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鄭善夫?qū)Χ旁姷慕邮?/h1>
2012-04-02 12:47:29王勇史小軍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李夢陽杜詩杜甫

王勇 史小軍

(1.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 博雅教育學院,廣州 510663;2.暨南大學 文學院,廣州 510632)

一、鄭善夫與明中期詩壇的尊杜之風

鄭善夫 (1485—1524),字繼之,號少谷山人,福建閩縣 (今屬福州)人。弘治十八年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有《少谷集》。

鄭善夫是前七子復古派的重要成員,也是明代文學史上以學杜著稱的詩人。與許多復古派成員一樣,鄭善夫?qū)W杜與李夢陽、何景明等人的積極倡導是分不開的[1]。陳束《蘇門集序》云:“成化以來,海內(nèi)龢豫,搢紳之聲,喜為流易,時則李、謝為之宗。及乎弘治,文教大起,學士輩出,力振古風,盡削凡調(diào),一變而為杜詩,則有李、何為之倡?!保?]楊慎 《升庵詩話》卷七亦謂: “至李、何二子一出,變而學杜,壯乎偉矣。”[3]當然,就李、何二人而言,李夢陽在其中發(fā)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胡纘宗《西玄詩集序》便稱:“弘治間,李按察夢陽謂詩必宗少陵,康修撰海謂文必祖馬遷,天下學士多從之,志類靡然?!保?]李濂《胡可泉集序》亦云:“弘治間,武功康太史以馬遷之文倡,北郡李按察近體詩以杜倡,而古體則以漢魏倡,學者翕然宗之?!保?]

李、何等人倡導學杜,一定意義上是為了矯正臺閣體萎弱的詩風,這在當時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一時為詩者“憲章子美,翕然成風”[5],鄭善夫自然也會受到這一潮流的深刻影響。弘治十八年,鄭善夫中進士,在此后的十余年時間內(nèi),他先后與何景明、徐禎卿、孫一元、薛蕙、王廷陳等復古派文人交游,并逐步形成了與眾人一致的文學復古主張。而在復古派成員當中,何景明對善夫的影響是最為深遠的,何景明《少谷子行》云:“來京華始一識,意氣形神兩相得?!贝撕蠖私徽x甚厚,并多有唱和。對何景明這一詩壇領袖,鄭善夫始終是以師視之的,他曾在《與可墨竹卷跋》中說:“仲默教余為詩……癸酉歲,葉茂全偶持此畫,欲余作詩。余欲仲默先作詩,及見仲默詩,竟縮手退舍,不敢出口”,鄭善夫?qū)尉懊魅绱送瞥?,其詩學宗尚受到何景明的深刻影響,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當然,善夫推崇杜詩,也有其個人的原因。若閱讀鄭善夫的文集,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常常在詩中以杜甫自擬,如: “鄭老有官無飽飯,杜陵多難每依人”(《彭城避地》);“無家杜陵老,經(jīng)亂鄭康成”(《除夕》);“此日明年復何處,可堪回轉杜陵腸”(《九日對酒不登高》);“久病文園枕,長貧杜曲田” (《寄潘逸老》);“無家杜陵老,且結草堂綠”(《汨汨》)等等。前人亦往往將其與杜甫相比,如《少谷集》卷二十四孫昌裔《鄭少谷先生集序》云:“少陵避亂竄歸,初授拾遺,即以抗疏嬰肅宗怒,遷徙間關,至于負薪拾橡,而愛君憂國之念未嘗少衰……先生以諫武廟南廵,與梓溪諸公同受杖闕下,此咸以雕龍之才,抗鳴鳳之節(jié),蜍志足羞龍比未俊。忠憤感慨,發(fā)而為詩,宜乎有激調(diào)而無繁音,有勁氣而無纖態(tài),有惕思而無喬志,有危論而無巵詞?!鄙劢荽骸渡俟燃颉穭t稱善夫與杜甫“遭逢以后,則一一符合者:少陵工部,先生吏部,其生平宦職同;少陵變遇祿山,先生變遇彬、瑾,其遭際不辰同;少陵疏救房管,先生疏救黃鞏,其批鱗風節(jié)同;少陵卜居浣花,先生筑舍鰲石,其棲遁雅志同”。

