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王 靜 徐逞翀 上海大學 王 卓
聯保貸款(Group Lending)又稱為小組信貸、團體貸款,是以小組形式發(fā)放的、借款者彼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一種貸款方式。實踐證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在解決農戶貸款難問題、促進農民增收、支持農村經濟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目前,農戶聯保貸款已經取得較大成效,但有些地區(qū)的聯保貸款還款率很低。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深刻認識到聯保貸款的本質以及影響其還款率高低的獨特因素,只有系統(tǒng)、科學地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分析這些因素,才能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從而提出合理對策。
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fā)生直接相互作用時候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規(guī)則決定均衡。而聯保貸款是一種團體貸款形式,其成員通常都在5至10人(中國人民銀行2000),而博弈論對于分析研究小團體內部成員間的相互影響具有直觀的作用,本文正是通過博弈論的方法建立模型從而對各種影響聯保貸款的因素進行分析。
(一)農戶聯保貸款的獨特性 在聯保貸款過程中,雖然經過事前對農戶的資信調查,但是信用社與借款農戶之間還是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即使發(fā)生了借貸關系,這種關系能否維持下去以及能夠持續(xù)多久,更多的主動權掌握在農戶手中,可以說,信用社與農戶之間是一種不完全信息狀態(tài)下的動態(tài)博弈。
在小組聯保機制中,每個成員的行為都會影響其他成員在博弈中的得益。這使得小組各成員必須按照合約規(guī)定按期還款,否則一方面會受到信用社的懲罰,另一方面會受到來自小組內部和所處社區(qū)成員的懲罰。盡管這種懲罰是看不見的,但對貧困地區(qū)的農民來說卻是致命的,因為他們已養(yǎng)成相互依賴的習慣,一旦他們違約則會背上失信的惡名,這對于以后還有在該地區(qū)生存的農戶而言無疑是一種非常大的成本,本文將其稱之為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包括隱性知識、網絡的集合、聲譽的累積以及組織資本,在組織理論的語境下,它可以被看做是處理道德陷阱和動機問題的方法。
(二)農戶聯保貸款博弈模型的符號 鑒于聯保貸款的獨特性和社會資本在農戶博弈中的重要作用,現將社會資本要素引入模型之中。博弈的符號說明如下:貸款小組由兩名風險中性的借款者組成。借款者1和借款者2,且他們具有同質性(此處的同質性是指借款者1與借款者2所借貸款將會投于風險和報酬都相似的項目);在初始階段,借款者1和借款者2分別單獨開展兩個項目并為之融資,借款額均為K,利率為i;借款者1和借款者2的預期項目收益分別為R和R1;項目收益實現后,借款者1和借款者2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他們的還款策略為償還自己的貸款份額,償還全部貸款或者不還,要么償還H=Ki+K或2H=2(Ki+K),要么償還0,則連帶責任為2H;在貸款期末,若所有小組成員都不還款,即出現團體違約,小額信貸機構將對借款者l和借款者2施加懲罰C。
當團體貸款中的違約者由于其違約行為致使其他成員遭受損失時將受到社會懲罰S(由聯保小組的同質性可以認為違約者違約受到的社會懲罰是相同的),而團體中承擔連帶責任的成員,即代償者將獲得對應的社會資本方面的收益S;在團體違約時,小組所有成員將承受到來自小組外部(如社區(qū)其他成員)的懲罰及小組內部的社會資本損失SG。
由于能夠觀察到違約者未來的收益情況,以及在社會壓力作用下,違約者在今后會以概率P償還這部分貸款給代償者,即代償者的期望收益為PH。違約者再償還的概率0≤P≤1,取決于社會資本的強度,若社會資本比較發(fā)達,則P趨近于1,反之,則趨近于O。
由圖1中小組借款者在各種策略組合下的收益情況可知,影響借款者1和借款者2還款策略的因素除了小額信貸機構的懲罰外,還有與社會資本相關的社會懲罰??紤]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對小組借款者在不同項目收益下的策略選擇討論如下:
