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明亮
(曲阜師范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的組織建設思想
龐明亮
(曲阜師范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組織建設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把馬列建黨學說同中國共產黨建黨實踐結合起來,在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從而為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個歷史任務提供根本保證。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組織建設思想
黨的組織建設主要包括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民主集中制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等內容。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基于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對這幾個方面的黨組織建設投入了大量精力,有著諸多的實踐,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思想。
“一大”規(guī)定黨目前的中心任務是組織領導工人運動,而要發(fā)動和領導工人運動首先要建立黨的組織。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一大閉幕后,他回到長沙,開始籌建中共湖南地方組織。1921年10月10日,中國共產黨湖南支部成立,毛澤東任書記,委員有何叔衡、易禮容等,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省黨支部。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湖南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得很好,當時的中央書記陳獨秀曾予以多次表揚。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各級組織遭到極大破壞,在這種極為不利的條件下,毛澤東從秋收起義開始就把黨的組織發(fā)展提到主要日程上來。在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在農村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同時也形成了關于黨基層組織建設的基本思想。
毛澤東在組建地方黨組織過程中,特別指出:黨要注意黨的基本組織——支部,實現“一切工作歸支部”的口號。毛澤東還經常教育黨的各級干部:黨支部是黨的基礎,它就像房子一樣,基礎不牢,房子就會倒掉。黨支部辦不好,黨也是不堅固的。因此黨的組織不必求其普遍,應特別注意造成堅實中心區(qū)域黨的組織。[1]1929年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就指出“黨管一切這口號,在原則上事實上都是不通,黨只能經過黨團作用作政治的領導”,“一切工作歸支部這個口號是對的,是作經過支部去工作的解釋,但不是與黨的民主集權制相對立”。為了發(fā)展黨員建設好黨的支部,毛澤東深入根據地各個地方做了艱苦、細致的工作。
由于黨的主要活動區(qū)域在農村,黨員的大多數是貧苦農民出身。農村黨組織的基礎主要是建立在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成分基礎上。長期落后的個體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他們受到種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在毛澤東的領導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黨組織對廣大黨員進行無產階級思想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是注重在斗爭實踐中經常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同時也要求各級黨組織在開展革命工作及發(fā)展黨組織時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經過毛澤東和各級黨組織的努力,完成了對廣大黨員進行無產階級思想教育,有效地克服了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提高了廣大黨員的階級覺悟,同時也加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
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人民群眾的民主生活嚴重缺乏,同時人民群眾的無組織性、無紀律性極為突出,這對中國共產黨凝聚力的形成構成嚴重的阻礙。鑒于此,毛澤東一方面從哲學的角度論述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系,要求全黨把民主集中廣泛應用于建黨建軍的實踐;另一方面也特別強調了黨的組織紀律。根據毛澤東的論述,黨的“七大”對民主集中制作了精辟的理論概括:我們的黨,不是許多黨員簡單的數字的總和,而是由全體黨員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組織起來的統(tǒng)一的有機體。這個規(guī)則就是黨的民主集中制。
毛澤東運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深刻闡述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系,將民主集中制的實質概括為:“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以及“高度民主基礎上的高度集中”。毛澤東強調了黨內民主的必要性,并把實行民主集中制同發(fā)揮黨的積極性結合起來。他認為“必須在黨內施行有關民主生活的教育,使黨員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關系,并如何實行民主集中制。這樣才能做到:一方面,確實擴大黨內的民主生活;又一方面,不至于走到極端民主化,走到破壞紀律的自由放任主義”。[2](P529)同時他還指出:黨內的民主是必要的。 要黨有力量,依靠實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去發(fā)動全黨的積極性。在反動和內戰(zhàn)時期,集中制表現得多一些。在新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集中制應該密切聯系于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實行,發(fā)揮全黨的積極性。用發(fā)揮全黨的積極性,鍛煉出大批的干部,肅清宗派觀念的殘余,團結全黨像鋼鐵一樣。
