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
比賽教學法是在比賽的條件下進行教學的方法。在中學的籃球教學中,應當根據(jù)籃球的特點,采用寓教于樂的思想,把比賽運用于教學中,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成為教學的積極參與者。
籃球運動具有集體性、趣味性、對抗性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如場地等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和籃球集體項目性質的原因,給教師的日常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為解決這些問題,嘗試用比賽教學法取代沿用至今的舊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在教學工作中推敲和總結。最后發(fā)現(xiàn):比賽教學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養(yǎng)成了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一、中學籃球教學的特點
①中學階段處于基礎教育階段,所安排基礎教育內容較多。②教學內容的安排系統(tǒng)、全面、精練。③教學內容的安排循序漸進,具有針對性。④強調教學內容的教育性和鍛煉效果。
二、在中學籃球教學中使用比賽教學法的必要性
①比賽教學法能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的領導和組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學生是學習主要參與者,教學的所有一切活動都以學生的自身需要內容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fā)現(xiàn)和探索,培養(yǎng)學生提高認知自我的能力,不斷地激發(fā)自己的潛能。②比賽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從而自發(fā)地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③比賽教學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三、比賽教學法在籃球教學中的運用
(1)運球比賽。直線繞障礙運球比賽:全班分5組相同人數(shù)的隊列,每隊排頭持一球站在球場底線一端,教師發(fā)令,學生聽到口令后迅速運球直線推進到障礙物前,然后調整身體姿態(tài)曲線運球繞過直線排列的五個障礙物,繞過最后一個障礙物后向后轉身從障礙物右側迅速直線運球回起點,把球交于隊列后第二位同學。依此類推,每隊先進行完者為勝。
(2)傳、接球比賽。雙手胸前傳接球接力賽:把學生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4隊,兩隊一組,距4米相對站立,運用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持一球向對應方向同學傳球,傳過球后迅速跑動接至本隊隊尾,每位同學傳三次,先結束者為勝。如遇失誤則從0開始計數(shù)。
(3)投籃比賽。原地定點投籃比賽:教師在三分線向內一米處距離按相同距離標出8個點,把班級同學分為若干人數(shù)相等的隊,抽簽決定比賽順序。每隊每位同學需在相應的投籃點完成一次投籃,待每隊投籃結束后統(tǒng)計進球個數(shù),進球多者為勝。每隊投籃時,不投籃的同學到球籃下?lián)尰@板球,然后把球傳到投籃者手中。
(4)半場比賽。據(jù)所教學班級人數(shù),分成實力相當?shù)娜舾尚〗M,每組人數(shù)不超過4人,不少于3人。場上比賽人數(shù)為3人,多余一人為替補隊員。抽簽決定比賽順序,可多塊場地同時進行,根據(jù)淘汰賽制最終定出名次。每局比賽時間12分鐘,進球得分多者為勝,如遇得分相同加時2分鐘。
(5)全場比賽。和半場比賽相同,把班級分為人數(shù)及實力相近的若干隊,每隊人數(shù)不超過8人不少于6人。比賽當中,每隊隊長可視場上情況對上場隊員作出相應調整,所有賽制參照國際籃聯(lián)規(guī)則進行,只在比賽時間上略作壓縮定為20分鐘,兩節(jié)。其他規(guī)則與半場比賽相同。
在籃球課中,通過比賽教學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任何一種方法最終目的都是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果。只要方法得當,運用合理,必定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結
縱觀如今中學體育教學,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過于枯燥的課堂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在學習中覺得枯燥無味,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從而使教學目標大打折扣。通過研究,我們得出結論: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從而使籃球教學不受場地等其他因素的限制,讓學生的技戰(zhàn)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同時,籃球日常教學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在教學過程中當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技術的提高,還要注重素質的提高。素質是技術提高的基礎,每節(jié)課要給素質練習安排一定的時間,但是不能過長,如果過長會使學生感到過度疲勞,從而降低對練習的興趣。②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不能只當一個發(fā)號施令者,不斷運用合適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墓膭?。③每?jié)課技戰(zhàn)術要安排得當,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④比賽教學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簡到難。
(河南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