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宜軒 劉鴻
摘要: 視覺動詞是五官動詞中較為重要的一類。作者在英漢對比和認知的理論框架下,先從宏觀研究英漢兩種語言的動詞對比入手找出不同點。隨后在對視覺動詞研究后發(fā)現(xiàn)即使兩種語言存在差異很大,但是在認知語義上也存在著三點相似性:心理空間投射、社會關(guān)系域投射、其他知覺域投射。
關(guān)鍵詞: 視覺動詞對比分析認知語言學投射
1.引言
對于動詞,語言學家們一直在致力于對它的深入研究。在動詞中,視覺動詞是五官動詞中的一種,但是對于視覺動詞進行的專項研究的論文并不太多見。我們在英漢對比和認知方法的啟發(fā)下,用這兩種方法對視覺動詞的語義和隱喻認知義進行研究。
2.背景介紹
2.1對比語言學
人類認識世界、研究事物的一種常用方法是比較,這也是語言學研究的一種基本研究方法。對比語言學(contrastive linguistics)這一術(shù)語是美國人類學家沃爾夫(B.Whorf)于1941年提出來的。拉多(R.Lado)1957年出版的《跨文化的語言學》(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書則是美國對比語言學建立的標志。20世紀90年代中國對比語言學創(chuàng)立后,劉重德,劉宓慶,許余龍,楊自儉,潘文國等語言學家對于英漢對比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國語言學教授許余龍(1992)進一步進行了研究:對比語言學的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它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其中的不同之處,并將這類研究應用于其他有關(guān)領域。
2.2視覺動詞的語義認知
Eve Sweetser(2002)認為英語中表示視覺的詞語往往可以用來表示智力活動?!把劬κ切撵`的窗口”。因此我們不難想到人類對于語言的認知是由具體的感官視覺開始的。胡佩迦(2005)認為詞語意義是由具體的感官經(jīng)驗為基礎向抽象的精神活動領域,依靠兩個概念域之間的相似性和關(guān)聯(lián)性進行隱喻投射的運作。
2.3視覺動詞的研究情況
從資料的收集情況來看,專門對視覺動詞這類詞進行語義研究對比的文章很少,對視覺動詞和一般動詞的語義,構(gòu)詞的異同性考察得更少。符淮青(1995)對視覺動詞的分類進行過研究。趙彥春、黃建華(2001)則把視覺動詞主要分為視覺動作動詞、視覺感知動詞、視覺聯(lián)系動詞三類。王文斌教授(2004)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上發(fā)表文章主要談論了英漢“看”類動詞不同的語義成分、語義容量和詞化偏愛。劉華、劉坤(2006)從典型的視覺動詞入手,通過語用行為考查動詞語義結(jié)構(gòu)的動態(tài)成分,指出這些成分不僅本身具有動態(tài)特征,而且有特定的語用因素。張曉麗(2007)對視覺動詞的引申意義做了一定的研究。
3.兩種語言外部的對比分析
3.1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
英語與漢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系,漢語是極富審美感性的語言(劉宓慶:1-2)。因為漢語是一種直觀的圖畫文字,它的文字注重形象化,其語言具有復雜的感性特征,而且每一個中文字本身都具有其固定的聲調(diào)。英文是一種字母語言,更多的是代表抽象的概念化。雖然英語中每一個單詞都有其固定的重音,但是一旦進入句子運用,往往就會改變它的語音語調(diào)。
漢語的重點是在意義的聯(lián)合,一旦意義產(chǎn)生后,其句法功能就不再重要,這就是“中文總是形散而意合”。英文則是相反的情況,英文是注重形式的語言,它的句法在一定情況下決定了句子本身的意義。
漢語還是一種寓“理”于“意”的語言:它的語法呈現(xiàn)出隱性(劉宓慶:21)。漢字不具備形態(tài)發(fā)生的可能性,因而不能產(chǎn)生以形態(tài)變化為標志的顯性語法規(guī)范和顯性語法范疇。英語則是一種顯性的語法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在動詞上。如果人稱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那么動詞跟著要變成相符合的動詞形式;如果時態(tài)是過去時,那么動詞一定會變成過去式;如果是進行時態(tài),那么動詞會在詞尾加上-ing形式,用來標識進行時態(tài)。這些都充分說明了英漢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3.2英漢動詞對比
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語言的系族不同,其思維與形式的結(jié)合機制也有所不同。但是無論英語還是漢語,甚至是其他國家的語言,動詞毫無疑問地都在本國語中占據(jù)著突出的重要位置。英語和漢語在謂語方面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一方面,漢語中謂語動詞處在一個比較靈活的句法位置上,而且充當謂語成分可以多種多樣。漢語中動詞作為謂語的句法靈活性方面,英語趕不上漢語。劉宓慶(2006:113)認為在英語句子中的謂語動詞,只集中于動詞形態(tài)變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范式。動詞必須與其關(guān)系最密切的主語進行句法搭配,而不能任意離開主語,更不能獨立成句。因為漢語是比較注重意合的一種語言,所以漢語中的動詞擁有極強的獨立性,可以不必與主語搭配而獨立成句。
另一方面,漢語與英語相比,它的動詞與主語的連貫性遠遠不如英語來得緊密。漢語的動詞本身不存在各種形態(tài)變化,因此它與主語之間完全不存在所謂的性數(shù)配合。而在英語中,我們可以明確地找出這樣一條規(guī)則:Concord。保持一致性是SV構(gòu)架中重要的一種規(guī)范,也具有絕對的強制性。
4.英漢視覺動詞認知上的相似性
提起視覺動詞,人們總會先想起英文中的“l(fā)ook”和“see”,而在中文中,人們則會想起“看”和“見”。張磊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漢語視覺動詞“看”、“見”和英語視覺動詞“l(fā)ook”、“see”的語義特征,語義分布有著較高的對應性,而且它們擁有相同的認知演變機制。
