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祎,徐偉宏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歸納法和演繹法,運用行為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對大型體育賽事風險及其轉移途徑進行研究分類,目的在于能夠對體育賽事風險進行有效管理,為大型體育賽事的順利進行提供基礎保證。通過對大型賽事風險出現(xiàn)的內部和外部原因進行分析闡述,進而提出一種具體的賽事風險的轉移方法——體育商業(yè)保險,以利于賽事組委會在了解風險產生原因的前提下通過該方式降低風險、減少損失。
關鍵詞:大型體育賽事風險;風險轉移;體育商業(yè)保險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6—0128—02
一、體育賽事風險產生原因
1.外部原因。體育賽事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自然災害和突發(fā)事件。在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期間,由于事先無法預測的自然變化或災害導致賽事無法正常開展的潛在性風險,即為自然災害,這類體育賽事風險是難以控制與防范并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突發(fā)事件特指在賽事期間場館受到如爆炸、火災、蓄意破壞等致使體育場館或部門以及與其相關的設施設備受到破壞而造成損失。例如,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公園發(fā)生炸彈爆炸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亞特蘭大奧委會為此承擔對受害者賠償3.5億美元的責任[1]。
2.內部原因。內部原因涉及以下3個方面:(1)組委會安全管理不善。賽事主辦方應急計劃設計或執(zhí)行不當、組織的監(jiān)督管理不當?shù)榷伎赡茉斐扇松韨κ鹿?。主要涉及的內容有賽事各方人員因意外事件而遭受身體損傷的風險。其中具體所涵蓋的人群包括了賽事期間國內外體育組織的官方人員、全體參賽人員、賽場工作人員、場地保安人員、正在服務的志愿人員等。(2)組委會財務風險。這一類的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性,使得賽事舉辦的資金收入與支出在時間、規(guī)模、結構上不匹配所導致的損失。主要包括與組委會事先達成協(xié)議的客戶、供應商或贊助商因破產、爽約或不履行義務等原因使協(xié)議被取消或中斷,組委會收入不能實現(xiàn)的風險等。(3)組委會決策失誤。賽事組委會的決策往往對比賽的籌備與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型比賽中所出現(xiàn)的風險部分原因還是歸咎于組委會前期的決策失誤所導致的或是在面臨緊急突發(fā)事件時做出的消極處理辦法,間接擴大了風險的影響范圍。
二、賽事風險轉移路徑的分類
1.非保險的風險轉移。體育賽事人身損失風險管理中所采用的非保險的風險轉移方式一般包括三種情況:一是賽事組織方同有關責任人員的風險轉移;二是通過讓某項體育活動的參與者簽署免除責任協(xié)議使傷害事故的可能受害者放棄追究賽事組織方法律責任的方法;三是賽事組織方通過與某些單位或組織簽署合同,把某些可以代理的項目轉讓給這些組織,從而減少承擔風險的可能性。
2.購買保險將風險轉移。這是損失風險管理中,為減少風險發(fā)生后的損失所采用的一種風險控制工具,指賽事組織者預先支付一定的保險費用給保險公司,萬一風險發(fā)生則由保險公司負責承擔經濟賠償。購買體育商業(yè)保險是一種有效的風險財務手段,是賽事組織方減少風險損失的一個重要工具。因此,組委會能合理開發(fā)和利用體育保險市場,通過保險手段對人身、財產、責任等眾多的風險加以化解,保證大型賽事的順利進行[2]。
三、賽事風險轉移過程中組委會的行為經濟學分析
1.啟發(fā)式偏差理論對保險購買行為的解釋??崧吞鼐S斯基在1982年發(fā)表的《不確定性下的判斷:啟發(fā)式與偏差》一書中指出了人們在無法充分分析涉及經濟判斷和概率判斷的環(huán)境下,會依靠某些捷徑或原則做出判斷,有時會導致判斷偏差,稱為“啟發(fā)式偏差”[3]。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有以下兩種:(1)代表性偏向(representativeness),這種類比判斷的方式對組委會而言操作性相對簡單且可實施性較強,但有時卻過分強調了過往事件的重要性,忽略了當今現(xiàn)存的政治、經濟背景,從而容易產生以偏概全、以小見大的后果。(2)可得性偏向(availability),人們對于過去發(fā)生的頗率較高且相對熟悉的事件,在做出購買決策時就更容易受到可得性偏向的影響[3]。組委會在判斷風險發(fā)生的概率時,會根據(jù)以往的比賽所集中購買的體育保險如人身意外險、車險及財產險、以及賽事取消風險等作為參考。最后組委會會依據(jù)相關背景信息而做出是否為某項內容購買商業(yè)保險的決策。
2.預期理論對保險購買行為的解釋??崧吞鼐S斯基在《預期理論:風險決定下的決策分析》中全面反駁了新古典預期效用理論的構造基礎,證明了不確定條件下的判斷和決策,很多都是系統(tǒng)地偏離傳統(tǒng)的經濟學理論,進而提出了“預期理論” [3]。(1)風險態(tài)度與保險需求。預期理論又叫前景理論,指在不同的風險預期條件下人們的行為傾向是可以預測的。其中所包含的兩大重要定律是:人們在面臨獲得時傾向于“風險規(guī)避”(risk aversion);但在面臨損失時人們傾向于“追求風險”(risk seeking)[4]。例如,在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集中購買的體育商業(yè)保險包括:人身意外保險、車險及財產保險、責任保險等。而在2006年德國世界杯足球比賽中集中購買的險種包括:整體賽事取消和放棄保險、意外責任險、電視轉播風險等。(2)心理價位與保險需求。賽事組委會在做出購買保險產品的決策時,以體育保險產品價格的預期價位作為判斷依據(jù)。只有在某項風險的投保資金符合組委會的預期價格時,購買行為才會隨之產生。例如,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總保險費開支為1 800萬美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總保險費為3 000萬美元;2004年雅典奧運會所支付的保險費為3 000 萬美元。但在心理價位得不到滿足時,組委會的專家以及相關部門人員會運用風險管理策略對風險進行詳盡的比對分析,針對風險的不同特性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3.原賦效果和沉沒成本對保險行為的解釋。中國體育保險市場存在著可供性和可負擔性矛盾、市場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從行為經濟學中泰勒提出的“沉沒成本和原賦成本”理論認為人們對已經擁有的物品的評價會大大超過沒有擁有之前,同時沉沒成本很難像經典經濟學所講的那樣被完全忽略,如果人們已經為某種商品或服務支付過成本,那么便會增加對該商品或服務的使用頻率。
