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紅, 薛文杰, 王小玲
(阜寧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阜寧224400)
乙型肝炎標志物少見模式隨訪分析
余 紅, 薛文杰, 王小玲
(阜寧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阜寧224400)
目的對乙型肝炎標志物(HBV-M)出現(xiàn)少見模式的患者進行隨訪動態(tài)觀察,以進一步提高對HBV-M的認識。方法用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TRFIA)定量檢測21278例標本的HBV-M,將出現(xiàn)HBV-M少見模式的患者列入隨訪對象。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 e 抗體(抗-HBe)、乙肝核心抗體(抗-HBc)分別以 1、2、3、4、5來表示,并以其陽性項目的序號為該模式的代碼。結(jié)果21278例標本共檢出51例HBV-M少見模式。51例HBV-M少見模式為:①“1”:2 例,②“1、2”:4 例,③“3”:1 例,④“2、3”:4 例,⑤“1、2、3、5”:8 例,⑥“1、2、4、5”:29 例,⑦“2、3、5”:2 例,⑧“1、2、3、4、5”1例。結(jié)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不同病程可出現(xiàn)HBV-M不同模式的組合,有時只看到一張檢驗報告單很難做出合理的解釋,應動態(tài)觀察HBV-M組合模式的變化。
乙型肝炎標志物;少見模式;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隨訪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全世界流行,我國為乙型肝炎高發(fā)流行區(qū)。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了HBVDNA的檢測,但在臨床上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指標的檢測仍然是診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常用方法,各項標志物在血清中出現(xiàn)組成了不同的模式。隨著檢測技術和檢測靈敏度的提高、病毒的變異、抗病毒藥物及乙型肝炎疫苗的廣泛使用,臨床上出現(xiàn)一些少見的且難以解釋的HBV-M模式。筆者收集了近年來的HBV-M檢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并對HBV-M少見模式的病人進行隨訪。以進一步認識HBV-M少見模式的臨床意義,有助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
1 材料
1.1 標本來源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來我阜寧縣人民醫(yī)院就診的患者21278例,其中住院10546例,男性6142例,女性5404例,年齡 1~96歲。門診患者9732例,其中男性5024例,女性4708 例,年齡1~72歲。
1.2 試劑與儀器 HBV-M檢測采用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法,儀器購自上海新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型號為EFFICUTA。試劑與標準液配套購自蘇州新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方法 對HBV-M少見模式的標本,于次日重新抽血進行復檢做雙孔,如仍為HBV-M少見模式,將其列入隨訪對象,囑其3~6個月內(nèi)來復檢HBV-M。所有操作均按儀器和試劑說明書規(guī)范操作。
21278 例標本出現(xiàn)8種HBV-M少見模式,共52例,經(jīng)次日復查后仍為HBV-M少見模式的有51例。 51例 HBV-M 少見模式為:①“1”:2例,②“1、2”:4 例,③“3”:1 例,④“2、3”:4 例,⑤“1、2、3、5”:8 例,⑥“1、2、4、5”:29 例,⑦“2、3、5”:2 例,⑧“1、2、3、4、5”1 例。 實際隨訪到的只有 27 例患者。
僅 “1”陽性 1 例隨訪檢測結(jié)果為“1、3、5”陽性。 “1、2”陽性 3 例隨訪檢測結(jié)果為:2 例“2、4、5”陽性,1 例“2、5”陽性。 “2、3”陽性 1 例隨訪檢測結(jié)果為:“2、4、5”陽性。 “1、2、3、5”陽性 6 例隨訪檢測結(jié)果為:3 例“2、4、5”陽性。1 例“2、5”陽性,1 例“1、3、5”陽性,1 例仍為“1、2、3、5”陽性,只是“1、3”的含量呈下降趨勢,“2、5”含量呈上升趨勢。 “1、2、4、5”陽性 15 例隨訪結(jié)果為:8 例“2、4、5”陽性,6 例“2、5”陽性,1 例“1、4、5”陽性。 “2、3、5”陽性 1 例隨訪結(jié)果為“2、4、5”。
HBV-M檢測均采用TRFIA進行檢測分析。TRFIA技術采用三價稀土銪離子作為示蹤物,用時間分辨熒光分析儀測定產(chǎn)物中的熒光強度,以此來定量檢測被測物質(zhì)的濃度。此方法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穩(wěn)定性好,且測定范圍寬等優(yōu)點。筆者檢測21278例標本,共出現(xiàn)HBV-M少見模式52例,經(jīng)重新抽血復查只有1例兩次結(jié)果不一致,這位患者第一天結(jié)果為“1、2、4、5”其中抗-HBs 為15.5MIU/ml,第二天結(jié)果為“1、4、5”其中抗-HBs為9.2 MIU/ml,其他幾項結(jié)果基本一致。HBV-M少見模式構(gòu)成比0.2%(51/21278)。