漢語的視覺動詞與英語的視覺動詞既存在差異性,又存在著認知上的相似性。漢語視覺動詞“看”具有表達“視覺行為”、“認知、情態(tài)”,以及“因果推理”的含義和充當“話語標記詞”的功能;而英語視覺詞“l(fā)ook”只用于表達“視覺行為”、“認知、情態(tài)”,以及擔任“行為動詞”和充當“話語標記詞”的功能。與此同時,漢語視覺動詞“見”的語義演變以表示“視覺行為”為起點分別拓展為表示“被動行為”和“因果推理”,其功能已經(jīng)演變成“連接詞”和“動詞的詞綴”;英語視覺動詞“see”在功能性上只具有“行為動詞”和“連接詞”的功能(張磊,2006)。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說英語還是講中文的人們,他們在視覺動詞上的認知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4.1英漢視覺動詞的語義投射
認知語言學為語義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詞匯語義變化主要指的是從一個認知域向另一個認知域的隱喻投射,通常是由具體域向抽象域投射(L&J:58)。雖然英漢兩種語言在宏觀上來看差異性很大,但是從認知來看,英漢的視覺動詞存在著認知語義上的相似性。
4.2視覺動詞向心理空間投射
心理空間指的是人類的思維活動空間。一般人往往通過眼睛觀察事物,從而形成一定的意象,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提供非常抽象的符號。因此,從視覺向心理空間的投射,在英漢中存在共同的認知。
(一)視覺動詞的看表示“思考,考慮,理解”的意思。例如:
(1)Look at a problem from all sides.
(2)看問題一定要深入而全面。
(3)At last he understood,and said,“Mommy, I see what you meant”.
(4)小王拍著小李的肩膀說:“我們還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二)視覺動詞的看表示“預測或是預見”
視覺動詞在表示預測或是預見時,其實是一種抽象的“看”。通過根據(jù)事物的特征或者趨勢走向,做出某種邏輯上的判斷。例如:
(5)I will look forward to your good news.
(6)再過幾年,你就會看到中國的騰飛啦。
(7)I can see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dont help me.
(8)還沒到比賽結(jié)束,怎么見得中國隊不會贏呢?
4.3視覺動詞向社會關(guān)系域投射
人是不能獨立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因此人與人之間必須形成各種錯綜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通過搜集例句,我發(fā)現(xiàn)視覺動詞“看”也可以投射在各種的社會形態(tài)之中。
視覺動詞的看表示“拜訪,會晤,約見”,例如:
(9)The doctor look in at 9 oclock.
(10)張三很久沒有李四的消息了,決定今天晚上去看看他。
(11)Do you decide how much time you go to see her?
(12)劉先生生氣地說:“我今天沒空見其他人!”
4.4視覺動詞向其他知覺域投射
人有五官,因此人的知覺也分為五個部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五種知覺域之間也會發(fā)生隱喻投射。在這里,我們主要列舉的是視覺域向聽覺域的投射。在英語中我們經(jīng)常說“Seeing is believing”,在漢語中我們通常說“通感”,這說明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都存在知覺域之間的互動。例如:
視覺動詞表示“聽覺”,例如:
(13)父親見他這樣說,便不再追究。
(14)Lets see what he has to say.
(15)小王拉著小李氣憤地說:“這事弄成這樣,走,看他怎么說?”
5.結(jié)語
我們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的宏觀對比,揭示了英漢在本質(zhì)上有著明顯的差別,同時這也反映了兩種語言自身的特點。無論英語還是漢語,動詞在句子中都占有顯著的句法地位。我們從視覺動詞入手,發(fā)現(xiàn)雖然英漢視覺動詞存在句法上的差異性,但是在其認知上面有著很多的相似性。本文只是在英漢視覺動詞的認知語義方面進行了初探,但是對于視覺動詞的語用方面沒有過多的涉及,因此這一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Sweetser,E.From Etymd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s[M].Cambridge:CUP,1990.
[2]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符淮青.詞義單位的劃分和義項[J].辭書研究,1995,(01):76-84.
[5]胡佩迦.漢語中感官知覺詞的隱喻認知義考察[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5,(02):73-77.
[6]劉華,劉坤.從幾個視覺動詞看動態(tài)語義學的實質(zhì)[J].寧波大學學報,2006,(05):45-50.
[7]劉宓慶.新編漢英對比語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8]許余龍.對比語言學的定義與分類[J].外國語,1992,(04):12-17.
[9]王文斌,周慈波.英漢“看”類動詞的語義及詞化對比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06):412-419.
[10]張曉麗.現(xiàn)代漢語視覺動詞研究述評[J].現(xiàn)代語文,2007,(10):18-19.
[11]趙彥春,黃建華.英語感官動詞模塊性的語義分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04):11-14.
[12]張磊.漢英視覺動詞語法化的認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