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洋
(深圳大學 法學院,廣東 深圳 518060)
涉外產品侵權責任法律適用的新發(fā)展
焦海洋
(深圳大學 法學院,廣東 深圳 518060)
隨著經濟全球化、生產方式的革新和公眾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跨國界的產品責任案件呈現出新的特征:侵權行為的間接性;侵害行為的高科技性和復雜性;損害程度的深刻性及范圍的廣范性;侵害行為的多方參與性。而我國沒有調整涉外產品責任的專門法律制度,此外關于涉外產品侵權責任的準據法過于簡單和僵化,無法適應調整日趨復雜的涉外產品侵權法律關系的需要。因此,可借鑒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以期完善我國的涉外產品侵權責任法律制度。
涉外產品責任;法律適用;立法完善
(一)侵權行為地法
這是各國早期處理侵權糾紛的準據法,其理論依據是巴托魯斯提出的著名的“場所支配行為”理論。1934年,美國法協會以美國的判例為基礎發(fā)表了《沖突法重述》(第一次)。該《重述》以既得權理論為基礎,采用最后事實要件(the last event)發(fā)生地主義確定侵權行為的準據法[1]。對于侵權行為地法,其關鍵在于當侵權行為要件涉及兩個以上國家或法域時,如何確定侵權行為地。各國對此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包括“行為實施地說”、“損害發(fā)生地說”以及實施地和損害發(fā)生地的“選擇說”。侵權行為地法具有明確性,但是將其作為涉外產品責任的準據法具有明顯的缺陷:
(1)如果以行為發(fā)生地作為侵權行為地,在涉外產品侵權案中,對原告的損害可能由不同國家的主體通過一系列的行為造成。尤其是在生產國際化的今天,國際分工越來越細,產品的設計者、零部件的生產者、原料的提供者、銷售者分別處于不同的國家,導致行為地有多個,此時適用何地的法律是個難題。此外,適用的法律不同會導致同一案件的審判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2)如果以損害結果發(fā)生地作為侵權行為地,對于持續(xù)性傷害有時很難確定損害發(fā)生地。例如,一個消費者服用了有缺陷的藥物后,利用假期到不同的國家旅游此時損害發(fā)生地是很難確定的。
(二)侵權行為地法的補充
侵權行為地法原則是傳統(tǒng)國際私法所采取的一項主要原則,依侵權行為地法,雖然具有簡明、結果的可預見性和一致性的優(yōu)點,但該規(guī)則也存在可能導致偶然聯系的法律得以適用的弊端,從而在某些案件中造成不合理的法律適用后果。特別是在國際產品侵權責任案件中,某一有缺陷的產品從制造出來到發(fā)生損害產生產品責任,往往要經過制造、儲存、運輸、銷售、再銷售、使用等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中的諸多行為都與產品責任的發(fā)生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如果將這些環(huán)節(jié)所涉及的任何一個地點均作為侵權行為地,則可能導致偶然聯系的法律的適用,從而對案件做出不合理的判決。因此,共同屬人法和法院地法成為了侵權行為地法原則的重要補充。共同屬人法是指如果涉外產品侵權責任的當事方具有同一國家的國籍、或者住所地或居所地位于同一國家,那么適用雙方的國籍國法、住所地法或居所地法。
在國際私法法律選擇的價值取向上,歷來有兩種對立的傾向,一種傾向是傳統(tǒng)的追求法律適用的確定性和明確性;另一種傾向是晚近的強調法律適用的靈活性和適當性[4]。國際私法沖突規(guī)范的發(fā)展,必須面對確定性和靈活性的矛盾并在這種矛盾中尋找平衡點。傳統(tǒng)國際私法追求法律適用的明確性,這種價值取向在當時法律關系不復雜的情況下能很好地解決產品責任領域的糾紛。而到了20世紀,國際民商事交往的形式日益多樣,法律關系也越來越復雜。同時現代交通及通訊工具的使用、網絡的發(fā)展使得國際民商事交往越來越不受地域的限制。傳統(tǒng)的侵權行為地主義已經無法適用新的要求,而強調靈活性和適當性的新的法律選擇方法,如“最密切聯系”、“有限意思自治”、“有利于原告”等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這些原則的綜合運用,已成為國際產品責任法律適用制度的一大發(fā)展趨勢。
(一)最密切聯系原則
最密切聯系原則是指法院在審理某一涉外民商事案件時,權衡各種與該案當事人具有聯系的因素,從中找出與該案具有最密切聯系的因素并根據該因素的指引,適用與當事人有最密切聯系國家(或地區(qū))的法律原則。該原則的具體適用是在美國的司法實踐中逐漸確立的。1963年美國紐約州上訴法院在審理“貝科克訴杰克遜”一案中,沒有適用侵權行為地法,而是在具體分析了案件的情況后,適用了與案件最有密切聯系和重大利益的紐約州的法律。該案被認為是美國近 35年國際私法革命過程中,最有影響的判例之一,無論從實踐價值還是從理論上來講,它對美國現代國際私法理論的發(fā)展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美國法學會1972年編訂的《美國沖突法重述(第二次)》采納了該理論。該重述第145節(jié)規(guī)定:
l. 當事人在侵權行為中的權利義務,應由同該事件及當事人有最密切聯系州的法律決定。
2. 在確定應適用何種法律時,應考慮到的聯系有:(1)損害發(fā)生地;(2)引起損害的行為的發(fā)生地;(3)當事人的住所、居所、國籍、公司的地點和各當事人的營業(yè)地點;(4)各當事人之間關系集中的地點。
盡管《美國沖突法重述(第二次)》沒有對產品責任法律適用問題作出專門規(guī)定,但該原則的規(guī)定對美國各州解決產品責任法律適用問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即使我以身犯險,沖上去,憑我這點力氣能抓住她嗎?如果我明知自己太弱幫不上忙,還努力去幫她,這值不值得呢?
(二)有限的意思自治原則