總之,鄭善夫與杜甫一樣,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又親歷了社會的動蕩,其個人生活也極為困苦,充滿不幸。正是由于這種相似的思想性格和人生經(jīng)歷,才使得他對杜詩有著深刻的體會,更易于接受杜詩的影響,這也是他不同于其他復古派文人的地方。

二、鄭善夫?qū)Χ旁姷脑u論

李、何二人雖倡言學杜,但在他們的文集中,卻很少直接評論杜詩之語。何良俊曾記載顧璘言:“李空同言作詩必須學杜,詩至杜子美,如至圓不能加規(guī),至方不能加矩矣?!保?]這是目前所見李夢陽評杜較有價值的材料。而何景明則在《明月篇》序中說:“仆讀杜子七言詩歌,愛其陳事切實,布辭沉著,鄙心竊效之,以為長篇圣于子美矣”[7],之后又對杜詩頗有微詞 (留待下文再分析)。

相比之下,鄭善夫?qū)Χ旁姷脑u論更為詳細一些。其《讀李質(zhì)庵稿》一詩有如是評述:

雅音失其傳,作者隨風移。于楚有屈宋,漢則河梁詞。曹劉氣軒軒,逸文振哀悲。兩晉一精工,六朝遂陵遲。角然尚色澤,古風不成吹。盧王號詞伯,秪用綺麗為。千年取正印,乃有陳拾遺?;虿槐M反樸,朝代兼天資。所以王李輩,向道識所期。大哉杜少陵,苦心良在斯。遠游四十載,而況經(jīng)險巇。放之黃鐘鳴,斂之珠玉輝。幽之鬼神泣,明之雷雨垂。變幻時百出,與古乃同歸……[8]

鄭善夫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有一個最高的典范,這就是“雅音”,他雖沒有說明具體什么是“雅音”,但聯(lián)系復古派其他成員的詩論以及“于楚有屈宋,漢則河梁詞”等語可知,這里的“雅音”實際上指的是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古詩傳統(tǒng)。因為在復古派看來,《詩經(jīng)》“品第最高,是復古的最終歸屬,及詩歌各項原則的淵藪所在”[9]。①實際上,善夫本人也曾表示過對《詩經(jīng)》傳統(tǒng)的重視如《少谷集》卷九《前丘生〈行已外篇〉序》:“《詩三百》,曰'思無邪',吾夫子之言也,前丘生進于是矣。”而《詩經(jīng)》傳統(tǒng),更確切的說是風雅、比興之傳統(tǒng),故善夫又以“雅音”概括之。接下來,他又表示“雅音”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fā)生蛻變,屈宋、蘇李 (河梁詞)、曹劉仍然是“雅音”的繼承者,至兩晉、六朝, “雅音”逐漸失傳,開始崇尚“色澤”,盧王等初唐詩人尤有六朝遺風,陳子昂雖能得“雅音”之真?zhèn)?,但由于時代及個人能力的限制,并沒能完全實現(xiàn)返樸歸真的目的。而真正做到“與古同歸”,即完全回歸了“雅音”的,就只有杜甫一人了。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高度肯定了杜詩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將其作為終生效法的對象。在他看來,向杜詩看齊,也就是向“雅音”看齊,通過對杜詩的學習,無疑能達到返之于古的目的。

由于在善夫看來杜詩最為近古,他又曾以杜詩為評判詩歌藝術成就的標準。其《〈葉古崖集〉序》云:

杜詩渾涵淵澄,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彼乃有余。又善陳時事,

(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②此語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上·杜審言杜甫傳贊》:“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zhì)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可信云。”。世之學者,劬情畢生,往往只得其一肢半體,杜亦難哉。山谷最近,而較少恩。后山散文過山谷遠,而氣力弗逮。簡齋蠲而少舂融。宋詩人學杜無過三子者乃爾,其他可論耶?