對于1例單獨HBsAg陽性,后隨訪結(jié)果為“1、3、5”陽性,認為此患者初次檢測時可能為HBV感染早期,HBeAg的濃度還達不到檢測的靈敏度,另外機體應答還不完善,或此時正處在窗口期。1例單獨HBeAg陽性,由于沒有隨訪到患者的結(jié)果,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但有很多文獻報道確實檢測出單獨 HBeAg 陽性[1]。 對于 HBV-M“1、2”、“1、2、3、5”、“1、2、4、5”、“1、2、3、4、5”這種 HBsAg 與抗HBs共存的現(xiàn)象,有觀點認為是不同的HBV亞型感染,即某一血清型亞型感染后誘導產(chǎn)生了該型的特異抗體,隨后患者又感染了另一亞型,原先產(chǎn)生的抗HBs不能中和新感染的不同亞型HBV。故血清中同時出現(xiàn)HBsAg與抗HBs共存[2,3]。還有觀點認為HBV基因發(fā)生了變異,“a”決定族是與抗HBs結(jié)合的關鍵性位點,此處個別氨基酸的變異足以改變其抗原性和免疫應答,導致HBsAg與抗HBs共存[4]。筆者隨訪24例HBsAg與抗HBs共存的患者有 22 例轉(zhuǎn)變“2、4、5”、“2、5”模式,這基本可以說明有些抗原與抗體共存時只是暫時的狀態(tài),它可以隨著藥物治療,機體免疫等因素而發(fā)生不同模式的轉(zhuǎn)換。
HBV感染患者后絕大多數(shù)感染者會出現(xiàn)HB-sAg陽性,通常認為HBeAg只存在于HBsAg陽性的血清中,但檢測出“3”、“2、3”、“2、3、5”陽性的共7例。有研究認為,HBsAg陰性而HBeAg陽性模式與HBV S基因區(qū)變異有關。HBV-DNA在編碼“a”決定族的基因前區(qū),相當于S基因編碼122-124a.a之間出現(xiàn)插入變異,可發(fā)生HBsAg陰性的HBV變異株感染[5]。還有研究認為:患者HBV感染后產(chǎn)生抗HBs除與HBsAg形成免疫復合物仍有過剩,故HBsAg檢測不出[6]。筆者隨訪到2例患者,幾個月后均轉(zhuǎn)換成“2、4、5”陽性。
在檢測出51例標本中,檢測出HBV-M少見模式主要以“1、2、3、5”“1、2、4、5 模式為主,其構(gòu)成比為72.5%(37/51)。這兩種模式共隨訪到21例患者,這些患者大多轉(zhuǎn)歸為“2、4、5”或“2、5”陽性模式。 他們大多可能是“1、4、5”或“1、3、5”向“2、4、5”或“2、5”模式轉(zhuǎn)換的中間轉(zhuǎn)換模式。對于1例“1、2、3、4、5”全陽性的患者由于沒有隨訪資料,很難做出解釋。 從文獻中看出“1、2、3、4、5”有向“1、2、5”轉(zhuǎn)變的趨勢[7]。
總之當患者感染HBV后,由于HBV在體內(nèi)感染的階段不同和在每個個體之間復制的強弱不同,機體對病毒產(chǎn)生免疫反應的差異以及HBV可能發(fā)生的基因變異等原因,使得感染者血清中出現(xiàn)一些HBV-M的少見模式。這些模式多數(shù)不是一種較穩(wěn)定狀態(tài),而是處于常見模式轉(zhuǎn)換中的暫時表現(xiàn),通過本組病例隨訪證實這一點。由于本次實驗出現(xiàn)的HBV-M少見模式的例數(shù)有限,隨訪到的患者更有限,而且只做了一次隨訪,沒有得出更多的數(shù)據(jù)。這次試驗的目的旨在提醒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在分析HBV-M檢驗報告時,遇到那些HBV-M少見模式時,別輕易妄下結(jié)論,應結(jié)合臨床資料,必要時再結(jié)合血清HBV-DNA及肝組織學免疫組化等結(jié)果,并動態(tài)觀察HBV-M模式的轉(zhuǎn)換,以期給患者正確的解釋,及時準確地進行診斷治療。
[1]于 強.九江地區(qū)乙肝病毒檢測結(jié)果模式變化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1):89-90.
[2]Zhang JM,Xu Y,Wang XY,et al.Coexistenc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and heterologous subtype-specific antibodies to HBsAg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Clin Infect Dis,2007,44(9):1161-1169.
[3]張振華,彭 靜,夏劍波,等.表面抗原和抗體雙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S基因的變異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9,19(4):266-270.
[4]Lada O,Benhamou Y,Poynard T,et al.Coexistenc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and anti-HBs antibodi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influence of “a” determinant variants[J].J Virol,2006,80(6):2968-2975.
[5]Louisirirotchanskul S,Kanoksinsombat C,Theamboonlert A,et al.Mutation of the “a” determinant of HBsAg with discordant HBsAg diagnostic kits[J].Viral Immunol,2004,17(3):440-444.
[6]吳俊慶,吳俊琪,胡焉凡,等.HBsAg陰性,HBeAg陽性乙型肝炎病毒血清表現(xiàn)模式的分析[J].檢驗醫(yī)學,2005,20(4):331-332.
[7]黃學忠,陳曉飛,林佩佩,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全陽性模式一例分析及隨訪[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1):30-31.
R512.6+3,R446.62
B
1674-1129(2012)05-0470-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2.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