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徒然草》的道家旨趣

2012-03-30 13:10
關鍵詞:旨趣吉田名利

張 谷

(西北政法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 西安710122)

《徒然草》的道家旨趣

張 谷

(西北政法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 西安710122)

《徒然草》是日本鐮倉末期隨筆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日本隨筆文學雙璧之一。它思想深邃、高遠、超脫,給人智慧的啟迪。作者吉田兼好兼通儒、道、佛、神之學并加以融會吸收,而道家思想是其主要來源?!锻饺徊荨分械牡疵⒅腔郛a(chǎn)生虛偽、反對自夸相爭、超越生死、無物可待等人生思想,都是對道家思想的闡發(fā),內(nèi)蘊著道家旨趣,由此亦可見道家思想對日本中世文化的影響。

《徒然草》;老莊;道家;日本中世文學

批評世人對名利、智巧的舍身追逐,是道家的一個重要話題,對名利、智巧的反思是道家的一大特色。如《老子》云:“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下引《老子》僅注章名),“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九章)?!肚f子》明確貶斥“以利累形”的行為,主張超越利害:“藏金于山,藏珠于淵;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壽夭俱忘,窮通不足言矣。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保ā肚f子·天地》,下引《莊子》僅注篇名)上面吉田引自《文選》的話“捐金于山,沉珠于淵”實源于《天地》篇此段文字?!肚f子》認為,人們對名利的過度追逐,會導致“見利而忘其真”(《山木》)。對名利的過度執(zhí)著,會造成對人的自然性情的戕害,在莊子看來,“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庚桑楚》),更有甚者,則為此喪失生命,此為世人之大迷,而世俗常以為舍身為名比舍身求利要高尚,實則在“以物易性”、“殘生傷性”上并無不同。只有能做到“雖貴富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讓王》)者,才是德性超邁的“至人”。用吉田兼好的話說就是:“立身簡素,不慕豪奢,不斂財貨,不貪圖功名利祿,可謂人中之上品也?!保?]22

與否定執(zhí)著于名利智巧的態(tài)度相聯(lián)系,吉田反對恃才爭勝,他說:“人應該具備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與人爭勝負的美德,……品格高,才藝出眾,家中先輩也負有盛譽,心中就不以別人為然,哪怕不說出口,這種念頭也應該受到指摘?!保?]148這正是道家老子所提倡的“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二十二章)的態(tài)度和“不爭之德”。在吉田看來,恃才爭勝是人的一大過失,因為它一方面是一種攻擊他人的姿態(tài),必然對其對象造成心理壓迫,“拿自己的一己之長去與人爭個高低,就像長角的動物用角去頂人,長牙的動物用牙去咬人”。另一方面,這種心思和行動也會傷及自身,“被人恥笑、非難,以至于惹禍上身,都源自這種傲慢之心”[1]148對此,吉田推崇一種“忘”的態(tài)度:“一定要謹慎,能夠忘掉自己的這些優(yōu)勢最好?!保?]148這里“忘”的思想無疑來自莊子,莊子主張忘掉世俗世界中的“我”,也即名利、智巧之心,當然也包括對自己一技之長的自恃。正因為忘掉了自己的才能技藝,才不會局限于現(xiàn)有的技藝水平,從而使技藝達到高妙的境地(“技進于道”)。吉田也是這樣理解的:“真正精通一藝的人,清楚自己的不足之處,常懷不滿之心,不會有向人自夸的時候”[1]148。這種不恃才傲物的超然態(tài)度深得莊子人生哲學之旨趣。

二、智慧出,有虛偽

吉田認為,那些想以出眾的智慧與品行留名于后世的人,看起來是品行高尚的,但其想法卻仍然是愚蠢的。首先,留名還需傳名者,而傳名者不能長久在世,所以名也不能長留,對這種暫時之名的執(zhí)著,因而是沒有意義的。他說:“一般喜愛名譽的人都喜歡聽到世人的贊揚。只是不管是贊揚你的人,還是詆毀你的人,在世上都呆不久,替你傳名的人,也要不多久就消逝了。害怕愧對誰,希望得到誰的認可,又有什么意義呢?”[1]38-39其次,有贊譽,也就必然有誹謗,所以想得到贊譽的目的是達不到的:“誹議隨聲譽而起,身后之名毫無用處,執(zhí)意去追求,實在也是愚蠢之舉?!保?]38-39誹謗與贊譽相伴相隨,贊譽中潛藏著誹謗,當然,誹謗中也包含著贊譽,這和老子所說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禍福,以及貴賤、美丑、善惡都是相生相伴、相依相對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真正的贊譽是對贊譽和誹謗的超越,也就是沒有或無需夸贊,即“至譽無譽”。最后,有些人想以智慧和品行得到世人的贊許,但是“智慧出,有虛偽;才能增加煩惱?!保?]19

