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精彩觀點摘登:
孫建順老師的此篇教案在《體育教學》論壇貼出后,隨即得到諸多老師的學習,也引發(fā)了老師們對此教案的感想和建議。我們歡迎不同意見的提出,因為教無定法嘛,意見和建議也促使作者引發(fā)新的思考。本刊摘取了幾位老師的觀點,同時也請作者對各位老師提出的不同觀點闡明自己的看法。希望這樣的互動方式,能有效促使教師快速成長!
李春花(江蘇省常州市石橋小學213000)
后滾翻技術教學枯燥無味,被動的練習、機械的練習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本教案中,孫老師創(chuàng)設了森林大熊貓學藝的主題情境,用森林小動物嬉戲進行快樂熱身,大熊貓玩炒黃豆游戲進行后滾翻的專項鋪墊練習,頭寫字達成活動頸部環(huán)節(jié),復習前滾翻,對比前、后滾翻,溝通前、后滾翻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巧妙地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用糾正三種錯誤,借用海綿塊、教學掛圖等資源將后滾翻的教學難點進行了有效地突破。最后用組織比賽、通過沼澤、歡慶勝利,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全課以情境發(fā)展和技術學習為兩條線索貫穿全課,不失為一節(jié)好課,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
韓榮(北京育才學校100050)
我認為情景化教學更適合一、二年級的學生,三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注重以游戲形式引導。如果從人的本能來考慮的話,當遇到危險的時候,他是會面對危險團身還是背對危險團身呢?如果為了快速脫離險境的話,我認為前滾翻會比較快,并且能夠觀察前進路線中的各種狀況,連續(xù)幾次前滾翻,可能學生也不會感覺累,但后滾翻本身就比前滾翻多一次推手,所以,時間會相對比較長,出于對學生的保護,教學中更應該使用正面的,不對學生產(chǎn)生心理壓力的情景、語言更適宜。
設計中列舉了三種易出現(xiàn)的錯誤,第一種,翻歪,您認為是腳蹬地的力量不均勻,我認為,后滾翻與前滾翻的源動力不同之處就在這里,后滾翻的源動力應是雙手推地面讓身體獲得后倒的力量,因此,手推地面的力量均勻是影響動作方向的原因之一。第二種,滾動不自然是因為身體沒有團緊,但是海綿夾在雙膝之間并不能幫助學生很好的體會團身緊。第三種,翻不過去的主要原因不在推手,而在于后倒后的翻臀是否能過垂直線,如果能過垂直線,還翻不過去,可以強調(diào)推手及時有力,如果翻臀都不能超過垂直線的話,我們還強調(diào)推手也是無意義的。
教案中提到的比賽是后滾翻比賽嗎?我認為,滾翻類的教材就不適于讓學生進行比賽,即便要比,也是比動作質(zhì)量,而不是比速度,更何況您還設置了逃離火場的情景,想不比速度好像都難。
本文作者對以上觀點的解釋:
(1)翻歪的源動力我認為是雙腳蹬地后倒,以獲得初速度,如果這個后倒初速度有力的話,雙手推墊的意義就不大了。如果后倒速度不快,那還有推手第二次加力,也可以幫助小朋友順利完成動作。所以說影響原因有二點,一是雙腳蹬地后倒速度,二是推手。所以說,源動力為推手的提法我認為不恰當。且本課我已經(jīng)把“后倒”作為教學要點提出來,已經(jīng)可以有效化解后倒過慢,或者后倒用力不均勻?qū)е路崃?。一?jié)課不能窮盡所有技術要點。
(2)滾動不自然是因為二點原因造成,一是大腿與腹部打開不緊貼,造成不團身,二是小腿與大腿打開不緊貼。由于在炒黃豆和前滾翻中已經(jīng)對大腿與腹部要緊貼進行了針對性練習與鋪墊,所以這兒沒有必要再強調(diào)了。倒是小腿與大腿要緊貼練習不夠,所以提出來再針對性地練習。這點,我認為是讀者光看文字教案,而不能深察教案各環(huán)節(jié)的良苦用心。其實將一節(jié)活靈活現(xiàn)的課堂教學,轉(zhuǎn)變成教學實錄時,很多因素與創(chuàng)新操作就在文字轉(zhuǎn)化中流失,把教學實錄再次轉(zhuǎn)變成表格式教案時,又流失很多,由于受到版面、字數(shù)和表格的限制,撰寫時我也不能詳細展開。
(3)翻不過去的主要原因是后倒速度太慢,再之推手不力原因所造成的。如果后倒速度快且到位,就是不推手也能順利完成后滾翻。如果后倒速度過慢,推手就是第二次加力,也可以幫助順利完成動作,所以說“我們還強調(diào)推手也是無意義的”是站不住腳的。
(4)“后滾翻就不適合比賽”,這話太絕對。關鍵得看教師如何操作與調(diào)控。在我教案中提供的照片,就足可以證明,這兒安排的比賽,不是速度比拼,而是動作漂亮與否。學生玩的很開心。而且我當時是這樣講的,一位同學做動作,三位同學用掌聲打分,掌聲越響亮,沼澤巫婆就優(yōu)先讓他通過。學生玩的可起勁了,而且也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不要質(zhì)量只圖速度的情況。
陳忠(揚州育才小學225000)
1須標明本課在單項教學計劃中的教學位置
一項運動技能我們不可能在一個課時里學會,需要分若干個課時教學。由于每個課時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所以我們?yōu)榻鉀Q問題采取的手段策略方法也不一樣,側(cè)重點也不同。就后滾翻來說,一般分為5個課次,1.翻掌貼肩后倒團身滾動;2.模仿做出后滾翻動作的全過程;3.對前后滾翻動作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團身緊等。4.改進后滾翻動作,提高動作質(zhì)量。5.后滾翻的考核或展示。
2準備活動須為運動技能的教學服務
