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麗
【摘要】作為一門邊緣工具學科,語文教學語文與其他學科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念,巧妙地將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溝通,必能在激發(fā)興趣、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時獲得意外收獲。
【關鍵詞】學科滲透;語文;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
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囊括天文與地理,包含過去與未來,從自然世界到人類社會,無怪乎有“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一說?!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弊屑氀凶x可以發(fā)現(xiàn),在普通高中的語文教材涉及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體育、美術等各學科內(nèi)容。在教學中,如能處理好這種學科的交叉滲透關系,巧用它科知識為“錯”,定能收到意外之效,攻得語文之“玉”。下面我就說說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一、巧用它山之石,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有的學生并不喜歡語文,這個時候,如能合理地利用其他學科作為“引子”,能有效地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語文學習上來。例如在學習李商隱的《馬嵬(其二)》時,我先請了一個歷史學得很好的學生給大家講解詩中所涉及到的歷史事件,當這個學生頭頭是道地講完后,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結果這個原本對語文不感興趣的學生這節(jié)課聽得十分認真。而有了這個故事做必要鋪墊,其他同學理解詩文也就不在話下了。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適時讓學有所長的學生在語文課上露一露臉,能大大地激發(fā)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有的課文涉及到的知識難免有些枯燥,如果教師能合理利用它山之石導入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高?!哆@個世界的音樂》是一篇科普文,但是學生預習后就覺得比較乏味。于是在教學前,我選擇了嗩吶曲《百鳥朝鳳》導入教學,當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在教室里回蕩起來,學生的情緒也調(diào)動起來了。這個時候,我告訴他們,這首曲子就是在采集不同鳥音的基礎上寫成的,表現(xiàn)的就是大自然的音樂。這時候我又播放了幾種不同動物的叫聲(都是課文上提到的),讓學生猜猜這是什么動物的聲音。學生們都饒有興趣地加入到“聽音猜動物”的活動中來,為接下來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這堂課的教學順利開展,與音樂的加盟是分不開的。
二、巧用它山之石,攻克語文難題
有些知識,光用語文的語言來講比較蒼白無力,學生也不好理解,如能將視線轉向其他學科,會發(fā)現(xiàn)換個方式來講會輕松很多。我體會最深的是在講“散文中的疏密結合”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覺得很難理解。教材中選的《葡萄月令》是一篇將疏淡之美推向極致的優(yōu)秀散文,但是學生卻覺得它是一篇流水賬。為了要把“疏”與“密”這個問題講清楚,我舉了不少例子,但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后來我忽然想到,是否可以嘗試用國畫中的工筆畫與寫意畫來啟發(fā)學生。于是馬上去找了幾幅相同題材不同表現(xiàn)手法的中國畫,自己也趕緊惡補了一下相關知識。在另一個班授課的時候,當學生看到同是畫花鳥,工筆與寫意的不同處理方法時,他們很快就理解了什么叫做“疏者大筆勾勒,重在傳神;密者多為工筆細描,重在鋪寫渲染。密者婉約,疏者豪放”,懂得了疏密是不同風格的美。就這樣,有了美術為“錯”,語文教學的難題迎刃而解。
《囚綠記》一文風格委婉含蓄,主題比較隱蔽,學生感覺到難以把握。如果這時候引進歷史知識,讓他們探討當時的社會背景,學生很快就能理解作者為什么會對一根常春藤懷有別樣的感情了。其實,在語文教學中,歷史學科的知識顯得猶為重要,因為任何文學作品都產(chǎn)生于一定的歷史背景并反映某一方面的社會現(xiàn)實,如果脫離社會背景孤立地學習,必然難以探知其精妙的內(nèi)涵。更何況在我們的教材中,很多經(jīng)典篇目本身就是史料,如《左傳》《史記》《戰(zhàn)國策》等史書中的精彩篇目都是歷久彌新的好作品,學習的時候自然離不開歷史知識的幫助。
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又是半文半白,學生學起來沒有什么耐心。在教學中,我引進了第七藝術——影視藝術,播放了87版《紅樓夢》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時候思考: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王熙鳳的出場給你什么印象?……在看了視頻后,學生又再細細地研讀課文,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了影視藝術為“錯”,學生理解文學作品就有了更加直觀形象的基礎。
學習語法知識可與英語比較異同,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可聯(lián)系政治經(jīng)濟學知識,學習《動物游戲之迷》可聯(lián)系動物學知識,學習《宇宙的邊疆》可聯(lián)系天文學知識……可以說,語文與其他各學科往往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教學時如能巧用它山之石,能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巧用它山之石,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時候,可以考慮學科交叉,讓學生運用其他學科知識來分析、理解、探究語文問題。例如杜牧的《題烏江亭》和王安石的《烏江亭》觀點截然相反,我讓學生根據(jù)歷史課上學到的有關知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評價分析。這樣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學生認識更加深刻獨到,他們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記得在上《再別康橋》一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感悟那種“微波輕煙似的”離愁,我選擇了幾首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聽后選擇一首作為本詩的背景音樂。結果學生很快就選出了情緒最為符合的一首。當然,我也就用不著對這“微波輕煙似的”離愁再做解釋了。
圖文轉換題是一種綜合考查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能力的題型,綜合性和技巧性極強。在學習這個專題的時候,我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徽標,并將它畫下來,帶到班里向大家介紹它的設計理念。在展示課上,學生紛紛拿出繪制精美的作品,向大家介紹徽標的含義和背后的故事。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各種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在作文教學中,政治課上學到的道德觀念、認識社會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作文立意的水平,對熱點事件的博識豐富了作文材料,為寫作注入了新鮮活水。在寫作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政治學得好的學生往往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寫出立意更為深刻,觀點更為獨到、分析更透徹的好文章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將其他學科知識引進課堂,將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高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發(fā)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