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魯南漢畫像石角抵研究

2012-08-06 05:42任昭君
浙江體育科學 2012年6期
關鍵詞:鄒城市魯南滕州市

任昭君

(棗莊學院 體育學院,山東 棗莊277160)

0 前 言

距今約兩千年歷史的藝術奇葩 漢畫像石,是漢代人“以石為紙,以刀代筆”雕刻在祠堂、墓室、漢闕上的石刻藝術品,是一部繡像的漢代史,也可以說是一部漢代“百科全書”,它生動地再現(xiàn)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鐫刻成一部獨特的石上史詩[1]。

對漢代畫像石的記錄,首見于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該書“濟水”條較集中地記載了一些漢代石祠堂畫像。我國出土漢代畫像石墓的地區(qū)很多,就其地域而言,主要分布于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故鄉(xiāng)徐州周邊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故鄉(xiāng)南陽周邊,其他還有山東地區(qū)、陜北地區(qū)、晉北地區(qū)、四川成渝地區(qū)、河南中部地區(qū)[2]。就其數(shù)量而論,以山東漢畫像石出土數(shù)量最多,在已發(fā)現(xiàn)的全部畫像石中,幾乎占據(jù)了半數(shù)以上。而山東畫像石刻中,又以魯南地區(qū)的濟寧、棗莊、臨沂發(fā)現(xiàn)最為豐富,經(jīng)粗略統(tǒng)計,總數(shù)量不下2 000塊。魯南漢畫像石以其題材豐富、雕刻技法之多樣、延續(xù)時間之長而受到國內外研究者高度重視,堪稱一部石刻的百科全書[3]。

漢代通常將百戲表演稱做角抵,角抵有狹義和廣義區(qū)別,狹義慨念的角抵是指單純的角力競技活動,據(jù)說源自于先秦的部伍訓練。廣義的角抵稱作大角抵或角抵戲,東漢時稱作百戲。是在傳統(tǒng)角抵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大型綜合性表演,集雜技、競技、假形扮飾、樂舞、戲謔、幻術等節(jié)目于一體。魯南漢畫像石中的角抵戲包括人與人相搏(即格斗角力)、人與獸斗(即斗獸)、獸與獸斗(即獸斗)等形式。在斗獸與獸斗中,人絲毫沒有驚慌失措之態(tài),反而有玩耍動作的安閑與滑稽。人與獸似為親密的伙伴。這些畫像的形態(tài)夸張生動,富于感染力,動物野性充沛,人物勇猛矯健。在力量與意志的沖突和抗衡中,充分展示了在漢代尚武嗜勇,富有挑戰(zhàn)的時代精神。

本文通過實地考查、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魯南漢畫像石中以角抵戲為題材的畫面進行分析整理,為研究漢代體育文化提供了形象化的資料。

1 研究方法

實地考查棗莊博物館、滕州漢畫像石館、鄒城博物館,查閱《山東漢畫像石選集[4]》、《鄒城漢畫像石[5]》、《微山漢畫像石選集[6]》、《滕州漢畫像石精品集[7]》、《魯南漢畫像石研究》,總計1 000多幅畫像,選取以角抵戲包括人與人相搏(即格斗角力)、人與獸斗(即斗獸)、獸與獸斗(即獸斗)為題材的畫像石進行分析研究。

2 研究結果

秦時角抵活動在宮廷和民間都有一定的發(fā)展。到了漢代,在經(jīng)濟、文化繁榮及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社會條件下,其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綜合性的文藝體育表演大會,稱“角抵戲”、“角抵之妙戲”或“百戲”。班固在《漢書·刑法志》中說:“春秋之后,火弱吞小,并為戰(zhàn)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夸視。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禮沒于謠樂中矣”。東漢人應劭注:“角者,角技也。抵著,相抵觸也?!睎|漢人文穎注:“名此樂為角抵者,兩兩相當,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蓋雜技樂也。巴俞戲、魚龍蔓延之屬也。漢后更名平樂觀?!碧瞥念亷煿抛?“抵者,當也。非謂抵觸。文說是也[8]”。梁朝任昉在《述異記》中,敘述了角抵戲源出于民間的游戲:“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抵”。《漢書·武帝紀》記載:“(元豐)三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皆(來)觀?!痹S六年夏,“京師民觀角抵于上林平樂館?!逼綐佛^是漢宮殿,上林苑“廣長三百里,離宮七十所,皆容千乘馬騎”。上林周圍三百里的人都來觀看角抵戲,不僅反映了朝野對角抵戲的愛好,而且也說明“角抵戲”是在政府支持下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大型文藝體育活動。