(1)當C>H,借款者l和借款者2的策略選擇如下:當S>H時,則借款者1和借款者2的策略組合為:(還款,還款);當S (2)C 綜上所述,只有違約給聯保農戶帶來的成本大于收益時,農戶才會選擇不違約即還款。那么在農戶違約收益既定的情況下(最大為H),盡量提高其違約成本就成為保證還款率的關鍵。 農村主要的信貸形式主要有:傳統(tǒng)農戶信貸技術,小額信貸技術和農地抵押技術。由于目前我國的政策因素,農地抵押技術無法大規(guī)模的推行,因此本文不在此對該技術進行討論。傳統(tǒng)農戶信貸指的是農戶通過抵押或擔保方式進行貸款。小額信貸技術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戶小額貸款,即農戶憑借自己的信用,通過貸款機構的一系列檢查后,簽訂合同獲得金額較小的貸款;另一個就是農戶聯保貸款,指沒有直接親屬關系的若干戶農戶自愿組成相互擔保的聯保小組,信用社向聯保小組的農戶發(fā)放的貸款,其核心是“多戶聯保,責任連帶”。影響聯保貸款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從聯保貸款的特點出發(fā),對影響這種不完全信息下的動態(tài)博弈的獨特因素進行分析: (一)聯保農戶在當地的流動性 由于抵押物和擔保人的存在,聯保農戶的流動性這一影響因素對于抵押或擔保貸款的還款率影響并不不顯著的。然而在聯保貸款中,聯保農戶流動性的強弱卻是影響還款率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以貸款當地為經常居住地的人(即流動性弱的人)才有可能進行循環(huán)式的聯保貸款,而對這些人來說一旦違約他們將承擔更大的道德風險和社會懲罰,這將會促使其提高還款率。 長期博弈也就是說博弈必須是重復進行的,而循環(huán)式的聯保貸款符合這一定義。保證此博弈重復進行有兩方面內容:一是農戶在按時歸還貸款本息之后仍有相當高的概率可以得到貸款;二是農戶在貸款時有期望和能力獲得再貸款或長期循環(huán)貸款。 另外,一個“本地人”在當地的社會資本通常要遠遠大于一個外地人在當地所擁有的社會資本。也就是說,當同樣的違約發(fā)生時本地人的S值要遠遠大于外地人,這同樣有利于避免違約。當S+PH 表1 2009年扶風、楊凌、閻良三地愿意與本地人還是外地人結成聯保小組調查 (二)個人信用史不管貸款人最終是否有資金還款,銀行最終都能夠通過出售抵押品或追償收回絕大多數的貸款和利息,因此信用史對抵押或擔保貸款的影響比對農戶聯保貸款的影響要相對輕微。 如果一個人平時就聲譽欠佳,那他可能就會不重視維護自己的聲譽,在他聯保貸款違約是他的S可能就會趨于0,這對還款是不利的。因此個人信用不好的人形成聯保小組的可能性也會下降。 表2 2009年扶風、楊凌、閻良三地是否可能與信譽不好的人結成聯保小組調查 (三)聯保小組網絡傳導效果 對于抵押或擔保貸款,農戶間是否有網絡傳導已經不再重要,它本身更多的依賴于抵押物或擔保人。而聯保貸款則不同,是否有一個好的網絡傳導系統(tǒng)關系到農戶的違約信息是否容易傳播,是否有利于聯保農戶的社會懲罰,進而影響到還款率。 圖2中I、Ⅱ、Ⅲ為三個聯保小組。在聯保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相互作用,即在聯保小組內部交流較多,他們中的多數與外界交流較少,其中的D、H、J、K、P、Q、R屬于聯保小組成員中的普通成員。E、I屬于橋,是聯保小組內部“一身多任”的角色,他(她)既是聯保小組成員,也是聯保小組的主要人物和信息的傳遞者,還是聯保小組I和聯保小組Ⅱ的聯系者。M、S屬于聯絡員,聯絡員也是聯保小組之間的信息傳遞者,可以說“聯絡員”也是一種“橋”,但“橋”本身是屬于某個聯保小組,而“聯絡員”雖然也聯系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聯保小組,然而,其本身不屬于其中任何一個聯保小組。 圖2 聯保小組間有網絡傳導系統(tǒng) 圖3 聯保小組間缺少網絡傳導系統(tǒng) 圖3沒有了橋和“聯絡員”,I、Ⅱ、Ⅲ三個小組內部信息傳播依然流暢,但對外而言則變得更加閉塞,其根本原因在于組與組成員間的聯系變少,關系更為松散。 總的來說,缺少聯保小組間網絡傳導系統(tǒng)的比有網絡傳導系統(tǒng)的信息的傳播要慢,不利于社會懲罰SG的實施。當H 表3 2009年扶風、楊凌、閻良三地為何不易結成聯保小組調查 (四)聯保小組規(guī)模的大小 其它模式的貸款均是個體農戶與貸款機構間發(fā)生的借貸關系,而只有農戶聯保貸款才會涉及到聯保小組的規(guī)模,因此小組的規(guī)模是影響聯保貸款的獨特因素。 如果聯保小組規(guī)模擴大,小組成員的數量增多,那么成員間的關系會相對疏離,而審查就會減弱,這將導致聯保小組的同質性下降。