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珍
乘法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數學知識之一,在低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一般沒有這個概念,要讓這么小的孩子知道“什么是乘法”、“為什么要產生乘法”,一直是老師們教學的困惑. 教學中,我以“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主導思想,緊扣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樂場”情境,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教具、學具)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操作、探究、合作、互動的學習活動,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感受乘法的本質含義,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片段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走進公園,我們來到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地方——游樂場,請幫老師算算參加每項活動的小朋友各有多少人.(CAI出示游樂場圖片)
生:坐摩天輪的小朋友一共有20人,4 + 4 + 4 + 4+ 4 = 20.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個車廂坐4人,有5個車廂.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每數一個車廂,CAI對應出現一個4)
……
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 在課始,借助多媒體計算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同時,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知相同加數連加的情況在生活中處處存在.
教學片段二:把加法算式分類,認識乘法
師:小朋友們真不錯,用連加的方法幫老師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 那黑板上的這些連加算式可以分成幾類呢?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小組成員興致勃勃地商量著分類方法)
生1:我們按照得數是單數和雙數來分.
生2:我們按算式中加數有幾個來分.
生3:我們把這些算式分成加數相同和加數不同.
師: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誰能按照加數相同和加數不同把黑板上的算式分一分?(學生獨立移動黑板上的算式,并分成2類,并把1 + 2 + 3和4 + 4 + 3兩個算式反扣)
師:誰能一眼看出4 + 4 + 4 + 4 + 4這個算式中相同的加數是幾?
生:相同加數是4.
師:有幾個4?
生:有5個4.
師:這個5是怎么來的?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5個4相加. 學生積極踴躍地說出黑板上剩下的算式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數相加后,指導學生認識乘號,將4 + 4 + 4 + 4 + 4 = 20寫成乘法算式4 × 5 = 20或5 × 4 = 20,并學會讀乘法算式. )
師:請把黑板上剩下的連加算式也寫成乘法算式,用你的數字卡片擺一擺. (學生動作迅速地擺好了算式,個個洋溢著開心的笑臉. )
低年級的孩子書寫速度較慢,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具中的數字、符號卡片擺一擺,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變換了練習形式,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教學片段三:感受乘法算式的簡便
師:你們聽,什么聲音?誰來了?(CAI出示荷塘畫面)一只青蛙幾條腿?
生:四條腿.
師:兩只青蛙幾條腿?是幾個4相加?
生:2個4相加,4 + 4 =8.
……
師:(出現100只青蛙)假如要求100只青蛙有多少條腿,是幾個4相加呢?誰會列算式?
生1:4 × 100. (CAI出現算式)
生2:100 × 4. (CAI出現算式)
生3:也可以用加法4 + 4 + 4 + 4 + …(CAI出現100個4相加的算式)
師:遇到這種加數相同的情況,你是選擇寫乘法算式,還是加法算式呢?
生1:乘法,它只用寫一個乘號、幾個數,簡單!
生2:我也選乘法,真簡便!
這個教學片段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亮點. 利用多媒體課件聲情并茂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深深吸引了孩子們,激發(fā)他們去解決這個有趣的問題,在對比強烈的情境中自覺地產生“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簡便”的心理傾向. 我想,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為什么要產生乘法”也就一目了然了.
教學片段四:鞏固提高,應用發(fā)展
師:(實物展臺投影P45擺小棒圖)哪些小朋友擺的圖案可以寫出乘法算式?
生1:三角形的圖案.
生2:五角星的圖案.
……
師:請你選擇一個圖案說說是幾個相同數相加,并用學具擺出乘法算式. (學生獨立活動,反饋交流)
……
教材原本要求學生用小棒擺出各種圖案,將得到的加法算式分類,學習乘法. 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孩子們在擺圖案時,往往擺一個獨立的圖案,擺幾個相同圖案的情況很少,對本節(jié)課學習提供的資料不夠豐富. 因此,我們充分利用主題圖感知乘法的含義,將“擺小棒”的內容放在練習中,在直接判斷哪些圖案能寫出乘法算式,并用數字卡片擺出乘法算式的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乘法的含義,省去寫連加算式,從而完成將學習資料由具體過渡到抽象的過程.
在這節(jié)課中,以“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主導思想,緊扣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大家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中,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教材,借助各種教學媒體,設計了“數一數、說一說、讀一讀、擺一擺”等多種多樣的活動. 通過獨立思考、觀察交流,一方面引導孩子們逐步體驗相同數連加可以用幾個幾來表示,從而寫出乘法算式;另一方面看到乘法算式,能根據它的意義,用學具擺出相對應的圖案. 同時也讓我清楚地看到: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書,學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成功的課堂教學是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 可見,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而是一種學習者實實在在的“體驗”與“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