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珍 王玉英 張文麗
感染后創(chuàng)面因局部血流灌注不足,營養(yǎng)不良及組織缺氧,使創(chuàng)面長期難以愈合。我科利用超短波,紫外線治療,感染創(chuàng)面94例,有效的控制了創(chuàng)面感染,防止感染的深部組織擴散。和引起血源性播散,有利于損傷的軟組織愈合。
本組94例患者,均為我科2008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門診患者,男44例,女50例,年齡39~81歲,平均年齡55歲。感染面積大小不等。局部可見紅腫熱痛,創(chuàng)面有膿性分泌物或壞死組織。
抗生素,頭咆哌酮鈉舒巴坦鈉3 g加0.9%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1 次/d,5~7 d為一療程。
超短波治療,采用長春艾爾醫(yī)用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CD-IA型超短波治療儀,創(chuàng)面感染部位上下對置放置電極,輸出功率40W。間隙3~5 cm。無熱量。10~15min/次。1次/d。連續(xù)7 d為一療程。同時應用紫外線治療,如有膿苔或血性分泌物,經外科清創(chuàng)處理后,進行紫外線照射。采用北京愛沃斯?jié)嵪柙瓶萍加邢薰颈O(jiān)制的ZYY-9型紫外線治療儀治療。直接照射??捎?級紅斑量(5-10 mED)生物劑量開始照射。距離0.5 cm。每日或隔日一次。
以后用量視創(chuàng)面情況遞增或減少劑量。7 d為一療程。
治療7次后評價療效治愈傷口全部結痂,局部無紅腫,無分泌物。顯效傷口大部分結痂,部分傷口中央有少量分泌物。無效傷口不愈合,局部癥狀未加重。
94例患者中,其中治愈81例,顯效10例,總治愈率86%??傆行?6.8%。無效3例。3例患者年齡都在70歲以上。均患有糖尿病。
細菌是創(chuàng)傷感染的首要因素,合理規(guī)范地使用抗菌素有助于感染創(chuàng)面的愈合,也是改善預后的關鍵。近年來,由于耐藥菌株的不斷出現(xiàn),使得多數(shù)抗生素對多種病原菌不敏感,應用抗生素治療創(chuàng)面感染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用抗生素的同時,聯(lián)合應用超短波,紫外線治療感染創(chuàng)面,主要是控制炎癥水腫,促進炎癥吸收。紫外線的照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促進炎性滲出的吸收,并能刺激和增強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機能[1]。小劑量時,可能使上皮先自傷口邊緣和底部增殖,促進上皮細胞絲狀分裂,也能避免細胞受損,同時紫外線促肉芽增生,加速組織修復與傷口愈合,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在創(chuàng)面內進行適量的紫外線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2],促進水腫消散和傷口滲液的吸收,破壞微生物DNA和RNA,起到了抗菌消炎的作用。超短波穿透力強,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加快,白細胞吞噬作用增強。組織修復能力提高。從而促進炎癥吸收。超短波對病灶局部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促進細胞生長、加強靜脈與淋巴回流及消腫作用,同時有利于抗菌素到達病灶區(qū)[3,4]。臨床實踐中,應早期治療,控制感染,紫外線及超短波都具有增強肌體免疫力的功能,兩種方法同時使用,可進一步改善血液循環(huán),抑制細菌的繁殖,并減少組織液外滲,使炎癥局限,同時增加抗菌療效,從而起到更好的消炎和殺菌作用,感染創(chuàng)面應用物理治療過程中,傷口愈合效果好,時間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1]郭萬學,陳子元,繆鴻石,等.理療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4:464-465.
[2]黨坤貞.He-Ne激光、紫外線照射治療外科術后切口不愈12例的臨床報告.激光雜志,1998,19(2):63-64.
[3]王琳.程代薇.絳風芝.等超短波對缺血性皮瓣作用的實驗觀察中華理療雜志,1996,19(4):214-215.
[4]許貴勤,林亞珠.超短波綜合治療闌尾周尉膿腫中華理療雜志.1990,13(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