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霞麗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骨外二科,湖北 孝感 432000
疼痛是絕大多數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更是術后的典型癥狀,患者不僅承受著生理上的痛苦,而且在心理上也常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對術后的康復治療產生不利影響。不同的患者個體對疼痛敏感性差異較大,個性化護理就是針對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個性感情特征、生活習慣、文化程度和家庭社會關系等各方面的不同而采取的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從而滿足每個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生理健康需求和精神滿足需求[1]。我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嘗試對術后疼痛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效果明顯,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骨外科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298例,其中男187例,女111例,年齡3~75 歲,平均(46.5±6.3)歲,其中脛腓骨骨折 165 例,脛腓骨骨折133例。排除腦外傷、精神、內科疾病等合并癥患者。手術均由高年資醫(yī)師完成。
隨機將298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4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手術方式、麻醉方式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按常規(guī)護理于術前3 d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及疼痛教育,由責任護士介紹疼痛的原因、疼痛評分方法及PCA泵等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方法,術后骨科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以下個性化護理干預:
1.2.1 評估患者 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入院評估(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病種、個人情感特征、生活習慣、文化程度及家庭社會關系等),以了解其配合能力,并以此為患者制訂和執(zhí)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供依據。
1.2.2 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疼痛教育 術前3 d由責任護士每日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疼痛教育,通過對手術治療知識的講解,讓患者掌握各種放松訓練的方法,了解疼痛及疼痛治療的一般知識,掌握術后疼痛評分的方法。
1.2.3 物理護理 ①冷敷:對手術部位進行持續(xù)冰袋冷敷,并嚴密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感覺、皮溫、色澤及運動情況;②Buerger運動[2]:對于下肢骨折患者術后進行膝關節(jié)或踝關節(jié)的屈伸、內收外旋訓練,以減輕腫脹和疼痛;③想象撫觸療法:在音樂前景下,經專業(yè)培訓的責任護士將雙手的拇指分開,其他四指并攏,利用拇指的指腹依次對患者從前額發(fā)髻、顏面、頸部、手臂、軀干兩側、下肢、腳趾作環(huán)形的撫觸,并用雙手指稍施加壓力進行按摩,每一個部位的肌肉群持續(xù)撫觸10 s后放松 3~5 s,每日 2次,每次 30 min;④深呼吸運動:指導患者在術后疼痛即將來臨時常規(guī)進行深呼吸的練習,使全身肌肉放松。每次持續(xù)10 min,每日2次;所有呼吸運動在開始和結束前均緩慢用鼻子深深吸口氣,再緩緩從口中呼出,像吹滅蠟燭一樣[3]。
1.2.4 無干擾護理 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盡可能地安排在白天同一時間段進行,夜間必須進行的治療與護理就安排在患者自然覺醒時,盡可能避免對患者睡眠產生干擾。
1.2.5 個性化的心理護理 根據患者心理狀況、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綜合設計方案。責任護士利用時間護理原則[4],選擇下午和傍晚的最佳時間區(qū)(即 16∶00~17∶00 和 19∶00~21∶00)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消除患者對疼痛的焦慮、恐懼感,減輕心理應激反應。
1.3.1 疼痛知識認知度 包括對疼痛的描述、出現疼痛及時報告、患者對使用麻醉性止痛劑的成癮性、術后鎮(zhèn)痛藥物知識及鎮(zhèn)痛方法掌握情況等5項。
1.3.2 術后疼痛評分[5]成人: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表(VAS);老年人及沒有數字概念的兒童:使用修訂版面部表情法(FPS-R)疼痛評估量表,記錄術后 12、24、48、72 h 等階段的疼痛評分情況。
1.3.3 術后身體恢復 包括首次翻身時間、功能鍛煉時間、住院天數等3項。
1.3.4 術后睡眠狀況用匹斯堡睡眠指數(PSQI)量表[6]測定PSQI量表由19個項目7個部分構成;這7個部分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干擾因素、安眠藥使用和日間功能,每個部分按0~3分計分,總分范圍為0~21分。我國成人睡眠質量以PSQI=7分為參考值,PSQI<7分時認為睡眠質量較好,總分>7分為睡眠質量差,總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采用護理觀察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護理觀察部分由護理人員對患者身體恢復時間及患者睡眠狀況進行記錄;問卷調查部分則由經培訓后的護理人員向患者或家屬發(fā)放預先設計好的問卷調查表,調查內容涉及患者疼痛認識度、術后疼痛評估等。實驗組與對照組均各發(fā)放問卷149份,回收149份,回收率100%。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對患者進行個性疼痛教育和個性化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對疼痛知識的掌握(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疼痛知識掌握情況[n(%)]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術后每一階段的疼痛評分均在3分以下,屬于輕度疼痛,對照組患者的評分均在5分以上,屬于重度疼痛,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VAS)情況(,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VAS)情況(,分)