吾閩詩病在萎腇多陳言,陳言犯聲,萎腇犯氣,其去杜也,猶臣地里至京師,聲息最遠,故學之比中國為最難焉。若非豪杰之士,鮮不為風氣所襲者,況遂至杜哉。國初如林鴻、王偁、王恭、高廷禮輩,逷然離群出黨,去杜且顧遠與?[8]

鄭善夫認為,杜詩難學,一般人只能得其一肢半體,宋人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學杜成就最為突出,但仍有不足,而明初閩中十子等人與杜甫的差距就更遠了。換言之,他是以去杜之遠近來評判詩歌藝術成就的。

總之,鄭善夫?qū)Χ旁娍芍^推崇備至,這也正是復古派的普遍觀點。不過,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復古派并不迷信杜甫,對杜詩中顯露出來的以文為詩,缺少比興手法,以及在音韻、情感方面的缺失等等問題表示不滿①可參見劉明今、廖可斌、黃卓越等學者的相關論述。。如何景明便批評杜甫的七言歌行:“詞固沉著,而調(diào)失流轉,雖成一家語,實則歌詩之變體也?!庇终f杜詩“博涉世故,而出于夫婦者常少;致兼雅頌,而風人之義或缺”(《明月篇并序》)[7]。王廷相則批評杜甫《北征》等敘事詩“漫敷繁敘,填事委實,言多趁貼,情促附輳”的特點,認為這是“詩人之變體,騷壇之旁軌”(《與郭價夫?qū)W士論詩書》)[10]等等。那么,鄭善夫本人是否也對杜甫有過批評呢?在他本人的文集中,我們找不到任何線索。但焦竑《焦氏筆乘》卻輯錄了善夫三則批評杜甫的評語:

余家有鄭善夫有批點杜詩,其指摘疵颣,不遺余力,然實子美之知巳,余子議論雖多,直觀場之見耳。嘗記其數(shù)則,一云: “詩之妙處,正在不必說到盡,不必寫到真,而其欲說欲寫者,自宛然可想,雖可想而又不可道,斯得風人之義,杜公往往要到真處、盡處,所以失之?!币辉?“長篇沉著頓挫,指事陳情,有根節(jié)骨格,此杜老獨擅之能,唐人皆出其下。然詩正不以此為貴,但可以為難而已。宋人學之,往往以文為詩,雅道大壞,由杜老啟之也?!币辉?“杜陵只欲脫去唐人工麗之體,而獨占高古,蓋意在自成一家,不肯隨場作劇也,如孟詩云:‘當背 (杯)已入手,歌伎莫停聲?!阕燥L度,視“玉佩乃 (仍)當歌”,不啻霄壤矣。此詩終以興致為宗,而氣格反為病也?!鄙品蛑姳境鲎用?,而其持論如此,正子瞻所謂知其所長,而又知其敝者也。[11]

焦竑所引善夫?qū)Χ旁姷呐u,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批評杜詩不得“風人之義”,即缺乏比興手法,二是批評以文為詩的傾向,三是批評杜詩一味喜好高古之辭。這樣的批評,與何景明等人的觀點是相近的,也確有見地,難怪焦竑對其如此贊許了。需要指出的是,鄭善夫本人以及歷代目錄學著作皆未提及其有批點杜詩之書,焦竑也沒有說明其所藏之書從何而來,上述這些評語的真實性尚不好肯定。不過,鄭善夫與何景明交情甚篤,曾從何景明學詩,他受何景明的影響作出這樣的批評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取得反面證據(jù)之前,我們暫時還是將這部書的著作權歸于鄭善夫。