意思自治原則是確定合同準據法的首要原則,將其引入侵權領域是當今國際私法發(fā)展中的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對此,學者們的意見不一。我國學者指出:“從本質上說,一般的侵權行為之債是一種法定之債,而非意定之債。故當事人意思自治這個在法律適用領域中最通行的原則在這里得不到應用?!盵5]但是,侵權領域排除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觀點并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而法律選擇方法調整的是私權關系,它以實現個人利益、滿足個人意志為主要價值追求。意思自治說在選擇法律上尊重個人意志,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個人利益的實現。從立法角度看,首先把意思自治原則引入侵權行為法律適用領域的是 1988年公布的《瑞士聯邦國際私法典》。該法第132條規(guī)定:“侵權行為發(fā)生后,當事人可以隨時協商選擇適用法院地法?!毕啾戎?,1999年德國制定的關于非合同之債的國際私法將意思自治原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99年修訂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關于非合同債權關系和物權的國際私法立法》第 42條規(guī)定:“非合同之債法律關系據以產生的事件發(fā)生后,當事人可以選擇應適用的法律。第三人的權利不受影響。”而日本2006年6月15日《關于法律適用的通則法》第21條也允許侵權行為的當事人事后變更侵權行為的準據法,“侵權行為的當事人可以在侵權行為發(fā)生后,變更因侵權行為而發(fā)生的債權的成立及效力所應適用的法。但第三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該項變更不得對抗第三人?!盵6]
為了防止意思自治原則在適用中導致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結果,以免沖突法的價值實現受到破壞,這種選擇應該受到一些限制。從各國的立法上分析,這種限制包括:選擇法律的范圍受到限制;選擇時間一般在侵權行為發(fā)生之后??傮w而言,侵權行為領域適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來確定準據法并未成為一個發(fā)展趨勢,因為目前采用該原則的國家只有瑞士、突尼斯和德國等少數國家,其有待在司法實踐中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并應和該領域的其它法律適用原則相結合。
(三)有利于原告原則
在產品責任案件中,加大保護消費者的力度已經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可。本著消費者有權獲得無害產品以及促進公平、公正和社會發(fā)展的宗旨,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發(fā)達國家開始采取適用最有利于保護原告的法律適用方法。而在產品責任案中原告方與被告方相比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比如二者的信息不對稱、被告方掌握更多的關于產品的證據、掌控的資源更為豐富、對訴訟成本的負擔能力更強等,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與有限的意思自治原則都無法確保所選擇的法律能更好地保護原告方的合法權益。
在長距離侵權案件中,當制造地、銷售地和損害發(fā)生地在不同國家時,沒有哪一種理由能支持將全部事實歸屬于一個地方的法律管轄,唯一的確定辦法是采取實體法標準。但在當今社會,制定一部統(tǒng)一實體法尚不可能。因此對產品責任的準據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即盡量考慮到產品責任問題上的實體法政策趨向。實體法的政策明顯朝著擴大制造商責任的方向發(fā)展,而適用最有利于原告的法律,則是這種實體法政策趨向的反映[7]。
(一)立法和司法實踐
在我國,產品責任被視為一種侵權責任,不允許當事人對適用的法律進行選擇。關于產品責任的法律適用,我國《民法通則》第146條規(guī)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fā)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試行)》第 187條對侵權行為地法作了如下解釋“侵權行為地的法律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法律和侵權結果發(fā)生地法律。如果兩者不一致時,人民法院可以選擇適用?!痹诰唧w案件中,產品責任的侵權行為地多被法院解釋為產品的銷售地、取得地以及損害發(fā)生地。由于在我國發(fā)生的涉外產品責任案件往往是因進口的產品有缺陷所造成的,因而在實踐中,我國法院處理涉外產品責任案件幾乎都是適用我國法律。
(二)立法的缺陷
目前我國尚無關于產品責任法律適用的專門立法,只是籠統(tǒng)適用侵權行為地法。這種做法過于簡單,難以適應解決紛繁復雜的產品責任法律適用問題的需要[8,9]。
首先,我國的現行規(guī)定過于簡單和僵化,不能涵蓋眾多的問題。其次,我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侵權行為準據法的適用范圍。再次,如果依我國現行的涉外產品責任的沖突規(guī)范適用我國的相關實體法,那么原告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因為我國的實體法規(guī)定的賠償標準過低。最后,我國關于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規(guī)定,沒有賦予當事人選擇準據法的權利。雖然侵權案件與行為地國和法院地國有較大的利益關系,需要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進行限制,但也不能因此完全拒絕當事人對案件適用法律的選擇。目前,有條件地允許當事人選擇侵權案件的準據法已成為侵權案件法律適用的新趨勢[10]。
(三)完善的建議
