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邦
2012年5月27日上午,由“中國南京·現(xiàn)代漢詩研究計劃”與影響力中國網(wǎng)主辦、《青春》雜志社協(xié)辦、北京師范大學承辦的“影響力中國·2012柔剛詩歌獎年度詩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30多位著名詩人和學者應邀參加了此次盛會,活動還吸引了眾多詩歌愛好者和大學生。
本次年度詩會包含了“第二十屆柔剛詩歌獎頒獎典禮暨影響力中國·2012詩歌朗誦會”、第五屆中國南京·現(xiàn)代漢詩論壇——“全球化時代少數(shù)族裔的詩歌寫作”等多項活動內(nèi)容,活動邀請到了謝冕、吳思敬、任洪淵、屠岸、林莽、王家新、西川、張清華、瀟瀟、臧棣、胡續(xù)東、李笠、高興、樹才、宋琳、夏可君、安琪、譚五昌、霍俊明等上百名在京詩人、學者,以及耿占春、駱寒超、王明韻、陳東東、李少君、黃梵、何言宏、子川、育邦、梁雪波等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詩人和學者。著名德國漢學家顧彬教授也應邀參加了活動,并朗誦了自己的詩歌作品。
27號上午,備受國內(nèi)詩界矚目的第二十屆柔剛詩歌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師范大學敬文講堂隆重舉行。本屆“柔剛詩歌獎”榮譽獎授予詩人吉狄馬加,“以褒獎他多年來持之以恒、日益豐茂的民族書寫在全球化語境中形成的極具文化根性、普世情懷和人文魅力的卓異的詩歌品質(zhì)”。本屆“柔剛詩歌獎”主獎由詩人麥芒摘得,獲獎作品為《給讀者》等。評委會在主獎授獎辭中這樣說到,“麥芒的詩歌猶如他的名字,質(zhì)樸、純粹、平和,散發(fā)著獨特的美學光暈,在自然率性的書寫中指向開闊和堅忍”。青年詩人王西平獲得新人獎,獲獎作品為組詩《所謂書》。以褒獎他在80后詩歌寫作中形成的卓異的語言才能和抒情品格。
“柔剛詩歌獎”由詩人柔剛出資設立于1992年,迄今已滿20屆。該獎為當代中國最早由個人出資設立、并堅持至今的全國性詩歌大獎,每年評獎一次,面向海內(nèi)外所有漢語詩人;“中國南京·現(xiàn)代漢詩研究計劃”六位核心成員黃梵、何言宏、馬鈴薯兄弟、育邦、傅元峰、何同彬,自2007年接手柔剛獎的評選工作以來,對獎項、獎金及評選方法逐年調(diào)整完善,從而使“柔剛詩歌獎”的影響力日益擴大,逐漸成為國內(nèi)詩歌界、媒體的關注熱點,這得益于其純民間立場評選的包容性、客觀性和獨樹一幟的評獎模式。
從第17屆開始,“中國南京·現(xiàn)代漢詩研究計劃”決定不定期設立榮譽獎,榮譽獎旨在頒發(fā)給對中國當代漢語詩歌有重大貢獻或有重大影響力的詩人或批評家,以詩歌的名義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第20屆之前,北島、白樺曾因獨特的詩藝、獨立人格及多年對現(xiàn)代漢詩作出的貢獻,分別獲得第17屆和第19屆柔剛詩歌獎的榮譽獎,在海內(nèi)外詩歌界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在頒獎儀式后舉行的詩歌朗誦會上,三位獲獎詩人都深情地朗誦了他們的獲獎作品,深深地吸引了現(xiàn)場的觀眾。屠岸、葉延濱、侯馬、陳東東、樹才、林莽等數(shù)十位著名詩人也登臺朗誦了自己的詩作,優(yōu)美的詩歌朗誦引起現(xiàn)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在下午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南京·現(xiàn)代漢詩論壇——球化時代少數(shù)族裔的詩歌寫作”研討活動中,詩人們就“當代西方少數(shù)族裔的詩歌寫作”、“當代中國(1949-2000)少數(shù)族裔的詩歌寫作”、“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少數(shù)族裔的詩歌寫作”等多個議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對全球化時代少數(shù)族裔的詩歌寫作的思潮、現(xiàn)狀、和問題發(fā)表了精彩的看法,并一致肯定了以吉狄馬加為代表的中國少數(shù)族裔的詩歌寫作,認為詩人沒有回避碎片化的時代境況,而是深入到生命的源頭和文化的根性去“尋找被埋葬的詞”,在故土的超驗世界里傾聽另一種聲音?!皩€人與時代的分裂之痛、虛無之痛幻化為具有超越性的普世情懷,譜寫出血性充沛的動人哀歌?!毖杏憰谟押枚鵁崃业臍夥罩羞M行,取得圓滿的成功,引起了詩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