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小詩: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手中握無限,剎那便永恒。無論是小小的砂礫,還是幽遠的山谷,每一樣都可以包含觀察者眼中的無限和永恒。手中的“小”,也許就是心中的“大”。本文以常見的小水杯為研究對象,經(jīng)過水杯反映出的水溫傳遞、觸覺感受、彎曲弧度都直接影響著人們使用的舒適和審美時的心理滿足程度。從小處著眼,從身邊事入手,不僅讓我們認識到小水杯里蘊含的大文章,而且也對其他器皿類創(chuàng)作具有指導意義,最終實現(xiàn)“備物致用,兼善兼雅”的目的。
一、人機工程學與水杯設計的關系
人機工程學起源于上世紀40年代,它的研究任務是通過對人、機、環(huán)境綜合體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后,建立合理且又可行的實用方案,使設計作品操作簡便省力、迅速準確、安全舒適。
水杯需要手指捏、手掌握,并依靠手腕的翻轉(zhuǎn)和手臂的活動實現(xiàn)飲水的過程。要想獲得良好的使用感受,不能僅憑臆測,很多時候是要依靠人體解剖和工學的科學數(shù)據(jù)來改善設計。手指、手掌的解剖結構,決定著水杯的大小和形狀;另外,手臂的長短、翻轉(zhuǎn)角度決定著飲水這一動作如何調(diào)動上肢其他部位進行配合。必須根據(jù)人的生理需要來完成造型處理,以更有效和簡便的方法迎合人的需求。
手指和手腕活動范圍存在一定限度,圖“人手活動范圍示意圖”中反映的是手在空間里的可活動范圍和最佳活動范圍。這些人類工程學的研究成果,從科學的角度為設計提供了直接依據(jù)。人手的自然尺度不僅決定了水杯設計的尺度和極限,同時也決定了人的觀察方式和接受方式。把人體參量合理地運用到設計中,才能使設計作品在人·物·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獲得最佳的匹配。
二、人與物的理性要素分析
從理性角度說,水杯最基本的功能是幫助人完成飲水的動作,因此手握的舒適、便于飲用是設計和創(chuàng)造的前提。
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杯子輪廓大多是簡單的線條,但看似單純的外形其實隱藏著頗為復雜的人與物的關系。聯(lián)系上面的內(nèi)容,我們可將水杯的幾何造型在杯子高度、直徑、寬度、斜度和弧度等方面進行異化處理,經(jīng)過比較,依據(jù)人體尺度和審美感覺得出更適合人使用的、合理的形式。它們在不同角度告訴大家,設計水杯從造型上如何獲得好的效果?!霸煨妥兓治鰣D”分別以七個方面展開推敲:
1.底面不變,高度變化
在高度上的增加能夠增大容量,擴大接觸面積。但隨著重心的提高,會令擺放不穩(wěn)。而且過長的杯子使用時,必須抬臂、仰頸,無疑會增加難度。還有,杯里剩下的水回流,因為落差的關系,它們碰撞在杯壁和杯底通常會有水珠迸濺而出的現(xiàn)象。
2.高度不變,寬度增加
杯體寬度、直徑的擴大,也會帶來水容量的增加??趶降脑黾樱瑫o人以渾厚、敦實的視覺感受。從中國出土文物可以發(fā)現(xiàn),看似低矮的器皿,造型莊重典雅,符合祭禮素雅的要求,滲透著禮治觀念。當然口徑尺寸需要參照手指長度和關節(jié)的比例關系,一般以單手能夠握住水杯1/2周長為限,超出這個范圍,使用時會有不適感。
3.口大于底的梯形杯
這類杯子,手和杯子接觸的位置面積寬大,每個人可以根據(jù)自身手指長短和手形特點選擇握點,保證牢牢握住杯子。廣口杯方便液體流出,即使飲用的是粘稠的咖啡、奶茶也都可以一飲而盡。生活里常見的“一次性”水杯大多采用3b、3c這種類型。但好的形式也存在限度,例如3d杯口過大,緩沖范圍小,水流距離短,飲水時水量較難控制。
4.頭重腳輕的“斗笠杯”
