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清
摘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網絡的速度和共享信息資源的數量迅速提高,對教育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面對海量的知識信息,如何閱讀吸收為我所用?學校教育必須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是當前的重要課題。閱讀是獲得新知識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只要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不斷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
關鍵詞: 閱讀教學愉快教學方法與途徑
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網絡的速度和共享信息資源的數量迅速提高,對教育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面對海量的知識信息,如何閱讀吸收為我所用?學校教育必須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如何進行閱讀學法指導也成為當前小學教學的重要課題。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我結合自身體驗來談談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是小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為需要而讀,為興趣而讀,他們所關注的是文章的內容而非形式。常有家長反映說:只要孩子喜歡的書,我就給孩子買,他也喜歡看,可怎么我就沒覺得他語文成績提高了呢?我想問題在于大部分學生的閱讀方法不正確,僅有興趣而毫無目的、不求方法,所以閱讀吸收是微乎其微的,課外閱讀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課外閱讀的方法,不僅讓他們愛讀書,而且會讀書,從書中吸收所需的營養(yǎng)。
1.精讀文章。
在閱讀每句話時,先理解每個字的意思,然后理解一句之意,最后理解一章之意。通過逐字逐句逐段的理解,最后理解全文,這是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學會調動全部感官,做到五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好習慣。
2.不動筆墨不讀書,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格言警句、優(yōu)美的段落,寫進自己的摘抄本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的摘抄本中的內容和數量多少,老師最好不要有什么硬性的規(guī)定,否則,學生會因為要完成任務而忽略摘抄學習的質量,同時也降低閱讀的興趣。為此,教師要求真務實,切不可扼殺學生的天性和閱讀的興趣。
3.掌握速讀方法。
在現代社會,網絡速度和共享信息資源數量呈幾何級提高,掌握對知識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非常必要。如果每篇文章都逐字逐句逐段地理解吸收,則很難跟上時代的速度。必須讓學生掌握快速瀏覽選擇網上的電子讀物,對讀物的內容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要對有用的知識內容進行理解領會,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吸收更多的知識。
4.通過誦讀,將精美的文學作品化為生動的言語。
聽讀結合,聲情并茂,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詩詞文賦的學習多可使用此法。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使用默讀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目視,將文字符號快速輸入大腦,進行思維理解文章含義。默讀通過反復看、快速記,有助于對文章的理解。閱讀時教室里安安靜靜,更利于學生的獨自思考。在默讀時,學生可以通過對文章中的關鍵句進行簡單的標注,這樣會有助于二次閱讀時對標注句的關注理解。
二、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途徑
使學生在生活中逐漸把閱讀作為一種獲取知識的習慣,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提高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課前5分鐘演講訓練。
在每次上語文課前,利用5分鐘的時間,安排學生進行演講,提前排好演講順序,輪流進行,演講內容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這樣,每位學生在演講之前都會進行充分的準備,搜集資料,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然后熟讀成誦。整個課前演講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升華。演講完之后,請同學們對演講者的表現進行評價,然后演講者講自身體會。在演講和評價交流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問題,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和看法,學生于不知不覺中增加知識,也在閱讀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閱讀興趣。
2.通過聽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于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來說,聽別人講故事是沒有問題的,他們能從講故事人的聲情并茂中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的品質性格,知道事物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對聽過的故事常常能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對沒有聽過的故事情節(ji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繼續(xù)聽下去的欲望。
小時候,每天中午吃飯的時間,收音機里就會有說書先生講故事,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單田芳老先生講的《隋唐演義》、《三俠五義》,精彩至極,至今還清楚記得以秦瓊、徐懋功、程咬金等人為首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漢歃血結盟,決心共同除昏君,扶明主,改天換日。對世界文學名著的認識大多先是聽,而后才產生了讀的欲望。我曾給學生們講海倫·凱特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先給他們朗讀海倫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時想見到什么,講到第三天時我假裝說書讓我給丟了,學生迫切想知道結果,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告訴他們說誰想知道結果就到圖書室去借書看。學生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紛紛要求去借書。這樣,并沒有要求學生去看什么書,而是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產生了讀的欲望,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3.在朗誦經典文學作品中培養(yǎng)閱讀興趣。
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的經典作品。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再到明清的小說,它們猶如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孕育出了多少優(yōu)秀文學人才。通過朗誦優(yōu)秀的古詩散文,學生能吸收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品位。在語文教學中,我不僅讓學生熟練背誦課內的古詩詞,還要求學生每星期自主選擇背誦兩首課外的古詩詞。學生每天在預習過程中遇見不懂的問題就寫在紙條上,然后由語文課代表收集起來交給我。我利用課上的空閑時間解答,及時指導學生,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背誦經典文學作品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們要竭力營造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氛圍,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電腦網絡等教學資源,推薦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如《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魯肅忠厚老實,守信用;曹操生性多疑,奸詐。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充分交流討論分析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同學們對這些人物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有的同學就想去通讀《三國演義》,深入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發(fā)生的歷史故事,語文課內的學習誘發(fā)了學生對整部著作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獲得新知識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只有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最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