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陽素云
(邵陽學院人事處,湖南邵陽422000)
新時期高校文化建設意義探尋與實施途徑分析
張 劍,陽素云
(邵陽學院人事處,湖南邵陽422000)
高校文化指學校整體文化,是全校師生共識與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也是高校建設的核心內容。新時期,高校文化在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提升科學文化素質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面對高校文化建設現狀,需要積極開辟文化建設途徑,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意識,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堅持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讓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建設,推動高校發(fā)展。
文化建設;高校;大學生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作為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高校文化凝聚了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它具有引領性、育人性、服務性與創(chuàng)新性等基本特性,具有導向、激勵、陶冶和凝聚等德育功能。探尋高校文化建設的意義,開辟高校文化建設的途徑,是時代對高校建設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加強高校全面建設的重大現實問題。
高校文化指學校整體文化,作為高校環(huán)境的重要構成要素,熔鑄了高校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以其強大的滲透力、激發(fā)力、鼓舞力,促進師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提升和踐行,是全校師生共識與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加強高校文化建設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形成,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對于豐富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需要一定的文化認識為先導。先進文化作為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道路和前進方向的科學把握,沒有先進的文化,就不能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基礎上,也不可能有堅定的信念。新時期,從總體上講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堅定的,在面對各種思潮的涌入、滲透和影響時,能始終保持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社會正在經歷深刻的社會轉型,人們的思想觀念日趨復雜多變,再加上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入,中國思想界出現了色彩斑斕的狀態(tài),思想文化領域充滿了探索、試驗、沖突、競爭,這既給中國文化開辟出一條多樣化的發(fā)展之路,但也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流地位受到挑戰(zhàn)”[1]。理想信念的動搖是最根本也是最危險的動搖,尤其是出現在青年一代身上。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堅定理想信念,需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引領大學生,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及時總結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新經驗和獲得的新認識,解決現實生活青年大學生關注關心的熱點、難點與疑點,善于運用“理論熱點面對面”、“熱點問題談心錄”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同各種錯誤觀點進行積極的思想斗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使廣大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系高校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的精神力量,是衡量高校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縱深發(fā)展,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就業(yè)方式的改變,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社會上有些人開始浮躁,有些人甚至道德失范、誠信缺失、急功近利、重利輕義。加上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內容空洞無物、華而不實,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注重單向知識傳授,忽視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失去了與豐富多彩的鮮活生活的緊密對接。受其影響,少數大學生缺乏真誠,缺少書香氣,多了銅臭味。在面對生活壓力時,態(tài)度上更加務實,方式上更加現實,權利上甚至更加功利化。因此,始終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是當前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面對社會上一些領域道德失范的現象,高校只有在文化建設上堅持高標準,保持先進性,堅定政治性,才能使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保持純潔。為此,就要堅守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引入優(yōu)秀文化資源,筑牢文化壁壘。教育學生扭住時代發(fā)展的弦,唱響高尚道德主調。理智面對和處理復雜環(huán)境下的復雜問題,分清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提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提高價值觀念、精神狀態(tài)、奮發(fā)意志和思想道德,努力成為有先進思想、高尚道德、優(yōu)良作風的模范實踐者。
在當今信息化充斥下,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高校文化建設只有牢牢把握這一時代趨勢,占據現代科技前沿陣地,才能保證大學生不僅在思想道德上走在社會前列,而且在科學文化武裝上也走在社會前列。但從目前高校的狀況看,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突出表現是:學歷層次雖然有所提高,但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專業(yè)理論突出,但勝任本職的專業(yè)化能力偏低;實踐操作本領缺乏;富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但迎接挫折的心理素質不夠。這些表現集中說明,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不高的問題,已經較為突出。而這些都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迫切需要用知識武裝大學生,增強科學和人文教育的培養(yǎng)途徑,在新聞、社會學、經濟、政治、法律、管理等課程中學習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態(tài)度、鉆研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思想、掌握科學方法、鍛造科學精神,抓緊培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具有厚重的科學文化底蘊、合理的復合知識結構和強烈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型專業(yè)人才。使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科學文化,身體心理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全面過硬,成為用現代科學文化武裝起來的先進群體。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高校建設的新局面,需要翻開先進文化的新篇章。面對高校文化建設現狀,尚需要回歸理性,從實處著眼,大力加強建設力度,開辟實施途徑,多方面入手層層推進,不斷推動其繁榮發(fā)展。