早在1929年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就對黨內存在的無組織無紀律性提出批評,并指明要徹底清除這種錯誤思想。為了保證黨的集中統(tǒng)一,克服和防止黨員違背黨的意志而各行其是的自由主義,反對黨內拉山頭,搞宗派主義,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重申了黨的組織紀律:“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罢l破壞了這些紀律,誰就破壞了黨的統(tǒng)一”,“因此,必須對黨員進行有關黨的紀律的教育,既使一般黨員能遵守紀律,又使一般黨員能監(jiān)督黨的領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紀律,避免再發(fā)生張國燾事件。為使黨內關系走上正軌,除了上述四項最重要的紀律外,還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guī),以統(tǒng)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 ”[2](P528)這“四個服從”既肯定了黨員對黨內事務當家做主的權利,又嚴格要求黨員必須履行實現多數人意志的義務,從而使黨的民主集中制不但具有理論指導性,而且具有實際操作性。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多數德才兼?zhèn)涞念I導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十七年來,我們黨已經培養(yǎng)了不少的領導人才,軍事、政治、文化、黨務、民運各方面,都有了我們的骨干,這是黨的光榮,也是全民族的光榮。但是,現有的骨干還不足以支撐斗爭的大廈,還須廣大地培養(yǎng)人才。在中國人民的偉大的斗爭中,已經涌出并正在繼續(xù)涌出很多的積極分子,我們的責任,就在于組織他們,培養(yǎng)他們,愛護他們,并善于使用他們。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正如斯大林所說:“干部決定一切。”因此,有計劃地培養(yǎng)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zhàn)斗任務。
第一、要善于識別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時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歷史和全部工作,這是識別干部的主要方法。
第二、要善于使用干部。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一切計劃、決議、命令、指示等,都屬于“出主意”一類。使這一切主意能更好地實行,必須團結干部,推動他們去做,屬于“用干部”一類。在這個使用干部的問題上,我們民族歷史中一直就有兩個對立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賢”的路線,一個是“任人唯親”的路線。前者是正派的路線,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線。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zhí)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過去張國燾的干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結果叛黨而去,這是一個大教訓。在干部政策問題上堅持正派公道的作風,反對不正派不公道的作風,借以鞏固黨的統(tǒng)一團結,這是中央和各級領導者的重要責任。
第三、要善于愛護干部。愛護的辦法,一是指導他們。這就是讓他們放手工作,使他們敢于負責;同時,又適時地給以指示,使他們能在黨的政治路線下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二是提高他們。這就是給以學習的機會,教育他們,使他們在理論和工作能力上提高一步。三是檢查他們的工作,幫助他們總結經驗,發(fā)揚成績,糾正錯誤。有委托而無檢查,及至犯了嚴重的錯誤,方才加以注意,不是愛護干部的辦法。四是對于犯錯誤的干部,一般地應采取說服的方法,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只有對犯了嚴重錯誤而又不接受指導的人們,才應當采取斗爭的方法。在這里,耐心是必要的;輕易地給人們戴上“機會主義”的大帽子,輕易地采用“開展斗爭”的方法,是不對的。五是照顧他們的困難。干部有疾病、生活、家庭等困難者,必須在可能限度內用心給以照顧。這些就是愛護干部的方法。
關于共產黨員的發(fā)展,毛澤東在 《古田會議決議》中提出了明確而嚴明的要求:(一)政治觀念沒有錯誤(包括階級覺悟);(二)忠實;(三)有犧牲精神,能積極工作;(四)沒有發(fā)洋財的觀念;(五)不吃鴉片,不賭博。新黨員入黨后,“要詳細告訴新黨員支部生活(包括秘密工作)及黨員應遵守的要點”[4]此外,還要求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還要在思想上入黨,要多對黨員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
要充分發(fā)揮共產黨員的模范作用。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講得很具體: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共產黨員應成為英勇作戰(zhàn)的模范、執(zhí)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紀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內部團結統(tǒng)一的模范。在根據地政府工作中,應是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范。在民眾運動中,應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老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無論何時都不應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應該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的利益??傊?,共產黨員應該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
綜上所述,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我黨組織建設方面提出的寶貴思想,為我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完成各項歷史任務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證。對當前黨的組織建設也有著諸多的有益啟示:在基層組織建設方面,首先要重視支部的建設,讓每個基層的黨組織支部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每個基層組織的黨員要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吸收新黨員時,嚴格入黨標準,嚴格按照黨的規(guī)程來進行。其次,重視思想教育作用。要努力改變當前一些地方黨組織的思想教育存在的“走形式”的教育方式,努力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要采取措施盡可能地擴大民主的范圍和內容,同時也要注意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不能將民主無限擴大,走極端。完善黨的組織紀律,加強對黨的組織紀律的宣傳,同時對違反紀律的黨員要予以處罰,嚴格執(zhí)行?!案刹繘Q定一切”,要重視干部的選拔、任用,完善各種選拔、任用制度。同時要嚴格監(jiān)督,賞罰分明。最后要努力提高黨員隊伍的素質,努力探索黨員教育的新形式,加強黨員的思想教育,讓每個黨員都能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惟有如此,才能為我國和諧社會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提供根本的保證。
[1] 蔣建農.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272.
[2]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斯大林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43.
[4]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71.
D262
A
1672-4445(2012)04-0043-03
2012-01-13
龐明亮(1982-),山東臨沂人,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中共黨史專業(yè)研究生,主要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
[責任編輯:張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