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崔山佳
摘 要:“大+時間名詞(的)”結構是漢語中一個很特殊的用法,是漢語口語中常用的一種結構形式。能進入這一結構的時間名詞有限,這些名詞具有明顯的特征。本文運用邢福義“小三角”理論對這一結構進行分析,試圖找出這種結構及進入這一結構的時間名詞的認知規(guī)律。
關鍵詞:大時間名詞小三角理論認知
一、引言
“大+時間名詞(的)”是一個很特殊的用法,最早關注此用法的是南開大學的宋玉柱先生。他認為,能夠進入這一格式的時間名詞,“表示的都是有其特殊性的日子”[1]。對此,沈陽先生并不贊同。沈陽先生認為,“大+時間名詞(的)”可以成立的短語格式,有些可以用宋文中所說的“特殊或重要的日子”來解釋,有些就不可以,例如“大夏天的”“大中午的”“大冬天的”,這些日子并不是什么特殊或重要的日子?!斑^年”和“國慶節(jié)”可以進入這個短語格式,“建軍節(jié)”“七一”等卻不能這樣說。沈陽先生又從后續(xù)句的特點進行分析,得出“大+時間名詞(的)”這一結構能否成立,其中的時間詞表示的并不是特殊或重要的日子,而往往是不工作及不適合工作(或反過來說是應該休息或適合于休息)的時間[2]。此后,項開喜先生從事物的突顯性與標記性對“大+時間名詞(的)”結構進行了分析[3],陸儉明、沈陽兩位先生在《漢語和漢語語法研究十五講》中關于語言的認知分析中對漢語“大+時間名詞(的)”這一結構的意義和用法進行了解釋[4]。趙金冠在《“大+時間名詞+的”后續(xù)句的匹配規(guī)律》一文中指出,“大+時間名詞+的”與后續(xù)句匹配關系的行為是人們在頭腦中為這些時段無形中形成了與之相匹配的“動作行為庫”的結果。這種匹配是約定俗成的,也就是說在人們的意識中這些時段都有應該做的事情[5]。楊松檸從認知語言學的觀點來解釋,認為“大+時間名詞+的”與其后必然出現(xiàn)后續(xù)句構成一種因果關系[6]。
由此可見,對“大+時間名詞(的)”這一格式的研究,大多數(shù)學者把重點放在了討論能進入該格式的時間名詞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語義特征上,或者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討論其后續(xù)句的特點和規(guī)律,來認識和把握這一特殊用法。本文從北大語料庫和國家語委語料庫中檢索到“大+時間名詞(的)”結構的語料,并對其進行分析,借助邢福義先生的“兩個三角”理論中的“小三角”理論對“大+時間名詞(的)”格式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二、能進入該格式的時間名詞的分類
筆者根據(jù)沈陽先生的觀點,借助從北大語料庫里搜索出來的例子,將時間名詞分為四小類[2],下面是沈陽的分類和例證:
(一)表示節(jié)日的時間名詞
“大過年”“大中秋”“大春節(jié)”“大過節(jié)”等都可以說,這類時間一般屬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公休節(jié)日,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按髬D女節(jié)”一般不能說。
(二)表年、月、日、星期的時間名詞
“大星期天”“大周末”“大臘月”“大正月”“大星期六(改為雙休日后才可以這么說)”“大十五”等都可以說,“大三月”“大十二”“大星期三”就不可以說。
(三)表示一年中季節(jié)、氣候的時間詞
“大夏天”“大冬天”“大冷天”“大熱天”“大晴天”“大雪天”等都可以說,但“大暖和天”“大涼快天”一般不能說。
(四)表示一天中時點或時段的時間名詞
“大清早”“大中午”“大白天”“大半夜”“大早上”等,但表示“時點”的時間名詞不能進入這一格式。例如“大八點”“大三點”不能說,“大上午”“大下午”一般也不能說。
對于上面“大+時間名詞(的)”可以成立的短語格式,有的是重要或特殊的日子,如“大過年”“大周末”等,有的卻不是,如“大白天”“大早上”等。因為這個結構口語性比較強,而且這個結構對應的后續(xù)句的內容也比較靈活。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沈陽先生認為不能進入該結構的時間名詞在有些場合和語境中也能用。例如:
(1)大上午的,路上就一個勁兒的堵。(徐坤《熱狗》)
(2)“沒關系,阿格斯,沒關系。”斯拉格霍恩說著,揮了揮手。“大圣誕節(jié)的,沒有什么罪行會想參加我們的派對。就這一次,我們就忘了懲罰吧?!保ǚg作品)