焦竑所藏的這部書,此后又流傳到了胡震亨手中,胡震亨對此書評價甚高,他不僅將焦竑所引的上述評語收入其《唐音癸簽》卷六中,還在卷三十二中稱:“近代談詩集大成者無如胡元瑞。其別出勝解者,惟鄭繼之老杜詩評可與劉辰翁諸家詩評并參,吟人從此入,庶不誤岐向爾?!贝送?,據(jù)傅璇琮、許逸民等主編《中國詩學大辭典》所述,胡震亨還在其《杜詩通》一書中大量引用鄭善夫的評點[12]。由于筆者目前還未獲得《杜詩通》原書,加之篇幅有限,故暫時不對《杜詩通》所引的鄭善夫評點加以深入的探討。就筆者目前所搜集到的一部分材料來看,《杜詩通》所引評點大多言簡意賅,且對杜詩有褒有貶,能成一家之言。如杜詩《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評點云:“無味”[12]。杜詩《城上》“草滿巴西綠,空城白日長。風吹花片片,春動水茫?!本洌u點云:“此語不可易作”;《春日江村五首》“農(nóng)務村村急,春流岸岸深。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句,評點云:“此等語今不可復作矣”;同詩“扶病垂朱紱,歸休步紫苔。郊扉存晚計,幕府愧群材”句,評點云:“此等語便不可及,不必在苦作翻硬也”;同詩“群盜哀王粲,中年召賈生。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宅入先賢傳,才高處士名。異時懷二子,春日復含情”句,評點云: “此詩體惟杜老有之,他人學之,不成說話矣”;《秦州雜詩二十首》“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葉露,云逐渡溪風”句,評點云:“豈不巧,然不足貴此類是也。”②據(jù)影印圖片資料,以上評論見《杜詩通》卷三十一。《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句,評點云:“終于情景不貼,無味故也?!保?3]《贈特進汝陽王二十二韻》“朝退若無憑”句,評點云:“若無憑,猶漢高失蕭何若失左右手意?!保?4]《上水遣懷》“回斡明受授”以下四句,評點云:“此等為杜公滯處?!保?5]等等。

目前杜詩學研究者對鄭善夫的關注不多,而實際上,鄭善夫?qū)Χ旁姷脑u論,尤其是保存在《焦氏筆乘》、《杜詩通》中的這些評點,恰是明代杜詩學史上的重要一環(huán),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的探討。

三、鄭善夫?qū)W杜之成就及其對明中后期閩中詩壇的影響

杜詩最為突出的特征在于其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受杜詩之影響,復古派成員寫下了大量反映時事,直言民瘼時弊的詩作。在李夢陽、何景明的文集中,反映社會重大現(xiàn)實問題的詩作不在少數(shù)。如李夢陽的《君馬黃》、《士兵行》、《解俘行》、《飛蟻歌》、《愍災歌》、《愍旱歌》,何景明的《官倉行》、《苦寒行》、《歲晏行》等等。相比之下,鄭善夫的這類題材的詩歌在其文集中是最多的,其數(shù)量也遠遠超過了李、何等人。這主要是因為,與李、何不同,鄭善夫一生歷經(jīng)三仕三隱,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民間,又曾親歷一系列農(nóng)民起義等重大事件,對普通百姓的困苦生活有著更加切身的體會。

例如,正德六年,鄭善夫北上選官期間親歷劉六、劉七起義,沿途目睹了百姓在戰(zhàn)亂中遭受的苦難,寫下了《彭城避地》、《不寐》、《阻濟上》、《古戰(zhàn)場》、《憂朔方》等描寫戰(zhàn)亂的詩歌。正德十三年再度入京期間,恰逢武宗巡幸宣、大,此后,又歷經(jīng)寧王之亂、諫南巡之禍,在這段時期內(nèi),其文集中反映時事的篇目最為集中,相繼有《大田篇二首》、 《大田篇》、 《駕出北平》、《芳樹篇》、《塞上》、《即事》、《沱水三章》、《羽獵謠》、 《南郊改卜陪陳司馬視牲》、 《部直》、《燕京三首》、《得家信》、《聞道》、《聞西江亂》、《城戍》、《送林以乘謫夷陵》、 《正德十四年四首》、《憶昔》、《上妙高臺》等等,真實地記錄了整個王朝的動蕩,堪為一代詩史。除此之外,正德期間贛南等地的農(nóng)民起義、流寇之亂,在善夫的詩中都能找到相關的記錄,如《桃源行》、《南征》、《聞汀漳罷兵二首》、《苦節(jié)行》、《傷哉行》等等。正如王世貞所說,鄭善夫之詩“如天寶父老談喪亂,事皆實際,時時感慨”[16]。在前七子復古派乃至整個明代中期詩壇,像鄭善夫這樣在詩作中大量反映時事的詩人是較為罕見的。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鄭善夫是弘、正年間興起的師杜風潮的堅定擁護者,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從根本上突破了臺閣體籠罩之下萎靡不振的詩風,這是李、何等所倡導的文學復古運動所取得的積極成果,也是鄭善夫?qū)γ鞔衅谠妷呢暙I所在。

