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霞
(咸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兩漢“五陵少年”考
唐會霞
(咸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五陵少年”是形成于西漢特定歷史背景下的一個文化群體?!拔辶辍敝肝急毕剃栐衔遄鳚h帝王的陵墓。為了強干弱枝,奉守山陵,西漢政府多次遷徙六國后裔、郡國豪杰、高貲富人、吏二千石、丞相、將軍、列侯、“亂眾民”于此,使此地變成了僅次于長安的繁華都市。而出生于在這種背景下的少年們,便先天地具有了任俠、豪放、奢華、紈绔等特征,成為了西漢盛世文化的一個縮影。于是,“五陵少年”便成為一個特定的意象,被后世詩文一再吟詠歌唱。文章將根據(jù)史料詳細考證漢代的“五陵少年”之具體姓名與主要事跡,直睹其真實風采。
兩漢;咸陽原;五陵少年
“五陵少年”或“五陵年少”(包括含義相同的“五陵兒”、“五陵子”、“五陵豪”、“五陵少”、“五陵公子”、“五陵貴公子”、“五陵英少”等概念),是形成于西漢特定歷史背景下的一個文化群體?!拔辶辍币辉~,始見于《漢書·游俠傳》原涉?zhèn)?“先是,渉季父為茂陵秦氏所殺。渉居谷口半歲,所自劾去官,欲報仇。谷口豪桀為殺秦氏,亡命歲余,逢赦出??T豪及長安五陵諸為氣節(jié)者,皆歸慕之?!保?]3715五陵指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皆位于今天陜西咸陽市北的咸陽原上,咸陽原因此也稱五陵原。西漢元帝之前,政府為了充實關(guān)中,以備邊患,同時達到強本弱枝和供奉陵邑的目的,數(shù)次大規(guī)模遷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后,及豪杰名家”、“郡國豪杰及貲三百萬以上”、“郡國吏民貲百萬以上”、“丞相、將軍、列侯、吏二千石”、“亂眾民”等于此地,“是以五方雜錯,風俗不純。其世家則好禮文,富人則商賈為利,閭里豪杰則游俠通奸”[1]1642。于是,大批政要、貴族、學者、富賈、豪強、游俠在這里的聚集,使此地成為當時全國僅次于京師長安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因而“五陵”漸漸成為西漢盛世氣象的代名詞而出現(xiàn)在各種文獻中。
“少年”一詞在先秦典籍如《韓非子》中已經(jīng)使用,即“年輕人”的意思。后來《史記》《漢書》《后漢書》中多次使用,察其語境,則既有“年輕人”之意,與“垂老”相對;亦有性情豪邁、追求義氣之意,與“素信謹”之“長者”相對,“多是以其行事及性格作為判斷之標準,而年少并不是一個主要的因素”[2]。而將“五陵”與“少年”或“年少”二字聯(lián)系在一起,則首見于唐人詩詞中,如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張碧《游春引》“五陵年少輕薄客,蠻錦花多春袖窄。酌桂鳴金玩物華,星蹄繡轂填香陌”,崔顥《渭城少年行》“貴里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鞭白馬誰家宿??蓱z錦瑟箏琵琶,玉壺清酒就倡家”。三首詩中皆為輕薄、瀟灑、紈绔、風流之五陵少年形象。唐以前,“五陵”雖未與“年少”相連,但實際所詠已經(jīng)指五陵少年了,如南朝陳詩人江暉《劉生》“五陵多美選,六郡盡良家。劉生代豪蕩,標舉獨榮華。寶劍長三尺,金樽滿百花。唯當重意氣,何處有驕奢”一詩就表現(xiàn)了“劉生”這個五陵公子豪氣干云的特征。對五陵少年豪邁、進取形象進行歌頌的還有李白的《白馬篇》“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斗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揉。酒后競風采,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游遨。發(fā)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挑。叱咤經(jīng)百戰(zhàn),匈奴盡奔逃”,把五陵豪(即五陵少年)與漢代大俠劇孟并提,刻畫了五陵少年武藝高強、立功邊陲的事跡和精神風貌。陳陶“黠虜迢迢未肯和,五陵年少重橫戈”等詩句和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控玉勒而搖星,跨金鞍而動月。乃有六郡良家,五陵豪選,新回馬邑之兵,始罷龍城之戰(zhàn),將軍戎服,來參武燕,尚帶流星,猶乘奔電”的文字亦刻畫和表現(xiàn)了五陵少年豪邁尚武、追求軍功的形象和特點。
