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英版本《法蘭西內戰(zhàn)》的修辭格對照研究

2012-04-13 04:20葉惠珍
關鍵詞:法蘭西修辭格內戰(zhàn)

葉惠珍

(1.華僑大學 外語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2.華僑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中英版本《法蘭西內戰(zhàn)》的修辭格對照研究

葉惠珍1、2

(1.華僑大學 外語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2.華僑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修辭格在政治哲學作品中的運用有助于增強表達效果,添加藝術感染力。但是修辭格的翻譯需正確解碼,運用創(chuàng)造性技巧以減少信息損耗。以《法蘭西內戰(zhàn)》中英版本為例,評析馬克思的語義,結構與音韻修辭格運用及中央編譯局的相應修辭格翻譯技巧。中央編譯局對《法蘭西內戰(zhàn)》文中的隱喻、擬人、反語、設問等英語修辭格的翻譯處理較好。研究發(fā)現(xiàn)諸如頭韻、典故和矛盾修飾等修辭格被譯為漢語之后,原有的文體風格受到一定損耗。

《法蘭西內戰(zhàn)》;英語修辭格;馬克思;修辭翻譯;中央編譯局

一 政治哲學作品中的修辭及其翻譯

修辭學是一門研究有效應用語言以求取得最佳表達效果的藝術。[1]馮翠華在其專著《英語修辭大全》中說,修辭格是對詞語常用的字面意義的偏離;修辭格的運用可以使想法更具(表達)力,增強效果或創(chuàng)造(特殊)氛圍。[2]157

無論是在文學作品,政治文論或哲學作品中,修辭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哲學家無一不以修辭作為他們銳利的語言工具,闡釋思想、論證觀點、感染其讀者或聽眾。以馬克思為例,他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同時還是偉大的文學家。馬克思的朋友赫斯曾經這么說過:“請你想象一下,盧梭、伏爾泰、霍爾馬赫、萊辛、海涅和黑格爾結合成一個人,這將會使你得到一個關于馬克思博士的概念?!保?]261世界上很少有一種學說能象馬克思的學說那樣,被一種精確、優(yōu)美、富于激情的語言所描述;人們在閱讀馬克思的著作時,不僅為他的理論,同時也對他的文采贊嘆不已。[4]縱覽馬克思的著作,修辭手法的精妙運用比比皆是,大大增強了“批判的武器”的震撼力量。

在我們引進國外政治哲學著作時,不免要面對翻譯尤其是修辭格翻譯的挑戰(zhàn)。譯文若不能正確表現(xiàn)原文的修辭手法,會削弱原文的語言感染力,嚴重偏離甚至會歪曲原文內容。大部分英語修辭格在漢語中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對應形式,但是在表達同一概念時,英語與漢語作者往往會使用不同修辭手法,造成修辭格在譯文語言中復制移用的障礙,一定程度上損害語言特色與文體風格。[5]如移位修辭法(transferred epithet)、矛盾修辭(oxymoron)、軛式搭配法(zeugma),雙關(pun)與頭韻(alliteration)等英語修辭格,翻譯為中文時就容易受到可譯限度的羈畔出現(xiàn)誤譯。[5][6][7]因此修辭翻譯需要以正確解碼為前提,厘清原文修辭格的語用規(guī)則與修辭功能,在必要時轉換修辭格或引申詞義,恰當?shù)剡\用創(chuàng)造性翻譯技巧,以切近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信息。[6]

二 中英版《法蘭西內戰(zhàn)》修辭格功能對照分析

1870年7月,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1871年2月,法國梯也爾政府同普魯士簽訂了全面的賣國合約,并著手解除巴黎人民的革命武裝。1871年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舉行了武裝起義,宣布成立巴黎公社。72天之后,即5月28日,巴黎公社在遭到梯也爾政府的血型鎮(zhèn)壓后失敗了。同年6月,馬克思代表國際工人協(xié)會總委員會用英語在倫敦發(fā)表了《法蘭西內戰(zhàn)》,即第一國際總委員會致歐洲和美國全體會員的關于普法戰(zhàn)爭的第三篇宣言。該宣言熱情贊頌巴黎公社,對梯也爾政府鎮(zhèn)壓巴黎公社的罪行進行了憤怒控訴,批駁了敵人誹謗巴黎公社的謬論,深刻總結巴黎公社經驗教訓,對其歷史地位作了高度評價。[8]一如既往地,馬克思在這篇文章里也運用了豐富、生動、極具語言力量的英語修辭格。下文將《法蘭西內戰(zhàn)》1871年英文版中的典型修辭格進行歸納分析,并對照以1995年版《馬恩選集》中的《法蘭西內戰(zhàn)》中文版中的修辭翻譯進行評析。