鄭善夫以學杜享譽一時,而人們又往往將其與李夢陽相比,如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云:“國初習杜者凡數(shù)家。華容孫宜得杜肉,東郡謝榛得杜貎,華州王維禎得杜一支,閩州鄭善夫得杜骨。然就其所得,亦近似耳。惟夢陽具體而微?!保?6]王世貞雖然認為善夫?qū)W杜不及李夢陽,但卻認為其“得杜骨”,評價還是較高的。所謂得杜之“骨”,主要應當是指精神實質(zhì)而言。在王世貞看來,鄭善夫?qū)W杜,更多的是繼承了杜詩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而在藝術上卻沒能做到像李夢陽那樣的“具體而微”。

類似的說法又見于王士禎《池北偶談》:“宋明以來詩人學杜子美者多矣,予謂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氣,魯直得杜意,獻吉得杜體,鄭繼之得杜骨?!保?7]王士禎對鄭善夫的評價,與王世貞完全相同,而說李夢陽“得杜體”,顯然也是從藝術風格上著眼的。在他看來,鄭善夫?qū)W杜,在藝術上可能不如李夢陽成功。

的確,與鄭善夫相比,李夢陽更偏重于在藝術手法上借鑒杜甫,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明史》李夢陽本傳云:“七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頓挫、倒插之法惟李夢陽一人。”[18]不過,鄭善夫之詩,尤其是五七言律詩學杜,同樣是具體而微的。例如,其在律詩的煉字煉句上就十分見功力。顧起綸《國雅品·士品三》稱“鄭驗封繼之才賦英邁,往往有新語”。并舉了五律《宿象山西塢二首》其一“暝煙分野意,山鬼習人聲”一聯(lián)為證。[19]筆者認為,該聯(lián)不僅對仗工整,其中“分”字也用得極有新意?!瓣詿煛薄ⅰ吧焦怼钡囊庀笠草^好地描繪了象山景色的幽深。另外,該詩其二“腰鐮野外急,磷火晩來深”中的“急”字、“深”字,也用得很好,形象生動。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再舉幾例,如:

青山下河漢,白日莽風雷。(《少谷集》卷四《觀雁宕龍湫》)

天多足鴻雁,沙暖定鳧鹥。(《少谷集》卷四《對湖》)

水清魚避影,松靜鶴留聲。(《少谷集》卷四《漫興》)

方山五片石,巉嶻七千尋。(《少谷集》卷五《九日方山登高》)

這些字皆用得極為生動貼切,較有韻味。從整句上看,其對仗亦極為工整。第一、第二例用的是倒裝語序,而這正是杜詩常用之法。除此之外,鄭善夫還喜歡在詩中用疊字,喜用拗體,語言質(zhì)樸無華,喜用典故,好發(fā)議論,這些都來源于杜甫。

從風格上看,鄭善夫的詩,尤其是七律,還具有與杜詩類似的沉郁、悲壯的特征。我們在上文曾經(jīng)提到,鄭善夫與杜甫在思想與人生經(jīng)歷上有相似之處。他的個人生活充滿不幸,又適逢多難之秋,國事家事的雙重壓力,使他的心靈不堪重負,發(fā)而為詩,則每多“沈郁之思”[8],如其《秋夜》詩:

七月欲盡天氣清,殘月未上江猶明。流螢渡水不一點,玄蟬咽秋無數(shù)聲。獨客尚未送貧賤,四方?jīng)r是多甲兵。立罷西風夜無寐,吳歈裊裊感人情。[8]

