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媛
一、人物介紹:宋某屬于C單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張某是B單位,B單位是國有公司,張某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宋某與張某是同學,屬于關系密切人,二人來往密切;鄧某是A公司的請托人,葛某是A公司的法人;郭某是非國家工作人員。
二、案情摘要:2009年9月,宋某接受鄧某的請求,為A銷售產品。之后,宋某介紹其同學張某同鄧某認識,張某答應在適當時候向B單位推薦使用A公司的產品。期間,有多種原理相同的類似產品曾向B單位推薦使用。2010年初宋某又托郭某幫助向B單位推薦該產品,后B單位決定對該產品安排試用。期間,宋某分別以給B單位領導送禮和議價費為由與鄧某聯系索要錢財,鄧某先后二次給宋某以A公司的名義給予宋某20萬元。經查,B單位不存在議價費。宋某將該款用于揮霍,后A公司法人發(fā)現不存在給領導送禮及議價費后多次要求宋某退還該款,但宋某拒不退還。2010年4月,張某對該產品進行試用,在試用階段發(fā)現該產品不適用使用,但仍然與A公司的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整改,使該產品滿足井下工作使用。2010年9月9日,B單位與A公司簽訂了工業(yè)品買賣合同,訂購該產品并履行。
[分歧意見]
對宋某的行為有以下幾種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宋某的這種行為構成受賄罪,并且與張某構成共同犯罪。該意見認為,宋某與張某是同學,屬于關系密切人,宋某與張某商量銷售該產品,并且張某答應在適當時機向B單位推薦該產品,后來在該產品不適用的情況下,基于與宋某的密切關系,充分利用自己職務便利,對該產品進行技術整改,使該產品適用于工作條件,從而使B單位與C公司達成了買賣合同。理由如下:1、張某是國家工作人員,符合受賄罪的主體,宋某是一般主體,但可以與張某共同構成受賄罪的主體;2、宋某與張某商量預謀共同為他人謀利益,同時張某在明知市場上有類似產品情況下,卻由于與宋某的密切關系,對該產品進行技術整改,利用其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了利益,因此宋某客觀上有同張某進行商量預謀銷售該公司的行為,同時宋某又有主動索取A公司錢財20萬元的行為,符合受賄罪的客觀要件;3、宋某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宋某在明知類似產品有許多的情況下,收取A公司錢財幫助A公司銷售該產品,主觀上具有為該公司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故意。根據非國家工作人員與國家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便利為他人或單位謀取利益的,構成受賄罪的共犯,而且宋某是主動索取錢財,應從重處罰。
第二種意見認為,宋某的這種行為不構成犯罪。宋某理由如下:1、宋某不構成受賄罪,因為宋某不符合受賄罪的主體;也沒有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宋某得到的20萬元不是通過權利交換,而是通過其隱瞞真相、虛構事實的行為占有的;2、宋某的行為不構成窩旋受賄罪。宋某與張某不在一個單位,他對張某并沒有在權利或職務上的制約,因此他并沒有利用其本人的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張某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所以不構成斡旋受賄罪;3、宋某的行為也不構成得勝影響力受賄罪。宋某與張某只是同學,屬于關系密切人,但張某沒有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因為張某并沒有向B單位推薦使用該產品,張某試用只是接受單位領導的安排后,按照領導的指示對該產品進行試用,最終B單位與A公司達到該產品的買賣合同,因此宋某的主體、客觀行為都不符合受賄罪的主體,根據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的原則,宋某的行為只能算是違紀處理。
第三種意見認為,宋某的這種行為構成詐騙罪。理由是:1、宋某符合詐騙罪的主體; 2、宋某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財物20萬元。在贊同第二種部分意見的情況下,認為宋某的行為是詐騙行為,該產品在B單位已經同意試用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給領導送禮,但宋某第一次以為方便銷售該產品給領導送禮為由,騙取A公司10萬元,同時第二次又以議價費為由,騙取A公司2萬元,但經審查,B單位不存在議價費之說;3、宋某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宋某在騙取20萬元后,用于揮霍,同時在A公司多次要求退還的情況下拒絕還款,綜上所述,宋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第四種意見認為,宋某的這種行為構成了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理由如下:1、宋某與張某屬于關系密切的人,符合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一般主體;2、張某是國家工作人員,符合利用影響力受賄罪中的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要求;3、張某利用了職務之便為銷售該公司產品創(chuàng)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本案中,張某在試用該產品時,發(fā)現該產品不像產品說明書中的適應于井下工作環(huán)境,但是張某在許多產品進行推薦的情況下,沒有進行比較選擇最優(yōu),選擇最利用B單位的產品,沒有適用最少成本最大利潤的原則,而是基于與宋某的密切關系,不顧B單位利潤,通過其職務之便對該產品進行了技術創(chuàng)新,致使該產品適用于井下工作,并且銷售成功該產品;4、鄧某謀取的是不正當利益,符合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要件?!吨腥A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購買商品,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顯然鄧某一方的行為侵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侵犯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銷售或購買商品的權利;5、宋某索取了20萬元,符合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客觀行為。本案中,宋某主動索取A公司錢財20萬元現金,同時該公司謀取了不正當利益。綜上所述,宋某的行為構成了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犯罪構成。
[評析意見]
筆者同意第四種意見的基礎上,同時認為A公司法人及主要負責人的行為構成了單位行賄罪,因為A公司在其經營范圍內銷售該產品時,沒有通過正當手段,公平競爭的方式,反而為了謀取其不正當利益,為了公司利益,向宋某行賄,通過宋某與張某的密切關系,利用張某的職務便利,達到銷售該產品的目的,綜上所述,宋某的行為構成了利用影響力受賄罪,A公司法人及主要負責人構成了單位行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