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燕
我常想《紅樓夢》大旨言情,作者也一再申明不涉時政,只是記敘身邊一群異樣女子,寫寶黛凄美愛情故事的,可為什么開篇卻從甄士隱熱心救助賈雨村,后落魄出家,賈雨村志得意滿,還捎帶著得一美人開篇呢?作者肯定不是在寫好心沒好報,無毒不丈夫的。
細細品讀,才發(fā)覺作者如此安排大有寓意。在大搞文字獄的年代,誰敢如實地描述社會現(xiàn)實呀。作者借寫家庭瑣事,兒女私情,實際上是在寫時政,寫世態(tài),寫作者的憤世嫉俗,用假話用假語村言揭露官場黑暗,世態(tài)炎涼。再看看書成名的過程,《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最后《紅樓夢》,成書后還批改十載,刪閱五次,為了寫實事又不露痕跡,作者把滿腹心酸化成荒唐之言,把真正想寫的真東西虛幻成夢,可謂費盡心思,用心良苦。
巨著的開篇即點明一個官民關(guān)系:民生官,官欺民。
甄士隱過節(jié)邀落魄書生賈雨村至家飲酒閑話,談笑間聽對方說進京趕考官沒有盤纏,當即慷慨解囊贈銀五十兩并兩套冬衣。劉姥姥進榮國府打秋風時費盡心思,張嘴舍臉地去求去攀親,結(jié)果從赫赫皇親國戚那里也只不過得了區(qū)區(qū)二十兩;賈芹為找工作置辦禮品找親舅舅借錢不僅沒借來一分,還挨了一頓臭罵;再看看甄士隱的老丈人封老先生對自己的親生女兒的所做所為……想想看作者的真正用意,五十兩銀錢,還有兩套冬衣,對于家境并不甚富貴的甄士隱來說并不是小數(shù)目,然而他毫不猶豫就出手了,并且是對一個萍水相逢、互不相干,可以說他并不十分了解的一個人。由此足見甄老生的人品和對興國的厚望。甄士隱是民中望族,老百姓的代表,他們一腔熱情,滿腹真誠,為國家推賢舉才傾其所有,慷慨相助。
那“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的賈雨村,忽悠了人家錢財,不過略謝一語,并不十分在意。甄老先生送他錢衣后還思量著幫人幫得不徹底,回頭又修書兩封,專門安排他路上寄足事項,可第二天專程派人送去時,那賈雨村早已上路了。賈雨村根本不理會恩人特意給他選的黃道吉日,連個面也不辭就飛黃騰達去了。還留言說什么“讀書人不在黑道黃道,總以事理為要?!迸c甄士隱先生的熱忱相比賈雨村顯得是多么薄情寡義,利欲熏心,還一點不知道尊重人,他分明就是一條喂不熟的狗!所以筆者認為作者是在寫民貴官賤,官不如狗。
賈雨村熱衷的是仕途,是名利,是上風。再看他當了官之后的所作所為,英蓮被拐賣一案遇到他,知道真象后他本該鼎力相助,幫恩人父女團聚,重建家園的,可他畏懼皇商,為了保自己的烏紗帽,不僅不念絲毫恩情,還徇私妄法,助紂為虐,胡亂判了案件,還火速修書兩封一封送給薛潘的兩位當權(quán)的姨夫邀功;還有幫賈郝巧奪硬搶石呆子扇子的事,無不顯示他在權(quán)貴面前的一副哈巴狗形象。
賈雨村是個出類拔萃,很有才氣的人,可他在平步青云、飛黃滕達,實現(xiàn)了人生大愿“人間百姓仰頭看”時,忘了自己的出身,忘了供他吃供他穿的老百姓,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全用在怎樣利用職權(quán)巴結(jié)權(quán)貴,欺民害民上。賈雨村結(jié)虎狼,找靠山,終因紗帽小,致使枷鎖杠,結(jié)果落得個悲慘下場!
其實,又何止一個賈雨村。封建官場官官相護,他們利用職務之便、手中特權(quán),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好處占盡,同時巴結(jié)權(quán)貴,愚弄百姓,欺壓百姓、喪盡天良,做腐敗者的幫兇。有錢有勢,就有道理!封建官吏,權(quán)永遠比法大。法治民,官和諧,官法害民,官富民窮。他們吃了百姓的穿了百姓的占了百姓的,最后還使得生他養(yǎng)他的老百姓最終變成走投無路、度日如年、生活無望的乞討者、無產(chǎn)者。他們忘了一句名聯(lián):“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p>
巨著第一篇點明主題,其實是在寫官生于民,為下一步精彩篇章“葫蘆僧判葫蘆案”官欺民的境況埋下伏筆。寫一流名士甄士隱家破人忘,妻離子散,后寄人籬下,嘗盡世態(tài)炎涼,最后遁入空門,點明人生無常,萬事皆空,凡夫俗子在大勢下只能是滿腹心酸,萬般無奈。
主人公賈寶玉雖生于金衣玉食的家庭,才情更高,還深得王爺厚愛,他更有條件立業(yè)舉家興國,他卻極反感仕途經(jīng)濟,因為他看不慣封建官場的黑暗,世間人情的淡薄。在“邦無道”的境況下,寧可淪為乞丐、遁入空門,也不趨炎附勢,為腐朽的朝廷效力,與貪官污吏為伍。通靈寶玉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甄士隱有緣識得通靈寶玉,他是悲哀的也是幸運的。因為他能看透“好就是了,了就是好”之萬事無常,只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快樂生活,智慧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