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
“來到阿壩,一路看點不斷,座座古城的新變化讓人驚喜不斷。無論是在汶川綿虒鎮(zhèn)的大禹故里,還是嘉絨文化十足的卓克基官寨,這里濃郁的藏羌文化讓人‘窒息和陶醉。”這是行走在阿壩州藏羌文化走廊上的旅游者們共同的感受。
以汶川縣大禹文化為起點、以壤塘覺囊文化中心為終點的阿壩千里藏羌文化走廊上,水磨、綿虒、威州、薛城、甘堡、桃坪、坪頭、牟托、卓克基、川主寺等古城村寨如明珠般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是藏羌文化特色最典型、最生動、最直觀的寫照。
結合地域文化特色,阿壩勾勒出了文化帶動經(jīng)濟齊飛的最美畫卷。
古城 村寨 千里藏羌文化韻味足
黃泥羌寨、石砌藏寨、艷麗藏羌服、精致羌繡、博巴森根、卡斯達溫、羊皮鼓舞、神秘釋比……一踏上阿壩這片神奇的土地,就會被藏羌文化的神秘色彩和元素緊緊包圍。溯岷江河而上,順藏羌文化走廊而行。阿壩雪域高原的濃郁藏羌民族文化讓人目不暇接。
第一站:汶川
汶川縣是阿壩州的南大門,是藏羌文化走廊的起點,獨特的城鎮(zhèn)歷史和民族文化讓汶川獨放異彩。
來到汶川縣綿虒古鎮(zhèn)大禹故里,只見LED大型液晶顯示屏上正在播放《汶川兒女》,畫面中的異域風情和羌族元素吸引著不少游客駐足觀看。順梯拾級而上,大禹祭壇、大禹銅像、大禹文化研究陳列館、禹王廟……一一呈現(xiàn),華夏文化一覽無余。在此游覽的廣州游客周先生頗有感觸:“綿虒鎮(zhèn)有了文化,就有了味道,讓人思考,給人啟迪,使人流連忘返?!?/p>
白脊青瓦,雕梁畫棟,古色古香……走進汶川縣水磨鎮(zhèn),漫步在禪壽老街、水磨羌城,古鎮(zhèn)之“風”迎面撲來,雕梁畫棟的古戲臺、禪壽書院、古牌坊、大夫第……
獨具匠心設計的六橋飛架,把古鎮(zhèn)和周邊自然山水連為一體。從迂回的臺階攀上春風閣,極目之處一派山明水秀。潺潺而過的壽溪河,熱鬧的禪壽老街上房屋街道古樸典雅,窗欞雕刻生動精致,金燦燦的包谷、鮮紅的辣椒和羌族圖騰羊頭共同裝點著古鎮(zhèn),自然與歷史人文景觀讓人目不暇接,引來游客駐足拍照。
“水磨古鎮(zhèn)現(xiàn)在的風貌已經(jīng)不輸麗江、平樂、陽朔等古鎮(zhèn)?!庇慰图娂姼袊@道。災后重建中,通過復興與創(chuàng)新,借鑒麗江、平樂等古鎮(zhèn)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一座新興歷史文化旅游勝地已然形成。
第二站:甘堡
甘堡,因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博巴森根而聞名,是我州最大最集中的藏族村寨之一。整個村寨依山而建,幢幢相通,戶戶相連,無不體現(xiàn)嘉絨人精湛高超的建筑技藝。來到甘堡藏寨村口,高大的寨門色彩鮮艷,“甘堡藏寨”幾個大字在照壁上閃閃生輝,凸顯出嘉絨藏族民族特色。白塔、轉經(jīng)筒、二牛抬扛、五屯藏兵塑像……散布在屯兵文化廣場。一座石頭城堡矗立在半山坡上,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氣勢恢弘。
如今,重建后的甘堡藏寨,集屯兵文化、宗教文化、農(nóng)耕文化和石頭文化于一體,厚重的藏文化底蘊吸引著不少游客慕名前往。
第三站:理縣桃坪羌寨
在理縣桃坪羌寨,游客可穿古巷、登碉樓,探訪古羌建筑技藝,體驗爾瑪民風民俗賦予古寨沉淀的歷史文化韻味和切身的“穿越感”。
獨特的碉樓式城堡民居、享有“天然空調(diào)”美名的地下水網(wǎng)、四通八達的通道和碉樓合一的迷宮式建筑程式、原生態(tài)的羌族歌舞……隨處可見的羌文化元素令游客們游興十足。
汶川、理縣僅僅是阿壩州藏羌文化走廊上傾力打造文化城鎮(zhèn)的一個縮影。