(3)大下午的,發(fā)什么呆?。?/p>
(4)大上午的,也不叫人安生。
(5)大春天的,蘭州下了一場雪。
(6)大上午的,我都有點困了。
另外,沈陽認為不能說“大三月”,但明代白話小說《型世言》中有“大六月”。例如:
(7)一日赴館,往一鐵店門前過,只聽得,兩個人大六月立在火爐邊打鐵。(第2回)
(8)這一夜快活得緊,大六月吃上許多燒刀子,一醉竟醉死在驛里:
囊中喜有三千,籌算不成一夢,
那知薄命難消,竟作道傍孤家。(第31回)
這里的“大六月”其實就是“大熱天”的意思。
北京大學語料庫中也發(fā)現(xiàn)了如下的例子:
(9)鎖住道:“就是性不怕熱,大六月里,不到凍壞了人……”(《野叟曝言》)
(10)大六月里曬日頭,我念他啥情么?(同上)
(11)三月二月正月十二月十一月中關內高外下四月首仰足開肣開首俛大五月橫吉首俛大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史記》)
上例還有“大五月”的說法。
筆者還發(fā)現(xiàn)了“大三月”“大九月”“大十月”“大十一月”的例子。如:
(12)今夕乞夢夢曰。塔地斯久致朦夢已遂心故。說此意未足可信也。大三月可增減等者。明現(xiàn)可驗實不應輕夢也。(《大藏經》第85卷)
(13)然后自己坐定,嘴里說些“天氣好啊,還涼快,不比前年,大九月里還是很熱。你懐有好兩個月沒請過來了?!保ā抖昴慷弥脂F(xiàn)狀》)
(14)探春笑道:“林姐姐終不脫南邊人的話,這大九月里的,那里還有桂花呢?”(《紅樓夢》第87回)
(15)三月丁巳河中府獲玄狐獻之出示百寮八月庚子夜老人星見其色黃明而大十月己卯右羽林軍獲白雀獻之乙酉有醴泉出於京兆府之櫟陽飲者多愈痼疾……(北宋史書《冊府元龜》)
(16)二年六月丁未是夜月重輪八月己酉秋分老人星見於景上黃潤明大十一月乾陵赤兔見獲而獻之大歷二年三月丁巳河中府獲玄狐獻之出示百寮八……(同上)
以上是古代漢語的語料。現(xiàn)代漢語語料中也有。例如:
(17)但某一時若迫不得已使同街孩子或城中孩子因受蠱致死,好事者激起公憤,必把這個婦人捉去,放在大六月天酷日下曬太陽,名為“曬草蠱”。(沈從文《鳳凰》)
(18)離縣城三十里的西望山,早已成為土匪老巢,有槍兵一排人還不敢通過,大六月天這位牧師去避暑,卻毫不在意,既不引起眾人對于這個牧師身分的懷疑,反而增加這個牧師在當?shù)亍八驘o敵”的威信。(沈從文《沅水上游幾個縣份》)
(19)每次和陳老頭兒出去的時候,竟像是披枷帶鎖,上法場似的,勒肚子束腰,假屁股假奶,大七月天里,綁得那一身的家私……(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20)接著又在第二期上刊登了《生·旦·凈·丑》,對偽國大代表作了諷刺的描繪。偽國大五月一日散場后,五月二十五日出版的第三期畫刊,刊登了《國代之友》……(當代報刊《讀書》)
(21)他又把頭低下去,沉默了半晌,垂著跟瞼道∶“昨兒個,大八月節(jié)的,害得大伙兒,團圓飯都沒吃好。(陳建功,趙大年《皇城根》)
(22)大八月十五的,車廠子硬不放份兒,照舊交車錢!”“沒聽說過?。ɡ仙帷端氖劳谩罚?/p>
由此可見,能夠進入該結構的時間名詞遠遠多于沈陽先生所指出的那些。到底哪些時間名詞可以進入這一結構呢?這一特殊的結構對能進入該格式的時間名詞有哪些要求呢?筆者將以邢福義先生“兩個三角”理論中的“小三角”理論為研究方法,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解答。
三、從“小三角”理論的角度談“大+時間名詞(的)”
研究漢語語法事實,既需要進行靜態(tài)分析,更需要進行動態(tài)分析。“小三角”就是一種動態(tài)分析方法?!靶∪恰彼切细Ax先生“兩個三角”理論中的第一個三角。任何語法事實都存在語表形式、語里意義和語用價值三個角度,簡稱“表—里—值”。“小三角”理論認為,一個語法單位能夠在語言系統(tǒng)中存在,在言語交際中傳承,必須有其語用價值上的根據(jù),否則便會被淘汰。語法研究,有必要回答有關語用價值的問題,以便深化對語法事實的認識[7]。
(一)“大+時間名詞(的)”結構的“表”角分析
“表”是“語表形式”的簡稱,指顯露在外的可見形式[7]?!按?時間名詞(的)”,這是語表形式,在這個形式中,“的”字能否省略呢?看下面的例子:
(23)胡無翳跪下叩了四首,晁夫人站著受了他的禮,說:“這們些路,大冷天,又叫你來看我。(《醒世姻緣傳》第22回 )
(24)大清早上,黃胖姑就派了人來拿他看守住了。(《官場現(xiàn)形記》第27回 )
(25)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諱?。ā都t樓夢》第28回)
