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詠琦
幾位大學生來家做客。我住在北京西郊,一居室的小屋,開門就可以看見全部。Jerry特別好奇:為什么老師這么小的屋子,可以五臟俱全,甚至還養(yǎng)了花草小魚。她翻開我的衣櫥,發(fā)現(xiàn)里面沒幾件衣服;又打開冰箱,發(fā)現(xiàn)里面沒幾盤吃的;又仔細檢查我的小書桌,發(fā)現(xiàn)除了臺燈后面掛著“Yes, I can”三個字外,沒啥可看的。她問:“那么,您怎么處理生活和工作呢?”
這沒秘密可言,我就是生活達人。對我而言,時間就是空間——把空間塞滿就要多花時間。同樣是24小時,為什么有些人迷惘而忙碌;有些人即使像雷鋒那樣活的短暫,卻很精采。這就在于取舍。
年輕時,我也喜歡“取”大于“舍”。看到衣服,總要湊過去,就算沒錢,瞎逛也過癮。買到心儀的東西,會千方百計擺在最好的位置,沒事兒拿出來欣賞。這些事還好辦,到了考試前一周,問題可大了。大家都到圖書館占位子,但是,有了好位子卻常常讀不到三小時就悶。奇怪的是,有的同學隨便看幾個重點,就能猜到考題。人家怎么就那么鬼靈通。真煩。若是借他們的筆記看,會發(fā)現(xiàn)成績好的同學并沒有背書,而是劃重點。問題是他們劃的重點,一猜就中,而我們被打死也沒戲。恨。
其實,關(guān)鍵在于優(yōu)先級。
先說時間應(yīng)用。時間管理有個簡單道理,叫做二八原理。簡單的說,是80%的瑣碎多數(shù)和 20%重要少數(shù)的比例。這會體現(xiàn)在任何事物上。比如,每天吃自助餐,可能都會選同樣的菜(20%);每天看電視,都會選同樣的臺(20%)。所以,雖有10條裙子,經(jīng)常穿的只是那兩條。換句話說,選擇越多可能就越不會選擇;擁有的東西越多,所花的時間越多。
還有一點是選擇。比如,考試的范圍是從第50頁~100頁。那么,要先全部簡單翻一下,回憶老師上課時認真提到的部分。這是第一層過濾。然后,把這幾頁的重點與同學對對,看看他們是否也持同樣的觀點。這是第二層過濾。把兩層過濾所獲得的相同點,當作必考。兩層過濾剩下來的作為次要考的。還要注意80/20原理,必考的頁數(shù)為20~30%。要是發(fā)現(xiàn)必考的部分達到50%,那么恭喜你:你錯了。
在生活和工作上,很多事務(wù)都會落入時間的陷阱。比如,有人打來電話,一不留神聊起來,忘記了三分鐘結(jié)束談話的原則。這是習慣成自然,卻不知自然的背后是拖延成性,乃至命運。有人咨詢電話號碼,結(jié)果翻箱倒柜還是找不著。這是工作方法不對,沒把電話號碼檔案歸類,讓手邊信息易讀易找。
時間陷阱比比皆是,同學們常抱怨事情多,卻不懂拒絕;抱怨信息多,不懂刪減歸類整理清理。
談到清理,有些人總是舍不得“丟”。這是中國人的好習慣:節(jié)儉。但也是壞習慣:收破爛。每天,我都要看書、讀雜志,看完每一本我都會寫下重點,放入電子書摘。書本和雜志立刻轉(zhuǎn)送他人。久而久之,我知道看書要挑重點,重點放在博客里,出版物送給更好的讀者。
有一個著名的猴子理論,意思是很多人好像永遠做不完事情。答應(yīng)的事情做不好,成績不達標,焦慮、心煩、睡不穩(wěn)、心不安,好像總有出事的感覺。其實,就是很多事情忙不完而已。事情追著你,好像身上有很多猴子扒著找你麻煩,弄得自己一身毛病。解決之道一點也不難,就是“剪”。
“剪”的簡單的原則——
1.固定的時間采購,不要到處亂逛;
2.上午思考難題,中午與同學吃飯交流,下午回顧檢討,晚上徹底休息;
3.簡單容易料理的營養(yǎng)食物,或比較近的餐廳;
4.最容易搭配的衣服、配件,不花心思;
5.最需要讀的書和雜志,每天看一小段;
6.適當?shù)淖?,讀書的時候不會被干擾;
7.處理必要的事情,不必要的交給他人幫你。
8.一天中的一小段時間練習“腦袋空空”,另一小段時間做點運動
時間管理的意義并不是要讓自己的時間變多,那是誰也做不到的。每個人都在工作,只是有些人 work smart,有些人work hard 而已。時間是流動的,一去不復返,時間存折怎么用,要看自己。
責任編輯:尹穎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