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
(東莞理工學院 計算機學院,廣東東莞 523808)
財富,即一切具有價值的事物,它包括自然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三個方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財富的理解不斷深入。
在學界,學者們繼智商 (IQ)和情商 (EQ)之后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財商 (Financial Quotient,簡稱FQ),對人們獲取財富的能力與智慧進行了全面界定。所謂財商,通俗地說是指一個人的“金融智力”,即認識、使用金錢的能力及獲取金錢的智慧。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早期財商教育,并且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如新加坡的中小學生早在1992年時,參加儲蓄的比例就已超過53%;在法國,六歲的孩子就有自己獨立的銀行賬戶;在英國,儲蓄和理財已成為中小學學生的必修課。相比之下,我國這方面的教育相對滯后:許多孩子到了大學期間才擁有自己的銀行賬戶;僅有與經濟相關專業(yè)的大學生才能受到專業(yè)的理財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很多孩子都不會管理和合理支配零花錢。
毋庸置疑,一個人對待財富的態(tài)度是其人生價值取向的重要部分,而其運用和獲取財富的智慧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其自我價值,所以,提高大學生的財商,是助其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手段之一,是當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目前雖然國內許多高校開設了金融學之類的理財課程,但一般都只覆蓋少數(shù)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如果國內高校要將財商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對學生進行專門訓練,因受到師資、教材和專業(yè)設置等條件的制約,可能暫時時機還不夠成熟。這就決定了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結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財商教育化為一項長期的,持續(xù)的常規(guī)化教育來開展。具體可從三個方面著手,即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財富,合理使用財富,積極創(chuàng)造財富。
習慣上,人們特別是高校學生,往往把財富等同于金錢。這里存在著重大的誤區(qū),即將財富狹隘地理解為有形的物質資產,忽略了隱形的精神財富的存在及其價值。受這種扭曲的財富觀影響,部分家庭經濟條件優(yōu)越的學生眼里多看到有形的金錢,因此常用金錢來提升自己的價值。在學習上,他們不思進取,躺在父母的金山銀山上睡大覺,在生活上則追風趕潮、相互攀比,表現(xiàn)出強烈的優(yōu)越感和低弱的財富觀。從眾心理使得他們認為別人有的,自己也應該有;獨辟蹊徑的求異心理,又催促著他們變換花樣,尋求更時興、更完善的東西,以達到身心各方面的滿足。與此同時,一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也因從眾心理而認同金錢即財富的片面價值觀,并出于虛榮而加入到高消費的行列。這些貧困學子往往一邊向學校申請助學貸款、助學金、貧困補助,一邊還穿戴時髦的服飾,用著中高檔手機、筆記本電腦。還有一些貧困生不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千方百計爭做跟自己專業(yè)無關的社會兼職,以犧牲必要學習時間為代價來補充家庭給予經費的相對不足。家庭的貧困成為他們的一種難言之苦,經濟拮據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貧困生同樣希望以時尚、新異、前衛(wèi)的個人形象向社會展示自我,使他們的心理落差得到暫時填補。正是在此基礎上,他們表現(xiàn)出上述強烈的浮躁心態(tài)及低弱的財富觀。
大學生其實非常富有,但許多學生看不到自己的隱形財富——青春。殊不知,年輕是一筆巨大且無可估量的隱形財富,即使是億萬富翁都愿傾囊而出,以全部物質財富來換取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歲月。但是我們不少學生卻不惜虛擲青春、荒廢學業(yè)而追求一時的悠閑快樂,這無疑也是財商低下的表現(xiàn)。
在精神財富的層面上,大學生財商高的表現(xiàn)就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財富,注重積累隱形資產,即進行充分個性化的自我設計,積極利用年齡優(yōu)勢抓緊時間和創(chuàng)造機會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并達成自己在校期間的階段性目標,為今后自我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輝煌夯實基礎。
對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們應予以足夠的重視,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學生對于財富的正確認識:首先,應使學生理解財富的真諦,要使之看到隱形的精神財富的存在,從而懂得人的青春、健康、知識、智慧、能力、經驗、綜合素質和社會資源、人際關系等軟件是能夠與貨幣財富一樣使用的財富,是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的事例教育學生,使他們借鑒古人與今人的經驗來增長自己的人生閱歷,從而意識到物質財富是外在和可流失的。凡有價的東西 (包括父母給予的金錢和物質)都可能在極端情況下一夜之間灰飛煙滅,而時間以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同學之間的友誼、參與社會實踐或擔任學生干部所積累的工作經驗、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體魄等精神財富才是內源性的、可再生的財富和持久純正的、能夠帶來愉悅的無價之寶。其次,應使他們認識到時間也是金錢,如果把大量時間花在可輕易得到的娛樂體驗上,無疑是虛擲自己的青春年華這一最為可貴的人生財富。時間是一次性消費品,年齡不斷增長,而歲月卻不會回頭,這是上帝賦予每個人的公平。如果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古訓于不顧而大把揮霍時間,那么難以避免“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悲劇。此外,思政教師還應結合勵志教育,結合勤工助學工作,幫助貧困生樹立自信。一方面引導貧困生視貧困為財富而非恥辱,因為貧困讓人學會了更多待人處事的道理,更懂得人間冷暖,并會更珍惜財富。所以,貧困生應在貧困中激勵斗志,用樂觀堅強的心態(tài)去面對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堅持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奮發(fā)圖強,繼而由自強逐步走向自信,以自己在學習方面的成功和人格的高尚而贏得尊重。另一方面要為貧困生爭取更多的社會資助,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機會,切實為他們解決生活上的燃眉之急,讓他們在兼職實踐中提升能力,得到鍛煉。
