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庶金
《尋根》2011年第5期,發(fā)表彭令先生的《錢梅溪手稿<冊封琉球國記略>發(fā)現(xiàn)記》一文(后文簡稱《發(fā)現(xiàn)記》)。我進行認真研讀,深知彭先生下了不少功夫,最后定義為“僅有此件,暫為孤本”一說,我覺得很不理解,所以提出如下質疑。
關于齊鯤出使琉球國年代及
沈,愎其人
《冊封琉球國記略》原件首頁“影印件”開頭“嘉慶十三年,有口旨冊封琉球國王,正使為齊太史鯤,副使為費侍御錫章。吳門沈三白名後者,為太史司筆硯亦同行”?!肚迨犯濉返?冊第592頁(中華書局,1977年)“嘉慶十二年丙午,以費淳為大學士……秋七月乙巳,命編修齊鯤、給事中費錫章冊封琉球國王”。清史稿記冊封琉球為嘉慶十二年,而不是十三年。正使齊鯤為嘉慶六年進士,字澄藩,號北瀛,福建侯官人,二甲三十名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嘉慶十二年充冊封琉球國王正使,外官至河南知府。(喬曉軍:《清代翰林傳略》,陜西旅游出版社,221頁)兩本書籍均記載為嘉慶十二年。副使費錫章《中國人名大辭典》1203頁有詞條:費錫章,歸安人,字煥槎,又字西墉,乾隆舉人,官至順天府尹,積學工文,志在經(jīng)世,嘗使琉球,清正不辱命,名稱當時。著有《續(xù)琉球國志略》《治平要略》《賜硯齋詩存》《一品集》《使黔集》。傳中沒有使琉球紀年,但有《續(xù)琉球國志略》。既有關資料有兩處寫嘉慶十二年,是《冊封琉球國記略》有誤,還是《清史稿》《清代翰林傳略》有誤?《冊封琉球國記略》中載,“吳門沈三白名後者,為太史司筆硯亦同行”,由此可知不是沈後撰文,人稱不對。《發(fā)現(xiàn)記》作者把“沈後”寫作沈復,工具書中找不到沈復的影子。(編者按:“後”為繁體字,故改為“復”。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工具書《中國歷史大辭典》即為“沈復”。學林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娛情小品擷珍》、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百部》等選編之《浮生六記》,作者均為“沈復”。此文作者所引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為民國刊本,故全部為繁體字。作者所引同名者應有三人)而沈後,《中國人名大辭典》第496頁有兩人,其一符合者:沈後(清),元和人,字三白,工畫花卉。僅此而已?!吨袊嫾掖筠o典》第432頁載:沈後(1763~?)(清),字三白,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文,著《浮生六記》,亦能畫,氣韻清逸,滿紙性靈,筆墨蹊徑,尚在王學浩之上。嘗隨趙文楷使琉球,其名益著,卒年四十五以外?!豆嵌嵱洝贰陡幪稞S筆記》,這兩種典籍都記載沈後是隨趙文楷出使琉球,而不是跟齊太史鯤出使琉球。
經(jīng)考,趙文楷系嘉慶元年狀元,安徽太湖人,字介山,號逸書,入翰林院為修撰,嘗修國史,三年出為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四年充任會試同考官,這年奉詔擔任冊封琉球國王正使,累官至山西雁平道道員、署理山西按察使,著有《石柏山房詩集》。另外,嘉慶四年有禮部尚書紀昀等為琉球國循例進貢兼請襲封事題本,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禮部尚書德明等為趙文楷等赴琉球冊封事題本。我俱能取復印件作證。那時出海到遠洋九死一生,有的都和家人告別交代后事,沈後在嘉慶四年隨使船從行,《骨董瑣記》《耕硯田齋筆記》均有記載,沈後嘉慶四年(1799年)正年富力強隨行,并寫下了《中山紀歷》。與其夫人陳蕓娘伉儷情篤,詩酒唱和。迨蕓娘歿后,落魄無聊,備嘗甘苦,就平生之事作《浮生六記》。四十五歲嘉慶十三年后無聞,所以傳記中說他卒于45歲外。
