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外婆又來了,邁著細碎的步子,背著藍格子的小包袱,銀白色的頭發(fā),照例梳得一絲不亂,時隔一年,外婆又住到了母親給她準備好的臥室里,一張小床,干凈的被褥,新鮮的水果。午飯是韭菜餡的水餃,外婆吃了一碗后,拿出那些花花綠綠的藥瓶,喝藥。然后,她閑坐在胡同里,鄰居們打招呼說:“來啦?多住些日子!”外婆就笑:“來了,多住些日子。”而后,又該吃晚飯了,飯后,我打來熱水,外婆洗澡,上床,熄燈。
這是外婆第一天來我家的生活,而明天,除了飯菜的花樣會翻新,一切都跟今天沒什么兩樣,這樣的日子將重復一個月,直到我的姨媽或者舅舅,來把外婆接走為止。
兩年前,外公離開人世,年事已高的外婆按照村子里的習俗,開始了在孩子們家輪住的生活。
母親說,外婆年輕時非常能干,在她的記憶里,外婆總是坐在一架高高的織布機前,手腳不停地忙碌著,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線,繞來繞去,變成了一匹匹美麗的棉布,由外公背到集市上,換回一家人的柴米油鹽。
母親還說,外婆愛干凈,又極要強,一輩子不愿意麻煩任何人。
可今天,外婆要來麻煩她的孩子們了啊,不知怎么的,外婆拎著小包裹,從一家到一家的背影,總讓我感覺莫名的心酸,母親說,你外婆是個知足的人,兒女們都孝順。
是啊,在農(nóng)村,衡量一個老人是否幸福的標準,無非是看她喪失勞動能力以后,是否有房子住,不愁吃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外婆是幸福的。
如果不是那天夜里,一陣低低的、非常壓抑的哭聲,我真的會以為,我的傷感是多余的。那是外婆的哭聲,我輕輕地推開門,黑暗中,外婆正伏在被子上,花白的頭發(fā)下,那張皺紋縱橫的臉上,滿是淚痕。
“怎么了?”我急急地問。
“沒事,我就是在想,老了,沒用了,連個家也沒有了!”
外婆的話讓我潸然淚下,這個年近八旬的老太太,用她一生的辛苦,養(yǎng)育了8個孩子,她曾經(jīng)是每個孩子的天使,知道他們喜歡吃什么,飯量有多大,偏愛什么顏色,了解每個人的喜怒哀樂。然而,這些孩子們有誰認真地想過,沒有了外公,外婆就沒有了歸宿感。我的舅舅、姨媽們,都忙于生計,他們忙碌的腳步,似乎總也停不下來。
母親倒是很細心,外婆所有的衣服,都是她操辦。然而,她還要操勞自己一家人的事,能坐下來陪外婆說說話的時間,是那么有限。
一個月很快過去。舅舅來接外婆回去,天熱,矮胖的外婆在舅舅的攙扶下,費力地爬上公共汽車,滾滾車輪,載著外婆去流浪,沒有人知道,那一刻的外婆心里在想什么。
我跟母親說,除了衣食之外,我們還是應該做點什么,讓細微的溫暖,直抵外婆的心靈。因為,每個母親都曾是孩子們的天使,但是,每個天使都會老去。
(摘自《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