那么,在漢代,這些讓后代文人反復吟詠歌頌的“五陵少年”具體都是哪些群體和具體個人呢?以下本文將根據(jù)史料認真分析,還原其歷史原貌。
長陵,高祖劉邦時設置,戶五萬五十七,口十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稘h書·高祖紀下》記載:高祖九年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姓關(guān)中,與利田宅”[1]67。由記載可知,這次遷徙關(guān)中的十余萬中人中,有一部分會居住于長陵邑內(nèi)。其“五陵少年”概為以下個人或人群。
1.高公子?!妒酚洝び蝹b列傳》:“自是之后,為俠者極眾,敖而無足數(shù)者。然關(guān)中長安樊仲子,槐里趙王孫,長陵高公子,西河郭公仲,……雖為俠而逡逡有退讓君子之風。”[3]3188其人姓名不詳,遷徙長陵的具體原因亦不明確,然可知為游俠。
2.尚方禁?!稘h書·朱博傳》載:“長陵大姓尚方禁少時嘗盜人妻,見斫,創(chuàng)著其頰?!保?]3402當時任左馮翊太守的朱博以“大丈夫固時有是”(大丈夫本來時常有這等情欲之事)為其開脫,并重用他。由此可知其為大戶人家之紈绔子弟。
3.王奉光。孝宣王皇后父?!捌湎雀咦鏁r有功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自沛徙長陵,傳爵至后父奉光。奉光少時好斗雞。宣帝在民間數(shù)與奉光會?!保?]3969由其行為可知為紈绔子弟之典型。
4.第五倫,字伯魚。“其先齊諸田,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為氏。倫少介然有義行。王莽末,盜賊起,宗族閭里爭往附之。倫乃依險固筑營壁,有賊,輒奮厲其眾,引強持滿以拒之,銅馬、赤眉之屬前后數(shù)十輩,皆不能下?!保?]1395后官至司空。耿直、好義、有勇有謀,為“五陵少年”之俠義典型。
5.第五種,字興先,第五倫曾孫。“少厲志義,為吏,冠名州郡?!保?]1403以志節(jié)高尚、義氣高揚成為五陵少年之典型。
6.樂恢,字伯奇?!靶粤苯榱ⅲ胁缓霞赫?,雖貴不與交?!笫吮究だ?,太守坐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坐以抵罪”,后歷任二千石高官,為官不畏強御,“州內(nèi)震栗,朝廷嗟嘆之”,為耿介俠義之士。[5]1477
7.趙岐,字邠卿。“少明經(jīng),有才藝,娶扶風馬融兄女。融外戚豪家,岐常鄙之,不與融相見,仕州郡,以廉直疾惡見憚?!保?]2121
安陵,惠帝時設置?!堕L安志》卷十三《咸陽·惠帝安陵》條所引《關(guān)中記》即云:“徙關(guān)東倡優(yōu)樂人五千戶,以為陵邑,善為詼啁,故俗稱安陵啁也?!焙笥钟嗅忝?,諸如袁盎父、馮唐父、班固先祖等皆徙安陵,只是具體時間史料缺載。
1.袁盎。字絲,楚地人。父“故為群盜,徙安陵”[3]2737。盎生性耿直,慷慨好義,直言敢諫,與俠士季心、劇孟之徒為友。
2.籍孺與閎孺。兩人惠帝時徙家安陵,“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guān)說。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鵕鸃,貝帶,傅脂粉,化閎、籍之屬也”[3]3191。可見二人為惠帝幸臣。
3.許博昌?!段骶╇s記》云:“安陵人也,善陸博,竇嬰好之,常與居處?!保?]204陸博是一種游戲,有賭博功能。當時“三輔兒童皆誦之法”。許博昌還作有《大博經(jīng)》一篇??梢娖涫钱敃r聞名的游戲高手。
4.班氏家族眾子弟。班氏先祖班壹,秦始皇時避亂樓煩,以財雄邊。班壹子班孺任俠。成帝時,班孺曾孫班況女為成帝婕妤,有寵,“諸父昆弟貴幸當世”[6]366。于是班氏子弟班伯、班斿、班稚以外戚之貴與當時同為外戚的王鳳(元帝皇后之兄)家族、成帝許皇后家族子弟“為群,在于綺襦紈绔之間”[1]4198。其中班伯志節(jié)慷慨,立功邊塞。后來徙居安陵。其后班超投筆從戎,立功塞外,封定遠侯。其子班勇亦有其父雄風,平定西域,數(shù)次立功,與其父一樣成為“五陵少年”的杰出代表。而班固之子孫卻是“五陵少年”中紈绔子弟一類,“不遵法度,吏人苦之”[5]1386。
