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春樹
研究者們在談到古人所敬畏的天神、天帝之“天”時,多認為那是替帝王祭天的巫師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甲骨卜辭中早就有“天”字,從口(象人之頭頂)從大(象正面人形)。何星亮先生考證說,遠古時期的華夏族認為天在人頭之上(所以后來有“頭頂藍天”之語),人生病時或在烈日下勞作會頭痛、頭暈,這是天神威力的體現(xiàn)。于是,人們便在頭頂上豎一方形發(fā)辮,并以頭帕包上,以象征天神,求得天神的保佑。(這或許就是古羌一蜀族后裔——今天川、滇一帶彝族“天菩薩”的來歷。)果然,頭痛、頭暈的現(xiàn)象大大減少了,這便證明天神的確存在:只要虔誠相求,是_-定會得到天神保佑的。所以遠古王室的巫師便根據(jù)當時人們頭上的天神象征,在人形上加一“口”,以表示天或神,用以祭祀禱祝占卜。
至于上帝、天帝的“帝”的來歷,大致也與“天”的來歷相仿,也是源于原始素樸的天神觀念。上古的帝又寫作“稀”,最初專指祭天,就是在圓土堆或圓土臺上架起柴火,上面置放玉器及牛一類牲畜,點燃煙火,使香煙直達九天,向天帝報告人間的信息,傳達人們的請求。這就是史書里記載的燔祭或燎祭。據(jù)《禮記-祭法》的記述,秦漢之前的帝王們就已有固定祭天之處?,F(xiàn)今北京的天壇,即是明、清兩代皇帝的祭天場所。古人稱天壇為圜丘。對三星堆遺址內(nèi)原有的三個黃土丘(因之稱為“三星堆”),不少學(xué)者分析說,那其實就是古蜀國王祭天的場所。
需要指出的是,古人祭天往往是同祭祖宗一并舉行的。祭祖是祖先崇拜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而祖先崇拜的基礎(chǔ)是鬼神信仰。先秦時代的人們將死去的祖先稱為鬼或精靈,認為鬼或精靈是不死的。《史記·滑稽列傳》里介紹的河怕娶婦的故事,便是上古人們靈魂不死觀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