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菲菲
“返巢族”是繼“啃老族”之后興起的一個新群體,不少大學生畢業(yè)后因為不能及時適應社會而重返家庭,不找工作,很少與外界接觸,其經(jīng)濟來源仍來自家庭。
“返巢族”表現(xiàn)為害怕承擔責任
“返巢族”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害怕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不工作;害怕承擔家庭責任,不成家。這種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身上,但也有特殊情況。在接受心理咨詢的人里,最大的“啃老族”竟然有42歲,沒有工作,沒有成家,每天只待在家里。而他的父母已經(jīng)六七十歲了。
“返巢”起因于父母的溺愛
造成“返巢啃老”現(xiàn)象跟幼時的成長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有的父母因自己童年時期物質匱乏或者遭遇不幸,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只要能幫孩子做的絕不讓孩子親自動手。
久而久之,孩子便對父母形成依賴,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長大以后,也曾嘗試在社會獨自生存,但總是處處受挫。這時他們會感覺只有家人能夠無條件對自己好,于是不走出家門。
讓孩子按照自然規(guī)律發(fā)展
嬰兒在七八個月大的時候,便開始表現(xiàn)出探索外界的行為:好動、亂抓、亂咬。其實這是孩子的成長需要。這時,如果父母過于保護孩子,把孩子限制在有限的空間里,就會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
兩三歲是幼兒的第一個逆反期,這時孩子什么事都想自己做,不愿意讓別人幫他。這時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加以控制會遏制孩子的最初期欲望。
第二個逆反期是青春期,這時孩子已經(jīng)有了獨立的意識,如果被嚴格限制,會激起孩子強烈的反抗。一般來說,小時候父母的管制越多,青春期的逆反現(xiàn)象就越嚴重。這時,如果父母能及時察覺自己的誤區(qū),調整教育方式,也能幫助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培養(yǎng)其獨立能力。
向倪萍的姥姥學習人生智慧
薛立永
我們時常會有這樣的反思,為什么物質生活富足了,快樂卻越來越少?幸福到底是什么?讀了倪萍的《姥姥語錄》,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在書中,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作者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品味一種經(jīng)過歲月沉淀的睿智與沉靜、成熟與豁達。倪萍用姥姥語錄告訴我們:“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薄皹肪褪歉??!薄俺粤艘惠呑有√?,占了一輩子大便宜……一輩子沒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個?!薄翱鞓纺銊e嫌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一百個快樂,你這一輩子能碰上幾個一百的快樂?”
“麻煩別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幫著別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給人一座金山是幫,給人一碗水喝也是幫。你幫了別人,早晚人家也會幫你,不信你試試?這一輩子你試不出來,下輩子你孩子也能試出來。”“人不可貪財啊,財是個狼,你貪它它就貪你,你吃它它就吃了你?!薄俺钥嘁膊皇菈氖?,苦多了甜就比出來了。你吃一塊兒桃酥試試,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試試?你那嘴呀就想找塊咸菜往嘴里放。孩子,別怕苦,苦的兄弟就叫甜那!”
其實,倪萍記錄的姥姥語錄都是我們生活里最質樸、最平常的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我們在現(xiàn)代生活中都做不到、都受污染、都丟了,現(xiàn)代人總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和欲望來掩蓋這些早就明白的事理。而這些東西恰恰是我們這個民族和普通老百姓之間共存的東西,這是真摯的。最質樸、最真實的人生智慧就藏在老百姓心中,家家都有,人人都有。而倪萍的姥姥幫我們把一些逐漸被淡忘的最原始最質樸的美德挖掘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