5.杜氏子弟?!妒酚洝へ浿沉袀鳌酚涊d:“關(guān)中富商大賈,大氐盡諸田,田墻、田蘭。韋家栗氏、安陵杜氏亦巨萬。”[3]3191由此可知,其子弟蓋為后人詩文中津津樂道的紈绔少年一類。
6.弓林。兩漢之際,與平陵人方望等立漢宣帝玄孫孺子劉嬰為帝?!熬埸h數(shù)千人,望為丞相,林為大司馬?!保?]473雖很快被更始帝擊敗殺害,亦不失為豪杰。
《漢書·景帝紀》記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春正月作陽陵邑,夏募民徙陽陵,賜錢二十萬?!保?]143后三年葬陽陵
1.田延年家族。其祖先為先齊諸田,徙陽陵?!妒酚洝へ浿沉袀鳌吩?“關(guān)中富商大賈,大氐盡諸田?!保?]3191田延年家族富貴,本人少時即以才干著稱。
2.王溫舒,“少時椎埋為奸”[3]3147。集解徐廣曰:“椎殺人而埋之?;蛑^發(fā)冢?!保?]3148即少年時代以殺人越貨為生,或者謂以盜墓為生。
3.朱安世。武帝時大俠?;顒佑谥T陵及京師長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被丞相公孫弘抓捕。朱安世懷恨在心,遂上書揭發(fā)公孫弘子敬聲罪行。于是公孫弘父子被殺,并被滅族?!稘h書》云:“巫蠱之禍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敗?!保?]2879當時數(shù)萬人死于武帝末年這一“巫蠱之禍”。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初置茂陵邑。賜徙茂陵者戶錢二十萬,田二頃。元朔二年(前127年)夏,“又徙郡國豪杰及貲三百萬以上于茂陵”[1]170。太始元年(前96 年)春,“徙郡國吏民豪杰徒茂陵、云陵”[1]205。
1.郭解,字翁伯,原居河內(nèi)軹縣(今河南濟源縣東南)。元朔二年(前127年)徙茂陵。漢代武帝時大俠。其人“折節(jié)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振人之命,不矜其功”[1]3701。徙居茂陵時,“關(guān)中賢豪知與不知,聞其聲,爭交驩解”[1]3704。其俠義之名傳于天下,后被武帝滅族。
2.杜周家族子弟。杜周,字長孺。原籍南陽,武帝時徙茂陵。杜周位列三公,“而兩子夾河為郡守,家訾累巨萬矣”,為當時豪族[1]2661。其少子杜延年,字幼公,“居九卿位十余年,賞賜賂遺,訾數(shù)千萬”[1]2665。杜延年六子中有五子皆至大官。另一子杜欽,字子夏,雖優(yōu)游不仕,但卻以才名聞天下。杜延年六世孫杜碩為豪俠,以貨殖聞名。
3.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時以豪桀自陽翟徙茂陵。以孝義顯名京師,“衣冠慕之輻輳”,被當時任大司徒的史丹薦舉為谷口令,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后來為報私仇辭官,結(jié)交豪杰俠士,扶危濟困,“郡國諸豪及長安、五陵諸為氣節(jié)者皆歸慕之”[1]3715,遂為名豪。后因刺殺更始西屏將軍申屠建主簿、原茂陵令尹公,被申屠建殺害。
4.公孫述,字子陽。其祖先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無鹽徙茂陵。哀帝時以父任為郎。后補清水長,雖年少,而才干突出,兼治五縣,“政事修理,奸盜不發(fā),郡中謂有鬼神”[5]533。王莽末年,于成都舉兵。公元25年,自立為帝,國號“成家”,尚白色。公元36年被光武帝所滅。
5.耿弇家族子弟。耿弇,字伯昭。“少好學,習父業(yè)。常見郡尉試騎士,建旗鼓,肄馳射,由是好將帥之事”[5]703。與其父耿況皆為東漢開國大將。耿弇更是常勝將軍,“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5]713,是光武帝“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其家族自東漢初至建安末,“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shù)十百人,遂與漢興衰云”[5]724。其中最著名者,除耿況、耿弇外,還有耿國、耿秉、耿夔、耿恭、耿溥、耿曄、耿紀等。耿氏子弟皆從年少時即豪氣尚武,而有將帥之才,屢立戰(zhàn)功,是五陵少年的杰出代表。