這里“智慧出,有虛偽”一句來自《老子》十八章。此處所謂“智慧”,也是指“知識”、“智巧”,而不是真智慧。老子明確反對智巧,如說“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偽棄詐,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保ㄊ耪拢┣f子也說:“知出乎爭”,“知”(智巧)是人間爭奪的工具,與“名”一樣,“知為孽”(《德充符》),其運用會導致禍亂。因此,“圣人不謀,惡用知?”(《德充符》)要“掊擊而知”(《知北游》)、“離形去知”(《大宗師》)而達到“坐忘”的境界。吉田視才能為人生之煩累的觀點,顯然也來自莊子。莊子把人的“有用”(即有才能)看作是人盡其天年的障礙和危險,主張通過“無用”(對才能的超越)而達到“全生”的目的。他試圖超越有才與無才而達到“物物而不物于物”、“乘道德而浮游”(《山木》)的“逍遙”境界,從而成就“大用”。

在吉田看來,經(jīng)別人傳授或自己勤學而掌握知識,都不算是有了真智慧。那么,什么是真智慧呢?那就是“要明白可與不可都是一樣的道理。”[1]39這句話還是來自《莊子》。《德充符》篇批評“蘄以讠叔詭幻怪之名聞”的行為,認為這只不過是“桎梏”罷了,并借老聃之口提出“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以“解其桎梏”。這里雖然沒有直接討論何為真智慧的問題,但反對執(zhí)著于通過某種知識而取名于世俗世界的行為,實際上體現(xiàn)了“至人”超越“有待”的、有局限性的知識的智慧。吉田也崇尚這種有真智慧的“至人”,他描述“至人”是:“無智、無德、無功、無名,沒有人知道他,也沒有人替他傳名于后世?!保?]39無智、無德,顯然都是對道家智、德思想的表達。如上所述,道家主張“棄智”、“絕巧”,道家的智就是無智之智(“大巧若拙”)。道家的德也是無德之德,即所謂“上德不德”?!盁o功”、“無名”,則直接取自《莊子·逍遙游》:“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卑凑涨f子的思想,至人、神人、圣人不僅是不居功、不求名,甚至也不拘泥于不居功、不求名的行為本身,吉田也領會此深意,所以他說:“這樣的人,并不是有意要變得大智若愚,而是已經(jīng)超越賢與愚、得與失的區(qū)分,達到了更高的境界?!保?]39

三、超越了死生,才算得參透真諦

吉田認為,生老病死的推移如同春夏秋冬的連續(xù)更替。而且,生死之變更有一種特性,就是不可預期。四季“新在舊下,舊去新來,依序更替的勢頭是很迅疾的”,但還有確定的順序,而“死期的先后,就完全不可預期了。死不是從前面迎來的,而是從后面追來的?!劳龅牡絹硗耆且饬喜坏降?。這好比是海邊的沙灘,乍看之下很寬闊,但漲潮之際,瞬間就被海水淹沒?!保?]141這種對生來死去的相代不已及其不可預期的認識,看似悲觀,但吉田是以一種達觀的態(tài)度來理解它的。在他看來,這種現(xiàn)象是本然的、自然的,若不如此,大千世界反而失去它的生機和妙趣:“倘若……世上的人,既不會老,也不會死,則縱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萬物,原本是變動不居、生死相續(xù)的,也惟有如此,才妙不可言。”[1]9正是在生死的無窮變化中,體現(xiàn)出世界的意義。用四季之轉(zhuǎn)換來理解人之生死,是《莊子》常用的思想和修辭方法,如《至樂》篇這樣來描述生死:“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吉田還舉出“蜉蝣”朝生暮死、“夏蟬”不知春秋,來說明生命的之短暫和有限。這些比喻顯然來自《逍遙游》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的描寫。

