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穎
課堂教學說到底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才是真正的活動主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根本之所在。
一、廣泛利用現有資源,不斷跟進時代步伐
使用教材過程中,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情況的需要,充分利用班級現有的教學資源,廣泛閱讀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時時引進時代的“源頭活水”,跟進時代步伐。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每節(jié)課拿出幾分鐘,師生共同研習學生的好作品;或開設“三分鐘演講”“每堂一首詩”“每課一成語”等欄目,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不斷積累課外知識,每兩周拿出一堂課展開交流。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拿著筆記本,到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去采集,課外閱讀氣氛濃厚,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二、提高自身綜合文化素質,使課堂生動有趣,寓教于樂
教師不能滿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豐富自己的人文積累,陶冶自己的人文品格。要憑自己豐富的學識、幽默風趣的談吐、真誠大方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的形象,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尊敬和愛戴。一個語文教師的文化修養(yǎng)、學識水平及綜合素質本身就是一個標志,一個品牌,學生喜歡老師,往往就是喜歡這一學科的開始。
三、質疑問難,激發(fā)興趣,模仿學習,鞏固趣味
課堂上,教師設置一些有新意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如《愚公移山》一課,要使學生了解愚公的精神,講課文時可故意設疑:有人說愚公真是愚蠢,移山不如移屋,說說這種見解正確嗎?同學們通過討論就會得到結論,指出根據這種說法并不能說明愚公愚蠢,因為本文是為了通過敘述愚公移山的故事來說明愚公精神,并不是從移山與移屋這個角度來說明愚公的,而是通過愚公與智叟的對比來突出愚公的人物形象。這樣,同學們不僅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也都有所提高。
四、聯想、感悟要有針對性
聯想、感悟是最能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審美情感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激勵、引導和評價學生的閱讀活動,使語文課具有開放性、合作性、探究性,不能以自己的“感”代替學生的“悟”。教完《孔乙己》后為了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我設計了一個可供學生拓展想象思維空間的議題:范進中舉后發(fā)瘋,假如孔乙己也中了舉人,其結局又會怎樣呢?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教材有機結合,真情演繹知識內涵,提升孩子們對人生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優(yōu)化課堂教學則成為語文教師的重大任務。我們只有本著繼承與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原則,嚴格遵循教學規(guī)律,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教學佳境,豐富語文課堂。
(唐山市豐潤區(qū)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