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德
哲學與文化
劉再復開啟了紅學研究的新階段
——對《紅樓四書》的審美感悟
王世德
劉再復教授在北京三聯書店出了四本關于《紅樓夢》的巨著:二○○九年一月《紅樓夢悟》和《共悟紅樓》、二○○九年七月《紅樓夢哲學筆記》和《紅樓人三十種解讀》相繼問世。這四本皇皇巨著,開啟了紅學研究的新階段。
自從《紅樓夢》的手抄本在清代乾隆年間問世以來,就有脂硯齋、畸笏叟等的評論,一七九四年(乾隆五十九年)周春寫成《閱紅樓夢隨筆》,其書包括索隱、考證,也評論了小說的思想、人物、藝術手法等。從這時到民國初年,為“舊紅學”研究時期,焦點是在批注、評點、索隱上面。清代光緒年間王國維寫有《紅樓夢評論》,它是紅學研究史上第一篇系統(tǒng)的學術著作。民國初期,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也有較大影響。
五四運動后,開始了“新紅學”研究時期。一九二一年胡適發(fā)表論文《紅樓夢考證》,一九二二年俞平伯發(fā)表《紅樓夢辨》,認為《紅樓夢》可歸為寫實派小說。俞平伯對曹雪芹和小說版本作了詳細考證,得出“自傳說”、“自然主義杰作”、“為情場懺悔而作”等觀點。魯迅、陳獨秀也發(fā)表過關于《紅樓夢》的重要見解。四十年代李辰冬的《紅樓夢研究》,認為《紅樓夢》可列入世界文學第一流的杰作之中。一九四八年太愚的《紅樓夢人物論》,研究書中人物性格與環(huán)境及時代之關系。
一九五三年九月上海棠棣出版社出了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論》,該書到同年十二月印了三版,一九七六年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了增訂本。美國耶魯大學余英時教授在 《海外紅學論集》中說,“新紅學的傳統(tǒng)至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論》的出版而登峰造極”。周汝昌此書,是新紅學考證派集大成之作,篇幅最大,資料最豐富,對于了解當時社會狀況及曹家處境,很有幫助。作者對版本和脂硯齋的批語也下過很大的考證功夫,付出了大量艱苦勞動,其中有很多有價值的見解,這對紅學研究十分有用。周汝昌在增訂本《寫在卷頭》中說:“這是一本材料考證書。材料不過是我們研究一個問題時需要取資的東西;考證也只是整個研究過程中的一個步驟;兩者本身都不是最終目的……我們便不能忘掉我們的出發(fā)點,即為了進一步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為了對這部小說和這位作家的評價和批判繼承的工作。”老一輩紅學研究家付出了巨大精力,他們?yōu)楹髮W鋪設了堅實的路基,也真誠地盼望后繼者超越已有的考證之作,從而使紅學研究有新成果。俞平伯老人在晚年也明確說過,要真正深入研究《紅樓夢》本身,必須“多從文學哲學著眼”,把它作為小說來研究、領悟,不要繁瑣考證。老一輩學者的精神十分感人,這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他們深切地盼望著像劉再復《紅樓四書》這樣的回歸文學審美的專著的出現!
我們盼望劉著這樣的書,也已經很久了。它的出現使紅學研究從索隱、考證作家家世、版本真?zhèn)?,轉移到研究小說本身的思想、藝術、意蘊和美學價值上來。二百多年來,這種研究也是有的,也有很多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也讀到過一些中青年學者的著作,他們也指出了小說呼喊個性解放、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的美學價值和意義,但我總為這些好書沒能產生更好更大的效應而深深惋惜?,F在,讀到劉著四書,喜不自勝,深感到四本專著必能產生強大的效應,從而開啟紅學研究的一個新時期。此后,大家把主要精力轉到研究小說本身之上,尤其是小說的思想、藝術和美學價值上來,能夠匯成紅學研究的新主潮。
劉著四書,最先應該肯定的功績,就是開啟了紅學研究的一個新階段,做了“使紅樓歸位”的正事,把紅學研究的主力從意識形態(tài)學(政治學、歷史學)回歸到文學、人學、心靈學、審美學、藝術學。
其次應該肯定的功績,是在“方法論”上,采用了“悟證”的方法,這使讀者感悟到《紅樓夢》的作者用生命心靈所抒寫的無比廣闊瑰麗的大夢,人類探尋和追求美好理想(凈水世界、太虛幻境、大觀園、俱樂詩社等),能引導我們凈化靈魂,到達一個宇宙精神(天地人合一)的新境界。這個新境界,使我們贏得了對美的衷心信仰,并由此明白了:該如何守護生命本真狀態(tài),從而詩意地棲居在人間。這些如同上帝、道等“第一義存在”的難以言說的啟示性真理,更難以實證,要用熊十力說的“性智”,即用人的天性、本性、性靈、真情、真覺去體悟,而不是用“量智”,用邏輯分析方法去考量和論證。要了解《紅樓夢》的本體,就要求我們用這種直覺感悟的方法。本體與方法,兩者是相互依存的一體兩面,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這兩者的革新,才使紅學研究能開啟一個新階段,到達一個新高度,開創(chuàng)出紅學研究的一片新天地,引導我們凈化靈魂,到達一個宇宙精神(天地人合一)的新境界。