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世界里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但所處的年齡段和消費需求卻注定了他們要站在時尚消費的最前沿。一般而言,他們在財富世界里扮演的都是消費者的角色,家人所給予的生活費是他們固定的經濟來源。對于大學生來說,高水平的財商體現(xiàn)在物質財富的層面,便是能花好錢,即在滿足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的支出外,把錢花得更有意義。
目前高校大學生在運用財富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非理性消費,具體表現(xiàn)如下:
第一,任意揮霍金錢。有的學生用父母給的生活費、零花錢購買名牌服飾、手表、化妝品等,小到數(shù)千元的外套、鞋子,大到數(shù)萬元的品牌箱包和奢華首飾。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在校就讀期間就將家中的私家車開來上學,下至普通家庭轎車,上至豪華跑車。乍眼看去奢侈品琳瑯滿目,豪車五花八門,此般景象,實不該出現(xiàn)在高等學府之中。對此,高校思政教師通常是采取加強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素質教育,狠抓校風學風建設,加強正面引導,用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陶冶學生,并引導學生理性消費,營造校園健康消費氛圍的辦法就加以引導。但筆者認為,還要從財商教育的角度鼓勵學生重視隱形精神財富的積累,使之懂得物質是有形的,流失后可以被再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相對匱乏,固然會使生活受到影響,但就在校大學生而言,那只是輕度的或暫時的;而精神財富的貧乏,會使人失去精神的支撐和人生的目標,將會影響到對整個生命過程的體驗與享受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當然,教師也有責任與學生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爭取家長積極配合,以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價值觀,使之健康成長。
第二,無計劃消費?;ㄥX沒有計劃幾乎是高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尤以理工科專業(yè)的男生嚴重。他們似乎習慣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度日理念,一有錢就頻繁地聚在一起吃飯、酗酒,或是為了心儀的手機、衣服等超前消費,把后一段時間的生活費一次性傾囊而出,等到沒錢的時候就想方設法找人借錢,借不到則靠方便面、餅干來維持,或者在同學處蹭飯吃。之所以如此,部分學生是因人生目標的缺位而導致混文憑、混日子的生活態(tài)度,另一部分學生則是因財商低下而導致的不理財?shù)纳盍晳T。對前一類學生,思政教師不僅應當加強勵志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還應進行財商教育,使之從思想上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不在于揮霍父輩打拼來的金錢,而在于合理支配父輩所給予的金錢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對后一類學生,思政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節(jié)省日常的開支,力避華而不實的消費,將節(jié)省下來的經費積累起來進行教育投資,把錢花在能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的地方,比如留作考研費或作學習職業(yè)技能的學費等。哪怕是給父母買生日禮物增進親情,寒暑假出外旅行開拓視野,都不失為有意義的選擇和高財商的體現(xiàn)。要使學生認識到金錢財富的來之不易,因此應該堅決杜絕鋪張浪費,學會在經濟上量體裁衣,即在適當?shù)臅r候花必要的錢。把節(jié)余的零花錢用于儲蓄、捐贈或其它有意義的事情。另外,還應啟發(fā)學生學會延遲享受。眾所周知,猶太民族最精于經商之道,而他們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就有延遲享受這一法則——面對一把糖,如果選擇當下吃,只能嘗一顆;如果明天吃,則能享有全部。這無疑是理性生活法則之一種,它使孩子們懂得只有理性消費才能收獲更多的道理。作為業(yè)已成人的大學生應該培養(yǎng)理性,出色完成學業(yè),為日后的幸福操一張勝券。
第三,消費成人化。城市娛樂業(yè)的發(fā)達,使大大小小的KTV、酒吧、沐足閣等夜店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它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消費水平都在學生們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加之大學充足的課余時間可以由學生任意支配,助長了許多同學養(yǎng)成喜愛去夜店的不良消費習慣,于是酒吧、夜總會、沐足閣這些本屬于成年人的高消費娛樂場所也漸漸出現(xiàn)了許多大學生的身影。乍看起來,這似乎無可厚非。一是因消費場所費用的多層次化,使得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各消費群體能夠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選擇相應的消費場所和消費方式,二是大學生本就是成年人,在年齡上已經具備出入這些消費場所的資格。