6.馬援家族子弟。馬援,字文淵。其先祖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茂陵。馬援少時即有大志。王莽末投奔劉秀,后因軍功顯著,拜為“伏波將軍”,并封新息侯。馬援三位兄長皆有才干,官至二千石,可算是五陵少年中非常出色的一群了。
馬援侄馬嚴,字威卿。“少孤,而好擊劍,習騎射。后乃白援,從平原楊太伯講學,專心墳典,能通《春秋左氏》,因覽百家群言,遂交結(jié)英賢,京師大人咸器異之。……弟敦,字孺卿,亦知名。”[5]858馬嚴與馬敦年少時“并喜譏議,而通輕俠客”[5]844。時馬援正南征交阯,憂其成為輕薄少年,于是于萬里之外寫信進行勸誡。馬援死后,馬嚴與馬敦客居安陵鉅下,義行顯著,三輔父老稱其“鉅下二卿”。
馬援小女兒為明帝皇后和章帝太后期間,馬氏家族勢力達于鼎盛期。馬援三子馬廖、馬防、馬光皆封侯,位至高官。馬防又以平定羌族反叛建立軍功貴為九卿?!胺佬值苜F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資產(chǎn)巨億,皆買京師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觀,連閣臨道,彌亙街路,多聚聲樂,曲度比諸郊廟。賓客奔湊,四方畢至,京兆杜篤之徒數(shù)百人,常為食客,居門下。刺史、守、令多出其家?!保?]857此期眾多馬氏子弟當為五陵少年中紈绔少年之典型。
馬續(xù),馬嚴子,字季則,“七歲能通《論語》,十三明《尚書》,十六治《詩》,博觀群籍,善《九章算術(shù)》。順帝時,為護羌校尉,遷度遼將軍,所在有威恩稱”[5]862。多次率兵打擊羌族反叛和南匈奴的進犯,軍功顯赫。
馬融,馬嚴子,字季長。主要生活于和帝、安帝、順帝時期。其“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初,京兆摯恂以儒術(shù)教授,隱于南山,不應征聘,名重關(guān)西,融從其游學,博通經(jīng)籍”[5]1953??∶里L流,儒雅多才,為五陵少年中之佼佼者。
7.申屠剛,字巨卿。七世祖申屠嘉,文帝時為丞相,性情耿直。“剛質(zhì)性方直,常慕史鰍、汲黯之為人?!保?]1011據(jù)《史記》記載,汲黯“好學,游俠,任氣節(jié),內(nèi)行脩絜,好直諫,數(shù)犯主之顏色,常慕傅柏、袁盎之為人也”[3]3160??梢?,申屠剛與汲黯、袁盎一樣,皆為耿直、好俠、任氣節(jié)之人。
8.秦彭,字伯平。出身世家?!白詽h興之后,世位相承。六世祖襲為潁川太守,與群從同時為二千石者五人,故三輔號曰‘萬石秦氏’”[5]2467。秦彭妹為明帝貴人,有寵。因而秦氏貴為外戚。其子弟應列位于五陵少年群體。
9.李亨。《西京雜記》記載:“茂陵少年李亨好馳駿狗逐狡獸,或以鷹鷂逐雉兎,皆為之佳名。狗則有修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鷹則有青翅、黃眸、青冥、金距之屬;鷂則有從風鷂、孤飛鷂。”[4]202
10.袁廣漢,茂陵富人?!安冂j巨萬,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山(在今陜西興平市境內(nèi))下筑園,東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內(nèi),構(gòu)石為山,連延數(shù)里,養(yǎng)白鸚鵡、紫鴛鴦、牦牛、青兕,奇獸怪禽委積其間。積沙為洲嶼,激水為波潮。其中致江鷗、海鶴、孕雛,產(chǎn)鷇延蔓,林池、奇樹、異草,靡不俱植。屋皆徘徊連屬,重閣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后沒為宮園,鳥獸草木皆移置上林苑中?!保?]137
11.文固陽?!吧岂Z野雉,為媒,用以射雉。毎以春月為茅障以自翳,用觟矢射之,日連百數(shù)。茂陵輕薄者化之,皆以雜寶錯廁翳障,以青州蘆葦為弩矢,輕騎妖服追隨于路,以為歡娛也。陽死,其子亦善其事,董司馬(指哀帝佞臣董賢)好之,以為上客?!保?]204
平陵,昭帝置。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國吏民訾百萬以上徙平陵。本始二年春以水衡錢為平陵徙民起第宅。
1.朱云,字游。魯?shù)厝?,徙平陵?!吧贂r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余。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yè)。好倜儻大節(jié),當世以是髙之?!保?]2912后官至槐里令,因狂直而得罪,歸家教授,卒于家。