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在其擬定的《國際私法示范法》[11]中針對產品責任的法律適用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雙方當事人在產品責任發(fā)生后可協議選擇法院地法作為案件的準據法?!痹跊]有該選擇時,如果侵權行為地同時又是直接受害人的住所或慣常居所地,或者被請求承擔責任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或營業(yè)所所在地,或者直接受害人取得產品的地方,產品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而如果直接受害人的住所或慣常居所地同時又是被請求承擔責任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或營業(yè)所所在地,或者直接受害人取得產品的地方時,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也可以適用直接受害人的住所地法或者慣常居所地法。此外,侵權行為地既可以是侵權行為實施地,也可以是侵權結果發(fā)生地,兩者不同時,適用對受害人更為有利的法律。
示范法雖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可以為我國立法機關對于涉外產品責任的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指導。結合國際的通行做法及《海牙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我國立法機關在完善我國涉外產品責任的法律適用時應做到:(1)采用多個連結點的方式確定準據法;(2)認可當事人的有限的意思自治;(3)引入最密切聯系原則;(4)規(guī)定對受害人有利的原則;(5)在條文關系上,整個侵權法律適用可分為四大部分,依次為一般侵權規(guī)則部分、特殊侵權規(guī)則部分、例外規(guī)則部分及附則部分。
[1] Herbert Funk Goodrich. Explanatory notes on restatementof conflict of laws[A]. Minnesota: American Law Institute, 1934(3-5): 5.
[2] 沈娟.沖突法及其價值導向(修訂本)[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192.
[3] 劉曉紅,許旭.國際產品責任侵權的法律適用[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3):81-88.
[4] 徐冬根.國際私法趨勢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39.
[5] 黃世席.產品責任法律適用原則初探[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6):26-27.
[6] 陳衛(wèi)佐.比較國際私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403-404.
[7] 肖永平.中國國際私法立法問題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332.
[7] Marvin W. Berkowiz, Esther F. Schaeffer and Melinda C. Bier.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Education In The North, New series, 2001(9): 55.
[8] 韓德培.國際私法問題專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57-68.
[9] 李雙元,歐永福.中國國際私法通論(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03.
[10] 黃進,何其生,蕭凱.國際私法:案例與資料(中英文對照)(上、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85.
[11] 中國國際私法協會.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7-157.
(責任編輯、校對:王學增)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Law on Foreign Product Liability
JIAO Hai-yang
(School of Law,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China)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novation of production styl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ublic consumption ability, more and more dangers come into the public's routine lives. Therefore,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are shown in the trans-territory cases on product liability, such as the indirect nature of tort, the high-tech and complicated nature of tort and so on. Till now, China has no regulation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w on foreign product liability while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made special laws. So, China may refer to general rules and improve legal system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on foreign product liability.
foreign product liability; application of law;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2011-10-26
焦海洋(1984-),男,滿族,河北承德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法。
F996.6
A
1009-9115(2012)01-0118-03