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師承效應談教師教育類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2012-04-13 19:15:32黃文述
衡水學院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師承人本主義人文精神

黃文述

?

從師承效應談教師教育類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黃文述

(魯東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山東 煙臺 264025)

師承效應主要表現(xiàn)為顯性傳承和隱性傳承兩個方面,其心理機制表現(xiàn)為:觀察學習與模仿、認知風格與強化、集體無意識。教師教育類大學生將來承載著培養(yǎng)祖國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他們畢業(yè)后的一言一行會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要從樹立人本主義教育理念,提高教師人文精神素養(yǎng),豐富人文精神教育課程,營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圍等方面加強對教師教育類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師承效應;教師教育;大學生;人文精神;心理機制

一、師承效應及其表現(xiàn)

師承效應的原義是指在人才教育培養(yǎng)過程中,徒弟的德識才學得到師傅的指點,從而徒弟在繼承和創(chuàng)造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師傅的不良言行舉止、思想觀念也會被徒弟吸收接納,對徒弟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導致人格缺陷。本研究即從師承效應的負面因素出發(fā),對當前教育界的不正?,F(xiàn)象進行剖析,并揭示師范類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意義。

師承效應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顯性師承,包括科學文化知識、方法、思維和前人研究結果等的傳承;二是隱性師承,包括人格、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的傳承。通常,我們更加關注顯性師承,因為顯性師承是我們看得見的,比較容易量化和評估。但隱性師承也是師承效應的重要內容,同樣是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人類精神層面的東西。從教育的視角定位師承效應,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我們之所以這樣對待我們的學生,是因為我們的老師曾經(jīng)這樣對待我們;我們的老師之所以這樣對待我們,是因為他們的老師曾經(jīng)這樣對待他們。在普通教學過程中,師承效應的表現(xiàn)也是如此,一個學生在自己當了老師之后,他的一言一行所表現(xiàn)出來的風格,或多或少受到其老師的影響,而且他所傳承過來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教學風格,都將體現(xiàn)在他教導自己學生的過程當中。鑒于此,如果他傳承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是錯誤的,那對他的學生將會造成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和消極作用。

我們通常都是從積極意義來理解師承效應,所謂名師出高徒是很多人熟知的道理。教師的每一個優(yōu)良品德和行為都會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同樣,教師的不良品德與行為,學生也會不自覺地模仿,并影響學生一生,甚至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身心創(chuàng)傷。體罰、歧視甚至虐待事件在中國教育界一直層出不窮:如有小學生因單元測驗成績未達到班主任老師的要求,在班主任命令下吞吃試卷;有的中學在大部分市民都穿著厚厚的冬衣時,要求女生穿著夏天才穿的短袖裙裝為學校的活動站在室外迎接嘉賓;甚至當老師用煙頭燙傷學生手臂,學生在接受采訪時,竟一致表示“老師是為了我們好”。學校不僅是一個教會學生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教會學生關心人、尊重人的地方,但有些教師虐待、傷害學生的手段令人發(fā)指。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類似讓老師、學校和教育蒙羞的事件,不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威脅與傷害,給整個社會造成惡劣影響,更為可怕的是,這樣的傷害和影響,極有可能會在師承效應的作用下,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假如上述事件中受害的學生有一天成為老師,他們會不會要求學生下跪,會不會要求學生充當迎賓,會不會讓成績不好的學生吞吃試卷,會不會用煙頭燙傷學生而且自認為是為了學生好,這都是值得教育界深入思考的問題。如果他們的認知和行為受到昔日老師的熏染,尤其當這些畸形的觀念和方式傳承下去,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這對于整個教育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二、師承效應的心理機制

(一)觀察學習與模仿

班杜拉最早提出了關于觀察學習和模仿的理論。班杜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成人榜樣的行為而習得新行為,并且人們對于敵對的、攻擊性的行為遠比親社會行為易于模仿;另外一點是榜樣的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等方面與觀察者越相似,越易引起觀察者的模仿。因此教師自身的形象就是一本無言的教科書,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師生關系不同于其他社會關系,學生對老師有“向師性”。我國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先生也說過:“學校猶如水也,師生猶如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p>

