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蕻
(渭南師范學院社會科學處,陜西渭南714000)
陳白露與茶花女的藝術形象比較
張 蕻
(渭南師范學院社會科學處,陜西渭南714000)
陳白露和茶花女分別是曹禺《日出》和小仲馬《茶花女》中的人物。她們兩人都是文學中典型的妓女形象,都經(jīng)歷了幾近相同的悲劇命運。文章把陳白露與茶花女這兩個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產(chǎn)生的、有著相似的境遇而又有著不同個性的文學形象放在同一視角下進行審視和比較,通過這兩個悲劇形象所呈現(xiàn)的復雜的社會內(nèi)涵來剖析其悲劇意義上的差異。
陳白露;茶花女;藝術形象;比較
陳白露是曹禺《日出》中的女主人公,是我國19世紀30年代都市生活中的高級交際花,過著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最后服藥自殺。茶花女是19世紀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小說《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在自我墮落中死亡。陳白露和茶花女的生活遭遇十分相似,一個是紅極一時的都市歌女、舞女、高級交際花,一個是首都名妓。我們僅在此做以比較分析,從中可看出一些東西方文學的異同。
一
陳白露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中國的30年代的都市中,她有著美好的少女時代,但由于父親的突然病故而使其生活陷入困頓。后來和一位詩人有過一段浪漫的婚姻,婚后卻感生活平淡,不久她和詩人離了婚,標志著她的羅曼蒂克時代的結(jié)束,再后來成了名歌星、舞女,過著春風得意、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生活。在這“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社會里,她不甘墮落卻又不能不墮落,她的良心尚未泯滅,但又不能自拔,痛苦不得解脫。[1]84方達生的到來,在陳白露的感情生活上激起了千層浪,她既甜蜜又痛苦,體現(xiàn)了她內(nèi)心矛盾的復雜性。方達生對她的指責,她有一番似乎是“很自負”的答辯,而那番答辯其實質(zhì)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女性對罪惡的社會制度的控訴,其中蘊含著復雜而矛盾、痛苦而心酸、倔強自負而又軟弱無力的心理特征以及她厭倦屈辱而又擺脫不了生活陷阱的呻吟與呼喚。然而光怪陸離的社會,其邪惡黑暗的勢力太強大了,那口殘酷的井太深了。拯救“小東西”終歸失敗,這是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使得陳白露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悲劇命運的不可避免性,在日出前結(jié)束了自己年輕美麗的生命。
《茶花女》中的主人公就出身于貧苦的農(nóng)家。她原名瑪格麗特·戈蒂葉,因為她喜愛茶花,故稱茶花女。她是法國首都巴黎紅極一時的高級妓女。她外貌漂亮,智慧過人,心地善良。但是美貌和善良并沒有使她過上真正獨立的生活,沒有自由和個人追求的幸福。茶花女像一只無辜的羔羊,她漂亮的外貌只是提高了她作為商品的價格,她整天被巴黎的那些達官貴人、老爺少爺包圍,追逐和玩弄,即使肺病惡化也還要強顏歡笑,她深感賣笑生涯的痛苦,感觸頗深地說:“我們已經(jīng)身不由己了,我們不再是人,而是沒有生命的東西?!薄拔覀冞@種人,一天換不到情人們的歡笑,一天滿足不了他們的虛榮心,他們就會拋棄我們?!保?]55雖然茶花女有時會用狂飲縱欲來麻醉自己,但她對美好的人生理想始終未泯滅,像陳白露一樣,也想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一個正常的幸福的愛情生活,遇到阿爾芒后,她內(nèi)心蘊藏的愛情被喚醒,決心向奢侈糜爛的生活告別,她毅然決然打發(fā)掉老公爵、N伯爵,把首飾、珠寶等統(tǒng)統(tǒng)變賣,和阿爾芒去鄉(xiāng)下過簡樸而幸福的生活。但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這個資產(chǎn)階級道德化身的代表,卻以下賤的妓女茶花女是“榨錢機器”、“玷辱門楣”等種種理由扼殺了她純樸的愛情生活,使她再次落入巴黎社會的火坑“重操舊業(yè)”,最后在貴族和資產(chǎn)階級的玩弄、債主的逼債以及情人的折磨的聯(lián)合打擊下,貧病交迫地“像狗似地”死在公寓里。
小仲馬控訴了萬惡的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如何吞噬了一個年輕善良的婦女,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道德的虛偽,社會風氣的墮落,指責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公子少爺平時把茶花女作為一個妓女玩弄蹂躪,在這個可憐的女人臨死之前,這批貪得無厭的吸血鬼又吸干了她身上的最后一滴血。陳白露和茶花女所受的屈辱經(jīng)歷何其相似,當潘月亭破產(chǎn)后,金八又為她付賬單時,她無疑感到又一個毒蜘蛛張大爪牙向她圍捕過來,她想掙扎卻無力掙扎,最終沒有逃脫毀滅的命運。盡管她們死的方式不同,但都有同樣的悲慘結(jié)局,這種命運是與各自所處的剝削階級吃人的社會制度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二
