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陽 張芳權
肩關節(jié)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由慢性勞損、急性損傷、肩部受寒和血管收縮引起肩周肌、肌腱、滑囊及關節(jié)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癥,主要表現為肩痛和運動功能障礙的癥候群。本病好發(fā)于50歲左右人群,女性高于男性,多見于體力勞動者。我院運用超短波、中頻電療和手法治療肩周炎90例,療效確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康復科診治的肩周炎患者90例,其中男32例,女58例,年齡45~67歲,中位年齡52.4歲。均符合肩周炎的診斷標準[1],標準包括:①患者多為50歲左右,以婦女多見。②晨起肩部疼痛,持續(xù)時間長,且為漸進性。③多無外傷史(有外傷史者為肩關節(jié)陳舊性損傷)。④肩部活動時,出現明顯的肌肉痙攣,肩部外展、后伸時最為明顯。并排除結核、腫瘤及內臟疾病引起的肩痛。
1.2 治療方法
1.2.1 中頻電治療 采用北京產全日康J48A型電腦中頻治療儀,選用1~30號處方,調制頻率為1~10 kHZ,最大功率為200 W,兩個硅橡膠電極大小為10.0 cm×8.0 cm,于患者肩關節(jié)前后對置,用沙袋固定,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限,每次治療時間為20 min,1次/d,每治療10次間隔1 d,療程為1個月。
1.2.2 超短波治療 采用中國上海LDT.CD31型超短波治療儀,波長1~10 m,頻率50 MHz,最大輸出功率250 W,電極面積280 mm ×180 mm,間隙15 mm,患側肩關節(jié)前后對置,微熱量。每次10~15 min,1次/d。7 d為1個療程。
1.2.3 按摩、關節(jié)松動術及功能鍛煉 按摩及關節(jié)松動術:先以推、揉、滾、拍打、彈撥等手法按摩肱二頭肌腱、岡下肌、三角肌及肩峰等處,待肌肉放松后行關節(jié)松動術:以松動肩關節(jié)為主。分別做肩肱關節(jié)的分離。長軸牽引,向頭側滑動,前屈向足側滑動,外展向足側滑動。前后向滑動,外展擺動,側方滑動,水平內收擺動,后前向轉動,內旋擺動及松動肩胛骨,每次做30 min,1次/d,7 d為1個療程。在急性期,多用Ⅰ級手法;在緩解期,應用Ⅱ、Ⅲ級手法[2]。1次/d,酌情選其中幾種手法,每次治療時間為40 min,每治療10次間隔ld,療程為1個月。
1.2.4 治療性鍛煉 患者徒手或借助各種肩關節(jié)鍛煉器械。行肩關節(jié)的各方向的活動,包括前屈、后伸、外展、聳肩、環(huán)繞等鍛煉,還可行爬墻、患肢攀肋木及拉滑輪等鍛煉,以逐漸擴大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其功能。1~2次/d,每次治療時間為30 min,每治療10次間隔1 d,療程為1個月。
1.3 療效評定 療效標準:①痊愈: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②好轉:日常生活無影響,肩部仍有輕微壓痛。③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所有患者均堅持治療了1~2療程,無1例出現意外及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經超短波、中頻電療合手法治療后,痊愈患者64例,占71.1%;好轉24例,占26.7%;無效2例,占2.2%;對所有患者治療后進行隨訪6個月~1年,無一例出現復發(fā)。
肩周炎早期因無菌性炎癥而出現充血、水腫、滲出,以疼痛為主。因制動,造成肩關節(jié)發(fā)生粘連、病變,使關節(jié)周圍組織彈性消失,故后期以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為主。綜合康復治療的目的在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或減輕無菌性炎癥。本研究中我們采用了超短波、中頻電療合手法治療肩周炎患者,痊愈率71.1%;好轉率26.7%;對所有患者治療后進行隨訪6個月至1年,無一例出現復發(fā)。中頻電鎮(zhèn)痛的可能原理:電刺激可以引起嗎啡樣物質的釋放而直接止痛;通過中樞干擾效應及掩蓋效應阻滯疼痛信號經末梢神經細纖維傳遞;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缺血引起的肌肉痙攣,酸中毒和細胞分解而間接止痛;由于血液循環(huán)加強,使組織間、神經纖維間水腫減壓,間接止痛。肩關節(jié)周圍的軟組織主要由膠原纖維構成,當肩痛時活動受限,這些軟組織有自行收縮的傾向,造成關節(jié)孿縮。給予一定的應力牽張,經過反復多次或持續(xù)一定時間的牽張,攣縮粘連的纖維組織可產生更多的塑性延長。所以關節(jié)松動技術具有緩解關節(jié)疼痛,松解軟組織粘連,增加本體反饋的作用。牽拉動作使患肩周圍肌肉收縮,韌帶牽伸,關節(jié)囊牽張,關節(jié)腔內滑液流動增加,增加關節(jié)軟骨無血管區(qū)的營養(yǎng),緩解疼痛。超短波透入組織的深度優(yōu)于許多物理因子,其產熱可深達組織3~5 cm,由于超短波對不同組織有選擇性透熱作用,尤以對肩部肌肉的作用較明顯。其熱效應對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及消炎消腫作用顯著,故在肩周炎早期應用,能加速炎癥消散,預防粘連、止痛、解除肌肉痙攣。由此可認為此法是針對急性期發(fā)病機理的一種良好選擇[3]。治療性鍛煉有助于恢復肩部靈活性、柔韌性、力量和穩(wěn)定性。總之,運用關節(jié)松動術配合理療治療肩周炎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孫材江,彭力平.實用骨傷科手冊.湖南:湖南科技出版杜,2005:394.
[2] 李水琴,李小玲.肩周炎綜合康復治療療效觀察.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1,9(1):33-34 轉38.
[3] 王永波.推拿結合超短波治療肩周炎38例.中外健康文摘,2011,8(15):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