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_楊 好
維也納——音樂,文學,藝術,哲學與哈布斯堡王朝;莫扎特,施特勞斯,克里姆特,弗洛伊德與里爾克,太多的詞語附加在這座城市身上。好在,我進入的是這座城市而不是詞語。冬天的冷氣與落寞的街路,筆直纖瘦的白樺與一塵不染的大理石皇宮,傾聽自己踏在冰涼堅硬石板路上的腳步聲,既安心又忐忑。也許是因為太安靜了。維也納人繼承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寡言與自律,沒有人大聲說話,一切靜悄悄。
克恩頓大街上,太太們穿著長及腳踝的貂皮大衣,柔軟溫暖得如同她們手里牽著的名貴小狗;先生們一律是剪裁精細的西服套裝,肩頭披一件黑色羊絨大衣。我分明嗅到了19世紀末的氣味,維也納,一座隱藏了歐洲太多秘密的城市。由于地處歐洲中心,它成了歐洲皇室爭權(quán)奪勢的戰(zhàn)場。維也納仿佛深陷這樣一個二元魔咒中:堂皇城市的建造者恰是致國家于危機之中的人。威嚴如斯的蒂芬大教堂,凌厲的尖頂被定格在冬天的寒夜——純潔的白色遁入黑暗,無處可逃。
現(xiàn)在正是多瑙河的冰凍期,我想起在梅耶林殉情自殺的魯?shù)婪蚧侍雍同旣愋〗?。眼前尖頂反射出的刺眼白光讓我驚覺,一百多年前的昨天,魯?shù)婪蚧首拥臉屄晞澠屏藠W地利的黎明。哈布斯堡王朝,頃刻變?yōu)橐粡埓嗳醯募埳?,古老高貴的神秘,一觸即灰飛煙滅。我不禁打了一個冷戰(zhàn),躲入旁邊拱門下的商店里。房間里是溫暖的,滿眼的施特勞斯、莫扎特以及魯?shù)婪虻哪赣H茜茜公主。維也納人應是極愛茜茜的,我也曾迷戀過這個女人,但從來沒有喜歡過她。在精美的星星發(fā)飾和迷人的深色長發(fā)下面,她的容貌太過純潔與甜美,而嘴角與眼神又太過令人不可捉摸。我從來不曾否認她的美麗與智慧,只是直覺告訴我她是執(zhí)拗與歇斯底里的。就像每一座值得炫耀的大屋,總藏有一間小小的閣樓,那里滿是塵土,那里滿是真實的秘密,歪歪斜斜,就矗立在林蔭大道邊。據(jù)說魯?shù)婪蛩篮螅畿缭偪竦厮鸭嘘P埃涅阿斯,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海涅的物品。瓦格納《女武神》的序曲不斷在我腦中奏起,旋律越來越快,快到頭暈目眩的程度,只有女武神張著她的黑色翅膀靜止不動。我在懷疑這是不是一個夢境。
夢境中的舞者才完美,白色輕紗遮住她們的臉龐,卻分辨得出音樂融入她們?nèi)馍砗挽`魂時留下的旋律,而不像櫥窗里施華洛世奇珍藏版的瓷人舞者們,這些肢體的展示者,只是美麗精致的偶人,散發(fā)著人造水晶的光芒。有時藝術不需那樣完美,此時我正被滿是破綻的詠嘆調(diào)所吸引。歌聲來自一位在商店圓柱旁邊的中年女人。她體型稍胖,一件紅色滌綸仿天鵝絨的長裙,你能一眼看出生活在她的體形和面容上留下的痕跡以及顏色俗麗的廉價化妝品。她不斷重復唱著《蝴蝶夫人》里喬喬桑的選段《晴朗的一天》。若她此時站在某間歌劇院大廳中央,我大概會悄悄離場,然而此時,在這樣的冬夜,在這樣的燈下,我卻為她的歌聲深深感動。她的眼睛里仿佛深埋著來自很久以前的喜悅與哀傷,她歌唱著地上所有的光芒,也歌唱著所有的消亡。多么奇妙!我聽到的不是普契尼的歌劇,而是一首古老的搖籃曲。沒有人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沒有人知道它的旋律,也沒有人知道它究竟在說些什么。只是某個時刻,唯有大地和風聲,光榮,友愛,孤寂與恐懼。我猶豫著要不要走過去在她腳下的草編籃子里放入一枚硬幣。就在摸索到硬幣的那一瞬間,我停了下來,朝反方向的鐘樓走去。