2.1 格斗角力

主要包括徒手相搏及力技、徒手搏器械、持械相搏三種形式。魯南出土的漢畫像石表現(xiàn)持械相博的畫面較多,徒手搏器材較少。

2.1.1 徒手相搏及力技。徒手相搏又稱手搏,指練武者僅以掌、拳徒手相搏,與后世的拳術很相似。棗莊市薛城區(qū)大閭巷出土的漢畫像石表現(xiàn)格斗場面:畫面右側二人執(zhí)弓相搏;中間二人角抵,其中一人張臂發(fā)力,將對手貫翻在地;畫面左側二人執(zhí)弓對舞,亦呈現(xiàn)角技爭勝態(tài)勢,旁邊還有人席地觀看(圖1)。臨沂市莒南縣延賓鎮(zhèn)蘭墩村出土的漢畫像石,其中有一畫面二人徒手搏斗,左側一人穿緊身衣服,左臂挽袖彎曲,左拳在前,右臂前右后上方伸直,欲向前攻擊,身體向前微傾,左腿在前彎曲,大腿與地面平行,右腿在后彎曲,呈虛步姿勢,右邊一人姿態(tài)優(yōu)美,上身穿寬松衣服,馬步側向對方,右臂伸直向前迎擊,左臂向后伸直,欲作還擊(圖2)。棗莊市山亭區(qū)桑村鎮(zhèn)西戶口出土漢畫像石,其中有一畫面二人相對蹲跪于地,各伸出一條手臂抵觸發(fā)力,顯然是兩個大力士在比試臂力手勁(圖3)。雜技的力技表現(xiàn)還有“負重”,以鳥獲扛鼎為代表,鳥獲本是秦國著名的大力士,到漢代就把“鳥獲扛鼎”作為力技表演的專稱;而以負重為特征的節(jié)目發(fā)展為“舉刀拉弓[1]”。滕州市官橋鎮(zhèn)后掌大村出土的漢畫像石,畫面有五力士,圖中左邊一人右手舉一物體,右腿在前屈膝下蹲,左腿在后,膝蓋觸地,兩腿呈歇步姿勢;最右邊一人在用力拔一顆小樹(圖19)。濟寧市鄒城市看莊鎮(zhèn)八里河村出土的漢畫像石,畫面右側有一人在做蹶張表演(圖13)。蹶張是古代練力的項目。蹶張就是張弩。弩,即弩弓,是射程較遠的強弓,戰(zhàn)國時期已普遍在戰(zhàn)爭中使用?!稘h書·刑法志》說:“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8]”。十二石之弩就是三百六十斤,不以全力腳踏張弓,這種弩是難以拉開的。武士在競技場上力量和技巧的炫耀,都表明漢代人對強悍、飛動的力量的崇尚。這一方面構成了漢代精神中的陽剛之氣,另一方面也含有人們對武力的偏好。