《法蘭西內戰(zhàn)》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國投降派與梯也爾政府;第二部分是巴黎工人革命與梯也爾的反動屠殺;第三部分是巴黎公社;第四部分是公社的淪陷(中文版無各部分小標題,作者譯自英文版)。全文的修辭格運用不勝枚舉,語義修辭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主要運用了隱喻、反語、典故和擬人等,結構修辭格(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主要運用了矛盾修辭和設問,音韻修辭格(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以頭韻的運用為主。

(一)語義修辭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1.隱喻(metaphor)。隱喻是對具有某一相同特征的兩個不同類事物進行比較,以達到形象化描寫的目的,是英語與漢語共有的修辭格。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馬克思多次把反動的法國政府比喻成國家的寄生蟲,[9]34如 “A victory of Paris over the Prussian aggressor would have been a victory of the French workmen over the French capitalist and his state parasites.”“寄生蟲”的隱喻令讀者對國防政府頓生厭惡和鄙夷,很好地達到了馬克思揭露法國國防政府腐朽性質的目的。

馬克思也多處運用隱喻來勾畫梯也爾的丑惡嘴臉,如“他在自己的歷史著作中就以為替拿破侖第一擦皮靴?!保?]39該句在英文版中是 “whose historical shoeblack he had become”。中英對照可以發(fā)現(xiàn)中文版對原修辭格進行了引申,沒有直接譯為“擦鞋匠”,而是專用動詞,補增“歷史著作”,使得譯文更通暢,符合中文語言習慣。

在第三部分,馬克思把18世紀法國革命比喻為一個大掃帚,[9]52把過去時代的殘余掃除干凈,并清除了那些妨礙建立現(xiàn)代國家大廈這個上層建筑的最后障礙。通過這個暗喻修辭,18世紀法國革命的積極作用被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令人印象深刻。參照英文版,可見中央編譯局的翻譯非常貼切和工整,達到了“信、達、雅”的翻譯效果。(該句原文是The gigantic broom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of the 18th century swept away all these relics of bygone times,thus clearing simultaneously the social soil of its last hindrances…)

2.反語(irony)。反語是一種通過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來取得諷刺、幽默等修辭效果的辭格。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反語,對鎮(zhèn)壓工人革命的反動派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諷刺和挖苦。如第二部分描繪的“秩序黨”黨徒所謂的“徒手示威”:“在這幫家伙這次建功立業(yè)的現(xiàn)場,到處都拋棄有手槍、匕首和手杖刀這類證明他們‘徒手’舉行‘和平’示威游行的證物”。[9]49該句英文原文為 “the whole scene of their exploit strewn with revolvers,daggers and sword-canes,in evidence of the‘unarmed’character of their ‘pacific’demonstration”。參照兩文,中英雙語中反語修辭格都得以體現(xiàn),中文翻譯與英文完全吻合,兩個版本都充分達到了馬克思譏諷并揭露“秩序黨”虛偽、殘暴的真面目的意圖。

又如在第三部分,馬克思為揭露資產階級共和黨人1848年對工人的六月大屠殺罪行,運用了反語辭格:“資產階級共和黨人在建樹了他們唯一的六月勛業(yè)以后,不得不從‘秩序黨’的前列退居后列……[9]48”。本意在于揭露資產階級的罪行,但馬克思不用直白的語言控訴,而是采用“exploit”這一表示“英勇的行為”的字眼,反話正說,起到了入木三分的諷刺效果,原文“their one heroic exploit of June”的譯文為“他們唯一的六月勛業(yè)”,可見翻譯很好地再現(xiàn)了馬克思的本意及修辭手法。

3.典故(allusion)。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文中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古希臘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圣經故事。運用典故在英語讀者中很容易產生共鳴,強化語言效果。但是有些典故對中文讀者來說比較陌生,需要額外注釋,譯為中文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有的修辭效果。

