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白先勇小說敘事視角運用圓熟。其全知視角敘事有別于傳統(tǒng),有時有意限制敘事者的能力,達到別具一格的敘事效果;早期小說因人物性格內傾,運用主人公內視角較多,因為夫子自道是表現(xiàn)他們的最佳途徑,而采用見證人內視角的小說使故事顯得真實可信,有時因敘述者身份之特殊,而取得特別的表達效果;其外視角敘事具有很強的現(xiàn)場感,并且增加了讀者參與的興趣。
關鍵詞:白先勇 小說 敘事視角
敘事視角(point of view,又稱視點)是自二十世紀以來受到高度重視的小說技巧之一。小說具有敘事的特質,小說中的故事需要敘述者講出來,敘事視角就是小說的敘述者在敘述故事內容時所采取的角度和方式,如誰在講故事,他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敘述,他與故事中人物的關系如何等等。敘事視角的設置對于作者想傳達給讀者的含義和文學效果有著重大影響,因而受到文學批評家的高度重視,如英國批評家帕西·盧伯克(Percy Lubbock)認為:“在整個錯綜復雜的小說技巧問題中,我以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乃是觀點問題,即故事的講述者講述時所持的立場”[1]。這里,“觀點”、“講述者所持的立場”都是指敘事視角。
打破傳統(tǒng)小說的敘事模式,追求敘事視角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達到特定的敘事效果,是西方現(xiàn)代小說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白先勇曾在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專門研習小說創(chuàng)作,受到西方現(xiàn)代小說理論的重要影響①,對敘事視角的運用非常重視,他說觀點(即敘事視角)“……非常重要,西方現(xiàn)代小說非常注意觀點,他們有許多書,特別討論觀點,……你選的觀點已決定了寫這部小說成敗的一半。觀點的應用非常重要,因為觀點決定了文字的風格,決定了人物的個性,有時甚至決定了主題的意義”[2]。
敘事視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歷來研究者存在著諸多理論分歧。關于其分類,這里采取簡化的方式,將其大致分為全知視角、內視角、外視角敘事三大類。下文將以此為基礎,分析白先勇是如何出于對小說文本總體表達效果的考慮,通過對這些敘事視角的選取和變化,為讀者創(chuàng)造出一個交織著繽紛復雜的生活經緯的小說藝術世界的。
一.全知視角敘事
全知視角敘事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敘事模式,敘述者沒有固定的觀察點,可以無所不能地從各個角度去觀察被敘述的故事,既可以看到不連續(xù)空間發(fā)生的一切,又對所有人物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及內心了如指掌,還可任意發(fā)表評論,總之,敘述者說出來的比任何人知道的都多。此模式可以自由展現(xiàn)作者欲表達的東西,但易使小說失去懸念,并破壞真實感。白先勇很多小說采用這種視角,但又大都有別于傳統(tǒng)。如《悶雷》、《秋思》、《芝加哥之死》、《游園驚夢》等,在透視人物內心時,只揭示主要人物福生嫂、華夫人、吳漢魂、藍田玉的意識活動,而對其他人物只做外在描寫,這樣既節(jié)約了敘事時間,又突出了重點。
白先勇有時更有意限制敘事者的能力,以達到某種別具一格的敘事效果。比如《永遠的尹雪艷》一篇,盡管作者讓敘述者不但了解尹雪艷現(xiàn)在的一舉一動,而且也了解她過去的一切情形,好像是個無所不在的“上帝”,但又顯然剝奪了這個“上帝”的某些權利,那就是他有意不讓敘述者進入尹雪艷的內心,去分析她的思想和感情,而只站在客觀立場做全知全能的敘事。這里面就包含著作者的敘事策略,這樣做有助于制造懸念,增強情節(jié)的吸引力。從敘述者的話中,我們看到尹雪艷的魅力:“見過尹雪艷的人都這么說,也不知是何道理,無論尹雪艷一舉手、一投足,總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風情”②?!爱斠┢G披著她那件翻領束腰的銀狐大氅,像一陣三月的微風,輕盈盈的閃進來時,全場的人都好像給這陣風熏中了一般,總是情不自禁的向她迎過來”;她的神秘威力:“尹雪艷的八字帶著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輕者家敗,重者人亡”。棉紗財閥老板王貴生因為她下獄槍斃,金融界熱可炙手的洪處長因為她一年丟官,兩年破產;她的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實業(yè)界巨子徐壯圖為她暴死工人手下,徐太太一家正遷怒于她,她居然出現(xiàn)在徐的靈堂前,而“大家都好似被一股潛力鎮(zhèn)住了”,對她“未敢輕舉妄動”。但唯獨我們不知道尹雪艷的內心世界,她做種種事情的動機是什么,她似乎不缺錢,也似乎沒有必要出現(xiàn)在葬禮上,因為徐太太一家早就對她恨之入骨。因為敘述者對其心理的有意遮蔽,使我們直到故事結尾也無法得到答案,但小說反而因心理描寫的缺位而增加了其價值,因為這大大增強了尹雪艷這一人物的神秘感,而尹雪艷越神秘,就越增添了她的魅力,這正是作者通過改造后的全知視角敘事所營造出的美學效果。