《紅樓夢》是曹雪芹感悟人生的結果,它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徹悟出來的。我們也需要用生命真情去感悟,才能庶幾近之。比如說,小說為什么要寫太虛幻境,僅僅是為了增加神秘縹緲的神話色彩嗎?或者是為影射、暗示人物性格命運嗎?如果不仔細深悟,恐怕也難悟得作者所寄托的深意深情。
劉再復說,曹雪芹在小說第一回就“重新定義”故鄉(xiāng),把故鄉(xiāng)推到無數年前女媧補天的大空曠之中。故鄉(xiāng)讓你棲息生命,負載你的思念、憂傷、歡樂,承載了你的生命,它是有詩意的情感家園。這也讓我們感到生命的源遠流長,從而反思,不要“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劉再復以優(yōu)美詩意的散文詩寫出他的感悟。他感激曹雪芹給他溫暖和力量,讓他感受到宇宙的大潔凈,逃離污濁之地、虛假之鄉(xiāng),不知算計,拒絕世故,不要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爭名奪利,能夠保持質樸的內心和靈魂的燈火,進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境,升華出赤子童心的大愛境界,從而贏得大解脫、大自在、大自由、大快樂。
劉著說,《紅樓夢》一開始就介紹主人公的來歷,是被拋入“大荒山無稽崖”中的一塊多余的石頭,這其實暗示了人類一生都處于荒誕無稽的鬧劇中,短暫的一生為爭名奪利,沾染了一身污泥濁水,舍本逐末,上演了多少喜劇,也產生了多少悲劇,更遑論追逐物色美色而顛倒是非美丑、丑態(tài)百出的荒誕劇。
《紅樓夢》是偉大的文學經典,紅學研究必須要回歸文學審美。我們要研究它怎樣以無比真實的現實主義筆法刻畫人物、構造情節(jié)、鋪陳細節(jié),又以浪漫主義精神抒寫理想激情,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小說里的人物關系與世態(tài)世相活靈活現、真實可信,作者以無可懷疑的真實性寫出了人物的心理和言行,它使我們深信:這些人物,如果讓他們再活一次,他們在那個規(guī)定情境(典型環(huán)境)中一定還會那么說那么做,表現出那樣的典型性格。
作者寫出的種種悲劇、喜劇、鬧劇、荒誕劇,都是無比真實的。貴族家庭內部的分崩離析,華麗之家衰敗自耗,終于盛宴必散,這都是真實可信的。悲涼之霧,遍被華林,最后剩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盛極必衰這也符合了事情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然而,這不是太悲觀了嗎?人生短暫,華宴必散,什么好都“要”了,真是只剩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了嗎?人生如夢,夢醒了無路可走。頑石無力補天,寶玉出家,與仕途經濟升官發(fā)財絕緣,否定得徹底,但又怎么找到出路?
劉著深切感悟到,《紅樓夢》及其作者并不悲觀絕望,而是鮮明地確定了美的理想,就是要保持青春少女葆有的人類本真本然的赤子嬰兒本性。她們在未嫁人、未進入污濁世界前,受社會污染制約較少,保持本真本然質樸天真本性的性靈,才是天地之心,未被污染的天地靈秀,宇宙精華,真善美的結晶。這就是穿破黑暗之國的一線光明。美就是少女青春天真的本性,在少女身上表現得純真強烈。男性,出嫁后的女性,老年人,誰也能保存著這種少女青春童心的精神性靈的,也都是美。其核心是能除去污染和異化,保持人類本性的純潔無瑕,質樸真誠。這就是美,就是佛性、神性、理想。
曹雪芹看到人性虛榮貪欲,一切欲望終要歸入空無,一切都在無定的變動之中。他有絕望感,但他仍要寫《紅樓夢》,寫出他不能忘情,深切愛戀的真情本性的美,便是反抗絕望。寫出他對第一女神黛玉、第二女神晴雯的萬世不變的深情,寫出大觀園中自由歡樂的詩意生活,就是他要肯定的、永不變易的真情理想,也是他對人類的理想和希望。這也是他可以安放心靈的家園和故鄉(xiāng)。天真無邪、沒有世故和算計的真摯友情和愛情,一切和諧的博愛的真情,是人類應該和可以達到的理想。一切自由人聯合的團結互助合作,共同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造幸福美滿的生活,是值得肯定和追求的理想。確定這樣的理想,也就是《紅樓夢》的亮色、價值和偉大意義。悟到這一價值和意義,也是紅學研究新時期、新階段的重大貢獻。