如梯也爾對自己侵吞公款罪行的虛偽掩飾被馬克思引喻為鱷魚的眼淚[9]40,英文原稿為 “…to which he was content to reply by tears-a commodity he deals in as freely as Jules Favre,or any other crocodile.”鱷魚的眼淚原本是西方寓言,但在漢語中也已廣泛使用,因此中文版采用直譯的方法即可以明晰地表達原文的寓意。在中文版第42頁,馬克思引用千年王國 (millennium)這個基督教圣經中的故事以諷刺正統(tǒng)派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樣的典故是中文讀者比較陌生的,難以產生共鳴,譯為中文后譯者就不得不添加注解,雖然仍是直譯,但原有的修辭效果就被損耗了。

《法蘭西內戰(zhàn)》文第二部分涉及到1871年3月22日“秩序黨”黨徒所謂“和平示威”的鬧劇,馬克思引用圣經傳說,認為這些“秩序黨”的花花公子“本來以為只要一擺出他們的‘派頭’來,就會對巴黎革命產生出像約書亞的羊角聲對耶利哥城墻所產生的那種影響[9]48”。馬克思巧妙地運用這個典故,揭露了“秩序黨”的卑鄙計劃,妄想像用號角吹倒耶利哥城墻一樣摧毀革命成果。筆者核對該典故的英文原文,發(fā)現(xiàn)中央編譯局把這個典故翻譯得非常貼切,但是由于馬克思當時寫作《法蘭西內戰(zhàn)》文的預設讀者是歐美讀者,預設該圣經典故為眾人皆知,沒有進一步解釋,因而中文版不得不另加原文所沒有的注解,削弱了原有的修辭效果。

4.擬人(personification)。擬人指把非人的東西當做人來描寫,賦予物體人的思想、感情、行為方式,以增強文章感染力。[1]49在《法蘭西內戰(zhàn)》文第二部分的開頭[9]45,馬克思把工人自衛(wèi)武裝的巴黎比擬為女英雄,把法蘭西第二帝國擬化為腐朽巴黎的養(yǎng)父,也把普魯士帝國武裝力量比擬為人。以上擬人修辭格在英文原版中是 “…she had to stand forward as the self-sacrificing champion of France,whose salvation…were impossible without the revolutionary overthrow of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that had engendered the Second Empire,and under its fostering care…Paris,…did not hesitate one moment.She heroically resolved to run all the hazards of a resistance against French conspirators,even with the Prussian cannon frowning upon her from her own forts.”馬克思高超地同時運用三個擬人修辭格,把1870年9月法國革命形勢中的三方,即工人武裝的巴黎、第二帝國腐朽勢力和普魯士帝國的形象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和對照,熱情贊頌了巴黎工人的革命義舉。比較遺憾的是,這三個擬人修辭格在中文版中或多或少都遁形了。對工人武裝的巴黎的擬人修辭格雖有保留,但中文版使用的主語是“它”(例:它英勇無畏地決心經受抗擊法國陰謀分子的一切風險),而非“她”,不再凸顯女英雄的形象,似有遺憾。而第二帝國作為腐朽巴黎養(yǎng)父的擬人格消失了,“foster”一詞在中文版沒有直譯,取代之的是“庇護”,似乎有欠生動。

類似地,在第三部分,馬克思把第二帝國比擬為人,即“這個以政變?yōu)槌錾C書,以普選為批準手續(xù),以寶劍為權杖的第二帝國,聲稱它……它聲稱……它聲稱……它聲稱[9]54”。這里復合運用了擬人、借代(metonymy)以及漢語的排比修辭格。借代體現(xiàn)在“寶劍”一詞的使用上,排比體現(xiàn)在“它聲稱”這個結構在同一段落中的四次重復。通過修辭格的復合使用,馬克思深刻而且形象地揭露了第二帝國的本質,并增添了生動文采。對照英文版原句 “The empire,with the coup d’etat for its birth certificate,universal suffrage for its sanction,and the sword for its scepter,professed to…it professed to…it professed to…it professed to…”,可見中央編譯局是字斟句酌,無論在句意傳達還是修辭格保留上都做得很出色,再現(xiàn)了馬克思英文原稿的面貌。