二.內視角敘事
內視角敘事,是指敘述者僅說出某個人物知道的情況,敘述者兼具講故事人和故事中人物的雙重身份。白先勇有些小說采用內視角敘事,內視角可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敘述者講自己的故事,即主人公內視角;另一種是敘述者和故事主人公有某種聯(lián)系,他站在旁觀者角度敘述故事,即見證人內視角。
1.主人公內視角敘事
白先勇的早期小說運用主人公內視角敘事的較多,因為這些小說中的人物因某種原因大都精神畸變,性格內傾,很少有人理解他們,他們也沒有人可以作為傾訴的對象,夫子自道就成了表現(xiàn)他們的最佳辦法。比如《黑虹》基本上全篇采用女主人公的視角,寫少婦耿素棠因平庸瑣碎的生活而離家出走,在臺北街頭獨自游蕩。小說開篇即寫她的內心獨白:“——一定是天氣的關系!耿素棠在橋頭停下來這樣想:——一定是因為這個才三月天就悶得人出汗的鬼天氣!唉,怎么周身都有點不對勁了——”這樣的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維引向了主人公的思維。接著作者讓她帶著讀者去看、去聽、去感受臺北黃昏的街頭:一盞盞燈“像千千萬萬只眼睛,通通睜開了”,“河面蕩滿了亮光,一串串、一排排,連接不斷的閃著、耀著……”,“到處都是一條條人影,晃來,晃去”,“叭——叭——叭——叭——”的“喇叭聲愈響、愈尖,愈逼人”,“隆、隆、隆、隆”的一大串軍卡車穿過中山橋,“好像有幾十個滾石向她壓來一樣”。作者用一系列重疊詞語描繪了大都市緊張嘈雜的氣氛,在進行了充分的氣氛制造后,再重續(xù)她意識的流動,讓讀者從她回憶中得知其出走的原因:晚飯時丈夫不滿飯菜的質量而“冷冷地責問”,兩個兒子也嘀咕抱怨。接下來耿素棠所見就全部帶上了她自己的感情色彩,而讀者的思維也就被她牽著走了。
《黑虹》的主人公內視角敘事消除了敘述者與讀者的不平等關系,使作品的真實感大大增強。而《小陽春》則采用了獨特的多重主人公內視角,即同一事情使用第一人稱敘事,但變換“我”的身份,作者讓樊教授、樊太太及女傭阿嬌擔任敘述者先后登場,他們各懷心事,在各自封閉的世界里喃喃自囈,正是在這種獨語而非對話中,才充分傳達出人與人之間因種種隔膜而產生的孤獨凄涼之感。
2.見證人內視角敘事
白先勇小說中采用見證人內視角敘事的很多,如《玉卿嫂》、《一把青》、《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孤戀花》、《花橋榮記》、《謫仙記》、《骨灰》、《孽子》等。在這些小說中作者設置了幾位重要的知情人作為主人公故事的見證者和敘述者,一切皆由“我”(即敘述者)眼中看出,通過“我”之口向讀者講述人物的命運和歷史的變遷,采用這種視角不但使故事顯得更加真實可信,而且因為僅寫我知道的事情,所以節(jié)省了筆墨,使小說主干更加突出。
長篇小說《孽子》就是基于上述考慮而選擇了“阿青”的視角,白先勇對此有著十分自覺的意識,他說他是考慮過這種問題的:“第一,這個故事一出來,整個小說的調子一定要很親切,很內行,這是個內行人、圈內人說話的調子,一定要這個,因為他處在一個很特殊的環(huán)境,他熟悉,不是從一個外面人來看,告訴你們這一群人是什么樣子;第二,第一人稱是一種受限的觀點,restricted,我沒有看到我就不知道,我就不寫。如果我從一個全知觀點來寫,那這本小說就差不多要寫成百萬言,每個人多少故事統(tǒng)統(tǒng)要寫出來。而現(xiàn)在通過阿青,由他的眼光作為一個媒介,來反映這整個大環(huán)境”[3]。在具體由哪一位見證人來做敘述者上,白先勇顯然也經過了深思熟慮,他希望這篇小說的語調比較沉郁、成熟,有時候帶點感傷,他之所以選擇“阿青”作為敘事視角,是“因為所有的人里面可能阿青最合適”[4]。
有時白先勇的小說還會因為選擇的敘述者身份之特殊,而取得特別的表達效果。比如《玉卿嫂》,寫玉卿嫂在家道中落后到一大戶人家做工,她一直悄悄愛著文弱多病的干弟弟慶生,把他當作精神上的支柱。而慶生卻偷偷愛上了戲子金燕飛,玉卿嫂在絕望中咬死慶生并自盡。這篇小說以第一人稱寫成,但這個“我”卻是玉卿嫂看護的對象——少爺“容哥”,他年僅十歲,這一特殊視角的選擇起到了強化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題呈現(xiàn)的作用。比如,小說描寫了玉卿嫂和慶生做愛的整個過程,以懵懂的小孩子的眼光寫出,既顯得合理可信,又造成一種震撼的效果,表現(xiàn)出玉卿嫂對慶生獨占排他的瘋狂心理,對塑造玉卿嫂外表嫻靜而內心狂烈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筆。再比如,由于“我”的懵懂無知,天真地拉上玉卿嫂去看慶生與金燕飛談戀愛,這正給了玉卿嫂致命一擊,最終導致慘烈悲劇的發(fā)生。讀者是不希望玉卿嫂得知慶生談戀愛的消息的,而懵懂無知的“我”不會理解成人的想法,卻偏偏讓事情發(fā)生了,這種事與愿違的情節(jié)設計,更增加了故事的悲劇性,讓人唏噓不已,而這種效果只能在選擇十歲的孩子做敘述者的情況下才能獲得。