從詩中“四方?jīng)r是多甲兵”及“吳歈裊裊感人情”二句來看,此詩應當作于正德七年鄭善夫在蘇州滸墅關期間,當時正值劉六、劉七起義。詩的首二聯(lián)用簡約的手筆,以殘月、流螢、寒蟬與江水的意象,構成了一副蒼涼凄清的秋江夜景圖。在這樣一個秋夜,詩人獨自沉思,想到自己客居此地,孤獨無依,貧苦微賤,不禁心生悲涼之情。“四方?jīng)r是多甲兵”句語意一轉,由自身的貧賤念及四方之多兵,這更為自己增添了幾分愁緒。最后一聯(lián)寫自己徹夜無寐,在裊裊的吳歌聲中,無盡的愁思在心頭回蕩。從聲律上看,全詩八句皆拗,屬于典型的“拗律”,使得全詩聲情相稱,具備了一唱三嘆的效果。

總體而言,該詩沉郁蒼涼,近于杜詩。沈德潛《明詩別裁集》評此詩曰:“頹唐似杜?!保?0]葉矯然說善夫七律“髣髴工部,幾奪神骨”[21],可謂確評。

鄭善夫的七言歌行,有不少專敘時事之作,這類作品與杜甫“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有明顯的繼承關系。像《憂朔方》、 《鐘吾行》、《桃源行》、《去年行》、《兵馬行》、《百憂行》、《歲晏行》、《苦節(jié)行》、《傷哉行》等等,多以淋漓盡致的筆墨描繪了正德年間一系列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不過,鄭善夫這一類詩歌雖學杜甫,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他往往只從宏觀的角度平鋪直敘,表現(xiàn)手法較單一,缺少藝術構思和必要的語言修飾,且往往以一段直白的抒情作為結尾,難免失之淺露。如其《鐘吾行》:

皚霜凜凜頹楊柳,鐘吾驛前白孤走。山東虎穴已盡除,淮北人煙亦何有。自從天狼犯東斗,殺掠如山如拉朽。四溟兵氣寂不揚,縱有城院誰則守。黃河無梁葦可渡,曷不去此甘為虜。就中一室三十口,那得孤兒應門戶。投生避死誰不知,鐘吾令長實主之。(《少谷集》卷三)

我們在上一章提到,焦竑曾引用過善夫的杜詩評點,其中對杜詩缺少比興、以文為詩、獨好高古之詞的寫法表示過不滿,若此論真出自善夫本人的話,說明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與理論主張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向推崇鄭善夫的閩人謝肇淛才會在《小草齋詩話》中說:“自北地、信陽興,而吾閩有鄭繼之應之,盡洗鉛華,力追大雅,盛矣!然掊擊百家,獨宗少陵,呻吟枯寂之語多,而風人比興之誼絕。譬之人無春而劇秋,人未少而先老,才情未肆,骨格變衰,樂事未陳,聲淚俱下,在少陵為之,已非得意之筆,而況效顰學步,面目可憎者哉?”[22]謝肇淛在這里主要批評善夫一意學杜,取徑太狹窄,且模擬過甚,不懂比興之旨,這樣的批評雖然尖銳,但也并非完全沒有道理。

還有一些詩論家則指出了鄭善夫詩歌語言過于質(zhì)樸的特點,如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中稱善夫近體詩“樸拙處” “專師老杜”[24],汪端《明三十家詩選·凡例》說“鄭少谷以學杜自命,拙直枯悴”[25],沈德潛《明詩別裁集》卷六說:“少谷以杜為師,然過于質(zhì)直”[20],都強調(diào)了這一點。

當然,瑕不掩瑜,鄭善夫一生始終堅定地擁護并實踐著師法杜甫的創(chuàng)作主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他也因此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睹魇贰の脑穫鳌防顗絷柋緜鞣Q其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康海、王九思等號稱“十才子”[18],顯然是將其作為復古派的一員主將來看待的,這一說法得到了后人的廣泛認同。而在此之前還有所謂“七子”、“八子”的稱謂,甚或有將其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并稱“徐、何、李、鄭”,與李夢陽并稱“二先生”者①關于以上不同稱謂,唐琦《〈升庵長短句〉序》(《明詞匯刊》卷上第34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版);孫宜《八子詩》(《洞庭集》卷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吳國倫《八子詩》(《甔甀洞稿》卷五,《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少谷集》卷二十三鄧原岳《鄭繼之先生傳》、陳鳴鶴《東越文苑傳》張煒《談藝集》以及《少谷集》卷二十四丘齊云《少谷先生集序》等有相關記載。。