由于曹禺和小仲馬所處的國度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和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也由于劇作家和小說家的思想認識和藝術修養(yǎng)的不同,陳白露和茶花女又是兩個存在著許多個性差異的典型藝術形象。
1.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受奴役受剝削的方式不同
陳白露生活的都市是以30年代天津為模型的。民族危機加劇,官僚資本和金融買辦資本控制著市場,社會、都市生活瞬息萬變,各種人物矛盾激烈,金錢萬能,整個社會在金錢勢力制約下,呈畸形形態(tài),表現(xiàn)為“鬼的天堂”和“可憐的動物的地獄”。這是一個金錢的社會,是國民黨官僚買辦資本控制的社會,人和人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和現(xiàn)金交易外,什么都不存在了,人們發(fā)瘋似地追逐錢財,爾虞我詐,金錢控制著一切,并且由于在都市社會里還存在著像金八那樣的封建幫會和買辦,注定了陳白露在失去了潘月亭這個靠山后,又要受金八的控制。陳白露是已經(jīng)被腐化了的快要剩下空殼的軀體,她變得玩世不恭,逐漸失去靈魂,卻又對太陽和光明懷著憧憬、希望,陳白露表面上有更大的自由,實則被“有余者”控制于手心,被金錢左右;陳白露不僅身受賣淫生活的迫害侮辱,飽嘗被出賣的痛苦,而且這種迫害還同時使她陷入腐朽生活的桎梏,陳白露是一個知識女性,但她拋棄了思索,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和推翻黑暗統(tǒng)治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沒有找到自我解放的道路,被黎明前的黑暗淹沒,吞噬了她的生命和愛情。
茶花女所生活的時代是資本主義關系已經(jīng)高度發(fā)展的法國七月王朝時期(1830—1848),金融資產(chǎn)階級靠著巧取豪奪積累了巨額財富,過著花天酒地、荒淫無恥的生活。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賣淫也就成為這個制度和風尚下的特定產(chǎn)物,類似茶花女那樣的大批農(nóng)家姑娘,就不得不出賣肉體,淪為妓女。但是由于資本主義社會已經(jīng)取消了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法國憲法明文規(guī)定公民有人身自由,平等博愛,在形式上妓女是有人身自由的,但在被金錢完全支配的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失業(yè)、饑餓、虛偽的道德是她們不得不“自愿”接受資產(chǎn)階級貴族的享樂淫逸。有著偽善面孔的迪瓦爾用娓娓動聽的說教和鱷魚般的眼淚打動心地善良的瑪格麗特放棄對真正愛情的享受,甘心情愿地一次又一次跳進巴黎上層社會的淫窟,在自我折磨和煎熬中慢慢地枯盡自己鮮花般的生命。這種“自由”比起中國30年代的陳白露來說,只能說更加殘酷,更加痛苦,因為在那樣的社會里,是看不到什么希望和光明的。
2.個性性格特征和形象塑造的社會意義不同
作者從陳白露過去的“竹筠時代”的純真、美好的生活和現(xiàn)時的“白露時代”的邪惡、黑暗的處境的對比映襯中,特別是從金錢統(tǒng)治的社會和罪惡賣笑生涯對她精神的腐蝕與毒害中,多方面、多層次地刻畫其內(nèi)心世界的悲劇性沖突和矛盾復雜的性格特征。她一直在尋求一個皈依之所,盡管她對方達生說:“上哪兒去呢?我是賣給這個地方的?!钡桓视谠谌松穆玫曛卸冗^一生。她懷著個人奮斗、追求個性解放的動機,結(jié)果就“闖”進了“損不足以奉有余”的金錢統(tǒng)治的罪惡社會的泥潭中。在這個泥潭中,她成為紅極一時的高級交際花,飽嘗著賣淫生活的辛酸與痛苦,以犧牲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換取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墮落生涯,她淪落于風塵之中且越陷越深,難以自拔,她的靈魂、她的人性被金錢的邪惡勢力腐蝕著,異化著。但是,她又厭惡這種生活,不甘心過著被奴役的屈辱生活。陳白露對她所生存的那個泥潭有著憤懣,進行抗爭、反抗,而她的抗爭和反抗卻因看不清未來的前途而采取了特殊的方式。
陳白露的悲劇是中國30年代都市社會所固有的“制度和道德”的悲劇,它作為一種法則潛伏于不人道與不公平的社會中,它的恐怖和危害力已在女性的心靈上有了傳統(tǒng)的積淀,并以此向女性證明:你別無選擇地在這種不合理的社會中艱難地生活。她的自殺也說明了脫離社會的解放,單靠個人奮斗和追求個性解放是沒有出路的,只有投身到革命隊伍中,才能使知識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3]