組織學生充分準備活動,是為了減少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時的損傷,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孫老師設計了一個組織學生用頭和身體語言,盡可能寫出來快樂開心等詞語,以此來活動頸部關節(jié),這樣就設計巧妙。建議如果將頭寫字與炒黃豆游戲?qū)φ{(diào)一下就更加合理科學(本文已采納此建議)。因為按照孫老師的設計學生在炒黃豆時頭頸沒有活動,易扭傷。
3運動技能教學須符合教學規(guī)律
對照技能目標,以全班32人計算,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要求實現(xiàn)只有3人在教師指導下和3人在幫助下完成從背朝滾翻方向蹲撐開始——雙手推墊后倒——低頭團身后滾——肩部著墊,屈肘兩手推墊——推起成站立的整個后滾翻動作,其余學生都能自行完成整個后滾翻的動作,這還是相當高的目標。按照孫老師的設計,我預測絕大部分學生不能完成后滾翻的動作,問題出在本課教學重點后滾翻中低頭團身定位不準確,難點推手時機未破解。主要會出現(xiàn)學生滾歪和后滾翻后不能站立現(xiàn)象。因為設計中就沒有針對性的進行雙手推墊后倒和翻掌貼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缺少這兩個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自然就會出現(xiàn)滾歪、直背后倒、滾翻不流暢以及滾翻后不能站立的情況。因此教案的設計我們不能只追求學生熱熱鬧鬧的形式,而更要關注技能教學效果的實質(zhì),遵循課堂教育教學規(guī)律。
4課堂教學預設須充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對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也一樣。一堂體育課要想上的出彩,這與教案的預設有一定的關系。孫老師就有一個找錯糾錯環(huán)節(jié),非常值得大家借鑒。他把后滾翻三種常見錯誤都列舉出來,并進行產(chǎn)生原因的分析以及提出具體的對策。當然對于
原因分析與對策如果再全面一些就更好了。比如,翻歪的原因不僅是孫老師所說兩腳蹬地不均勻,還可能會是學生推手不均勻造成的。滾翻不自然,有可能是學生直背后倒的,或者是昂頭團身,或者是未能臀、腰、背、頸、頭依次著墊滾動??傊畬τ诓煌瑢W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我們教師要有先見之明,并有化解的具體措施。這樣才會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5教案須要有運動時間、運動次數(shù)以及組織圖形等要素
一篇優(yōu)秀教案,必須要有運動時間、運動次數(shù)以及組織圖形等要素。這樣其他教師看過后就能預測到學生這節(jié)課的運動密度強度怎樣,是否合理,學生的隊伍調(diào)動是否多余,組織是否嚴密等,從而判斷本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孫老師這篇教案沒有學生的練習次數(shù)與練習時間,我們也就不好預測課的密度。只能從課的各部分時間劃分上看出,這節(jié)課前松后緊,教學比較倉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只能是蜻蜒點水,走馬觀花,難以形成高質(zhì)量的后滾翻動作質(zhì)量。另外組織圖形沒有,其他老師就不知道學生如何進行練習,練習隊形對學生是否安全,以及示范講解時,教師的位置是否能確保學生聽得明看得清??梢姡贪钢袑W生運動時間、運動次數(shù)以及組織圖形等要素必須標明的重要性。
看了孫老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情感目標制定上值得商榷,是否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后滾翻培養(yǎng)學生的哪種能力,而設計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活潑、上進、刻苦、善思、團結(jié)友愛等優(yōu)秀品質(zhì)”這當然是體育課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的,但在單節(jié)課中情感目標的切口還是稍稍夸大。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人手,我以為,讓學生了解在哪種情況(比如,被正面撞到后臀部接觸地面),不是用手腕去直接撐地,而是順勢后滾,能形成習慣性的自我保護意識。設計中“發(fā)揚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及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也出現(xiàn)上述問題,是否可以這樣描述“練習中,通過保護和幫助的方法學習和被保護和幫助的體驗,建立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感”;
二是設計中的“難點:推手時機”,而相應的設計基本部分中提到推手時機中只有簡單的“翻不過去的原因:推手時機不對,對策:看圖解,同伴幫助”。這顯然難以突破“難點”,方法上顯得單薄,雖然三年級學段不怎么注重技能,而關注能力和意識的發(fā)展,但教師在設計上是否可以用“口令刺激、口訣記憶、步驟1,2,3”等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時機反映,或用某些輔助方法來提高推手的質(zhì)量(相互之間背靠背,手置于肩上,能相互之間接觸到同伴的手掌等強化推手,并在接觸手掌時用口令刺激),這樣推手時機也得以強化等等;
三是練習次數(shù)和練習時間的設計,具體的次數(shù)和時間要寫的清晰,不能含糊,每次嘗試練習的次數(shù),相應的時間要用多少?這些都要直接反映在設計上,這樣老師們在借鑒過程中能很清楚地把握上課的節(jié)奏,以便控制好整堂課的密度和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