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草
1月22日除夕夜,23點后,往金山寺。朋友去燒農(nóng)歷新年頭炷香。我不燒香,去干什么?一是陪朋友,二是拍照片,這是第二年。關(guān)于宗教或其他的事情,信可以,不信也可以,這都是各人的自由。
蔚為壯觀。用蔚為壯觀來說金山寺的燒香,我認(rèn)為是一點都不過分。是夜,往金山方向的車是一輛接著一輛,反方向的車很少。中山北路和長江路交叉口的慢車道被禁止停車,于是,中山北路的延伸段就成了大停車場。這辦法不錯,反正這條路這時已很少有車走,即使有,中間還留了個通道。我和朋友說,能說得清在這時候來燒香的人有多少嗎?最后一致認(rèn)為:說不清。我是憑記者證進(jìn)去的,朋友用的是年卡,估計還有老年卡什么的也好進(jìn)去,賣不賣票我沒有注意。沿路,有公安警察和武警戰(zhàn)士在維持秩序,如果人不多,一般是不需要這樣的。
快到金山大門的慢車道上,一長溜地排著賣香的攤位,去進(jìn)香的人越來越多,蜿蜒前行,進(jìn)入大門,人就更多了,直到江天禪寺的大門前,這里是燒香者集中的地方,有籃球場大小,中有香爐,還有幾個點香的燭臺。和平時不一樣的是,在香爐的西邊,有一個直徑近10米大的地方,堆成了一個大香山。數(shù)不清的人,手捧各式的香,有和人差不多高的,有寶塔形的,粗的、細(xì)的,長的、短的。香客各自先把蠟燭放在用鐵皮做成的槽子里,或者就在地上,慢慢地點香,然后高舉著在黑夜里泛著紅光煙裊升騰的香,對著東西南北每個方向,嘴里念念有詞地說著自己的愿望,鞠上三躬虔誠叩拜,然后,把香投入香山。
人多、香多、火紅,煙熏得幾乎所有的人睜不開眼睛,許多人在揉著流淚的雙眼。然而,人們都在不顧不問地做著同一件事情。
虔誠。在這里只有這兩個字。無論男女老少,無論什么職業(yè),無論貧窮富貴,無論對佛信還是不信,還有不管他們的心里對來年有什么愿望。是的,各有各的愿望,但是都在用這樣的方式祈禱著來年,這是一份寄托、一種期盼、一種向往。
燒香是中國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漢人燒,少數(shù)民族絕大多數(shù)也燒,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無處不燒。燒香歷史悠久,現(xiàn)存文獻(xiàn)《詩經(jīng)》《尚書》已有記載,其起源必早于西周。燒香非常普遍,幾乎做什么都要燒香。對祖宗要燒,對佛祖天地神仙要燒;對動物要燒,對山川樹木石頭要燒;過節(jié)要燒,平常也要燒;在廟里燒,在家里也燒;作為一種生活情調(diào)要燒,所謂對月焚香、對花焚香、對美人焚香;作為一種門第身份,所謂沉水熏陸,宴客斗香,以顯豪奢;虔敬時要燒,肅殺時要燒;彈琴、讀書都焚香。反正是有事要燒,無事也要燒。燒本身就是一件事。
其實,不只中國燒香,世界上好多民族和國家也燒。
北宋有位陳與義,與黃庭堅、陳師道齊名,曾寫過一首《焚香》,詩曰: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當(dāng)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豈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爐香裊孤碧,云縷霏數(shù)千。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fēng)還。世事有過現(xiàn),熏性無變遷。應(yīng)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善男信女,香裊煙繞;虔誠叩拜,愿隨風(fēng)還。
無限心意,若干情懷,寓一炷香,寄一縷煙,喜怒哀樂,追問與探求,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出路。于是,世事變遷而熏性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