(二)結構修辭(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

1.矛盾修飾(oxymoron)。所謂矛盾修飾指“用兩種不相調和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來形容一項事物,以收到奇警的修辭效果。”[1]254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文中多次運用這個修辭格揭露梯也爾政府的虛偽面目及欲蓋彌彰的罪行。漢語的“對頂”修辭格與英語的矛盾修飾很相像,但是有些矛盾修飾含有言外之意,翻譯為漢語時,并不總是能直譯,需采用引申翻譯法。[1]261

如《法蘭西內戰(zhàn)》文第一部分有這么一句:“…the infamous impostors resolved upon curing the heroic folly of Paris by…”這里的heroic folly在中文版中被譯為“英勇蠢舉”[9]34,十分貼切,“英勇”一詞是馬克思歌頌巴黎工人,“蠢舉”則諷刺國防政府的愚蠢與傲慢,兩詞并用,起到強烈的反襯效果。

又如在第二部分,馬克思描繪秩序黨以和平示威為幌子從富人區(qū)出發(fā)時,使用如下句子:“On March 22,a riotous mob of swells started from the quarters of luxury,…”該句中的 “riotous mob(吵吵鬧鬧的暴徒)”與 “swells(時髦人物)”構成鮮明對比,辛辣揭示出秩序黨表面冠冕堂皇,實際是一群暴徒的真相。該句的中文翻譯是“從富人區(qū)里吵吵鬧鬧地走出了一群派頭十足的人物[9]48”,形象貼切,唯一的遺憾是“暴徒”一詞沒有體現(xiàn)出來,用“人物”一詞帶過,失去了原文的矛盾修飾功能。

2.設問(rhetoric question)。設問具有明顯勸說性和可以雕琢的話語形式,有一些設問句是強有力地陳述與字面意義不一樣的意思,經常是在肯定或否定的表態(tài)中表示說話者的感情,包括驚異、懷疑、責備、憤怒和諷刺等。[1]227

《法蘭西內戰(zhàn)》文中的設問比比皆是。如在第一部分末尾[9]43,馬克思向梯也爾政府連發(fā)兩問:“我們要問:(1)據(jù)說在這筆生意中,安排了幾億傭金以飽梯也爾……的私囊,此事是真是假?(2)據(jù)說只有在“平定”巴黎以后才支付這筆借款,此話是虛是實?”英文版原文如下:“Now,is it true or not—1.That the business was so managed that a consideration of several hundred millions was secured for the private benefit of Thiers…and Jules Simon?and—2.That no money was to be paid down until after the‘pacification’of Paris?”對照中英文,我們可以看到譯者把 “is it true or not”轉移到兩個問題的末尾,一來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二來在保留原文的設問修辭的同時增加排比修辭,進一步強化語言效果,有力地表達了馬克思對梯也爾政府貪污腐敗行徑的憤怒抨擊。

(三)音韻修辭格(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1.《韋氏新大學詞典》(第九版)把頭韻(allieration)解釋為:“在兩個或兩個鄰近的詞或音節(jié)中,通常為起首輔音的重復。頭韻的使用可增強語言的形象感和音樂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5]這個修辭格和漢語的“雙聲”很相似,但是這兩種修辭格內部機制差別很大,英語頭韻涵蓋的內容只有極小一部分與漢語雙聲重合。[1]300,303因此把英語頭韻翻譯為中文時經常難以體現(xiàn)頭韻的修辭效果。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文中多處運用頭韻,如第一部分用以抨擊當時的巴黎市長茹爾·費里“千方百計地利用饑饉搜刮了大筆錢財[9]36”,英語原文是 “to job a fortune out of famine”。因為可譯限度,英譯漢之后頭韻修辭格消失了,可謂一種遺憾的文體損耗。