如果是出于了解社會、體驗生活甚至是滿足對成人夜生活好奇的目的,高校學生偶爾去一兩次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出于空虛無聊而常入常出,甚至成為日常的消費內容之一,就屬于不務正業(yè),不懂得合理支配時間和金錢的現(xiàn)象了。所以,高校學生的成人消費之風是與學習主業(yè)相悖故絕不能等閑視之的。思政教師應引導學生注重自己的在校大學生身份,維護這種身份所產生的尊嚴感。要督促學生嚴格執(zhí)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抓實早讀晚修及課堂考勤,促使學生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習上。同時還要加強宿舍門禁管理,對夜歸違紀同學嚴肅處理。更為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愛好,多組織有益身心的文娛、體育活動。要加強對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的建設,盡可能圍繞所學專業(yè)開展各類專業(yè)延伸活動,把課余活動與課堂教學聯(lián)系起來,充分利用自己的青春財富進行知識的原始積累,以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增進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為今后的大展宏圖奠定良基。
筆者在擔任高校就業(yè)指導課教師期間了解到,許多即將畢業(yè)的大四學生從來沒有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對畢業(yè)離校后的工作及生活也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甚至連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都一無所知,只是等待,被動就業(yè)。之所以如此,多是因為過于依賴父母,習慣了父母提供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生活,從而缺乏對自己未來負責任的強烈意識。對此,高校教師應采取如下措施及早進行引導和教育。第一,強調樹立自立意識。對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高考的填報志愿要受到考分、文理分科以及地域等因素的制約,相當一部分考生可能首選命中率高的學校和專業(yè)投報,還有一部分剛剛上線的考生在選擇學?;驅I(yè)時不得不服從分配,即使是滿足了第一志愿的學生也很難說完全了解自己所選專業(yè)的性質和方向,于是,有的學生從大一就不了解自己所在的學校,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yè),以至于四年完全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所以,高校思政教師首先應配合專業(yè)教師對大一新生進行專業(yè)教育,使之對自己所在學校和所學專業(yè)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比較個性化的自我設計。這樣做,能夠針對一部分學生自立自強意識較為薄弱的問題,逐步消除學生的依賴父母、得過且過情緒和思想困惑,讓他們知道自己所學知識與將來前途和出路息息相關,從而督促他們樹立理想,規(guī)劃長遠,奮發(fā)圖強。第二,引導學生嘗試創(chuàng)造財富。當然,大學生在校期間應以學業(yè)為重,沒有條件也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創(chuàng)造有形財富。對他們來說,培養(yǎng)自食其力的意識以及錘煉意志、積累理論知識和提高個人能力要比實實在在去賺錢更為重要。所以他們在校期間,高校思政工作者除了應當結合大學生就業(yè)指導課程、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等課程,從思想上培養(yǎng)學生自立自強、自食其力的品質,從行動上鼓勵學生養(yǎng)成勤于實踐的習慣以外,還要鼓勵學生在扎實學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著力培養(yǎng)動手能力,力爭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使之懂得實踐過程中積累的工作經驗、得到提升的個人能力也是極為寶貴的財富。特別應該強調的是,思政教師應隨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就業(yè)指導,而不是到大四的就業(yè)指導課中才紙上談兵。平時思政教師應引導學生參加適合高校學生的課余社會實踐:家境寬裕的學生可利用剩余的零花錢進行儲蓄、做基金定投或購買理財產品,養(yǎng)成隨時理財?shù)牧晳T;文學、歷史及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可利用寒暑假或節(jié)日長假做兼職導游,在帶團講解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在名山大川中鍛煉體能、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新聞專業(yè)的學生可編排各種小報提高文字寫作、編輯能力,也可制作各種影視短片提高非編能力;營銷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嘗試代理一些產品,或是開個網店,把專業(yè)實習和社會實踐提前,從中體悟經營策略和市場意識,學會主動了解市場,并根據市場的變化作出決策;文秘及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可在學校機關勤工儉學,通過學做兼職秘書,來提高事務處理能力,鍛煉人際協(xié)調能力;……此外,思政教師還可以在校內舉辦創(chuàng)業(yè)講座、創(chuàng)業(yè)競賽等活動,指導學生嘗試面對畢業(yè)以后即將面臨的工作局面,贏利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像企業(yè)家、教育家、投資家等一樣思考,為今后的創(chuàng)業(yè)打下堅實的業(yè)務和心理基礎。
[1]許愛青.大學生財商教育芻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98-100.
[2]鄭浩昊,段華,羅麗娜.大學生財商素質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S1):158-159.
[3]董玉剛.大學生非理性消費原因分析及其引導對策[J].沈陽大學學報,2007(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