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霞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中的讀和寫是相互依存、不可偏廢的。葉圣陶老先生也認為,閱讀可看作是吸收,寫作則可視為是傾吐,寫作離不開閱讀,閱讀促進寫作。而縱觀現(xiàn)今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為解讀而解讀,為寫作而寫作,讀寫相對隔閡的情況并不鮮見。部分學生雖然日常學習中十分注意“吸收”,但是到了需要“傾吐”的時候卻仍然“結(jié)結(jié)巴巴”,這就是缺乏表達能力。原因是日常教學中教師對讀寫的交互聯(lián)系梳理不夠,以至于學生雖然“吸收”頗豐卻難以“傾吐”。如此看來,語文教師要致力于指導學生讀寫結(jié)合,使學生在閱讀時所汲取的養(yǎng)分能夠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去。同時,在寫作中得到的感悟,也能反過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閱讀。長此以往,定能呈現(xiàn)“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讀寫良性交互的局面。經(jīng)過長期探索、研究、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來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讀寫交互的困境:
一、課堂為基點,立讀寫交互之根
1.以品賞優(yōu)美的詞句為切入點,內(nèi)化寫作技巧
語文教材中所選篇目很多是名家名作,文質(zhì)兼美,不但可以從文學上鑒賞,更可以體現(xiàn)出豐富的寫作技巧。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從一篇篇名作中吸取和積累,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之美,領悟意境之美,同時,更要使學生內(nèi)化吸收作者遣詞、造句、行文的技巧,了解并學會用語言文字展現(xiàn)內(nèi)心對美的描繪,收獲文字表達的愉悅。郭沫若先生就有過“多借鑒優(yōu)美文段,便能于無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的論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币胱寣W生在系統(tǒng)積累優(yōu)美詞句的同時又能在寫作技巧上有所斬獲,教師就應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推敲這些詞句的精妙之處。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一文時,我覺得“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中的“冒出來”一詞用得十分精當。課堂上,我就引導學生運用換詞法來體會“冒出來”一詞的巧妙之處,以加深學生對此處課文的理解。于是提問:“冒出來”怎么理解?可以換上其他詞語嗎?比如可以用“生出來”或者“長出來”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陷入思考或討論中。此時我再次提醒:“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來加以體會,將‘生出來或者‘長出來帶到原句中讀讀再比一比,哪個更有意境?”通過思考、討論和比較學生就明顯發(fā)現(xiàn),“冒出來”一詞寫出了池里的荷花以及荷葉的多而滿,體現(xiàn)出當時荷花池的整體狀況,荷花好像是在花和葉擁擠下很費力地探出頭來的,既給了荷花擬人化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又讓讀者充分感受到整個荷花池的生意盎然,用詞十分準確。
2.以品讀經(jīng)典的段落為突破口,感知文段結(jié)構(gòu)
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燕子》一課時,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描述了燕子的特點,用詞精當,讓人印象深刻。幾個動詞“加上”“湊成”更是生動地體現(xiàn)出了燕子外形上的特點,活潑可愛的感覺也躍然紙上。筆者以此為突破,引導學生細讀體會,并提問:燕子身上還有其他的器官,如眼睛、嘴巴等等,作者都沒有寫,為什么呢?經(jīng)過思考和進一步點撥,學生明白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最具特點的,抓住這些來重點寫更能突出燕子的外形。之后再問:“加上”“湊成”兩個動詞給人什么樣的感受?以此幫助學生在品讀中感知到,運用這樣的動詞會讓人覺得燕子所有的特點都是自然天成的,而且這樣動態(tài)的描述也更能突出燕子的活潑可愛,給燕子賦予了擬人化的動感。
3.以品味雋永的篇章為契機,掌握謀篇布局
對教材中一些課文的解讀,一般可以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這就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把整篇文章結(jié)構(gòu)弄清晰,理清文章脈絡,說白了就是分清段落和層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總體結(jié)構(gòu)進行剖析,以使他們了解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表達的順序。具體來說,就是在講讀課文時幫助學生展開文章框架,學生積極思考后就能通過自然段歸納、畫課文條例示意圖等方式來了然文章的粗線條,進而在頭腦中形成文章的枝蔓圖。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定能提升自身作文的謀篇布局能力。
二、課外為延伸,固讀寫交互之源
學生讀寫交互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內(nèi)的積累是難以為繼的,語文教學必須向課外延伸。筆者認為教師必須為課堂內(nèi)外架起聯(lián)通的橋梁,用大量的課外閱讀、課外思考、課外訓練來鞏固學生讀寫交互能力提高的能量之源。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教師可以課堂內(nèi)容為基點,拓展性地選擇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聯(lián)的文章、書目向?qū)W生做閱讀推薦。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推而廣之,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廣泛涉獵,只要符合自己的閱讀興趣,只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適應,只要“符合文質(zhì)兼美的特點”的文字讀物都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所謂“采的百花成蜜后”方能以讀帶寫,并形成讀寫交互、共進的良好局面。為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寫好閱讀筆記,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發(fā)現(xiàn)、勤思考、多感悟的習慣,在社會生活中多加積累。長此以往,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也能增加學生的讀寫厚度,實實在在地增長學生讀寫交互的能力。
2.“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教師要多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讀寫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比如以家鄉(xiāng)變化為主題組織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圍繞這一主題進行習作訓練,用文字表達內(nèi)心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通過類似實踐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外見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對于事物的甄別能力。由此,讀寫實踐活動的“方塘”一開,“閱讀”與“寫作”也就能實時交互、互促互進地“共徘徊”了。
閱讀可比作蜂舞花間忙采摘,寫作就好像“采得百花”方“成蜜”。讀和寫是相依而存的,猶如飛鳥兩翼一樣不可或缺。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將讀與寫充分交互,盡可能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讀寫契合點,以多種課外語文讀寫實踐活動為載體,不斷增強學生文字積累和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都閃現(xiàn)出個性與生命的光彩。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