圖1 棗莊市薛城區(qū)大閭巷出土

圖2 臨沂市莒南縣延賓鎮(zhèn)蘭墩村出土

圖3 棗莊市山亭區(qū)桑村鎮(zhèn)西戶口出土

2.1.2 持械相搏。在魯南漢畫像石的圖像中,有許多兵器對練圖,有長兵器的對練,也有短兵器的對練。對練者多為兩人之間的搏擊,他們分別持武術器械進行對練。雙雙真真假假,不讓對方探知虛實,于是就變化出許多新的動作。微山縣兩城鄉(xiāng)出土的畫像石,畫面表現(xiàn)二人持械角技格斗,左邊一人左手持盾防守,右手持劍攻擊;右邊一人右手操勾鑲防守,左手執(zhí)劍攻擊,二人對決,難分難解(圖4)。鄒城市郭里鎮(zhèn)黃路屯出土的漢畫像石,畫面中也有表現(xiàn)二人持械格斗的場面,畫中二人手持長劍對決,右邊一人左手持長劍劈向對方,右手持劍后引,欲做二次攻擊,左腿上步向前右腿用力蹬伸兩腿呈弓步姿勢;左邊一人左手持劍向前擋擊對方攻擊,身體向后微傾,右手持長劍后引,欲做還擊,左腿在前彎曲,右腿在后,身體重心在后腿上,兩腿呈虛步姿勢,二人動作飄逸優(yōu)美,顯然是在做對劍表演,旁邊還有一人在做跳丸表演(圖5)。濟寧市嘉祥縣東北洪山村發(fā)現(xiàn)的一塊漢畫像石,凹面線刻,畫面下層有五人格斗的場面,左邊一人身穿藤甲,一手持盾,一手持長形器械站立觀看;左邊第二人與中間一人正在激烈對決,左邊第二人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呈歇步姿勢,左手持長劍上舉,右手持短兵器還擊,顯然處于劣勢,中間一人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呈弓步姿勢,右手持劍攻擊對方頭部,左手持短兵器,手臂伸直后引,明顯處于優(yōu)勢;右邊二人持劍格斗,勝負顯然已決出,畫面右邊第二人,身穿藤甲,左腿蹬地右腿向前呈攻擊步法,右手持長劍刺中對手,左臂伸直后引,姿態(tài)優(yōu)美,畫面右邊一人顯然被擊敗,腹中被劍刺中,身體倒地后仰(圖6)。由于劍術動作英武、韻律優(yōu)美,自古就有搏擊、健身和抒情表演的功能?!妒酚洝ろ椨鸨居洝分杏涊d了在鴻門宴上,項伯與項莊對舞長劍的故事?!稘h書·東方朔傳》記載:“郡國狗馬蹴鞠劍客輻湊董氏[8]”。在這些表演中便有劍客,以擊劍舞劍為能事。魯南出土的漢畫像石中也有劍客表演的場面,如鄒城市看莊鎮(zhèn)八里河村出土的漢畫像石,畫面左側主人端做,右側一人跪拜,旁邊有兩人持長劍格斗,場面驚險,難分勝負(圖8)。相似題材的畫面還有濟寧市鄒城市城關出土的畫像石,中間主人戴冠身穿長袍端做,畫面右側一人在做巾舞表演,畫面左側兩人持長劍格斗,動作迅捷兇猛,形如流水,場面激烈(圖9)。顯然以上兩幅畫面中的搏擊者應為主人養(yǎng)的專供表演的劍客。在格斗場面中,有些畫面還出現(xiàn)了類似裁判的人物,如鄒城市看莊鎮(zhèn)八里河村出土的漢畫像石,畫面中間刻有二人持長劍格斗,中間一人雙手舉起,像似裁判行使權力,左有一人手指決斗者,后有一人騎馬左行,右有一人口中含劍蹶張(圖13)。在擊劍格斗中,有些劍客扮作羽人進行表演。如滕州市濱湖鎮(zhèn)西古村出土的建鼓百戲畫像石,畫面右下角,有兩個扮作羽人的劍客持劍格斗,一人持雙劍攻擊,一人雙手持單劍擋擊,二人動作輕盈敏捷,步法靈活(圖14)。

在魯南漢畫像石的圖像中,除了持劍搏擊外,還有持有其它兵器進行格斗的場面。滕州市商村鎮(zhèn)西戶口出土的畫像石中,畫面中有兩位武士持械搏擊,左邊武士持長戟向下砸向對方,右邊武士雙手持雙劍舉過頭頂向上迎擊,場面緊張激烈,仿佛聽到雙雙器械相碰的聲音(圖7)。滕州市商村鎮(zhèn)西戶口出土的畫像石中,還有一幅畫面有格斗的場景,畫面中的兩個武士都是右腿在前曲膝下蹲,左腿在后膝蓋觸地,兩腿呈歇步姿勢,左側武士在前右側在后,身體朝向畫面的左方,左側武士雙手持戟轉身持向對方,右側的武士顯然被戟擊中,低頭捂腹(圖11)。雙腿曲膝下蹲呈歇步姿勢的格斗場面,也見于滕州市龍陽鎮(zhèn)出土的畫像石,畫面中兩個武士準備格斗,兩人面對皆是左腿在前曲膝下蹲,右腿在后膝蓋觸地,上體正直,左側武士腰中長劍即將出鞘,右側武士一手持短斧,一手在前行禮,好像是比賽前的預備姿勢,二人中間的地上豎插一劍,像是他們其中一人的兵器(圖10)。微山縣兩城鄉(xiāng)出土的漢畫像石也有兩武士準備格斗的場面,畫面中有兩武士手持兵器準備相搏,左側武士弓步持刀后舉,欲向前劈向對方,右側武士左腿在前微曲,右腿在后蹬伸,雙手持長劍于胸前欲刺向對方,雙雙精力集中,面向對方,格斗一觸即發(fā);畫面下方還有二犬逐兔,一人荷彈狩獵(圖12)。微山縣付村鄉(xiāng)出土的畫像石也有精彩的格斗場面,畫面上方有兩武士格斗,一人觀望,左側武士右弓步向前攻擊呈攻擊步法,右手持刀劈向對方,左手持器械手臂伸直后引欲做二次攻擊,動作迅猛;右側武士毫不示弱,左腿用力蹬地離開地面,右腿微曲向前,右手持短劍向迎,左臂伸直后引,動作飄逸優(yōu)美(圖15)。