組別 例數 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48 h 術后72 h實驗組 149對照組 149 t值P值2.37±1.266.21±2.1518.811<0.012.17±0.865.48±1.9019.383<0.011.88±0.855.41±1.5923.894<0.011.71±0.625.07±1.5724.312<0.01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翻身時間、住院天數及主動功能鍛煉時間顯著早于對照組(P<0.01),說明個性化護理對患者術后的康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首次翻身時間(h) 住院天數(d) 功能鍛煉時間(h)實驗組 149對照組 149 t值P值5.32±2.578.36±2.689.990<0.0110.23±3.8812.52±4.154.923<0.0114.66±1.9524.83±3.5430.731<0.01
結果顯示,實驗組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時間、日間功能等指示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實驗組PSQI總分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實驗組患者睡眠質量比對照組明顯提高。見表4。
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覺及情感體驗,是組織損傷時的一種特殊表現。術后疼痛控制不理想可對患者術后恢復產生許多不良影響,嚴重者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延緩術后機體的恢復。本研究對149例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后,解除了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心情放松,肌肉放松。護理人員能夠重視、認可患者的疼痛主訴,同時采用冰敷,使患肢局部毛細血管收縮,張力下降,神經末梢敏感性降低,從而減輕疼痛;而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想象撫觸療法和深呼吸運動,可以將患者由疼痛引起的惡劣情緒轉移到其他感興趣的事務中來,阻斷不良刺激對機體的應激反應,幫助患者消除疼痛。術前患者教育,使患者能夠正確、及時表達疼痛,而疼痛評估是控制疼痛極為關鍵的一步,以此為依據才能選擇適當的鎮(zhèn)痛劑,輔助藥物治療并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7]。
表4 骨科兩組患者術后PSQI評分比較(,分,n=149)
表4 骨科兩組患者術后PSQI評分比較(,分,n=149)
組別 主觀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果 睡眠干擾因素 使用睡眠藥 日間功能 PSQI總分實驗組對照組t值 P值0.85±0.691.39±0.786.32<0.010.92±0.881.28±0.983.35<0.010.84±0.781.66±1.087.52<0.011.01±0.581.27±1.222.35<0.050.81±0.491.80±0.5516.5<0.010.21±0.380.62±1.044.52<0.010.92±0.981.51±1.124.84<0.015.56±2.149.53±3.5711.65<0.01
對照組患者由于疼痛未得到及時控制,拒絕早期功能鍛煉,或害怕功能鍛煉會加重疼痛,因此導致康復時間延遲。而實驗組患者術后返回病房就開始Buerger運動,它是一種缺血性預適應機制,可預防因長時間抬高患肢導致毛細血管及淋巴管網調節(jié)功能減退,改善肢體供血擴營養(yǎng)狀態(tài),還可預防或減輕下肢創(chuàng)傷患者下床活動后患肢重新出現腫脹、疼痛、發(fā)紺癥狀[8],從而有利于接受早期的康復鍛煉,時間與幅度也能達到鍛煉要求,直接影響手術效果,縮短了住院天數。
本研究顯示,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的主要因素依次為疼痛、長期臥床、臥位不適、情緒焦慮、活動受限等干擾因素,這些癥狀導致患者入睡困難,睡眠時間延長,大大降低了睡眠效率。實驗組通過想象撫觸療法、深呼吸運動,患者能主動接受各種放松體驗,減少了有害刺激的神經元反應,撫觸是一種非語言護理措施,它能夠滿足患者“愛與歸屬感、尊重與自尊”的心理需要,進而緩解軀體和精神痛苦,使他們身心舒適、愉快、放松的一種護理方式[9]。實驗組還對患者實施無干擾護理、心理疏導,使患者舒適度增加,緊張焦慮的情緒緩解,同時合理分配夜間治療與護理時間,減少患者被動覺醒次數,為患者建立一個舒適、規(guī)律的睡眠周期,從而有效改善了患者睡眠質量。而對照組只進行常規(guī)護及疼痛教育,疼痛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與緩解,生理和心理干擾因素均未得到改善,嚴重影響睡眠質量。本研究側重于病理因素(疼痛等)對睡眠質量的影響,其他方面的干擾因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郝鳳琴,何應珠.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現代臨床護理,2004,3(5):46-48.
[2]蔣偉亞,張榮花,劉繼絹,等.Buerger運動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腫脹疼痛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9,16(7):1-3.
[3]張玉花,宋少俊,郭鴻慧.拉瑪澤分娩減痛法對初產婦分娩過程情緒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6):665-667.
[4]莫秀獻,梁金桃,林三英.時間護理在腦出血手術后患者神經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0,50(12):38.
[5]衛(wèi)生部藥政管理局.癌癥患者三階梯止痛療法的指導原則[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1999,1(1):49-54.
[6]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斯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5(2):103-107.
[7]黃秋明,胡紅艷.晚期癌癥患者三階梯止痛療法認知度與用藥情況調查[J].中國藥師,2008,11(18):1496-1499.
[8]朱麗萍,關小玲,肖秀娟,等.Buerger運動用于下肢創(chuàng)傷患者康復訓練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6-8.
[9]賈彥梅,陳愛民.觸摸護理在留置中心靜脈導管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