一座城市安靜得死寂,卻看得到身邊的人流不斷轉(zhuǎn)換:這一秒是金發(fā)高鼻的漂亮女人,下一秒便是戴一頂紅色羊絨帽子的白發(fā)老者。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夜晚,正如羽毛一般輕盈,在毫不知情的時候撒下了萬頃寒江雪。而我,不是那個獨釣的漁翁,也無法在這樣的夜晚入睡。從酒店露臺上黑鐵的欄桿望去,是維也納公園。為紀念施特勞斯,人們用金色塑成了他的樣子,擺放在市里公園中心。貝多芬是命運的交響樂,莫扎特是無瑕的小夜曲,施特勞斯是華麗的圓舞曲——人們總是這么說,這么定義,然后流傳千古,說給孩子們聽。當貝多芬跳起優(yōu)雅的小步舞曲,莫扎特用偉大的安魂曲鳴出天鵝之歌,施特勞斯的歌劇放飛神秘的假面蝙蝠,這些音樂家們才擁有了生命,而不僅僅是被人膜拜樹立的偶像。“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十誡,是戒。
沒有下雪,周圍的白色建筑卻讓人仿佛置身雪中。電影中霜凍的玻璃總是被故意設計為長鏡頭的切入點,總是長長的閃爍銀光的白樺林,西伯利亞或是喜馬拉雅,故事都是一樣的。孤獨的男人和帶著黑暗秘密的女人,坦陳于金色丙烯之上,又迷失在少女們深色和金紅色的卷發(fā)之中??死锬诽?,不斷演繹著女人和蛇的形象,從沒有掩飾過自己對上流社會的偏愛,正如大片的金色和隱晦的象征。金色,本是屬于古老埃及的顏色,卻不斷游走于西方文明之中。矛盾的展示與隱匿的膜拜,共同陳列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里那道古埃及的墓石門上。這塊灰銹色的巨型石塊分割了生與死的世界,分割了日與夜,呼吸與永恒。不同于意大利,奧地利的博物館鼓勵參觀者近距離拍照,親手觸摸這些無價的古跡:它們是被感知的,而不是被觀看的。只有摸到這些堅硬的也許還混雜有古埃及香料的石頭的一剎那,才能感受到其中微小的晶體輕輕刺過手掌的喜悅。
在藝術史上,奧地利大概沒有出過統(tǒng)領一個時代的大家或是眾多各自為派的旺盛藝術家們。然而維也納博物館的藝術品館藏確實讓我頗為吃驚。從古希臘的大理石到羅馬的錢幣,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杰作與珍品安靜地躺在這個參觀者僅有烏菲齊八分之一的舊日帝都里。這些藏品大多都來自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和利奧波德大公的私人收藏。哈布斯堡王朝曾經(jīng)一度驕傲地站在17世紀歐洲所有王室之首,他們曾認為自己天生便是王者,并不需要像法國王室或是英國王室那樣穿戴浮夸的塔綢或是繁瑣的蕾絲;他們的藝術品代理商在意大利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quán),也成功吞并了死于內(nèi)戰(zhàn)的查理一世以及眾多英國權(quán)貴的畫作收藏。于是提香、魯本斯、委拉斯凱茲、倫勃朗在歐洲大陸的瞬息萬變中,在無數(shù)次討價還價的陰謀里,找到了維也納這座白色大殿。我再次深信不疑,藝術品從不屬于藝術家們,藝術史也從不屬于藝術自身。在藝術史的畫布上,所有的畫作占據(jù)全部空間,然而主角往往是那個站在前景歐洲博物志中央,驕傲地向觀眾們展示自己所有物的某個收藏家。
