài)勢;“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2)“驟晴”寫雨來得急、去得快,暗扣詩題;“山又綠”寫出了下雨前后景色變化,隱含牧童因雨停而輕松的心情。這些詩中最凝練、最精神、最準確地傳達主旨的字句,可以帶動我們對全篇理解,完成對詩作的欣賞,它常表現(xiàn)為動詞、形容詞或副詞等形式。
有人說,古代詩歌離我們越來越遠。但當我們了解了古代詩歌鑒賞的規(guī)律,看著那曾經(jīng)陪伴古人而今又同我們朝夕相伴的自然景物,再來吟誦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我們是不是油然而生一種似曾相識,“與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而不會再慨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