《紅樓夢》有色空觀念。按照佛教觀念,認為事物色相是虛幻不實,剎那生滅的假象,人們要徹悟,它們都是不真實的空幻。劉著指出這說法有積極意義:人們在生前不必太執(zhí)著于物色的追求。這說法可以理解為:要在瞬間物色中感受到無限永恒的意義,看透物色的本質。值得注意的是,《紅樓夢》在“因空見色,自色悟空”的說法中,插入“由色生情,傳情入色”兩句,并且在第一回說,空空道人因此改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小說作者十分看重“情”字。花月癡人說《紅樓夢》是“情書也”,一連說了二十五個情字(《紅樓夢卷》第五十四頁)?!都t樓夢引》第一句就是:“開辟鴻蒙,誰為情種?”我們可以說,作者就是個情種,作者就是在寫最令人動情的人事,抒寫他的血淚感情。在太虛幻境中演出的《紅樓夢仙曲》十二支中第一支曲子,警幻仙姑在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快結束時又強調了“以情悟道”和“宇宙衷情”,不要做“皮膚濫淫之蠢物”。在小說末回的“警幻仙榜”中對寶玉總的評價是“情不情”,脂評的解釋是寶玉對世間無知無識無情的人,也都能“有一癡情去體貼”(甲戌本第八回眉批)。去除了世故功利的污染,人間自有真情在。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真誠相待,生死相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禪宗說,人人都有佛性,只是被遮蔽、污染了,入了迷途不知返。不必念經求佛,不必面壁苦求,只要去除污染,能夠覺悟,以純粹本性處事求真,一悟即可入佛境,即可得神性。
成佛覺悟,只在一念間。但這一念卻不易得。不經坎坷曲折,就很難覺悟到自由幸福之可貴。不付出代價,也不易覺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是非成敗轉頭空”,“盛宴必散”,“物滿即虧”,“誤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惡是歷史發(fā)展的杠桿,人類歷史總是曲折前進,前進波浪總是泥沙俱下。遍看世間紛攘,忙碌爭斗,有多少假借堂皇名義,夾雜私利動力。但歷史進步的主流,則必然是不斷揚棄私心,擴充拓展公利之心、之行。
《紅樓夢》發(fā)出了千古絕句“何處有香丘”,這是宇宙天地境界的大追問。寶玉和黛玉都還沒能找到香丘,但與污濁世界決裂,明確了要尋求的是:不失去生命本真天性的自由博愛真情。怎樣才能實現理想的科學道路雖然還沒有找到,但方向已明,人人能夠自覺探尋,為之奮斗,就有希望。華宴爭斗,充滿血腥味,厭棄它就是覺悟。告別污濁世界,清除身心迷惘,就是解脫。人人都按本真性靈,自由發(fā)展,和諧合作,有大同情懷,大慈愛心,就能獲得精神上大自由、心靈上大快樂。人人都棄丑向美,就能接近真善美的終極理想,進入與宇宙天地萬物相通、和諧合一的澄明世界,與污濁世界相對立的凈水世界。
《紅樓夢》抒發(fā)了人類生命要詩意棲居的理想,呼喚赤子之心的性靈真情,和諧互愛的共謀自由幸福的本真追求,其內涵意蘊遠遠超越和大于封建家族興衰史、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等政治歷史內容。它能凈化和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它有永恒的思想價值、永久的藝術魅力,其豐富的內涵是說不完道不盡的。
劉再復學識淵博,中外古今很多名家名著,他都能廣征博引,用在恰當地方,說透他的感悟和體會,縱橫捭闔,左右逢源,議論風發(fā),感悟精彩,能幫助我們理解和體悟到《紅樓夢》的永恒價值、懺悔意識、哲學內涵、性格描述、精神內涵的“欲、情、靈、空”四向度,廣深涉及其題旨選擇、女性主義批評、女性的歷史視角、通觀美學與青春圖式、父子沖突、兩種人生狀態(tài)、關于第三類宗教的討論、紅學女性的文化類型、異端與荒誕意識、東西方兩大文化景觀,有紅樓的哲學筆記和澄明五境等,有紅樓中三十種世人相解讀。其內容十分豐富,把紅學研究提到新的高度、廣度和深度,給我們的啟發(fā)和感悟也十分豐富,不是我這篇文章的篇幅可以容納的。這里只是略述我一二粗淺的感悟,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和親自去細讀四本宏著的興趣,共同把紅學研究推向一個新的時期,開啟一個新的階段,取得紅學研究的新碩果,能更有力地提升大家的精神境界,美化大家的靈魂,更好地詩意棲居于大地之上。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寫于川大
王世德,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文系榮休教授,四川省美學學會會長,全國美學理事,全國高校美學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審美學》、《文藝美學論集》、《美學新趨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