清晨,依舊寒冷。一位中年紳士從特蕾莎女皇巨大的雕像前經(jīng)過。每個清晨,她高大的身軀正好迎向初升的太陽,不知贊歌是為她長達四十年的強勢統(tǒng)治唱起,還是為她眾多的子嗣唱起。歐洲王室從來不掩蓋對繼承人的渴望和對健康生育能力的驕傲。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狡黠的宮廷畫家們早已學會如何用某朵花、某棵植物或是某條銘文來暗示畫中高貴苗條的王后公主們健康的生育能力。埃及公主在河邊發(fā)現(xiàn)還是嬰孩的摩西,也早已漸變?yōu)楫嫾矣懞脛倓偟米拥慕y(tǒng)治者的主題畫。
每個孩子都會悄俏在心里種下一個夢,陪伴他們一輩子的夢。我的夢是那個金色、白色和藍色的哈布斯堡小公主——瑪格麗特·特蕾莎。她本應如歷史上所有皇帝的女兒們一樣,沒有自己的名字,看客們知道的只有“公主”這個稱呼而已。半是由于父親腓力四世的寵愛,半是由于委拉斯凱茲的偏愛,這位大師不斷畫著瑪格麗特的形象,瑪格麗特也因為這些偉大的畫作成為了一個永恒的夢境,永遠的公主。在誕生的那一刻,這位高貴的西班牙公主就被指定將要嫁給自己的表親——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委拉斯凱茲為她所作的畫像從她三歲開始,便被陸續(xù)送入維也納的皇宮:三歲的粉色裙子,七歲的白色裙子,八歲的藍色裙子。幾個世紀以來,無數(shù)人著迷于畫中的這個孩子:沒有發(fā)育完全的身子,羞澀驕傲的目光,龐大的裙撐和沉重的珠寶。她是幸運的,她沒有繼承哈布斯堡近親結(jié)婚所留下的遺傳:突出的下顎,厚嘴唇;抑郁和歇斯底里。她是西班牙王宮的明珠,也在奧地利王宮備受寵愛。她是不幸的,她二十一歲便離開人世,而她的六個孩子中只有一位小公主活了下來。這就是哈布斯堡,這還不是全部。此時,我在這間掛滿皇室肖像的房間里已經(jīng)淚流滿面,久久地,聽著窗外微弱的風聲,那不是嘆息,不是哭泣,不是微笑。那是命運?,敻覃愄氐膶γ?,是她的哥哥,隨后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代代相傳的近親聯(lián)姻保障了王朝的堅固與統(tǒng)一,也終于造就了王朝的沒落。卡洛斯二世體質(zhì)極度虛弱,跛足,天生不能生育,下顎嚴重前凸,畫像里呆滯的目光也暗示了他智力上的不足和精神上的不穩(wěn)定。造物主是公平的,沒有永遠的幸運兒。
早于大英博物館,也早于柏林老博物館,在特蕾莎女皇執(zhí)政時期,維也納就開始籌劃這座屬于公眾的公共博物館。當時,這座博物館是由哈布斯堡王室資助并監(jiān)督的,然而薩拉熱窩傳來的那聲為“一戰(zhàn)”揭幕的槍響驟然結(jié)束了這個日不落王朝的神話,白色的皇宮儼然披上了哀歌似的純白色。
高貴的帝國沒落了,哈布斯堡不再是永久的王者,古老的歐洲就要變革了,新世界要來了。不管怎樣改朝換代,這里依然是整個維也納最堂皇最悲傷的房間。披著貂皮的理想之美,懺悔的抹大拉,被葡萄藤蔓圍繞的國王,甚至伊甸之門,地獄之景,一切都是歷史的黑鏡子,不知誰又在某時某地窺到了某人某物。
離開維也納那天,坐在幾近無人的候機大廳,緊抓著一本“Late King’s Goods”(《最后一位國王的珍寶》),講的是查理一世死后的那次世紀大拍賣。封面的查理一世騎在英國人引以為傲的皇家駿馬背上,玻璃隔門那頭的飛機起起落落,我心里想著北京城金黃朱紅的午門,大概此時也快落雪了吧。一對老夫婦,緩慢地朝我走來,他們手里端著一杯一歐元的速溶紅茶。整個世界都靜止了。
2012年4月,于圣安德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