馬克思對梯也爾的諷刺也多次運用頭韻。如在第一部分,“因被基佐弄得長期沒官做沒財發(fā)而滿腹忿懣的梯也爾[9]38”英語原文是“fretting at the long exile from place and pelf to which Guizot had condemned him”,英文的頭韻“place and pelf”被譯為“沒官做沒財發(fā)”十分貼切,既保留原意,又借用漢字“沒”保留了頭韻結構。相類似地,在第三部分,馬克思又一次運用“place,pelf and patronage”的頭韻修辭格,比先前多了 “patronage”一詞,借以揭露受法國有產階級所控制的政府“由于擁有令人傾心的官職、金錢和權勢而變成了統(tǒng)治階級中各不相讓的黨派和冒險家們彼此爭奪的對象[9]53”。中央編譯局對英文原句的翻譯達意確切,句式整齊。唯一缺憾是由于本句為肯定句,無法再次借用漢字“沒”,在中文版中體現(xiàn)英文版中的頭韻修飾。(原句為“…with its irresistible allurements of place,pelf and patronage,it became not only the bone of contention…”)

三 結 語

對中英版《法蘭西內戰(zhàn)》的詞義、結構與音韻修辭格進行對照分析之后,讀者不禁要為馬克思如此自如地運用英語修辭格進行政治文論創(chuàng)作感到嘆服?!斗ㄌm西內戰(zhàn)》1871年在倫敦發(fā)表后,英國幾乎所有報紙都為這篇宣言發(fā)表了社論和大量讀者來信。[8]恩格斯說:“自倫敦有史以來,還沒有一件公諸于世的文獻,像國際總委員會的宣言那樣,產生如此強烈的影響。”[10]408在文學作品中,尤其是政治宣言類作品中,修辭格可以四兩撥千斤,只要運用恰當,寥寥幾筆就可以生動形象地把作者的意圖有效地傳達給目標讀者。我國的政論文作者及政治哲學研究人員在把某些政治思想、政治理念訴諸書面話語時,不妨效仿馬克思的文風,學習他的修辭運用,借鑒并提高自己作品的藝術美感,以達到最佳表達效果。對于翻譯工作者來說,為了更精準地傳遞國外哲人蘊含在多種修辭格中的優(yōu)秀思想,我們有必要加強對于兩種語言及其修辭格差異的對照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突破翻譯限度,幫助非英語專業(yè)科研人員的研究工作。

[1] 蔣 童,鐘厚濤.英語修辭與翻譯[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馮翠華.英語修辭大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國際新版第一部分第1卷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張克文.論馬克思的語言風格[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0(2).

[5] 覃百長.論英語修辭手法的可譯度[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4(5).

[6] 張國榮.英語修辭格的解碼和翻譯[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

[7] 袁曉寧.翻譯與英語修辭[J].中國科技翻譯,2006(4).

[8] 陳明凡.科學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讀《法蘭西內戰(zhàn)》[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8(7).

[9]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1]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79.

[12]Marx,K.The Civil War in France[EB/OL].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71/civilwar-france/index.htm.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in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YE Hui-zhen1,2
(1.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2.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works is helpful in image-building and the vivid transferring of writers'intention to the target readers.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requires careful decoding and creative reconstruction so as to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language style to its best possibility.Using the well-known 1871address of Karl Marx,The Civil War in France,this article explores into the tactic usage of lexical,syntactical and 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by Karl Marx and contrasts against the translation of those rhetorical devices in its Chinese version.Findings are that several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is address such as alliteration,allusion and oxymoron fail to keep its originally-intended linguistic effect in the officially-released Chinese version.As a conclusion,translators will need to be more cautious and more creative with the handling of rhetorical devices.Researchers of social sciences as well as officials with policy-illustration responsibilities are advised to increase usage of proper rhetorical devices so as to avoid the pitfall of dry preaching.

The Civil War in France;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Karl Marx;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315.9

A

1671-1181(2012)01-0033-05

2011-09-26

葉惠珍(1978-),女,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哲學翻譯、語言政治學。

猜你喜歡
法蘭西修辭格內戰(zhàn)
漲幅達1400%的“法蘭西三劍客”朱德群
法蘭西戰(zhàn)役
天空中的法蘭西騎士——幻影2000戰(zhàn)斗機
敘利亞內戰(zhàn)大事件
現(xiàn)代漢語反飾修辭格新探
初中語文修辭格教學初探
“奇問”修辭格的特點、功能及判斷方法
“32小時圍捕”震驚法蘭西
互文性理論與漢語修辭格的關系探析*——以漢語仿擬修辭格為例
美國內戰(zhàn)的國際法實踐及其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