錢梅溪其人及“記事珠”
《中國人名大辭典》第1615頁載:錢泳(清),金匱人,字梅溪,官府經(jīng)歷。工八法,尤工隸古,兼長詩畫,著有《說文識小錄》《守望新書》《履園金石目》《述德編》《登樓雜記》《梅花溪詩鈔》《蘭林集》。
據(jù)彭先生在《發(fā)現(xiàn)記》中稱:從發(fā)現(xiàn)“記事珠”三個字,“就覺得它像是清代中期學者錢泳的筆記本”,“找專家辛××就認同了我的最初猜想,繼而拍賣流產,又找人裝裱并題上了‘錢梅溪手稿,由書頁變成了折頁……”“想找些賣點出來”,就大膽猜想錢泳所抄錄的有關嘉慶十三年出使琉球的經(jīng)歷是《浮生六記》的逸文。他又向這個方向“進攻”。于是得到了清華大學、臺灣學者、文化部等的認同。至于2010年9月11日的鑒定會作出的那六條結論聲明更是“鐵案如山”了。
《冊封琉球國記略》既無錢氏署名,又無錢氏鈐章,僅憑“記事珠”臆想推斷,太不嚴肅。
《中國美術家大典》載:錢泳,1759年生,1844年卒,卒年86歲。如沈後去琉球在嘉慶十三年(1808年),錢泳抄他的撰稿,那年他應50歲。身為使臣,50歲時抄寫文稿不應該有錯別字。但是,其在《中山演戲》開頭將琉球寫作“琉求”;“生角”寫作“生腳”;閏月的閏寫作“門內玉”,而不寫“門內王”。從周興嗣《千字文》問世千五百余年,老幼均知“閏余成歲”。據(jù)兩幀照片統(tǒng)計,錯字在二百分之一。
清朝幾任赴琉球使臣有關著述及資料佐證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清朝第一個冊封琉球的正使張學禮,直隸永平人,順治十一年兵部副理事,康熙三年冊封琉球國正使,出使前后近四個月,歸來回閩后,撰有《使琉球紀》4300余字,《中山紀略》2500余字,集一冊成書,張學禮的親戚王言為其作序,落款為康熙甲辰花朝眷弟王言頓首題于西冷之寓樓,約300字,概為傳世之作。我藏有清代毛筆抄錄三份,全文7000余字,沒有一個錯字,落款署“康熙三年歲次甲辰,書于閩之公署三韓張學禮識”。而《使琉球紀》則署“服一品服兵科副使理事前欽差巡鹽河東監(jiān)察御史臣張學禮恭記”?!妒沽鹎蚣o》前鈐橫1.2厘米、高2.8厘米,陽文篆字“率真”二字印一方,文章末鈐2厘米方印,陰文篆書“淡泊明志”印一方?!吨猩郊o略》亦然。古人“立言”謹慎,用名絕不沿襲別人的。
隨張學禮出使琉球副使王垓,字云巢,山東膠州人,順治六年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康熙十四年任浙江考官,康熙二十三年任冊封琉球正使。王垓的同鄉(xiāng)張宿躍從行,宿躍字三河,舉人,官海豐教諭,從使琉球,逐日記載見聞及琉球風情,撰有《從使琉球日記》??滴鯐r尚書王士稹(漁洋)致仕前撰有《琉球入太學始末》,載《齊魯文化大辭典》。嘉慶四年狀元趙文楷冊封琉球,副使李鼎元,沈三白(沈後)同行。沈後為修撰司筆硯,寫有《中山紀略》。嘉慶十二年費錫章出使琉球,著有《續(xù)琉球國志略》。
我收有清朝第一任冊封琉球國正使張學禮的《使琉球紀》《中山紀略》及序,毛筆抄件,有名有姓(但不敢說是真跡原件)。如果社會需要,我可以公開7000余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