設聯保小組一個成員與另一個成員同質概率為P(這一假設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在一個地區(qū)共同居住的兩家人,盡管他們認為彼此非常了解,但他們依然有一定的概率錯誤的估計對方),當小組有2個成員時,小組同質概率為P;當小組有3個成員時,小組同質概率為P2;…;當小組有10個成員時,小組同質概率為P9。若P為0.9,則P9=0.387,P4=0.656。由于聯保小組的同質性,可以認為聯保小組的成員將會將貸款投入相同或相近的投資領域,這就等于將“雞蛋放進了一個籃子”,因此投資的系統(tǒng)性風險會隨著加入人數的提高而提高。 如果聯保小組規(guī)模縮小,即小組成員數量減少。一方面,會加大代償的負擔,即當一個組員違約時,其所需償還數量為H,總人數為n,其他每一個組員需代償H/(n-1),隨著n的較小,每一個組員所需代償的數量將成反比上升;另一方面,隨著小組成員的減少,當有人違約時,承擔代償責任的人也會減少,也就是說違約人“得罪”的人也在減少,因此其社會懲罰也將減少,相對的違約成本就會下降。 因此,聯保小組的人數應保證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使其既不會因為人數過多而提高投資系統(tǒng)風險,也不會因為人數過少而一旦發(fā)生違約每個成員代償的份額加大。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戶聯保貸款管理指導意見》,聯保小組應由5至10戶借款人組成的,這與上文的論證也是相一致的。 (五)地區(qū)信用史 如果一個地區(qū)普遍還款率比較低,那么也就是說當地人相對來說不重視自己的信用,因此他們在聯保貸款違約時他們的S和SG都很低,這將都不利于還款。地區(qū)信用史的好壞對小額貸款還款率影響是顯著的,如表4所示。 表4 2009年扶風到期貸款收回情況統(tǒng)計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聯保小組規(guī)模的大小,聯保小組的網絡傳導效果,信用史(包括農戶個人的與整個當地情況)和聯保農戶流動性的強弱等因素都會對聯保貸款產生影響,那么針對這些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則是有效保證目前聯保貸款還款率的最佳途徑。 (一)增強農戶的信用觀念,增強“信任”因素 在由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的時期,隨著經濟意識的逐漸增強,農戶的信用觀念卻有所削弱,對于相當部分的農戶來說,只看到了由于違約行為所帶來的好處,喪失信任由于不能給其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自然違約似乎便成了最佳選擇。加強基層政府和信用社在農戶當中信用觀念的培養(yǎng)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SG和S從而提高還款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長期博弈從而加大農戶和信用社的雙方獲益,使得聯保貸款容易進一步推廣。 (二)增強聯保小組內成員間的利益相關性,強化“網絡”因素無論何時,離開社會關系的聯保小組,必然會非常松散。如何強化聯保小組成員之間的利益相關性,如何增加聯保農戶之間以及農戶與信用社之間的博弈次數,成為了目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從目前來看,經濟合作社、專業(yè)產業(yè)化組織等方式將農戶聯結起來,使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且由于農戶之間經濟利益交往的增多,然會使相互之間的信息更為對稱,信任程度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 (三)將行政懲罰與法律懲罰更好的結合,加大農戶的違約成本 法律執(zhí)行難可以說是困擾農村信用社的一大難題,一旦有違約事情發(fā)生,也往往是信用社打贏了官司卻得不到經濟補償。在當前執(zhí)行難的情況下,在法律難以有效貫徹實施的情況下,通過加大所在村、鎮(zhèn)的行政處罰(如將違約情況和農田及宅基地的分配相掛鉤)力度,將會對于提高還款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1]趙巖青、何廣文:《農戶聯保貸款有效性問題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三、農戶聯保貸款還款率的獨特影響因素
四、農戶聯保貸款還款率獨特影響因素解決對策
——以P2P網絡借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