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著作《維摩經》中記載: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不應。文殊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p>
我無從考證當時維摩詰的緘默屬于以下哪種狀況:一是因為不懂,所以說不出答案;二是他和文殊老師的理解是一致的,既沒有任何語言可以窮盡佛道的不二法門。但至少我明白了以下道理,不懂裝懂,胡說八道,一定不代表可以入不二法門;對語言不能窮盡的事物及其實質,比如當下要說的有關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話題,不應該以淺顯的語言文字混淆視聽;假如我想對究竟什么才是合乎現(xiàn)代化全球化法則的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之道表示緘默,并不表示我已經掌握了開啟文殊菩薩口中“善哉善哉”意義上的不二法門之道,至多是符合當下語境下的“不二”——至少不是很“二”。
我說不上來它是什么,也并不表明我不可以說一說它不是什么,也不表明我沒有憂患。
當我和某大型商業(yè)銀行數(shù)十萬有幸屬于體制內的員工一起迎來了該銀行A+H成功上市時,當我第一次接受有關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理論培訓時,我就在想,任何外來的東西在中國這塊厚土上必然要遭遇被同化的命運,就連作為飲料的可口可樂到了中國,也可以匪夷所思地變?yōu)樽袅蠠伞翱蓸冯u翅”,難道這個叫公司治理結構的東西可以例外嗎?
就算你建立了股東大會,改組了董事會,設立了監(jiān)事會,聘任了高級管理層,確立了獨立董事和外部監(jiān)事制度,焉能知道這不是擺擺樣子?“三會一層”權力的邊界清晰嗎?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權力相互制衡的作用呢?在決策程序中,這些除董事會以外的“會”和“層”究竟處于何種地位?是作為董事會的咨詢機構,還是可以對銀行重大事項進行獨立決策?權力的邊界和職能不清晰,光有一個漂亮的架構是沒有多大意思的。再就是,越到基層,越是經久不衰地保持著“一把手絕對真理,二把手相對真理,三四把手基本無理”的格局,文化勢力的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董事會的決議如何在銀行經營管理中得到有效貫徹,董事會在監(jiān)督高級管理層執(zhí)行董事會決議方面有哪些有效的評估和糾錯機制?在面對一張數(shù)據(jù)過得去的資產負債表時,這些制度機制上的缺損又會引起多大程度上的重視呢?
商業(yè)銀行是高風險行業(yè),經營者如履薄冰,且一旦出現(xiàn)風險甚至倒閉具有極強的社會傳染效應。該為公司治理結構支付的成本不可以缺損,該用積極的制度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勢力的艱辛努力不能省。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治理越犀利,經營才越不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