2.云敞,字幼孺。師事同縣吳章。當時吳章為《尚書經(jīng)》博士。后來吳章因反對王莽被腰斬,吳章的千余學生紛紛更名他師,云敞當時“為大司徒掾,自劾吳章弟子,收抱章尸歸,棺斂葬之,京師稱焉。車騎將軍王舜高其志節(jié),比之欒布”[1]2927。
3.鄭崇,字子游?!氨靖呙艽笞?,世與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訾徙平陵?!保?]3254父鄭賓明法令,為御史,公正剛直。鄭崇為官耿直,因數(shù)次直諫得罪哀帝,下獄死。
4.平陵富人亦有石氏,僅次于如氏、苴氏。
5.竇氏家族。竇融,字周公,“七世祖廣國,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融高祖父,宣帝時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出入貴戚,連結(jié)閭里豪杰,以任俠為名”[5]795。
竇融長子穆,穆子勛皆尚公主。
東漢前期,即光武、明帝時期,“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與并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shù),于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此”[5]808。因位高富厚,竇氏“子孫縱誕,多不法。穆等遂交通輕薄,屬托郡縣,干亂政事”。因此竇氏子孫屬于五陵惡少。
竇固,字孟孫。竇融侄,尚光武女涅陽公主。竇固年輕時亦好俠,與京兆豪俠杜季良交結(jié),后被光武帝斥責。明帝時期,竇固以平定北匈奴立功,官至大鴻臚、光祿勛?!百p賜租祿,貲累巨億,而性謙儉,愛人好施,士以此稱之?!保?]811
竇憲,字伯度,竇融曾孫。竇篤、竇瑰、竇景,皆為竇憲弟。
和帝時,竇憲因平定北匈奴威名大振,封為大將軍,位在百官之上。竇篤為特進,禮比三公。竇景為執(zhí)金吾,竇瑰為光祿勛,“權(quán)貴顯赫,傾動京都。雖俱驕縱,而景為尤甚,奴客緹騎依倚形勢,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商賈閉塞,如避寇仇。……竇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充滿朝廷。叔父霸為城門校尉,霸弟褒將作大匠,褒弟嘉少府,其為侍中、將、大夫、郎吏十余人”[5]819。
6.蘇不偉,字公先。蘇章兄曾孫,西漢武帝右將軍蘇建后人。歷盡艱辛為父報仇,殺仇人大司農(nóng)李暠妾及子,并掘其父墓,斷其頭,祭之于蘇謙墳上,“又標之于市曰‘李君遷父頭’”。使李暠“憤恚感傷,發(fā)病歐血死”[5]1108。時士人領(lǐng)袖郭泰評蘇不韋之舉優(yōu)于伍子胥。南宋學者林同《孝詩》贊云:“要使生者毒,休譏枯骨讎??此┱?,比似伍員優(yōu)?!?/p>
7.朱勃,字叔陽。年十二能誦《詩》《書》?!俺:蛟譀r。勃衣方領(lǐng),能矩步。辭言嫻雅……未二十,右扶風請試守渭城宰”[5]850。伏波將軍馬援死后遭讒蒙冤,朱勃“上書陳狀,不顧罪戾,懷旌善之志,有烈士之風”[7]686。朱勃之忠義屢屢受到后世學者稱贊。宋陳造、元代曹伯啟、明王世貞、沈明臣、屠隆等皆有詩文頌之。
以上涉及“五陵少年”具體人名共60余人,豪門大族共十余家。兩漢時期,“關(guān)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3]3262。而“五陵”及長安、霸陵、杜陵又是關(guān)中最富有的地方。因而,在這極度豪奢的背景之下,以紈绔、風流、豪氣、任俠、好義、進取、立功邊疆等為標志性特征的“五陵少年”正是以此60余人為代表,以眾多史料未載之豪門大族之子弟為基礎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活動的主要空間范圍除五陵之外,還有京師長安、霸陵、杜陵等地,并與這些地方的豪族子弟、游俠義士廣泛結(jié)交,互為羽翼,于是形成了這一特定的、在歷史上影響非常廣泛的群體,并進入文學作品,成為后人向往、吟詠不已的典型意象。
[1][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2.
[2]宋超.五陵與五陵少年——以詩賦為中心的考察[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1):1-5.