四、組委會如何加強對風險轉移路徑的運用
1.轉變傳統(tǒng)觀念明確風險轉移的目標。普遍觀點認為,只要風險發(fā)生可能性低就無需花費大量經濟支出來購買商業(yè)保險進行風險轉移。但事實上,在大型賽事中有很多潛在風險是不適合風險自留或不能有效規(guī)避的,故組委會首先要做的是在權衡風險與收益的基礎上,將風險轉移作為保護自身合理經濟利益的有效風險處理手段。
2.分析風險類型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從系統(tǒng)原理的角度來看,進行體育賽事的風險管理一般須經過下面五個環(huán)節(jié):分析致險因素——評估風險效應——選擇風險對策——制定風險方案——分析致險因素的循環(huán)過程。賽事組委會在考慮是否選擇風險轉移作為降低風險的對策時,要考慮的就是針對特定致險因素進行分析,建立有效的評估模型。對致險因素的分析就是對各類體育賽事致險因素加以判斷、識別、歸類并對其性質進行定性的過程。
五、針對賽事風險轉移路徑的若干建議
1.加強賽事風險監(jiān)控。賽事風險監(jiān)控的目的有3個:一是監(jiān)視賽事風險的狀況;二是檢查賽事風險的應對對策是否有效,監(jiān)控機制是否在運行;三是不斷識別新的風險,并制定相應的行之有效的對策。在整個賽事的舉辦過程中,在制定賽事風險管理計劃過程中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難以預料的情況很多,因此,賽事風險監(jiān)控除了要充分利用前一階段制定的賽事風險管理計劃,密切注視各種潛在的或已發(fā)生了的賽事風險事件動態(tài)以外,還要根據(jù)賽事籌備的現(xiàn)實情況去識別、估測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進而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賽事風險管理計劃進行相應的補充或修改[6]。
2.組委會培養(yǎng)提高投保的意識與主動性。在中國因為部分體育賽事投保主體的保險意識缺乏使得參保率低。由于體育賽事保險市場的不完善,和體育賽事有關的賽事取消保險俱樂部降級保險、贊助取消保險等在體育保險領域卻依舊是空白,以至于很多大型體育賽事都因意外風險而損失慘重。賽事組委會應該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建立一套完善的應急機制,組織相應的專家團隊對風險進行評估,設計應對方案,控制風險。
3.委會運用多渠道解決投保資金來源問題。體育保險基金的資金可以來源于國家財政預算、各種比賽的贊助費或個人捐款、轉播費、廣告費、運動員培養(yǎng)費以及運動員和俱樂部每月限額繳納的費用[7]。如何解決體育保險投保資金的“瓶頸”問題,成為當前迫切的需要。鑒于中國體育運動與政府關系密切的傳統(tǒng)特點,中國可以借鑒其他某些保險項目的做法,采取政府、社會、集體、個人各承擔一部分的辦法,實現(xiàn)投保主體多元化、投保資金多渠道化。此外,還可以大力依賴和發(fā)揮各種體育協(xié)會的作用,積極探索互助保險這種組織方式,完善目前的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用商業(yè)化的方式運作基金會,擴大該基金會的受益面。
參考文獻:
[1]王貞瓊,雷選沛,陳宏星.北京奧運風險管理與中國體育保險的發(fā)展[J].理論與實踐,2007,(10):79.
[2]胡毅.體育賽事風險管理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8,(9):93.
[3]施建祥,孫麗莎.從行為科學視角解析保險需求的非理性行為[J].浙江金融,2006,(6):49—50.
[4]薛求知,黃佩燕,魯直.行為經濟學——理論與應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73—74.
[5]陳天翔.中國體育保險市場待開發(fā)[N].國際金融報,2004—06—18.
[6]劉文誠.2008北京奧運會競賽的風險管理與對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3):114.
[7]曾立新,王欣,魏宏,顏新.奧運保險運行機制對中國體育保險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9).
[8]盧文云,熊曉正.大型體育賽事的風險及風險管理[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5).
[9]趙旭,宋巧.2008北京奧運會風險控制[J].中國保險,2008,(7).
[10]張沖.體育賽事保險的市場化進程[J].中國保險,2008,(7).
[11][美]小羅賓·阿蒙,理查德 M 索撒爾,大衛(wèi) A 巴利爾.體育場館賽事籌辦與風險管理[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2005.
[12]秦燕.重大體育賽事危機管理探悉[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4).
[13]丁世勇.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的險種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06,(8).
[14]張曉程.2008 年奧運會保險的理論依據(jù)及其效用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6,(8).
[15]李文娟.試用行為經濟學理論分析中國保險消費[J].武漢金融,2005,(8).
[16]王子樸,汪洋.論企業(yè)風險管理模式在體育賽事風險管理中的運用[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1).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