在國道213線,形成了以鳳儀鎮(zhèn)、坪頭、牟托、甘青……為中心的歷史文化古鎮(zhèn)新寨。
在國道317線,形成了以卓克基、馬爾康、松崗、中壤塘…… 為中心的歷史文化古鎮(zhèn)新寨。
還有秦唐遺風的松潘古城,藏迷、九寨溝演藝中心等文化產(chǎn)業(yè)集群發(fā)展的九寨溝漳扎鎮(zhèn)……
這些古城村寨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藏羌文化走廊上,連點成線,詮釋著阿壩厚重的歷史和民族文化。
文化 旅游 千年古鎮(zhèn)文化氛圍濃
文化是旅游資源的靈魂,自然山水的美,只有賦予文化的內(nèi)涵才會更加引人回味。在這一點上,水磨鎮(zhèn)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在水車廣場、和諧廣場、飛鴻廣場、羌繡廣場、春風廣場……群眾敲鑼打鼓、吹起嗩吶,與遠道而來的游客跳起鍋莊。
在水磨羌城,一間間獨具特色的飾品店、羌繡制品店、羌族服裝店已相繼開張。許多當?shù)匕傩赵谖髑嘉幕肿庀落伱?,開起羌族文化產(chǎn)品專賣店。游客們紛紛踏入展館,爭買民族特色飾品,品嘗阿壩美食,學跳民族鍋莊……一時間,水磨成了歡樂的海洋。
步入緊鄰大禹景區(qū)的各個酒吧,獨特的羊皮褂、金黃的玉米、成串的紅辣椒讓人眼前一亮,即使是餐館也“羌”味十足?!拔幕兜罎饬耍庖埠昧撕芏?。”水磨鎮(zhèn)禪壽老街“桂方豆花店”的生意很是紅火,店主劉桂方一家人臉上笑開了花,她告訴記者,幾乎每天都能賺上好幾百元錢。
“文化是旅游之魂,是旅游的魅力所在,旅游的最高境界是與文化的融合?!本d虒鎮(zhèn)相關負責人這樣說道。
美景 節(jié)慶 城鎮(zhèn)民俗風情萬種
2011年8月27日,4A級景區(qū)“羌人谷”開谷,9月26日,羌族題材電影《歡迎你到阿爾村》在汶川縣龍溪鄉(xiāng)羌人谷景區(qū)開機拍攝。
一時之間,羌人谷“名聲”在外。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紛紛來到這里體驗原生態(tài)美景,感受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參加熱鬧非凡的民族節(jié)慶。羌人谷釋比文化傳人朱金龍說,阿爾村百姓的幸福生活得益于政府對羌文化的保護,阿爾村百姓依托文化旅游、民俗節(jié)慶日子越過越火紅了。
在藏羌文化走廊上,節(jié)慶活動可謂是豐富多彩,助推和帶動著旅游的飛速發(fā)展。近年來,阿壩州先后成功舉辦了中國·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jié),中國·四川阿壩國際熊貓節(jié)、中國·四川阿壩國際牦牛文化節(jié)、中國·四川阿壩大九寨冰瀑旅游節(jié)等具有濃郁藏羌特色的文化節(jié)慶活動,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民族民俗文化和原生態(tài)歌舞文化,使古老的藏羌民俗文化在藏羌文化走廊上綻放出了絢麗的花朵,帶動著旅游經(jīng)濟的騰飛。
無源之水無以言活,無本之木無以言茂。阿壩大地轉變經(jīng)濟方式、促進地方發(fā)展振興之路,讓我們看到:一個地方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而豐富的文化則需要借助旅游平臺來展現(xiàn),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方可更好地推動區(qū)域經(jīng)濟又好又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