(26)大清早上,水米不沾牙,從你家走到這里,就是辦皇差也不能這般寡刺!(《儒林外史》第45回)
(27)蕙蓮道:“大清早晨,平白笑的是甚么?(《金瓶梅》第23回)
(28)黛玉道:“大清早起,好好的為什么哭?”(《紅樓夢》第82回)
(29)大清早起,和我叫喊什么?(《紅樓夢》第101回)
(30)鳳姐她們到寧府來散悶,賞梅花。來了以后,賈寶玉當然跟著來了,大中午的,賈寶玉他是一個貴族公子,他要午睡。(劉心武《揭秘秦可卿》<上>)
(31)有五十多歲年紀,一面撩開帳子,一面打呵欠,說:“你又狂什么?大清早的!”(歐陽山《三家巷》)
(32)飛浦說,你也喜歡菊花,我原以為大清早的可以先搶風水,沒想你比我還早。(蘇童《妻妾成群》)
(33)老人,他心里很不好受;如果有個一男半女,即便下了崗,也不至于大清早的就來到這里蹲著,就像傳說中的那個守株待免的傻瓜。(莫言《師傅越來越幽默》)
(34)大清早,天咋就這么熱了?
(35)大清早的,天咋就這么熱了?
(36)大冷天,你這么穿這么少?
(37)大冷天的,你這么穿這么少?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古代白話小說里,“大+時間名詞(的)”這一結構,后面經常不帶“的”字,而現(xiàn)在一般都得帶“的”字,加“的”與不加“的”字,句子意思似乎沒有很大變化。在《漢語大詞典》中,“大”的第十七個義項為:“放在某些時令、時間前,表示強調”。葉圣陶《多收了三五斗》:“那些戴舊氈帽的大清早搖船出來,到了埠頭。”陳永婳[8]認為,“大夏天的,吃個西瓜吧”中,雖然“大”字修飾的是名詞“夏天”,但它的語義更多的是指向了“夏天”這個時間詞內部的一些性質特點,強調的是夏天非常炎熱、干燥的這個性質,而不是強調這個時間,所以“大”看作副詞更合理些。他認為,“大+時間名詞”后通常要帶“的”字,構成“的”字短語,表示某種情況或原因,有些語境下,也可以不帶“的”字。筆者認為,從古代白話小說中看,“大+時間名詞”這一結構后可以不帶“的”,且這一結構經常用于口語。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與變化以及人們交際的需要,“大+時間名詞”這一結構后加“的”更便于人們理解和接受說話人傳達的信息,所以在今天的言語交際中,“大+時間名詞”(的)這一結構中的“的”一般不能省略。
(二)“大+時間名詞(的)”結構的“里”角分析
“里”是“語里意義”的簡稱,指隱含在內的不可見的關系或內容。語法單位不同,語里意義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在這里,“大+時間名詞(的)”結構的語里意義主要表現(xiàn)為結構關系、施受關系和意向關系。結構關系和施受關系容易理解,“意向關系”須要略加解釋。所謂“意向關系”,指句法結構反映在表意指向類型上的語義關系[7]?!按?時間名詞(的)”結構是一種很特殊的用法,因為這一結構一般不能單說,后面總要加上一句話(即后續(xù)句),所以我們研究這一結構,也必須對它的后續(xù)句進行考察。而這種后續(xù)句表達的內容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反說,即否定做某事,例如:“大星期天的,別老忙工作了!”一種是順說,即肯定做某事,例如;“大半夜的,還不睡覺?”這些否定或肯定要做的事情,往往不能反過來說[2]。例如我們一般不能說“大星期天的,你怎么不工作?”這種句子聽起來別扭,根據(jù)我們的生活習慣,這也是說不通的??磥?,人們在使用“大+時間名詞(的)”這一結構的時候,也必須根據(jù)人們的生活習慣,配上相應的后續(xù)句。
筆者認為“大+時間名詞(的)”結構中,“大”是副詞,能進入這一結構的時間名詞都有一些隱含的顯著的特點,而“大”的語義指向恰恰指向這個隱含義,表強調。例如“凈開玩笑,大過年的,發(fā)啥神經要去打工?!边@個句子中,“大過年”強調的是休息;“萬一我要生了女孩,大冬天的,頂著西北風讓我坐一破平板三輪回家,多慘哪!”這里的“大冬天”強調的是冷的特征;又如,“大清早的,你就別出門了”和“大清早的,出去鍛煉鍛煉身體”,同樣是“大清早的”,前者強調的是“太早,不該出門”,后者強調的是“早上時間好,適宜出門”,同樣的詞卻被解釋出來不同的含義。所以,在“大+時間名詞(的)”結構中,能夠進入這一格式的時間名詞是人們比較熟悉、關注,且較重要的時間,這一類的時間都有一些隱含的顯著特點,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顯著特點,不但跟說話人的個人認知心理有關,而且跟說話人自己的主觀想法有關。
