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年志
前面的兩份教學設計是榮獲第九屆NOC網絡教研團隊賽項一等獎和恩歐希大獎的教學設計。經過團隊的設計、評價、反思與再設計,兩份教學設計的水平較之前稿均有很大的提高,充分達成了網絡教研團隊競賽“團隊協(xié)作,有效優(yōu)化”的目的。
● 亮點
仔細研習兩份教學設計,我們可以感悟到三大方面的亮點,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教學目標的基本定位與達成預設較為科學,體現(xiàn)了高中信息技術的課標要求
教學目標就如射箭者眼中的靶、跳高者面前的桿一樣,若設定不科學,教學就會偏離方向,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就會茫然無序。顯然,兩個團隊的教師都能夠充分認識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的研習較為深入,能夠較好地把握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和章節(jié)目標。在目標定位上,盡管表述結構有所不同,但都能從三個維度把握目標的要點:①了解數(shù)據庫的相關概念,即實體、屬性、記錄、字段和數(shù)據表等;②通過面向實際問題的解決體驗,掌握數(shù)據庫的有關查詢和更新操作的方法;③感受利用數(shù)據庫存儲、管理大量數(shù)據具有能實現(xiàn)高效檢索等方向的優(yōu)勢,體會數(shù)據庫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目標定位后能否很好地去達成,則要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考探,只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子目標達成了,教學的整體目標才會達成。在目標的達成預設中,鹿泉一中團隊不僅關注了基本的概念與操作技術的掌握,更多地關注了數(shù)據庫強大功能與數(shù)據庫優(yōu)勢的認識,如“比較Access與Excel的區(qū)別,體會數(shù)據庫的強大”;“通過典型發(fā)言,強化學生對數(shù)據庫優(yōu)勢的認識”,并“通過研究性學習進一步鞏固查詢的操作,形成利用數(shù)據庫高效管理信息的意識”等設計。而昌樂二中團隊在引入部分設計了“學生比較手工處理數(shù)據與數(shù)據庫處理數(shù)據的不同,進一步體會到數(shù)據庫處理數(shù)據的快捷與便利,進而激發(fā)進一步探究數(shù)據庫的欲望”的教學,并設計了實際的探究任務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只是在探究任務結束后,缺少及時的提點和歸納,讓學生對技術的基本思想與方法的認識略顯欠缺。其實,本節(jié)的編寫并不是將目標鎖定于技術訓練,而是通過更多、更深的體驗,將學生的視野引向技術背后的思想和價值,引向信息技術的靈魂——信息文化,表面上看是讓學生掌握數(shù)據表數(shù)據的選擇查詢和更新查詢等技術,實際上是用這些技術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體會數(shù)據庫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中的價值。
2.學習活動的整體設計與實施流程真實可行,符合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理念
學習活動是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與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總和。豐富而有效的課堂必然由多個相互關聯(lián)、有結構、有層次、翔實可行的學習活動所構成?;诟咧行畔⒓夹g學科特點和發(fā)展的需要,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的設計往往著眼于學生主體需求,貼近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任務(問題解決型或操作應用型)或項目(主題探究型或實踐應用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媒體支持等方式,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過程,目的是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構建能力,并養(yǎng)成積極的情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兩份教學設計都能夠對教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進行較為清楚的預設,并及時地表述教學設計意圖,使課堂教學有一個清楚的脈絡,提高了教學的可操控性。在學習活動的整體設計中,兩個團隊的教師善于以任務和主題性研究活動為抓手,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所選擇的主題較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思想。鹿泉一中團隊的設計,始終圍繞“家鄉(xiāng)”的相關信息來進行,并選擇了學生容易親近的“動物”作為體驗的話題。昌樂二中團隊的設計圍繞學生親身經歷的校本課程的選修,為活動主題來組織數(shù)據庫相關操作的體驗,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同時,在學習活動的設計中,兩個團隊都注重了學習方式的引領,如鹿泉一中團隊的“嘗試操作”、“自主操作”、“小組討論”、“小組合作研究”、“小組評價”設計等,昌樂二中團隊“自主操作”、“合作答疑”等設計,都能夠將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滲透其中,強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了教學的實效。這也是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必須遵循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3.技術平臺的合理選擇與有效應用初步體現(xiàn),突破了學科課程整合的初級層次