漢畫像石中的器械搏擊和徒手搏擊畫像,表明在漢代作為軍事練武的搏擊項目已具有廣泛的社會娛樂表演功能,而成為中國武術的濫觴[2]。

圖4 濟寧市微山縣兩城鄉(xiāng)出土

圖5 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黃路屯出

圖6 濟寧市嘉祥縣東北洪山村發(fā)現(xiàn)

圖7 棗莊市滕州市商村鎮(zhèn)西戶口出土

圖8 濟寧市鄒城市看莊鎮(zhèn)八里河村出土

圖9 濟寧市鄒城市城關出土

圖10 棗莊市滕州市龍陽鎮(zhèn)出土

圖11 棗莊市滕州市商村鎮(zhèn)西戶口出土

圖12 濟寧市微山縣兩城鄉(xiāng)出土

圖13 濟寧市鄒城市看莊鎮(zhèn)八里河村出土

圖14 棗莊市滕州市濱湖鎮(zhèn)西古村出土

圖15 濟寧市微山縣付村鄉(xiāng)出土

2.2 斗獸

斗獸起源較早,漢代時斗獸為一種競技娛樂項目,以展現(xiàn)人的力量、智慧和勇敢。斗獸畫像包括斗牛、斗虎、搏虎斗牛、搏獅斗牛、斗熊等。有二人合力斗獸,還有單人斗獸,更有一人斗二獸。有的是持械斗獸,有的是徒手斗獸。魯南出土的畫像石表現(xiàn)斗虎搏虎的畫面較多,如鄒城市北宿鎮(zhèn)南落陵村收集的畫像石中,有一幅畫面有搏虎的場面,圖中一牛一虎相斗,牛用牛角頂虎,猛虎騰空而起,前足騰起按住牛頭欲吃牛,牛后一人持長槍一躍而起奮力刺虎保牛,場面危機驚險,刺虎者鎮(zhèn)定自若、臨危不懼,勇猛向前攻擊,人的力量與勇敢刻畫的淋漓盡致(圖16)。滕州市黃家?guī)X出土的畫像石也有刺虎的畫面,圖中有一頭戴尖頂冒的胡人雙手持槍弓步刺虎(圖24)。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黃路屯發(fā)現(xiàn)的畫像石刻畫的是背后刺虎的情景,一人持戟刺向一只正在前行老虎的后部(圖23)。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黃路屯發(fā)現(xiàn)的畫像石還有一副持刀斗虎的畫面,畫面中一人持刀躍步向前奮力搏虎,毫無懼怕之色(圖17)。滕州市官橋鎮(zhèn)后掌大村出土的畫像石,畫面中也有力士斗虎的場面,圖中左側第四人側身坐在虎背上,右手持刀抵虎頭,左手拍打虎尾,顯然老虎已經(jīng)被征服(圖19)。除了持械斗虎,徒手戲虎的畫面在魯南漢畫像石中也有發(fā)現(xiàn),濟寧市微山縣微山島鄉(xiāng)出土的畫像石,畫面的左側是二鳥啄魚,空中有一飛鳥,旁邊是一人徒手戲虎的場面,老虎四足飛躍,張開血口,戲虎者動作輕盈,臨危不懼(圖22)。濟寧市微山縣塘湖鄉(xiāng)出土的畫像石,圖中刻畫的是六人降龍伏虎的場景,畫中兩龍一虎,被六人降服(圖21)。魯南出土的漢畫像石除了斗虎搏虎的斗獸圖像外,還有馴象、斗牛的場面。濟寧市鄒城市看莊鎮(zhèn)金山村出土的畫像石,畫面中有一胡伎手持鋼鉤在象的前面馴服大象(圖18),濟寧市鄒城市城區(qū)面粉廠出土的畫像石也有鉤象畫像,畫面與看莊畫像相似(圖32)。臨沂市羅莊區(qū)盛莊鎮(zhèn)吳白莊漢墓畫像石象奴操鉤馴象象的畫面有些變化,象奴是在象的后面舉鉤馴象(圖29)。用鉤馴象最早見于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長仞之象,為越僮所鉤”。山東、河南、江蘇等地出土的漢畫像石均可見鉤象的畫面,這說明鉤象馴象的方法在這些地區(qū)廣泛存在。棗莊市滕州市孫樓收集的漢畫像石,畫面中有斗牛的場面,一人右腿曲膝,左腿膝蓋觸地,兩腿呈歇步姿勢,左拳在前掄起欲打牛,右手持錘,向后舉起,欲向前擊牛,前面一牛倒地,顯然已被擊敗(圖20)。