就人的生死變化而言,吉田強調(diào)死亡來臨的不可預期性。生死的變化是不確定的,生變而為死是隨時可能發(fā)生的,也就是生死無常。正因為生死變化無常,人生才有了那種深沉、細微而復雜的感觸,世界和生命才有了情趣,這就是日本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物の哀れ”[3],在吉田這里,表現(xiàn)為一種“無常”觀,即認為萬物皆變,沒有什么永恒不變(常)的東西,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生變而為死,是不可預期的,隨時都可能發(fā)生。“不論老幼強弱,皆死期難料,僥幸能活到今天,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奇妙之事?!保?]123人應當領悟、接受這一點,平靜地應對生死之變:“人應該切記于心、時刻不忘的,是死期的迫近”[1]45,“人生在世,來日方長的想法,是片刻不能有的。”[1]123只有這樣,才能不被世俗名利所誘惑,不離生命的本真。就像“戰(zhàn)士在陣前,知道死亡就在眼前,所以能身家兩忘,不顧一切?!保?]123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忘記了死就是眼前的事”。只有牢記死期將近,人才能真正懂得生的樂趣。那么牢記死期將近意味著什么呢?在吉田看來,這實際上不是對死亡的畏懼,而是對生死的超越:“只有超越了死生,才算得參透真諦?!保?]88超越生死,是莊子生死觀的一貫態(tài)度,如其描述至人是“死生無變于己”、“以死生為一條”,道德高尚者的特點是“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等,意思都是不被生死變化所支配、牽累,也就是對生死的超越。莊子超越生死的旨趣是“通乎命”(《至樂》)、安于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吉田則認為:既然了解了死亡可能隨時隨地來臨,并把這一事件作為自然的無常變化接受下來,那么當下生活的快樂和情趣就是最重要的,“怕死的話,就該愛惜生命,故理當日日享受生之愉悅。但愚駑之人忘了生命本身的愉悅,不辭勞苦地追逐身外之樂;忘了生命本身即是財寶,而不顧生死地貪求身外之財,從不滿足?!保?]88這些人實際上是由于太執(zhí)著于生之所得(名利)和死之所失,悅生惡死,反而迷惑于生之本真意義,失去生命的本真情趣。吉田所強調(diào)的生活的快樂和情趣,與莊子所謂“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大宗師》)、“以生死為一條”(《齊物論》)的“逍遙”之樂是一致的[4]。

四、世事無常,萬物都不足以長久依賴

上已述及,吉田對世事人生抱有一種“無?!庇^,而這種無常觀的一個重要含義是無物可待:“世事無常,萬物都不足以長久依賴?!保?]182既然世事無常,人生無物可待,那么,如果還要無休止地尋找可永恒依賴的事物,把身外之名利作為“安坐”之所逐之而不知返,就是“執(zhí)迷不悟”了。吉田認為,有的人“深信此生有物可待,必爭為己有,于是心生怨怒之情”,這是因為這種“有待”的想法必然使人在爭奪外物的過程中為外物所支配、牽累,內(nèi)心則被怨怒之情緒所左右,不能得到安寧。只有不依待于外物,才能超脫俗務名利,心靈達到清靜?!凹热蛔约号c他人都不可靠,那么時運來時固然可喜,時運背時也不要抱怨。左右廣大才無障礙,前后遠闊方能暢通。若置身于逼仄處,則容易有沖突毀損;若用心于狹隘處,則不能舒坦通泰;怫逆他人而與之相爭,則容易傷及身體。若能心寬而性柔,才能毫發(fā)無損。”[1]182實際上,這是在“無待”思想的基礎上闡述了一種“心寬性柔”的用心養(yǎng)性之術,如吉田自己所說:“人為天地靈長,天地無垠,人的心性也是一樣。人心如能廣大無垠,則不為喜怒所羈絆,也不為外物所煩擾?!保?]182這樣就能達到“毫發(fā)無損”的目的。另一方面,既然世事無常,沒有可以“安坐”之處,就不應該有安坐的念頭,而應該忽略種種細枝末節(jié),拋卻種種不必要的顧慮,時刻直指生活之真諦而“需爭朝夕”[1]45。

吉田的上述“無物可待”的思想,正是對莊子“無待”思想的吸取和發(fā)揮?!盁o待”是莊子的一個重要觀念。無待就是無所依待,不為任何名利等外在事物所束縛,甚至也不為自我所束縛,這樣,就可以無牽無掛、自在自得,即達到“逍遙游”的境界。如《莊子·逍遙游》篇所描述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就是說,“無名”、“無功”、“無己”,然后能“無待”,即“逍遙游”,“游”然后能“養(yǎng)”。莊子的人生哲學,是在“游世”中“養(yǎng)生”?!娥B(yǎng)生主》篇描寫庖丁之刀之所以能常葆鋒利,就是能夠“游刃有余”。如果人生也能夠遵道而行,無待于物,“以無厚入有間”,“游”于物之間而“有余”,則能使人的生命不為物害且永葆活力。吉田通過“心寬性柔”來達到“毫發(fā)無損”的人生追求,不正是莊子通過無待之游以“保身”、“全生”的思想的另一種表達嗎?他強調(diào)避免置身心于逼仄、狹隘處,追求廣大遠闊而通暢,沒有煩擾、羈絆的意境,更似乎是對莊子以《養(yǎng)生主》篇為代表的養(yǎng)生思想領悟后的感發(fā)。

《徒然草》是日本中世文學的代表性作品,對當時的思想文化影響深廣。其人生哲學的旨趣頗近于道家,由此可以推斷,道家思想在日本中世已被較為深入地理解、領悟和接受,從而在日本中世文化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吉田兼好.徒然草[M].文東,譯.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

[2]山崎麓校註.徒然草[M].東京:國民圖書株式會社,1929.