信息技術課堂也需要技術的支持,合理地利用技術是每一個信息技術教師要帶頭研究的內容。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可運用的技術很多,如多媒體電子教室控制軟件成了信息技術課的常用軟件,對示范教學、及時的評價與互動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兩個團隊都有較多的思考。我覺得更為突出的是兩個團隊對Moodle平臺的選擇與有效的運用。鹿泉一中團隊充分利用了Moodle平臺的及時反饋與評價功能,促進課堂的互動與生成,擴大了交流成果,如構建了“Moodle討論區(qū)”,獲得學生的典型發(fā)言,強化學生對數(shù)據庫優(yōu)勢的認識;學生利用Moodle平臺發(fā)布主題活動研究成果,共享研究資源;利用Moodle平臺進行學習反饋,掌握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等。昌樂二中團隊有效利用了Moodle平臺的資源拓展優(yōu)勢,通過平臺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路徑,為學生的個性化自主探究活動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還利用Moodle平臺的討論區(qū)開展小組間的互動性評價,解決疑難問題??梢钥闯?,兩個團隊對技術的合理選擇與有效應用作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初步實現(xiàn)了“整合點”從“輔助教師的教”向“輔助學生的學”的轉化,從“呈現(xiàn)型輔助講課”向“提供學生學習支架”的轉化,也突破了整合的“情境激趣”的初級層次,并試圖向“通過整合感悟方法,發(fā)展高級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層次過渡,這正是兩個團隊設計難能可貴的地方。
● 不足
當然,兩份教學設計還存在不盡合理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教學過程設計的結構化、層次化表達有待完善
盡管兩份教學設計力圖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運用”和“設計意圖”有結構的表達,但其結構與層次仍然不分明,降低了可閱讀性,影響教學思路的傳遞。共性的問題是:“媒體應用”交待不明,直接影響了媒體的切入時機和作用效果;都沒有規(guī)劃教學流程圖,影響了教師對教學整體結構和思路的把控。個性化問題:在鹿泉一中團隊設計中,“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表述方式不匹配,一個是課堂語言實錄,一個是用陳述性語言。在昌樂二中團隊的設計中,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設計冗長,沒有建立緊密的對應關系,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建議做三點完善:①凡涉及“媒體應用”的環(huán)節(jié),均應交待清楚媒體的形式、內容、作用時機,并明確作用效果,媒體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部分,合理的應用才會得到好的教學效果。②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活動”與“媒體應用”等都是為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服務的,因此,在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能籠統(tǒng)劃分“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應建立較為翔實的、精細的對應關系,以利于課堂的有效實施。同時教師活動的表述也應該是陳述語句,因為我們不是課堂實錄,我們也反對實錄性的教學設計。③設計教學流程圖至關重要,教學流程圖好比教學的神經,建立起各個“神經元”的聯(lián)系,梳理流程圖的過程,也是再設計、再提煉的過程。我們可以用思維導圖軟件、Office VISIO軟件以及其他的框圖工具制作出清楚的流程圖。
2.對整合點的選擇和分析有待深入探究
在NOC網絡教研團隊競賽中,將整合點分析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要讓教師對技術的選擇及其在教學中應用的預期效果作一個很好的規(guī)劃,在“技術為優(yōu)化學科課程目標的達成服務”上做一些探討。這里所說的整合特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整合點”的分析包括“整合點”選擇和整合方式選擇兩個方面。整合點選擇重點分析整合切入時機和作用效果,而整合方式的選擇重點分析教學環(huán)境、技術方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及其運用的整合方式較之于常規(guī)教學的優(yōu)勢等。由此,可以看出,鹿泉一中團隊對整合點的分析不夠全面、不夠深入,而昌樂二中團隊的整合點分析沒有抓住技術應用這一要點。兩個團隊都要認真領會“整合點”分析的實質,并清楚地表述,如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運用了什么技術,是怎樣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較之常規(guī)教學有什么優(yōu)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明白技術運用的價值,走出唯技術而技術的藩籬,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推向深入。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完善的過程,教學設計也是一個設計、評價、反思、再設計的過程,而好的教學設計必然要經歷教學實踐的檢驗,因此,建議兩個團隊能夠在常態(tài)的教學中去實施他們的設計,在教學體驗中不斷發(fā)展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