魯南漢畫像石以斗獸為題材的畫像,猶以斗虎搏虎刺虎居多,究其原因,可能與漢代的時代精神有關。正像許多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虎在人們的心目中,也具有矛盾著的兩種形象。一方面,它是威武勇猛的大王,瑞獸的代表,吉祥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是兇殘暴戾的惡煞?!段骶╇s記》卷三中說:“秦末有白虎見于東海,黃公為虎所殺。”黃公搏虎的故事在漢代廣為流傳,應該是當時人虎格斗史實的文學表現(xiàn),也是漢代角抵戲中常見的表演節(jié)目。秦漢之交,正是大型斗獸活動方興未艾之際,對虎的威力還是誠惶誠恐的,因為連東海黃公那樣有武功,有法術的人都沒有斗過虎,終于枉送了性命,何況一般人呢??梢姰斈甓坊⒌捏@險與激烈。漢畫像石中可以和史書相互印證,漢代斗虎,斗熊的文字記載不少,漢朝人是拿斗獸當娛樂的。西漢孔臧《諫格虎賦》中說:“驅民入山林,格虎於其廷。妨害農業(yè),殘夭民命。國政其必亂,民命其必散。國亂民散,君誰與處?以此為至樂,所未聞也?!笨梢钥闯觯瑵h代人以和猛獸格斗為平生最大的樂趣。今天我們可能很難理解,但漢朝就是這樣一個豪放灑脫的朝代,那時的中國人崇尚勇武,以強悍矯健為榮,以冒險探奇為樂。斗牛、斗虎,是漢代張揚、奔放、自信的時代精神縮影。有了這樣的時代精神,才會有霍去病千里奔襲匈奴大營的壯舉;才會有班超縱橫西域數(shù)十國的奇跡;漢朝也才能兵威遠震,富裕強大。

圖16 濟寧市鄒城市北宿鎮(zhèn)南落陵村收集

圖17 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黃路屯發(fā)現(xiàn)

圖18 濟寧市鄒城市看莊鎮(zhèn)金山村出土

圖19 棗莊市滕州市官橋鎮(zhèn)后掌大村出土

圖20 棗莊市滕州市孫樓收集

圖21 濟寧市微山縣塘湖鄉(xiāng)出土

圖22 濟寧市微山縣微山島鄉(xiāng)出土

圖23 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黃路屯發(fā)現(xiàn)