高校文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tǒng)工程,需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強化發(fā)展意識,樹立大局意識,自覺站在民族文化復興、國家文化繁榮、高校實力提升的戰(zhàn)略高度來審視,以高校文化發(fā)展繁榮推動高校綜合實力的轉型。為處理好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文化建設,就要從總體上統(tǒng)籌考慮,整體推進,防止顧此失彼或避重就輕。首先,要統(tǒng)籌好傳統(tǒng)文化、社會文化、青年文化、時代文化、先進文化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弘揚優(yōu)秀文化之精華為重點,構建一體化管理的文化體系。第二,要統(tǒng)籌好國家和高校文化建設的協調發(fā)展,求得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的理解,如克拉克·克爾所言,一所大學越是優(yōu)秀,需要的自治越多,這離不開“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巨大的獨立程度的大力支持和忍耐”[2];同樣,高校也要從國家社會的長遠發(fā)展著眼,注重文化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和其對社會發(fā)展推動作用,建立內容豐富的文化發(fā)展之路。第三,要統(tǒng)籌好對文化戰(zhàn)略與文化比較的研究,積極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文化戰(zhàn)略,同時加強對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的歷史背景、人文傳統(tǒng)、思維方式、道德價值體系、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的研究探討,在國內外文化比較中科學籌劃高校未來發(fā)展謀略,謀劃對應不同形勢下文化建設的理論和對策,切實提高高校層次和水平。
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在校園中的濃縮,它聚焦于高校廣大師生員工,以廣闊的校園空間為背景,顯示出校園中特有的情景模式和精神氣質,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成員的情感、信仰、追求產生著影響。校園文化的指向點包括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宗教、政治、法侓、哲學、藝術和社會制度等。通過對這些文化的領悟吸收,學生思想品德能達到一定的深度與高度,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也能得到提高。創(chuàng)設校園特有文化氛圍,就要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用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和傳播方式“多載些生動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沒味道,不起勁”[3],為學生加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滲透功能,交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主流文化與企業(yè)文化、鄉(xiāng)村文化、家庭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傳播,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的同時滿足其精神需要;積極借鑒和吸收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中蘊藏的科學的合理的文化因素,對這些優(yōu)秀文化資源予以繼承更新改造,在實施正面教育時堅決抵制封建和資產階級腐朽文化思想的侵入,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堅持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突出教育的主題,確立積極向上的的德育基調,加強道德規(guī)范、道德風尚、道德意識教育,提倡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精神,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提倡關心人、愛護人、熱愛集體、熱愛公益,為人民多做好事,提倡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用高尚的道德觀念形成高校特有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等。通過這些措施和手段,促進高校文化工作的深入持久開展。
近年來,面對復雜的國際和國內環(huán)境,文化工作圍繞時代主題,依托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和培育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兩大平臺強勢推進,有效地提高了建設力度。但客觀地看,高校文化建設也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影響著高校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對于“軟實力”建設更是一種阻礙和桎梏。因此,新時期高校文化仍然要堅持突出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具有內在一致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4]如能在引領中堅持疏導、化解,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等多管齊下,把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就可以在潛移默化、日積月累中轉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高校文化工作堅持與時俱進,就要始終伴隨時代步伐,適應時代要求,突出時代特征,不斷研究新情況,適應新特點,建立新機制,創(chuàng)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歷史連續(xù)性,其所體現的民族性與時代感,需要在繼承中實現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文化在秉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更要突出鮮明的階級性與先進性。為使高校文化盡快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發(fā)展變化,需要認清形勢,加強對先進文化的宣傳與管理,適應形勢任務需求,以環(huán)境、條件和對象的變化為出發(fā)點,在堅持和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吸取新的實踐經驗和新的思想,不斷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思路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方式創(chuàng)新、原則創(chuàng)新等,以此推動高校與社會的進步發(fā)展。
[1]郭國祥.毛澤東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探索,2010(2).
[2](英)阿什比.科技時代的大學教育[M].藤大春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石秀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1(24).
G40-058
A
1674-5884(2012)04-0040-02
2012-03-13
張 劍(1982-),男,湖南邵陽人,助理實驗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責任編校 游星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