[3]葉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學史·近古卷[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4:202.

[4]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The Purport of Taoism in In the Grass

ZHANG Gu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Xi'an 710122,China)

IntheGrass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essays at the end of Kamakura Period in Japan.It is known as one of the two most famous works in essays in Japan.With its deep,lofty and detached idea,the essay gives readers intellectual enlightenment.Yoshida,the author of the essay is fond of and good at Confucianism,Taoism,Buddhism and Zen and mingle them and absorb them.Taoism is its main source.

IntheGrass;Laos;Taoism;Medieval Japanese Literature

I106.6

A

1001-6201(2012)04-0125-04

一、捐金于山,沉珠于淵

2012-04-1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項目(07JJD770109)。

張谷(1967-),男,陜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

[責任編輯:張樹武]

《徒然草》的作者吉田兼好(1283—1350)本姓卜部,是鐮倉末至南北朝時期的歌人和隨筆作家。周作人引日本近代學者北村季吟《徒然草文段抄》中的話,說其書“大抵用和歌詞句,而其旨趣則有說儒者,有說老莊之道者,亦有說神道佛道者。……其文章優(yōu)雅,思想高深,熟讀深思,自知其妙?!笨梢姡藭阅茉诋敃r以及整個日本文學史上獲得極高地位,在于它思想深刻、超脫而給人智慧的啟迪,且又知識豐富、文章優(yōu)雅,所以受到民眾的歡迎。而其思想的深邃、高遠是與作者深厚的中日古代文化修養(yǎng)分不開的。吉田兼好兼通儒、道、佛、神之學,特別是“信佛氏之教,學老莊之道”(江戶學者宇都宮遁庵語),并加以融會吸收,使他的隨筆閃耀出智慧的光芒,而道家思想是他思想智慧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來源。實際上,吉田一生對老莊情有獨鐘,他在評論書籍時說:“書籍當中,《文選》的各卷都是富于情趣的作品,除此之外,如《白氏文集》、老子《道德經(jīng)》及莊子《南華真經(jīng)》等,都是佳作。本國歷代諸博士的著述中,也常有高妙之作?!保?]18博覽群書的吉田兼好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僅推薦了四本書,而《老子》和《莊子》四有其二,可見他對老莊的傾心,這從其代表作《徒然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吉田的人生和文學追求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而他所要超脫的,首先是聲色犬馬、智巧才能等世俗世界孜孜以求的東西。這固然與其所信奉的佛教教義相一致,但從其思想和表述來看,更具有明顯的道家特色。他認為,人的一生為名利所驅(qū)使,是極不明智的。對利和名的過度追逐和貪求而忽略了修身養(yǎng)性,必然招致自身的煩惱和勞累,這是得不償失和沒有意義的。而身后留下財富,又把煩惱帶給了后人:“凡夫俗子們就喜歡看到家中堆金砌銀,十分無聊。乘高車,坐大馬,穿金戴玉,在明白人看來,不僅討厭,而且愚不可及。”[1]38所以,最好還是“捐金于山,沉珠于淵。”[1]38不僅沉迷于“利”會導致煩累和愚蠢,對“名”的追逐,如渴望不朽的盛名流傳后世,或汲汲于高官顯位的行為,其愚蠢的程度,僅次于利欲熏心之舉。因為擁有“名”的達官貴人,不一定忠貞正直,相反,沒有“名”的地位卑下、懷才不遇的人中,卻有杰出的圣賢。

猜你喜歡
旨趣吉田名利
給我盯住他
修心
閻戈 名利對我沒有吸引力
《古今名劇合選》編選旨趣探微
日本:用無人機“上菜”
戀愛之真味
路徑與旨趣:近代浙江文化史研究嬗變
羅彬繪畫作品的美學旨趣
楊聯(lián)陞的學術轉(zhuǎn)向及論學旨趣述論*
跳動的章魚
山丹县| 沈阳市| 鄱阳县| 富裕县| 辉县市| 新乡市| 栖霞市| 大埔区| 蒙阴县| 乌鲁木齐市| 临沧市| 齐河县| 华池县| 菏泽市| 云南省| 元谋县| 措美县| 鹿泉市| 正蓝旗| 四子王旗| 沧州市| 秦皇岛市| 敦煌市| 铜梁县| 凤山县| 巫溪县| 嵊州市| 西宁市| 宁乡县| 长治县| 石棉县| 福清市| 阿瓦提县| 嘉祥县| 贡觉县| 伊通| 启东市| 社旗县| 池州市| 佛学|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