圖24 棗莊市滕州市黃家?guī)X出土

2.3 獸斗

魯南漢畫像石中,獸與獸斗的畫面也挺豐富,這也是角抵戲的一種形式,主要有牛與虎相斗、虎與虎相斗、牛與牛相斗、熊與熊相斗以及“象人”等畫面。

棗莊市山亭區(qū)出土的畫像石,圖中有表現(xiàn)虎牛相斗的畫面,左側老虎四足蹬地,張開血口,朝牛的方向奔去,欲吃牛,右側公牛毫不示弱,四足用力蹬地,用盡全力,低頭用力前頂,欲用牛角抵虎,一場?;⑾喽返募ち覒?zhàn)爭即將開始(圖25)。?;⑾喽返漠嬅嬉惨娪跐鷮幨朽u城市郭里鎮(zhèn)王屈村發(fā)現(xiàn)的畫像石中,圖中右側老虎飛躍而起,張開虎口,欲撲向牛,左邊的牛好像有些膽怯退縮,牛身向后傾,低頭頂角欲作防守(圖26)。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臥虎山出土的畫像石,畫面中兩只猛虎相視欲斗,皆是伏地、揚尾、豎耳、張開虎口,互不示弱,兇猛無比,一場惡戰(zhàn)即將開始;二虎上方有一只野豬,頭向右,長鼻、豎耳,作奔跑狀(圖27)。魯南漢畫像石中,牛與牛相斗的場面甚為激烈驚險,如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黃路屯發(fā)現(xiàn)的畫像石中,有二牛相斗的場面,圖中左側的牛前蹄騰空,后蹄蹬地,張口低頭,用角猛撞另一牛,左側牛也毫不示弱,四蹄用力蹬地,低頭用力猛抵對方,兩牛角抵觸在一起;通過兩牛猛蹬的后蹄,疾收的小腹,銳利的雙角,翹起的尾巴,其全身的力量都在這蓄積待發(fā)的剎那迸發(fā)了出來,場面極為驚險,勝負未卜;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力”的化身;這“力”不是來自神的賜予,而是來自生命之靈本身,來自藝術家的心中,折射出漢代人對威武勇猛的精神崇尚(圖28)。濟寧市鄒城市城區(qū)面粉廠出土的畫像石,也有兩牛相斗的畫面,畫面分兩層,下層的中間有兩牛相抵,二牛均是前后蹄各有一蹄騰空,一蹄猛力蹬地,兩牛角相觸,勝負難分,二牛旁邊還有兩人喝彩(圖32)。熊是漢代人崇信的神獸之一。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郭里集收集的一塊畫像石中,有二熊相斗的畫面,圖中二熊相視,前面二足均抬起相抵,好像是象人在表演決斗(圖30)。漢代樂府機構的表演人員中有一類名為“象人”,《漢書·禮樂志第二》記載:“常從象人四人?!泵峡底?“象人,若今戲魚蝦、獅子者也。”韋昭注:“著假面者也”[8]??梢娺@是一種佩帶各種面具的擬獸舞蹈,在百戲演出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臨沂市羅莊區(qū)盛莊鎮(zhèn)吳白莊漢墓畫像石,畫面所表現(xiàn)的內容同雜技馴獸表演有密切聯(lián)系,圖中那個人作人立狀神獸,可能就是假形扮飾的伎人,正在唆使兩只巨獸相互搏噬,這與張衡《西京賦》和李尤《《平樂觀賦》中描寫的“戲豹舞羆”、“玩屈奇之神怪”可印證(圖29)。棗莊市滕州市城關出土的畫像石,圖中有一人立狀怪獸呈弓步擊掌的姿勢,怪獸周圍還有其它各種獸類,顯然怪獸是人假扮的“象人”,在訓戲獸類[圖31]。濟寧市南喻屯鎮(zhèn)城南張出土的畫像石也有“象人”的畫面[圖33][圖34]。

圖25 棗莊市山亭區(qū)出土

圖26 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王屈村發(fā)現(xiàn)

圖27 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臥虎山出土

圖28 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黃路屯發(fā)現(xiàn)

圖29 臨沂市羅莊區(qū)盛莊鎮(zhèn)吳白莊出土

圖30 濟寧市鄒城市郭里鎮(zhèn)郭里集收集

圖31 棗莊市滕州市城關出土

圖32 濟寧市鄒城市城區(qū)面粉廠出土

圖33 濟寧市南喻屯鎮(zhèn)城南張出土

圖34 濟寧市南喻屯鎮(zhèn)城南張出土

3 結 語

漢代自西漢中期之后角抵之風盛行。角抵中的人與人相搏,奠定了中國武術套路的基礎,這些畫像對研究、挖掘、整理傳統(tǒng)武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漢畫中的斗獸畫像體現(xiàn)了漢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的能力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獸與獸斗畫像則在表現(xiàn)獸性兇猛的藝術中折射出漢代人對威武勇猛的精神崇尚。這些角抵畫像反映出了漢代娛樂形式的廣泛性和多樣性特點,同樣也對生機勃勃的漢代社會是一個側面生動的寫照。

[1]陳海華.漢緣閣藏漢代畫像石拓片賞析[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2]徐永斌.南陽漢畫像石藝術[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

[3]李錦山.魯南漢畫像石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4]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漢畫像石選集[M].齊魯書社,1982.

[5]胡立新.鄒城漢畫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6]馬漢國.微山漢畫像石選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7]賈福軍.滕州漢畫像石精品集[M].濟南:齊魯書社,2011.

[8]班固.漢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鄒城市魯南滕州市
山東滕州市科創(chuàng)輕工機械有限公司
魯南制藥:瞄準“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國品牌日 從商標中發(fā)現(xiàn)魯南力量!
淺談魯南高鐵CSD瞬時干擾率優(yōu)化工作
山東省鄒城市飛行畫室學生作品展示
山東省鄒城市第二中學
大腳丫和小腳丫
魯南晉南 小麥開鐮
我最幸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