這類杯子在古代被概括為廣口,斜直腹,小圈足。形似一只翻轉(zhuǎn)的斗笠,因此俗稱“斗笠碗”或“斗笠杯”。這類造型注茶湯時拋物線型的流水可促成更多的“湯花”出現(xiàn),正好滿足了宋代飲茶觀其形的要求,在當時廣受喜愛。“斗笠”類型用于水杯設計,在現(xiàn)代社會沒有被發(fā)揚光大,可見人們在界面處理上更注重在美與實用之間尋找平衡點。對于斗笠杯,注湯時宋人只注到十分之六,實測證明,這是一條臨界線,超過這個范圍,杯子較易翻倒。
5、由直到圓的形式
恰當?shù)膱A器意味著圓融、水流順暢。人手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彎曲45o左右最為自然舒適(手掌自然彎曲捧杯狀態(tài)圖),這一范圍里手心與手指自然呈凹陷的弧面形狀,底足略圓的造型可以完美的處于此弧面之中,手掌左右凸起的肌肉和肌腱此刻又自然地靠住外壁,起到防止杯子跌落的屏障作用。但是渾圓的杯子使用起來想要倒盡所有的水是有難度的,在清洗內(nèi)壁時也會帶來麻煩。
6.口沿的弧形外撇
這一類的水杯,在中國古代茶具造型上被廣泛采用。“口沿外撇”且“腹部寬深”的造型,不僅容量大,口沿的弧度也適合飲水時入口舒適的要求。
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流傳于今的茶杯代表作品,明人谷應泰《博物要覽》一書中說:“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边@件青花纏枝蓮紋酒杯,形體古樸敦厚,胎體稍顯厚重,器形較小。杯子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可將杯覆合于手的虎口處,大小恰合掌心,給人以穩(wěn)重貼合之感,因而得名“壓手杯”。
7.底腳的處理
如果杯內(nèi)液體溫度較高,底腳位置做成圈足式樣,很有必要,既能隔熱又可保溫。清洗時也能用手指同時卡住口沿和底腳,不易脫手。但是7d的底腳過高,此造型生產(chǎn)過程中容易變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
從“壓手杯”上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工匠的巧思、擅為。功能性是古人造物首先遵循的原則,“百工制器,必貴于用。器而不能用,工不為也”,能用而且善用是處理界面問題壓倒一切的造型觀念。
三、水杯設計的情感因素研究
1.日本民藝家眼中的造物原則
民藝俗稱為民間藝術,它代表著普通民眾階層特有的文化特點,民間工藝有著取材自然、隱喻自然的特征和單純親切的性格。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柳宗悅認為,手工作業(yè)的過程充滿快樂,并且可以賦予作品特殊甚至意外的美感,但是機器生產(chǎn),卻是冰冷、簡陋又枯燥的。他的觀點得到民眾的支持,也影響了此后一大批藝術家。他們認識到,設計應該重視生活質(zhì)量、擺脫盲從、關注人與自然,發(fā)掘本民族本地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本土文化能夠超越引進文化。
日本人是重視生活藝術的民族,茶道、花道、日式料理,都講究將藝術融入生活,悠然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致的生活態(tài)度,促成日本人審美觀念的形成,決定了器皿的體量、色彩、肌理。陶藝家鈴木治精巧的工藝、單純的外形,以及溫暖親切的觸摸感都與日本傳統(tǒng)風格一脈相承,甚至作品里蘊含的禪道風格也符合日本精神。濱田莊司是另一位借助日本“民藝運動”而成長起來,并最終贏得國際肯定的藝術家。傳統(tǒng)的土窯、釉料和加工方式,并沒有束縛他的思想,反而激發(fā)了濱田的個人創(chuàng)造力。色彩凝重樸素、造型飽滿簡潔這些濱田莊司的作品風格,使現(xiàn)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活動與保持傳統(tǒng)交相輝映、鑲嵌式發(fā)展的同時,令民眾重新審視傳統(tǒng)手工藝的價值,真正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藝術設計走向世界的宗旨。
