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娟
糖尿病腎損害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轉(zhuǎn)鐵蛋白、尿視黃醇結合蛋白更好地反映腎小球、腎小管的功能,也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本文通過聯(lián)合檢測以上四種指標來研究其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糖尿病組:選取2007~2010經(jīng)臨床診斷為Ⅱ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男112人,女88人,年齡在39~77歲,平均年齡58歲。健康對照組:體檢正常沒有糖尿病史82例,男46人,女36人,年齡在34~64歲,平均年齡49歲。排除急慢性腎損傷的各種因素和疾病。
1.2 方法 患者留取中段尿液,在生化分析儀上采用免疫比濁法分別測定α1-MG、MALB、TRF、RBP四項尿微量蛋白。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用SPSS 11.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
2.1 以血Cr、CYC、尿蛋白定性及四項尿微量蛋白的陽性率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MALB>25.0 mg/L,α1-MG>6.0 mg/L,TRF>2.0 mg/L,RBP>1.0 mg/L為標準,MALB陽性113例(56.5%),α1-MG 陽性 125例(62.5%),TRF陽性 116例(58.0%),RBP陽性 121例(60.5%),血清 Cr陽性 25例(12.5%),尿蛋白定性陽性35例(17.5%),CYC陽性32例(16.0%),陽性代表腎小球或腎小管出現(xiàn)病理性改變。
2.2 糖尿病組與正常組四項尿微量蛋白均值比較 見下表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1)△△(P<0.00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患糖尿病人群正呈逐年上升趨勢。微量蛋白尿是臨床診斷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主要依據(jù),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腎微血管病變的廣泛性[1]?;颊呶⒘康鞍啄蛉舨患右钥刂?,極易引發(fā)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引起早期腎損傷主要累及腎小球和腎小管,腎損傷的早期白蛋白透過屏障,在尿中可檢出微量蛋白。研究表明:尿RBP、尿α1-MG、尿TRF比尿MALB更敏感的反應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功能。當腎小管受損時,導致尿α1-微球蛋白重吸收障礙,尿中排泄量增加,同時它在評估腎小球濾過率比肌酐更敏感,因此對尿α1-微球蛋白的檢測同時反應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2]。TEF分子較白蛋白稍大,但所帶電荷較少,負電荷越少就越易通過腎小球的負電荷屏障,因此當糖尿病患者的腎小球濾過膜上出現(xiàn)電荷改變時,尿TRF較尿微量白蛋白更容易從腎小球濾過,它的檢出能敏感地反應腎小球電荷屏障的受損情況。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四項敏感性明顯高于傳統(tǒng)CR、CYC、尿蛋白定性方法,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四項陽性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過去臨床上以尿微量白蛋白作為糖尿病早期腎病的診斷和治療的“金標準”,但是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單項檢測微量白蛋白不能全面反映腎小球、腎小管的功能,定期進行四項尿微量蛋白的監(jiān)測,可以在未出現(xiàn)臨床癥狀之前,盡早發(fā)現(xiàn)腎小球和腎小管的病理性改變,正確指導糖尿病患者的用藥,控制糖尿病的病程進展,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避免病情加重,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王海燕.腎臟病學.第四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424-1425.
[2] 胡立平,陳樹芳,呂良杰.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腎損害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