(二)認知風格與強化

認知風格是個體習慣化的信息加工的方式,是個體在長期的認知活動中形成的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表現(xiàn)為對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愛,而個體又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存在這種偏愛。學生從小就接受這樣一種教育:要做聽話的孩子,大人和老師的話一定要聽。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這樣的認知:不管老師是否正確,都沒有異議,甚至會為自己和老師的錯誤行為尋找合理化的解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不自覺地運用獎勵或懲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強化,學生做出好的行為就給予獎勵,使其今后能表現(xiàn)出更多此類的行為。如果老師和家長一味地打罵體罰孩子,就會埋下一個禍根,那就是當他有力量的時候,他就可能會打罵比他小的孩子;當他成家以后,就可能會打罵自己的孩子;當他成為老師之后,就可能會打罵學生。

(三)集體無意識

集體無意識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jīng)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集體無意識的物質內容是原始意向,它是某種本能的心理對應物。榮格認為原始意向是由無意識決定的心理意向,是本能的表現(xiàn)。榮格認為人的本能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當個人經(jīng)驗與潛在的原始意向一致時,原始意向被激活,人的本能中善與惡的一面就會表現(xiàn)出來,對其個人的思維、情緒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所以當一個人受其老師或善或惡的教育方式的影響,那他身上的原始意向將被激活,從而對他的工作與生活產(chǎn)生影響。

三、教師教育類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是指向人的主體生命層面的終極關懷,是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其核心可以視為是對自己對他人尊嚴與價值的尊重。必須承認,當前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存在著迷茫與缺失的一面,人文知識貧乏,道德覺悟水平下降,社會責任感淡漠,價值取向越來越功利化等等。學生人文素質低下,師承效應的影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師承效應的負面影響,使得學生人文素質又遲遲不能提高,甚至呈一種惡性循環(huán)的態(tài)勢。師承式的言傳身教給學生的人格樹立了一塊模板,教師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教師教育類大學生是未來教師的中堅力量,是未來中國教育的基石,肩負著培養(yǎng)祖國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承載者與實踐者。未來的中國教育能否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人文關懷,主要看當前教師教育類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效果和質量,因此,培養(yǎng)、提高教師教育類大學生人文精神素質刻不容緩。

(一)樹立人本主義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現(xiàn)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特征。教育應當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不論從古羅馬時期的西塞羅,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弗吉里奧,以及當代一些人本主義教育家如索里和特爾福德等人,都強調對人進行一種全面的教育。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培養(yǎng)完整的人,以弘揚純粹屬于人及人性的品質。人本主義以完整的人的發(fā)展作為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以培養(yǎng)充滿活力、和諧發(fā)展的人作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以人性為本是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人本主義教育理念最突出的價值是體現(xiàn)了對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尊重。而尊重正是當前我國教育界普遍缺少的東西,我們一直強調在教育中要尊師重教,但缺少教師尊重學生的思想和理念,由此導致諸多壓抑學生天性、侵犯學生權利的事件發(fā)生。所以,樹立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對于現(xiàn)代教師教育而言,是極為重要且緊迫的任務。

(二)提高教師人文精神素養(yǎng)

目前很多教師教育類專業(yè)的老師,自己當初所受的教育都是以考出高分為前提,即使接觸了一些人文知識,卻并不代表他們有了相應的人文精神。他們自己在受教育的經(jīng)歷中,就比較少地體驗過老師對自己的尊重,所以也很少知道老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教師的信念和個性品質在教育中具有決定性意義,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將為人師的教師教育類大學生教導下一代的方式,關系著他們是否能夠形成正確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是任何教科書都替代不了的。教師教育類專業(yè)的教師應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學會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學生的感受,教育學生應尊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才能要求教師教育類學生將來對他們的學生保持尊重,讓未來的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觀,切實關心、愛護學生,防止傷害學生的事件發(fā)生。