(三)“大+時間名詞(的)”結構的“值”角分析
“值”是“語用價值”的簡稱,重視在比較中考究對象的語用效應,回答它到底有何價值的問題[7]。上文談到“大+時間名詞(的)”結構的句子從語里意義來說,表示在那個時間里肯定或否定做某事。下面我們細說一下其中的緣由。例如,“凈開玩笑,大過年的,發(fā)啥神經要去打工?!边^年是一個特殊且重要的日子,因為春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意味著喜慶團圓,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里,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我們中國人有共同的認知心理和文化背景,也可以說,人們在屬于個人休息的時間前加上一個“大”,只是為了表明這些時間比較寶貴,應該充分享用罷了[2]。但我們分析更多的例句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不屬于休息時間的時間也可以進入這一格式,例如“大上午”“大下午”“大白天”“大熱天”“大初一”“大十五”等,這些時間表達的內容與休息無關,有些與工作有關,有些與工作也無關。我們分析后續(xù)句也可以發(fā)現(xiàn),有時表達的內容與休息或工作都無關,例如:“熱水可沒有,大清早的那來的熱水?!薄跋胨?,就得脫炕面子。這大冬天的,脫下的炕面子也不結實。等開春再說吧?!薄斑@大秋天的,也不是夏天,吃什么冰激凌?”總體來說,“大+時間名詞(的)”結構用法比較靈活,能夠進入這一格式的時間名詞和其后續(xù)句的使用上有很大的靈活性和擴張性,原先認為不能進入這一格式的時間名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人們的認知領域越來越廣,原來陌生的節(jié)日可能會逐漸為人們所熟悉,例如,“圣誕節(jié)”一般不能進入這個結構,現(xiàn)在,“圣誕節(jié)”逐漸走入我們的語言中,我們在圣誕節(jié)也會向親朋好友表達我們節(jié)日的祝福,所以“大圣誕節(jié)”也能說了。如:
(38)“沒關系,阿格斯,沒關系?!彼估窕舳髡f著,揮了揮手?!按笫フQ節(jié)的,沒有什么罪行會想參加我們的派對。就這一次,我們就忘了懲罰吧。(翻譯作品文學哈利·波特六)
由于這些西方的節(jié)日已經被我們接受,而且這些節(jié)日隱含的語義特征越來越突出,我們會逐漸地對這些時間形成固定一致的認識。另外,筆者根據(jù)這一結構后續(xù)句的靈活性,認為說話人在運用這一結構時,所要表達的內容有時具有個人的主觀性,反映這個時間在個人認知上的特點。
四、結語
通過以上對“大+時間名詞(的)”結構的討論,筆者認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存在于應用之中。運用中的語言是人類組成社會的條件之一,是社會成員之間最重要的聯(lián)系紐帶,因而它和社會的發(fā)展息息相關。語言的使用不但要符合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還跟人們的認知有關,與人們幾百年來形成的語言習慣有關。一般來說,人們對于在某個時間、某個場合和某個語境該做或不適合做、該說或不適合說都有一個比較穩(wěn)固一致的認知,但這不是絕對的,語言的運用還跟具體的使用環(huán)境和個人的主觀性有關。
注釋:
[1]宋玉柱.“大”的區(qū)別詞用法[J].中國語文,1994,(6)
[2]沈陽.關于“大+時間名詞(的)”[J].中國語文,1996,(4).
[3]項開喜.事物的突顯性和標記性“大”[J].漢語學習,1998,(1).
[4]陸儉明,沈陽.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5.
[5]趙金冠.“大+時間名詞+的”的后續(xù)句的匹配規(guī)律[J].現(xiàn)代語文
(語言研究),2006,(9).
[6]楊松檸.“大+時間名詞(的)”再議[J].漢字文化,2009,(3).
[7]邢福義.語法研究中“兩個三角”的驗證[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2000,(5).
[8]陳永婳.淺析“大+時間名詞(的)”結構[J].齊齊哈爾師范高
等??茖W校學報,2009,(2).
(張靜 崔山佳杭州 浙江財經學院人文學院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