2.北歐當代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意識
經(jīng)濟的全球化,導致文化也出現(xiàn)全球化的局面,注重創(chuàng)意和軟實力的北歐國家卻能夠脫穎而出,走在整個時代的前面。Stefan Lindfors是一位出生在芬蘭,同時活躍在藝術和設計界的人物。他曾經(jīng)參與過非常多的國際雕刻項目,多次在倫敦、巴黎、米蘭、紐約、東京等地舉辦設計和雕塑個展,他還身兼教師、導演等多重身份,也為商鋪、飯店作設計。像Stefan這樣的北歐藝術家有很多,他們跨越多領域,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各個藝術門類,成為藝術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中堅力量。Tonfish(金槍魚)是北歐一家新型的設計工作室,它由經(jīng)過改造的傳統(tǒng)茶壺起家,迅速發(fā)展起來,他們的理念:“當人們把杯子端在手里的時候,他的感覺是很重要的,飲食是一種溫柔的奢侈?!眻DTonfish的另一組作品“bar 陀螺”,特殊的杯底帶有游戲性,可以在喝完咖啡后,將杯子在桌上轉(zhuǎn)著玩。
北歐的藝術家能保有傳統(tǒng),但這并沒有妨礙與時俱進。他們可以將日常生活用品抽象化、藝術化,樸素簡約成為總體特征,作品充滿豐富的想象力。手拿他們的作品,即使是由機器大量生產(chǎn)的商品,也感覺不到棱角,好像是從傳統(tǒng)作坊里精雕細琢出來的做工精良的民間工藝品,你感受到的是柔韌和與人心的貼合。在這里藝術家最常說的是“生活的質(zhì)量”、“慢慢地使大腦休息”,藝術不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在完成形式之前的思考也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和其他國家為了單純競爭而去刻意打造物品不同的是,北歐的設計師和藝術家的造物活動是在追求品質(zhì)的過程中將其制品化。
2010年4月,在廣州美術館曾舉辦了一個名為“1001茶杯”的國際陶藝展,這是一個由來自五大洲100位陶藝家共同完成的展覽,1001個茶杯蘊含了1001個故事,代表了1001個風格迥異的人生態(tài)度。在這里杯子已經(jīng)不再只是盛裝液體的物體,也不是家具賣場美化家居的裝飾品。它們有的細膩纖巧,有的質(zhì)樸古拙,有的粗糲猙獰,站在展臺前,觀眾感覺的是震撼:這些并排的杯子就像不同國籍和膚色的人,并且杯子也可以像人一樣具備性格!握著手中的茶杯,仿佛握著大千世界。相對傳統(tǒng)水杯的完整、光潔、細膩、功能強烈,探索者將物品變得粗糙,笨重、殘缺,甚至把雕塑形式等原本與杯子不搭界的素材引入杯中,杯子變?yōu)檎故咀晕业奈枧_和抒發(fā)對客觀世界感受的載體。
寬松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先進的科學技術、全面而多方位的需要,為我們今天的造物活動提供了廣博的創(chuàng)造空間。我國目前設計水平比以前大為提高,但很多產(chǎn)品還停留在仿古和講究理性功能上。在這個傳統(tǒng)日漸式微的年代里,拙劣的仿造只能把創(chuàng)新探索的精神淹沒得蕩然無存,要避免急功近利、輕薄浮躁的辦法就是要多觀察、多分析,完成每一件外表樸實、方便、舒適,又重視精神愉悅性、蘊含豐富生活信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