在明代閩中詩壇,鄭善夫的地位顯得尤為突出。萬歷中期以后,他更被公認為是閩中詩派的“中興之主”,得到了閩中詩人的一致推崇。鄭善夫之所以被后人所推崇,與其對閩中詩壇所作的貢獻是分不開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以杜詩為創(chuàng)作典范,并以此扭轉了該地區(qū)長期以來萎靡不振的詩風。

我們在上文中提到,鄭善夫曾對閩中“萎腇多陳言”的詩風提出過批評。而所謂“萎腇多陳言”實際是針對明初“閩中十子”等人而言的。明初,以林鴻、高棅等為代表的“閩中十子”開創(chuàng)了一個地域性的詩歌流派:閩中詩派,他們在理論上提倡師法盛唐,在創(chuàng)作上注重摹擬唐詩的體格、聲調(diào)、音律,同時也表現(xiàn)了自己某些深切的生活感受。但由于明初統(tǒng)治者的專制獨裁和政治高壓,致使閩中詩派的創(chuàng)作極少干預社會生活,只能摹擬唐詩的外觀,其末流甚至流于形式主義①關于明初閩中詩派的詩歌理論與創(chuàng)作,可參考陳慶元《福建文學發(fā)展史》第五章第一節(jié)《明代的閩中詩派》,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洪峻峰《明初“閩中詩派”詩論評說》福建論壇 (社科教育版),1986年第2期以及2003年江西師范大學馬育秀碩士學位論文《明初閩中文學研究》等資料。。錢謙益曾批評道:“推閩之詩派,禰三唐而祧宋元,若西江之宗杜陵也,然與否耶?膳部之學唐詩,摹其色相,按其音節(jié),庶幾近之矣。其所以不及唐人者,正以摹仿形似,而不知由悟入也……自閩詩一派盛行永天之際,六十余載,柔音漫節(jié),卑靡成風,風雅道衰,誰執(zhí)其咎?”[23]錢謙益向來貶低閩派,他將明初詩壇的“風雅道衰”歸咎于閩中詩派,顯然有失公允,但他指出閩中詩派過于摹擬,進而導致“柔音漫節(jié),卑靡成風”的現(xiàn)象,還是較為準確的。善夫?qū)﹂}地“萎腇多陳言”的批評,與錢謙益的觀點大致相近。他認為,閩中這種“萎腇多陳言”的詩風與“渾涵淵澄,千匯萬狀”,又“善陳時事”的杜詩相比實在相差太遠。正是有鑒于此,他才自覺地以近于杜詩的創(chuàng)作風格矯閩詩之弊,促進了閩中詩派的復興,關于這一點,前人亦有論述,如謝肇淛《鄧汝高傳》云:“弘、正之間,其人思深沉而詞雄郁相尚,以少陵致語一洗靡靡之聲,則鄭吏部繼之為之冠?!保?6]