茶花女在放蕩之中有忠貞,任性之中有善良,日日夜夜的放縱淫樂,使她的精神極度疲勞、煩悶和空虛。生活里到處都是虛情假意,冷酷自私,沒有歡樂,沒有溫暖,她感到極度苦悶,感情容易沖動,反復無常,狂熱任性。她狂飲縱樂,沒有積蓄,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她玩世不恭,游戲人生,“她的談笑粗魯?shù)镁拖褚粋€腳夫,別人講的話越下流,她就笑得越起勁”[2]68。作者滿懷同情地說:“可憐的姑娘在放蕩、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生活的現(xiàn)實?!保?]72即使她同意成為阿爾芒的情人后,也還強裝歡笑來接待其他情人,她被徹底地捆綁在現(xiàn)金交易的戰(zhàn)車上。她內(nèi)心的痛苦無以倫比。小仲馬塑造茶花女是懷著同情贊美被侮辱受損害的女性的,但在整個小說中沒有十分強烈的控訴意義,因而作品的戰(zhàn)斗性不強,只是對資本主義上流社會中的這種客觀現(xiàn)實做了逼真的描繪,但也能引起人們對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滿和抗議。
3.反抗精神的不同和自我拯救意義的不同
陳白露的反抗精神可通過拯救小東西一事反映出來。面對金八的爪牙,她機智巧妙而又義正辭嚴地打發(fā)走了他們。她對小東西敢于打金八的耳光表示贊賞,拯救小東西是她對黑暗社會的挑戰(zhàn),抒發(fā)她久積心中的痛苦。在被禁錮、被壓抑的的社會里,她想反抗卻力不從心。方達生使陳白露相信了人間還有自由和愛情,相信了自己還是竹筠,越是這樣,便越加劇了陳白露內(nèi)心的精神矛盾,越更深切地體驗了“夢醒之后無路可走”的痛苦,她只得選擇自殺這個最消極的反抗方式向社會做出有力的控訴。陳白露沒有走上積極的反抗道路,是因為她缺乏自覺的精神拯救意識,她是受過“五四”影響的知識女性,但她不思考自我的精神拯救,她在那種花天酒地的商品愛中不再為自己的精神與靈魂的解放而苦斗了,這種精神麻醉與困擾進而使陳白露無法有自覺的自我拯救。[4]
與陳白露相比,茶花女卻顯得更有忍辱負重的犧牲精神,她對這個社會沒有清醒的認識,始終沒有覺醒,甚至沒有反抗。她能擺脫公爵老的控制,尋找到了真正的愛情,有著反抗的一面。但是茶花女心腸太軟,過于舍己為人,對于門第和等級觀念又太忍讓、屈從,最后慢性自殺含恨而死,采取了比陳白露更為消極的方式。這種怯懦性格只能引人憐憫和同情。這是資產(chǎn)階級發(fā)達社會更虛偽、更殘酷的對一個下層婦女的精神極度戕害的結(jié)果。
總之,陳白露和茶花女是東西方兩個不同類型的被侮辱被損害的女性形象,她們有著悲劇的命運,分別遭受官僚買辦資產(chǎn)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貴族的蹂躪,通過描寫她們的不幸遭遇,作者憤怒地控訴了吃人社會的罪惡和虛偽,激起了人們對不合理的剝削制度的憤慨,對光明社會的向往。
[1]曹禺.曹禺經(jīng)典作品[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2][法]小仲馬.茶花女[M].李登福,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3]宮玉靜,齊子萍.同途殊歸:陳白露與瑪格麗特形象之比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39-43.
[4]孫展.陳白露與瑪格麗特悲劇命運及其成因[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8,(10):38 -40.
【責任編輯 朱正平】
Art Image Comparison of Chen Bailu and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ZHANG H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China)
Chen Bailu and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are figures of Sunrise by Cao Yu and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by Alexandre Dumas Fils,who are the classic images of prostitute with similar fate.In the same perspective,the paper surveys and compares the two figures that lived in different tim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had similar experiences but different characters.And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ir different tragic fates with the complicated social connotations presented from the two tragic figures.
Chen Bailu;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art image;comparison
I206
A
1009—5128(2012)09—0074—03
2012—03—27
張蕻(1970—),女,陜西華陰人,渭南師范學院社會科學處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