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和近幾年的連續(xù)擴招,高等教育蓬勃發(fā)展,人才存量迅速增加,大學畢業(yè)生這種曾經稀缺的人力資源逐漸由賣方市場過渡到了買方市場。據教育部數據統(tǒng)計顯示,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yè)生人數為610萬人,2010年為630萬人,2011年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660萬人。除此之外,2009年以來嚴重的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很多企業(yè)削減了招聘計劃,導致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更加嚴峻。為了能夠提高自身競爭能力,在未來的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十分關注實習機會,不僅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實習活動,而且自己還走出校門主動聯系實習工作。然而,由于對實習階段雙方的權利義務、出現人身傷害的賠償措施、發(fā)生爭議的解決途徑沒有明確的約定,給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的保護造成了重大隱患。
為了進一步了解在校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保護狀況,進一步提高學生就業(yè)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課題小組的研究與探討,在北方工業(yè)大學學生中開展了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保護狀況調研活動。本次調研活動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方式,調查對象為學校在籍學生,涵蓋了理、工、文、經、管、法、藝等專業(yè),共計400名學生參加此次調研,回收的有效問卷共400份。 調查結果基本反映了大學生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及特點。
大學生實習期概述
本文所指的實習期,既不同于《勞動法》中的試用期,也不同于行政、事業(yè)單位在人事制度中的見習期,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到單位的具體崗位上參與實踐工作的過程,是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和更好地學習理解科學文化知識為目的。實習屬于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實習生與學校之間存在教育管理關系,大學生的檔案等個人履歷文件也放在學校,接收實習生的單位與實習大學生并未建立《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
大學生實習期法律關系
大學生實習期法律關系主要包括3個主體,即學生、學校和實習單位,主要涉及:學生與學校之間,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法律關系。
學生與學校之間屬于教育管理關系,學生雖然在校外的實習單位參加實習,但其身份仍然是在校大學生,要服從學校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安排。
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多數學者認為是一種委托關系,用人單位具有的實際工作環(huán)境、豐富的工作經驗是學校學習所不能提供給學生的,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高校教學培養(yǎng)目標,學習理論的同時也學習實踐技能,學校需要委托用人單位在實際工作中代為培養(yǎng)學生,兩者之間是委托關系。
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法律關系,是這一問題中最復雜的內容,也是實習生權益受侵害的案件中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所在。探討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法律關系,首先應當從兩者的概念入手。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來源,依據法律或者合同的規(guī)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得勞動報酬的自然人。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包括各類企業(yè)、個體工商戶、事業(yè)單位等)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建立的社會經濟關系。而在實習過程中,實習單位主觀上并沒有招聘新員工的意圖;客觀上,支付給實習生的報酬也不是基于勞動關系產生的工資,僅僅是為了滿足實習期內實習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與《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當中規(guī)定的工資等勞動報酬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不是基于勞動關系產生的工資;實習生在實習期間,身份仍然是在校大學生,接受學校的統(tǒng)一管理和教育,在校外的工作單位進行實習只是學校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實習生也不可能在實習期間享受實習單位正式員工的待遇。勞動部《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二條也規(guī)定:在校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yè),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這一明確規(guī)定也將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關系排除在《勞動法》調整范圍之外。
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受損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自身原因
法律意識淡薄是導致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根據調查,81.5%的大學生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保險法》等法律法規(guī)了解甚少,大多數學生未與實習單位簽訂實習協(xié)議,導致在實習期內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強度約定不明,對發(fā)生人身意外傷害等情況下的解決方式考慮不周。學生缺乏維權意識,實習期內一旦發(fā)生勞動爭議,不能有效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除此之外,大學生自身心理弱勢也是導致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受侵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迫切的就業(yè)需求和巨大的就業(yè)壓力之下,很多學生專注于尋求實習機會,忽視了對自身權益的保護。
調查顯示,85.91%的實習生未與實習單位簽訂任何形式的實習協(xié)議,在僅有的14.09%的簽訂協(xié)議的實習生當中,其實習協(xié)議約定的內容也不能有力地保障自身的權益,有81.36%的實習協(xié)議內容大多局限在實習期間的報酬、食宿、交通、費用等財產性問題,僅有19%的實習協(xié)議提及了勞動安全及人身傷害等相關問題。一旦實習期間發(fā)生矛盾或糾紛,65.28%的學生會選擇“自認倒霉”“忍受下去”的處理方式,有13.18%的學生會采取請學校解決的辦法,只有21.54%的學生會采取維權行動。