三.外視角敘事
外視角敘事,是指敘述者與故事人物沒有什么關系,他們像執(zhí)行秘密拍攝任務的記者一樣,躲在人物背后,手拿隱蔽攝像機,將人物活動的場景、神情、對話、動作客觀記錄并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種敘事使讀者讀小說就像看實況轉播一樣,具有很強的現(xiàn)場感和客觀性;同時由于作者置身于小說之外,不對事件做任何評價,所以小說含義需由作者分析得出,這增加了讀者參與的興味。
白先勇的小說像《思舊賦》、《梁父吟》、《歲除》等都是采用這種方式。如《歲除》寫退役老兵賴鳴升到老部下劉營長家過除夕的經過,客觀記錄了賴鳴升與主人一家在飯桌邊的活動。從敘述者的描述中,我們看到賴鳴升的外貌:“他的骨架特大,坐著也比旁人高出一個頭來,一雙巨掌,手指節(jié)節(jié)瘤瘤,十枝樹根子似的”。他與主人談話的內容,都是對自己崢嶸歲月的回憶,特別是在臺兒莊戰(zhàn)役中,殊死抗日、“盡忠報國”的經歷成為他記憶里最神圣、最光榮的生命紀錄,以至于當俞欣(劉太太表妹之未婚夫)稱贊“那一仗真是我們國軍的光榮”時,他還覺得“光榮”一詞不足以形容,很想用幾個轟轟烈烈的字眼形容一番,又苦于找不到而“一張臉燒得紫漲”。在對賴鳴升外貌特別是對其對話的描寫里,我們感到了他自我巨人意識的強大,因為,正如歐陽子女士所分析的:“他覺得他生命的血液,曾一度流入國家生命的大動脈,他的個人命運曾與國家命運緊密維系在一起,于是對他自己懷著一個固定的‘巨人(或‘英雄)自我意象(self-image)”[5]。但是這個巨人意象只不過是他意識深處走不出過去的一個幻影,現(xiàn)實中別人眼里的他又是另外一個樣子,晚飯最后,他不勝酒力,頹然醉倒,敘述者不動聲色地描寫了其他人對他的看法,劉太太說:“醉了……我早就知道,每次都是這樣的。我們大哥愛鬧酒,其實他的酒量也并不怎么樣”。而驪珠(劉太太的表妹)則覺得他好玩:“賴大哥喝了酒的樣子真好玩”。賴鳴升自視甚高,可是從其他人物的言談中,我們看到他的“巨人自我意象”只是一廂情愿,別人對他的縱容多是處于同情和憐憫,兩相對比,更加突顯了賴鳴升固守過去的光榮而不能正視現(xiàn)實的悲哀。這正是因采用外視角敘事做客觀呈現(xiàn)、對比,引而不發(fā)所取得的表達效果。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看到,白先勇小說對于敘事視角的運用非常圓熟,他精心選擇視角并加以靈活運用,以滿足主旨表達、人物刻畫、氣氛營造等的需要,表現(xiàn)出很高的技巧,可以說這正是他認真學習西方現(xiàn)代小說敘事理論并加以積極實踐的結果。從敘事學的角度講,其小說敘事藝術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如吳道毅所分析的:“白先勇小說對敘述視角的重視與頗具匠心的處理,正是體現(xiàn)了對小說如何敘事或小說敘事形式可能性的追求?!瓘囊欢ㄒ饬x上說,白先勇對敘述視角的注重體現(xiàn)了他的小說藝術由傳統(tǒng)小說邁向現(xiàn)代小說的肇始”[6]。
注釋:
①關于白先勇所受西方現(xiàn)代小說理論的影響,可具體參看其回顧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的散文《驀然回首》一文的相關記述。
②本文小說引文均出自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3卷)[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不再一一說明。
參考文獻:
[1]轉引自(美)王靖宇.中國早期敘事文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4-15.
[2]白先勇.白先勇自選集[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6.435.
[3][4]劉?。膶W創(chuàng)作個人·家庭·歷史·傳統(tǒng)——訪自先勇[J].東方叢刊,2007(1)
[5]白先勇.白先勇文集第2卷[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236.
[6]吳道毅.南方民族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45.
張立新,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國華裔文學、寫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