(三)豐富人文精神教育課程

目前很多高校只強調教師教育類大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最好的也不過同時進行教學方法的訓練,卻很少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設置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時候,也只將專業(yè)理論課程和教學技能課程列入考慮范圍,很少考慮將尊重與關懷作為一種精神,讓學生將其變成一種自覺的思維和行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只注重專業(yè)理論知識的講授,或只重視教學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與提高。設有教師教育類專業(yè)的高校,應在教師教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和教學技能課程之外,考慮設置人文精神教育課程,以適應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方向和現(xiàn)代教師的培養(yǎng)要求。人文精神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文史哲教育,也不是國學教育。用國學教育取代人文精神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很多學校將儒學經(jīng)典的學習視為國學學習,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的學習和誦讀。但《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讀物,恰恰只是強調了尊師重教,唯獨缺少教師尊重學生的思想和理念。因此,人文精神教育課程的設置需要真正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內容,如現(xiàn)代西方的一些人本主義教育學著作和人本主義心理學著作可以作為學習的材料。心理健康也是人文精神素質高低的重要表現(xiàn),關注未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開設學校心理輔導課程,并建立長期輔導模式,也是促進教師教育類大學生人文精神提高的重要內容。

(四)營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圍

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不僅要有專業(yè)知識的熏陶,還應該與現(xiàn)有的主流文化相適應,造就一個有濃厚人文氛圍的校園,對學生的人文素質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自身的形象與人格,即所謂的言傳身教,會給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要使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成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行動,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在教師教育類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將人文精神的尊重理念滲透到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自己將來的教師形象進行深入思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需要注意的是,學習了人文知識,并不等于具備了人文精神,大學生學的書本上的人文知識,如果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意識、思想和情感,沒有轉化為良好品德和善行,沒有學會尊重,就不能說具備人文精神。只有具備了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氛圍,學生的人文知識才能經(jīng)過內化轉變?yōu)槿宋乃仞B(yǎng),轉變?yōu)樽鹬厮说囊庾R、思想、情感乃至行動。

[1] 曾琴,劉華.論重拾大學生的人文精神[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109-110.

[2] 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51-156.

[3] 榮格.榮格文集:讓我們重返精神的家園[M].馮川,譯.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365.

[4] 胡軍生,程淑珍.師范大學生生活事件和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2):186.

[5] 方增泉,李進忠.美國教師教育改革新趨勢對中國的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31-32.

[6] 彭香萍.教師教育課程取向的歷史演進及其啟示[J].教育學術月刊,2010(9):21.

[7] 馬玉萍.論大學生人文精神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1(11):59-60.

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Enlightenment

HUANG Wen-shu

(Research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25, China)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enlightenment can be shown in two aspects: explicit enlightenment and implicit enlightenment. It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ncludes three theories: learning from observation and imitation, cognitive style and reinforcement and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Teac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will undertake the sacred mission of fost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our country. Their words and deeds would have great impacts on their students’ growth.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we should set up a humanistic education idea, enhance teachers’ humanistic quality, enrich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courses, and create a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atmosphere.

effects of teachers’ enlightenment; teac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humanistic spirit;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責任編校:衛(wèi)立冬 英文校對:吳秀蘭)

G641

A

1673-2065(2012)03-0109-03

2012-01-29

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09334)

黃文述(1980-),男,山東濰坊人,魯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講師,教育學碩士.

猜你喜歡
師承人本主義人文精神
昆劇“傳”字輩師承探析
戲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7:06
師承授受經(jīng)驗談
弗洛姆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啟蒙價值*
心理學報(2022年2期)2022-02-17 00:52:48
師承與獨創(chuàng)之美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xiàn)及構建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人本主義視域下的城市環(huán)境污染與治理
阿瑟·韋利中國古詩英譯中的“人本主義”透視
試論醫(y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yī)學的人文精神
卡爾·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大師
潼南县| 夏津县| 三亚市| 永善县| 嘉鱼县| 房产| 义马市| 盘山县| 都匀市| 盐城市| 临夏县| 宾川县| 榆社县| 资兴市| 都匀市| 岳池县| 湘阴县| 湘潭市| 衢州市| 周宁县| 太谷县| 海兴县| 碌曲县| 邵阳市| 杭锦后旗| 河北区| 兴仁县| 修武县| 武邑县| 仁寿县| 南昌市| 拜泉县| 西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丹棱县| 民和| 勃利县| 蒙阴县| 砀山县| 武陟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