當然,僅僅靠鄭善夫一人之力是無法改變整個詩壇的風氣的。閩派詩風之所以能夠轉變,還與閩地詩人積極接受鄭善夫的影響分不開。例如,善夫友人高瀔、傅汝舟便曾學善夫之詩②《靜志居詩話》卷十一《高瀔》條:“髙、傅為鄭門弟子之冠”;《傅汝舟》條:“前丘生詩刻意學少谷子”。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310頁。。除高、傅外,林春澤之詩亦有師法善夫的痕跡③如其《觀射》(見林春澤《人瑞翁詩集》卷二)一詩,與善夫《觀射篇》(《觀射篇》為《鄭詩》中篇名,題下小注:“癸酉秋仲予南征至天津陪王劉二君子較射西營因賦長歌”,四庫本題作《天津同王劉二子較射西營因賦長歌》,(見《少谷集》卷三)頗為相類,以致文字上也有雷同之處。。陳文燭《二酉園續(xù)集》卷十七《程蕃府知府旗峰林公墓志銘》云春澤“與里中鄭善夫少相友,其詩雅相類”。又云: “即司徒公、學憲君之詩得諸庭訓。”[27]這里所謂司徒公、學憲君指的便是春澤子林應亮,以及應亮之子林如楚。錢謙益亦認為“應亮……鄭善夫之壻也,故其為詩,頗有師授?!保?3]此外,善夫外甥張經(jīng)亦受到善夫之影響,王鳳靈《〈半洲詩集〉序》即認為張經(jīng)“詩多從外氏,而實宏厥聲”[28],等等。正因為有這樣一批詩風相近的詩人,謝肇淛才會在《小草齋文集》卷四《陳汝翔詩序》中肯定地說:“自鄭吏部為政以來,吾郡詩率尚風骨而謝鉛華?!保?6]

總之,鄭善夫的詩歌創(chuàng)作一掃此前閩中詩壇的靡靡之音,在其生前乃至身后都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而這正是其師法杜甫所取得的積極成果。

[1]劉明今.從明人對杜甫的評價看明代的詩學風尚[J].文學遺產(chǎn),1987(6).

[2]高叔嗣.蘇門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卷首.

[3]楊慎.升庵詩話[M].歷代詩話續(xù)編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774.

[4]胡纘宗.鳥鼠山人小集[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濟南:齊魯書社,1995:卷首,卷十二.

[5]謝榛.四溟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7.

[6]何良?。挠妖S叢說[M].北京:中華書局1958:213.

[7]何景明.大復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卷十四.

[8]鄭善夫.少谷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卷一,卷七,卷九,卷二十三.

[9]黃卓越.明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74.

[10]王廷相.王氏家藏集[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濟南:齊魯書社,1995:卷二十八.

[11]焦竑.焦氏筆乘[M].北京:中華書局,2008:108.

[12]傅璇琮,許逸民,王學泰,等.中國詩學大辭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1346.

[13]陳增杰.唐詩志疑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9.

[14]杜甫.杜詩詳注[M].仇兆鰲,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62.

[15]翁方綱.石洲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23.

[16]王世貞.藝苑卮言[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8298.

[17]王士禎.池北偶談[M].濟南:齊魯書社,2007:319.

[18]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7348.

[19]顧起綸.國雅品[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338.

[20]沈德潛.明詩別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39.

[21]葉矯然.龍性堂詩話續(xù)集[M].中國詩話珍本叢書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第十三卷,758.

[22]張健.珍本明詩話五種[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367.

[23]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80,329 -330,333.

[24]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M].續(xù)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卷六.

[25]汪端.明三十家詩選.[M].清同治十二年刊本:卷首.

[26]謝肇淛.小草齋集[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濟南:齊魯書社,1995:卷十一.

[27]陳文燭.二酉園續(xù)集[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濟南:齊魯書社,1995:卷十七.

[28]張經(jīng).半洲稿[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濟南:齊魯書社,1995:卷首.

猜你喜歡
李夢陽杜詩杜甫
夜讀(一)
中學生報(2022年5期)2022-04-29 20:00:37
李夢陽與鄭岳關系考辨
李夢陽與鄭岳關系考辨
李東陽&李夢陽:師生恩怨難分明
百家講壇(2020年8期)2020-09-26 10:38:54
杜甫改詩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杜甫與五柳魚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29
李夢陽詩歌與西北地域文化

秦安县| 灵丘县| 龙江县| 舒兰市| 蕉岭县| 舞阳县| 陆河县| 南宫市| 海阳市| 乐陵市| 南通市| 巧家县| 博爱县| 漳平市| 石棉县| 合水县| 永丰县| 梅州市| 河南省| 普定县| 永仁县| 吴川市| 潢川县| 唐河县| 隆化县| 红原县| 朝阳市| 长寿区| 涟水县| 宾阳县| 灌云县| 陆丰市| 台北县| 沈丘县| 泸西县| 湟中县| 淮阳县| 南平市| 中阳县| 黄龙县| 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