2.用人單位原因
當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式、供過于求的勞動力市場,導致用人單位在選擇實習生時有很大的選擇權。部分用人單位將實習生作為廉價勞動力,既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也不提供完善的勞動保障,實習生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
調查顯示,有50.23%的實習單位拒絕與實習生簽訂實習協(xié)議,在同意簽訂實習協(xié)議的49.77%的實習單位中,實習協(xié)議的內容也是由用人單位一手掌握,對于實習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發(fā)生工傷等事故時雙方各應承擔的責任等內容則很少寫入實習協(xié)議之中。
3.法律規(guī)范的缺乏
目前,全國各地法院對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受損的案件處理結果不一,有些同類案件甚至出現了截然相反的處理結果。究其原因在于我國當前法律規(guī)范對實習生的性質沒有明確的界定,對其權利義務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不健全是導致實習生權益受損最重要的客觀原因。由于實習期內實習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關系不屬于《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范圍,實習期間發(fā)生的意外事故和人身傷害也不能依據《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處理,導致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權益保護缺乏最有力的保障。實習生身份在維權時遭遇的難題,凸顯了這一“兩棲人群”損害賠償的法律盲區(qū)。
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保護對策研究
1.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
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使學生了解實習期內自身權益保障的相關規(guī)定,是保障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的基本途徑。
高校應當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通過開設就業(yè)指導課程和就業(yè)法律常識專場講座等形式,將與就業(yè)問題相關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保險法》等法律法規(guī)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未來的實習和就業(yè)當中可能面臨的問題,積累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法律觀點和維權意識,為未來爭議的處理奠定法律知識基礎,避免因為法律知識欠缺使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當引導學生高度關注勞動保障合同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與實習單位簽訂勞動保障合同或實習協(xié)議,約定實習生與實習單位雙方的權利義務,對于實習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勞動爭議問題,應當約定爭議處理方式,避免糾紛發(fā)生之后實習生權益受損的情況發(fā)生。
2.加強引導與管理
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實習活動,這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期間理論學習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高校加強對實習生的引導和管理,是保障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的重要途徑。
學校應當從兩個方面加強對學生實習期間權益保護進行引導和管理。一是成立專門機構,由專人具體負責大學生實習期間的權益保障問題。由專人負責考核學生實習期間的學習和工作狀況,積極與實習單位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掌握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思想動態(tài)和業(yè)務水平。要求學生定期反饋實習情況,并根據學生反映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二是設立專門的權益維護機構,專門處理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權益保障問題。在實習階段,學生剛剛接觸實際工作,社會經驗和維權意識都十分薄弱,權益受損情況時有發(fā)生,因此成立專門機構維護學生權益非常必要。要有專人負責處理學生實習期間的權益受損問題,幫助學生與用人單位協(xié)商,提供相關法律意見和建議,指導學生在實習糾紛當中有效地維護自身權益。
3.引入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制度
為實習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近年來實習生權益保護方面的主要呼聲。由于實習生身份不同于勞動者,因此導致事故發(fā)生后保障措施的欠缺,為了有效保障實習生的人身權益,將實習期間人身傷害的損失降到最低,因此應當為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將實習期間的風險納入保險的范疇。在這一問題上,保險制度自身的優(yōu)勢凸顯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可以有效平衡學校、實習生和實習單位之間的利益。要平衡各方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不能由某一方主體來承擔過多的責任。如果實習期間的風險全由實習單位來承擔,必然會損害他們接收實習生的積極性。引入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可以有效分散實習期間的風險,保障實習生利益和實習單位用人的積極性,保障實習制度的順利運行。
二是保險可以有力保障實習生的利益,使弱勢群體得到保障。保險的基本原則是累積千千萬萬人的財力,結成一個抵御化解風險的大集體。在實習過程中,意外事故受到傷害的比例雖然不高,但是因意外傷害導致的損失較為嚴重,為實習生購買人身保險,用保險金來解決學生發(fā)生人身意外事件的賠償問題,既不會給用人單位造成較大負擔,又可以有力保障實習生的權益。
4.健全相關法律規(guī)范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guī)定,實習生與用人單位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不能適用《勞動法》處理,大學生在實習期間一旦出現人身傷害等權益受損的情況,無法通過工傷賠償制度來獲得賠償;而兩者之間又不屬于雇傭關系,也不能按照雇傭關系來獲得人身損害賠償。相關案件審理最大的難點就是目前我國法律對在校實習生法律身份的規(guī)定模糊不清,實習生與實習單位之間是否屬于勞動關系沒有相關規(guī)定??梢姡∪嚓P法律法規(guī)是大學生實習期間權益保護的根本途徑。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yè)大學)
[責任編輯: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