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薪
云峰,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中央書畫研究院院士,北京名人書畫院高級院士,其書法以行、楷、隸、篆見長,風格凝練而富有新意、濃墨有度而又章法嚴謹;其作品繼承傳統(tǒng)、博采眾長、自成一派,屢次在國內(nèi)外展覽獲獎,同時作為禮物贈與美、日、意、韓等多國貴賓,還曾為中國奧運大講堂題寫壇名,在國內(nèi)外廣泛享有美譽。
古人云,字如其人,講的是人與字的氣韻合一。年近八旬的老人,鶴發(fā)童顏,神采奕奕,雙目炯炯有神,步法輕捷穩(wěn)健,洪亮的嗓音中透出淡然和從容,和煦的笑容里滿是近親與平和。觀其人,再賞其字:“橫劃如千里陣云”、“豎若萬歲枯藤”、“點如高峰墜石”、“撇如陸斷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戈如百鈞弩發(fā)”。
云峰先生祖籍山西聞喜縣,名門望族裴氏之后,其家族自古榮顯、千年書香,自幼在祖輩父輩的教誨熏陶中,躬身踐行,不僅形成了厚重的家學,也積淀出格言警句式的家規(guī):推誠為應物之先,強學為立身之本;節(jié)儉為持家之基,清廉為做官之本。云峰先生正是在這種家規(guī)熏陶下,從七歲起開始學習書法,嚴于律己,刻苦修煉。除了書法,其另一大愛好就是靜坐,在靜坐冥思中,不僅悟出為人處世的精髓和神韻,更悟得書法的至高境界——字與人,神韻與氣度,渾然天成,人字融為一體。
云峰先生認為,學習書法既要入“法”,更要出“法”。所謂的“法”,就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方法和規(guī)則。其認為,學習書法,首先要掌握的就是這個“法”。掌握的辦法有兩條:一條是認真向從古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學,另一條是向老師和同行學。更為重要的是,選范本起點要高,一定要選古今大書法家的代表作和歷代著名的書法碑帖,同時要懂得“參悟”。古人所說的“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就是這個道理。正是在從入“法”到出“法”的游歷中,云峰先生的書法藝術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除書法之外,云峰先生的國畫造詣也極為高深。書畫互見,使云峰先生的書法更具動感,更加形象化,也使他的畫作具有書法的風骨和靈性。云峰先生也因此更為業(yè)界同仁所敬重。
在書法界,對于從哪一種字體入手學習,歷來主張不一。面對諸多的初學者,云峰先生提出了“九朽一罷”法,就是按照章法的要求,先寫個小樣,再經(jīng)反復修改,定稿后,再將其正式移到宣紙上。這種方法,比較嚴謹,尤其大幅作品很少出廢品。
雖然已進古稀之年,但云峰先生壯心不已,對中國書法的發(fā)展熱情不減當年,他以弘揚傳統(tǒng)、光大國粹、教書育人為己任,把書法的推廣和普及當作自己的社會責任與人生目標,20多年來,所教授的學生遍及政界、學界等各個領域,迄今已是芬芳滿園,桃李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