[3][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晉]葛洪.西京雜記[M].周天游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5][南朝宋]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3.
[6][晉]袁宏.后漢紀·光武皇帝紀[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史部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7][清]姚之姻.后漢書補逸卷五[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史部.別史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Textual Research on“Wuling Juvenile”in Two Han Dynasties
TANG Hui-xia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712000 China)
“Wuling Juvenile”is a cultural group formed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Wuling”refers to five imperial mausoleum in Western Han at Xianyang plateau in north side of Wei river.In order to strengthening the central forces and weakening the local ones and guarding the mausoleum,the government repeatedly migrated the offsprings of six Vassal state,the heroes of the counties,the rich person,the high-ranking officials,the prime ministers,the generals,The vassals and the mob into Wuling that make Wuling to the one next to Changan city.The young peoples born in the context had a features of chivalrous,bold,uninhibited,luxury suggestive that is a miniature of the golden ag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So,“Wuling Juvenile”will become a specific image,by the later poems repeatedly singing.This paper will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specific name and the main story of the“Wuling Juvenile”of the Han Dynasty basing on historical data and see the true style.
Two Han Dynasties;Xianyang plateau;Wuling Juvenile
I207
A
1009—5128(2012)07—0045—05
2012—05—31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代關(guān)中文化與文學(11K062);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秦漢時期關(guān)中文學與文化的地域特征(11JK0261)
唐會霞(1967—),女,陜西周至人,咸陽師范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
【責任編輯 賀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